皈依的具体修法
《皈依的修法》 04
原著:慈诚罗珠堪布
烦
恼
皈依的具体修法
一、观想的方法:
观想的时候,我们可以看《普贤上师言教》里附的皈依境图片,但这张图片很小,质量也较差,作为修观想的资料不是十分理想,所以,我们应当请一张大一点的标准皈依境唐卡。
所谓标准是什么意思呢?
第一、就是指它的尺寸量度必须符合经书的要求。《大藏经》里对画佛像、塑佛像的尺寸都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如果不标准,身体四肢以及五官的比例不相称,佛像看起来就不是那么庄严。所以,要请一张非常庄严、非常漂亮的皈依境唐卡,这是第一个标准;
第二、就是要对唐卡进行开光,没有经过开光也不行。这两个条件都具备了以后,就可以称为标准的皈依境唐卡。
将开光后的皈依境唐卡挂在供桌上方,前面供一些简单的供品,然后就坐在佛像前。坐的时候,除了眼睛以外,要依毗卢七法,但这个时候眼睛不是往下看,而要看唐卡,轮流地观察各个佛菩萨像的面部、头、右手、左手、右腿、左腿,以及整个身体,包括身上的服饰。然后再观察周围的环境。观察一段时间以后,即使没有唐卡,心里仍可以观想得很清楚。这是比较简单的观想方法,一般这样就足够了。
如果首先不采用这样的方法,就会观不清楚。所以要将唐卡放在前面,反反复复地看,当感觉能观想得比较清楚的时候,就闭上眼睛,看能不能显现出来,如果还是不行,就睁开眼睛再看唐卡,像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反复训练,就可以比较清楚地观想出来。
当然,我们不能将唐卡看成是一般的平面画,而是要把上面所描绘的内容当成真正的佛、菩萨以及佛的刹土等等,这是观想的前期准备。
正式观想的时候,首先,观想周围环境并不是像我们现在肉眼所见的这样不清净,而是要像《佛说阿弥陀经》里所描述的极乐世界一样,一切都是由金银、琉璃、珠宝等等组成,地面如同玻璃一般平整而有弹性。
在这极为庄严清净的环境中,观想自己前方有一棵如意树——如意树是天界的一种非常殊胜的树。它有前、后、左、右、中一共五根树枝。在中间的树枝上面,观想莲花生大师;前面的树枝上面,观想以释迦牟尼佛为首的三世诸佛;右边的树枝上面,观想以地藏王菩萨、虚空藏菩萨、普贤菩萨等八大菩萨为首的大乘僧众;左边的树枝上,观想以目犍连、舍利子等等为首的小乘僧众;后边的树枝上面,观想为包括大圆满的经典在内的法宝经函。在树枝周围观想各种护法以及其他的一些菩萨,这就是皈依境。皈依境里面包含了三宝,前面是佛宝,左右大小乘的僧众是僧宝,后面的经书是法宝,中间的莲花生大师既可以作为三宝的总体,也可以作为第四宝。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观想,直至在你面前没有唐卡的时候,也能观想得比较清楚为止。这是无论皈依,还是其他修法观想的基本方法,也是密宗生起次地最初步的一个修法。这是皈依境观想的修法。
皈依境观想好以后,就在自己的左边观想现世的母亲,右边观想现世的父亲,前面观想损害自己的怨敌或者是非人等等。周围就观想六道一切众生,他们和自己一起皈依三宝。一定要观想这些众生。如果皈依没有与大礼拜一起修,就要观想自己和众生一起合掌,并祈祷三宝:我从现在起乃至成佛之间的世世代代,只求三宝,只修三宝,只靠三宝,以后无论痛苦还是幸福,上天还是入地,只依靠三宝;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唯求三宝加持。将佛作为导师,法作为所修的道,僧众作为道友。就这样诚心诚意地发誓皈依。如果没有任何感觉,只是口头上轻描淡写地发愿,并不算皈依。
这个发誓要反反复复地串习,直至对三宝发起无比的恭敬心和信心。如何发起无比的恭敬心和信心呢?这不仅仅依靠正式的观想,也要与日常的饮食起居相结合,时时刻刻忆念三宝,随处随地祈祷三宝。比如,在平时生病的时候,我们虽然也找医生看病,吃药打针进行治疗,但这些时候也要把药品看成是三宝度化、利益众生的一种方法,而不能认为三宝对自己的病痛无济于事,只有世间的方法才能解决自己的疾患。如果有这样的想法,就违背了皈依的意义。
当生起强烈信心的时候,心里就会异常激动,眼泪直流,汗毛竖立,要到达这种程度才算真正的信心。
正式修行的时候,就一边观想,一边以猛厉的信心念诵皈依偈。十万遍最好都是以打坐的方式念。平时走路、坐车的时候所念的数量最好不要算在十万里面。因为打坐的时候念的每一句,都是非常认真的,走路的时候念的就没有那么投入。当然,我们也要量力而行,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如果内心有坚定不移的皈依决心,平时走路的时候念的也可计数。当然最要紧的不是念诵,而是刚才讲的六种或者三种决心,必须在这个决心的基础上念十万遍。修皈依的时候,口中不断地念咒,心也要不断地配合,有些时候强调信心,有些时候强调观想,有些时候强调发誓,累的时候也可以稍加休息,尽量不要让杂念生起,在一座里都要这样坚持。一边念诵一边以左手拿着佛珠计数,这是皈依的具体修法。
二、念诵部分:
在修加行期间,每天要念诵加行仪轨。加行仪轨有两种,一种是《大圆满龙钦心髓加行仪轨》,在《普贤上师言教》中,将其依相应内容而断断续续地分到了各个修法当中,这种仪轨相对来说比较广;还有一种是麦彭仁波切所造的《前行念诵仪轨·开显解脱道》,虽然文字比较简略,但包含了所有的内容。居士们平时比较忙碌,念这个仪轨就非常合适。
另外,皈依偈也因为念诵仪轨的不同,而分别有两种,一种是《大圆满龙钦心髓加行仪轨》中的皈依偈:
滚 秋 森 怄 得 夏 匝瓦 森
真实三宝善逝三根本
匝龙特 利 让 云 向 切 森
风脉明点自性菩提心
怄哦让 云 特 吉 杰 阔 拉
本体自性大悲坛城中
向 切 酿 波瓦 德 加 色切
直至菩提果间永皈依
还有一种是《前行念诵仪轨·开显解脱道》中的皈依偈:
那 葵 内 色那 卡 刚瓦耶
安住虚空遍满虚空者
喇嘛耶丹堪 竹 措 南 当
上师本尊空行诸会众
喇嘛耶丹堪 竹 措 南 当
上师本尊空行诸会众
达 当 桌 折 给 贝 嘉 色切
我与六道众生敬皈依
这两种皈依偈的实际内容虽然有些差别,但我们都可以选择。最好念诵第一行的藏文,如果不会就念第二行用汉语所标的藏音,实在有困难,也可以读第三行的汉语。无论选择念诵哪种皈依偈,在修皈依期间都要念诵十万遍,十万遍念完以后,还要再念一万作为补充。
三、起座与回向
起座的时候,向前面空中的三宝再次发起恭敬心,并观想自皈依境中的佛菩萨身上,发射出无量的光芒,照耀自己及周围的众生,在照射的一刹那,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众生,都融入前面的皈依境。
在后面修上师瑜伽的时候,是观想上师化光融入我们。此时为什么观想自己融入佛菩萨呢?因为最后我们也要成佛,从密宗的观点来看,佛菩萨和我们本身就是一体的。最后我们修成的时候,也要变成一体,所以,当现在佛菩萨发光照射我们与一切众生的时候,一切众生就突然间飞向福田,也就是皈依境,融入到皈依境中的佛菩萨身上,最后自己和三宝融为一体,无二无别。然后再观想皈依境从周边开始慢慢消失,化为光芒,最后佛菩萨、经书等等全部变成一团光融入莲花生大师,莲生大师也变成一团光,这团光越来越小,逐渐消失,融入法界当中,最后一无所有。这就是远离一切戏论的法界。这种情形就象有些时候乌云在天空中消失以后,万里无云、清清朗朗的感觉。
此时,我们要让心静下来,不起任何杂念。既不观想,也不发誓,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之后,心里非常平静,尽量保持这个状态,一分钟,两分钟,或者更长的时间都可以。这种修法虽然在现在谈不上是一个具体的修法,但是,如果能将前面的修法作得十分圆满,根基比较好的人,于此同时也有可能开悟。如果暂时没有开悟,就尽量保持这个状态。
这意味着什么呢?有一些佛教常识的人都知道,世界的存在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从空无中生起,经历成、住、坏劫,最后又归于空。就这样无穷循环,周而复始。
同样,佛菩萨虽然住于法界,但为了度化众生,就示现了种种化身,当他们的使命完成以后,仍会消失于法界。这样修的作用,就是要打破我们的一种执着,一种对轮回实有存在的执着。现在通过这种修法,就可以多多少少地了知到:轮回是不存在的,最终一切都将消失于法界。不但轮回不存在,即使我们刚才观想的皈依处,包括诸佛菩萨、中间的莲花生大师等等,也是不离开空性的,所以也不能执着。
虽然现在我们还不能正式修空性,但是,当这种修法修得比较成熟的时候,对证悟法界是有帮助的,所以现在就要这样修。在这个状态当中能保持多久就保持多久,当生起杂念的时候就开始回向,将前面一座当中修皈依的善根回向菩提。
回向的意义,相当于将我们在上一座里所做的善根进行保存。如果不回向,就等于没有保存。如果没有保存,一旦自己生起一念嗔心,或者值遇其他违缘,在这些善根还没有来得及帮助我们,或者只帮助了一两次时,就功亏一篑、前功尽弃。而以菩提心为前提回向的善根,就永远都不会毁掉,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违缘,永远都会帮助我们趋往解脱。
回向的含义,就等于是把善根分给所有的众生。打个比方,比如说有十个人都感觉饥肠辘辘,而只有其中一个人得到了一份食物,他想:我不应该独吞这份食物,而应当与大家分享。我们在一座当中积累的善根,因为是大乘密宗的修法,所以就特别殊胜。我们也应当观想:这个果报我不能一人独享,而应当为了众生能够得到佛的果位而回向。
回向的偈子有四句:
给瓦的 意涅德 大
我速以此善
滚 秋 色 波 哲 杰 内
成就三宝尊
卓瓦 戒 江玛 利巴
愿将无余众
得叶萨拉故巴 秀
安置于佛地
再广一点的回向,就是念《普贤行愿品》,念《普贤行愿品》是最好的回向方法。
还有一种非常有用的回向方法,心里观想:三世诸佛菩萨如何回向他们的善根,我也如是回向。这样的回向就是非常圆满的回向。因为佛菩萨已经证悟了空性,已经精通一切法是如幻如梦的,所以他们的回向是最殊胜的无漏回向。我们现在虽然不能做这样的回向,但这样观想的效果,基本上跟佛菩萨回向的效果一样。这是既简单易行,又极为殊胜的回向。
也可以观想:我愿依靠这个善根,而令一切众生迅速获得佛的果位。这些回向方式都是如法的回向,经书上也是这样宣说的。
行善的时候,不能过分执着于善根。但在我们还未证悟之前,这是没有办法克服的。通过回向,也可以减轻我们的这种执着。
做完回向起座的时候,还应当回头反观,在这一座中做得怎么样,当初刚刚入座的时候,我们曾发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坚持把这一座修完。我们做到了没有?就这样反复提醒,反复警戒,然后再起座,这就是皈依的修法。
本视频文字详见《慧灯之光·二》
慈诚罗珠堪布:
官方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号:cichengluozhu2014
此以“慈诚罗珠堪布”命名的微信公众平台,是唯一经慈诚罗珠堪布认可,并经过身份证实名认证的堪布个人微信平台,主要发布堪布个人教言及最新及时消息。欢迎大家关注!
1、慈诚罗珠堪布网站:
http://www.huidengzhiguang.com/index.shtml
2、慈诚罗珠堪布微博:
http://weibo.com/cichengluozhu
3、慈诚罗珠堪布博客:
http://blog.sina.com.cn/cichengluozhu
4、慈诚罗珠堪布喜马拉雅电台:慈诚罗珠堪布
5、慈诚罗珠堪布法本光盘流通淘宝网店、微店:慧灯坊 ‖ 联系电话:15828578609,15528038027
6、慈诚罗珠堪布法本官方推广微信公众平台: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微信号:cichengluozhu2015
扫描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