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指南针 |《解义慧剑释》02
1
作用理、观待理的意义?
大家都知道,世间万事万物有处和非处两种关系:所谓“处”,就是如是因定能产生如是果、如是果定观待如是因,比如布施、持戒等善因会产生财富、善趣等乐果,多病、夫妻不和等苦果皆因以前杀害众生、邪淫等恶业所致,这些是容有的、合理的,叫做“处”。所谓“非处”,即指善业产生苦果、恶业产生安乐,安乐之因是恶业、痛苦之因是善业等是非黑白颠倒的情况。用比喻来说明,稻的种子产生稻的果、青稞的种子产生青稞的果,这是合理的,叫“处”;麦子或稻子观待青稞的种子产生,就不容有,是不可能的现象,叫“非处”。
如果人们深深认识到因果之间处和非处的关系,那就会明白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农民认为,春天在这个地方种庄稼,秋天就一定会获得收成,所以他愿意播种。工人认为,这里做工能赚钱,那里做工不能赚钱,于是他就选择在这里做工;如果他认为不但赚不到钱反而有生命危险,那他就绝对不会做。遗憾的是,虽然本师释迦牟尼佛宣讲了善恶果报如影随形的道理,但世人却因愚痴蒙蔽而根本不知取舍,从而感受难忍的苦果,所以大家务必先要了知善恶之间处与非处的关系。
因果之间的处和非处分别是容有和不容有。知道这一点之后,我们就会知道世间的医学、工巧学还有宗派等皆源于此。比如,一位精通世间工巧学的木匠,他知道通过手艺这样做会有效果或能赚钱,他就会这样去做;如果没有效果或不能赚钱,他就不会这样做。世间的医学也是如此,如果病人通过开刀会康复,那他愿意付出代价;如果觉得医生的医术不高或开刀不会有利益,他就不会选择开刀。不仅是工巧学和医学,世间任何一种知识,都是依靠处和非处来安立的。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作用理和观待理完全涵摄世出世间一切学问,因为包罗万象、各种各样的知识,以“因果”二字皆可统摄。所以,真正想搞懂世出世间处和非处的道友,务必要搞明白前面两种理。
2
法尔理是什么?
世间万法全部都依靠自己的因缘而产生,外器世间的树木、花草等都依各自的因缘而产生,内情世间的轮回以及起心动念等也依各种因缘而产生,不依靠因缘而产生或存在的法绝对没有。所以大慈大悲的佛陀在有关经典中说:“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以这种方式产生的现有轮涅所摄的一切诸法,皆具有依各自之本体分别安住的不共法相。比如说,地的法相是坚硬,水的法相是潮湿,火的法相是暖热,风的法相是动摇,虚空的法相是无阻碍等。诸如此类名言谛的法尔(一切诸法都有胜义和世俗的法尔,法尔就是法性,也即自然规律),其实就是有实法的自然规律,这种自然规律谁也没办法推翻。
名言中的自然规律有简单和深奥两类,简单的规律,就像前面所讲的风的本体是动摇等一样,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善的本体永远给人们带来安乐,恶的本体永远对众生带来痛苦,这些深奥的规律现在没有受过佛教教育的人根本不懂。
虽然世间有些人认为,我读过很多书、学过很多知识,但依靠这些相似知识,并不能清楚认识事物的法尔。比如说,一个人的心里长期存在着嗔恨心,这对身体、心灵乃至整个生活都会带来痛苦,但是他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如果发菩提心或发善心,自然会带来和谐、快乐与吉祥,但这个道理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虽然他们不知道,但这样的法尔谁也没办法否认。
3
观察世俗法尔
虽然一切诸法皆安住于自己的法相当中,但要判断、了知这些法的时候,往往需要分出很多法,其具体方法分为建立和遣余两种。比如柱子,也有以“是”、“有”等来建立,以“非”、“无”等来遣余(可理解为遮破)的各种各样情况。总而言之,任何一个法都可安立无边无际的意义,在人们的分别念和判断力没有穷尽之前就不会消失。
所谓实体,就是不依靠、不观待其他法,独立自主体现自己的本体。比如眼睛看见柱子,柱子并不需要观待他因,就可以在眼识面前清晰显现,这就叫实体。所谓反体,就是依靠自己的本体并不能体现自己的体性,而要依靠其他理由或观待其他因缘假立的法,这样的法就叫反体。依靠实体、反体两种方式,可以通达一切所知法相。
实体可分四类:
一、能起功用的一切有实法;
二、以理成立实际存在的法;
三、相续稳固安住轮回阶段的法;
四、独立自主自在显现的义共相。
假有也分四种:
一、部分假有,比如,吝啬心实际上是一种贪心,虽然我们说是吝啬,但它包括在贪心中。
二、阶段假有,诸如十四种不相应行。
三、增益假有,诸如所谓的“我”本来不存在,但很多人却认为存在。我们很多人虽然说“我”不存在,但下完课以后——“我到底吃什么?喝稀饭还是吃其他东西?”为了“我”马上做吃的,这就是增益在作怪。所谓增益,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法,人们却认为存在。
四、他法假有,就像婆罗门的儿子是塌鼻子,人们却叫他“大狮子”一样,其实这只是形状方面有点像而已。(印度人喜欢取绰号,鼻子大的人叫“大象”,鼻子小的人叫“狮子”,这也是他法假有,其实并不是狮子,也不是大象。)
无论如何,一定要懂得实体和反体之间的关系,因为通过实体、反体两种方式,就能如理如实通达无边无际的一切所知法相。这是因为,由此广泛引申出的名相、法相和事相,以及相属与相违、建立与遣余等安立多之又多。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境与有境以及取境的方式。
4
观察胜义法尔
首先观察因:前面讲依靠种子而产生果,即依靠因的作用产生果,以《入中论》所讲的金刚屑因对因进行观察:因生果是自生、他生还是共生、无因生?自生是不可能的,因为自己产生自己会变成无穷无尽;他生的话,火焰当中也应产生黑暗……通过这四种方式反复观察,就能产生这样的定解:依靠因的作用产生果根本不成立,这样的道理连微尘许也得不到。
其次观察果:前面讲果是观待因而产生的,现在用《中论》破有无生因来观察:有则不生,有的缘故;无则不生,无的缘故;有无二者以外也不可能以其他方式存在,所以果观待因而产生的道理绝不可能成立。
最后观察本体:用《中观庄严论》所讲的离一多因来观察:一不成立的缘故,多不成立,多不成立的缘故,一不成立,故诸法的本体及所谓的名言法尔根本不成立。
既然因、果、本体皆为空性,那一切万法就不会存在,因为根本不会有不是因、果、本体所摄的法。故世俗中似乎实实在在存在的一切万法,在以胜义量进行观察时,则如虚空一样远离一切戏论,根本找不到它们的踪迹。
我经常这样想,如果能运用这三种推理来进行观察,自相续一定会生起万法都是空性的定解。其实空性就是一切诸法的本体,对此一定要生起稳固的定解。
○
○
“如果大家真正通达麦彭仁波切所说的这些道理,对本师释迦牟尼佛就一定会生起真正的信心。这种信心并不是依靠暂时的因缘或暂时的感动而产生,应该说是发自内心深处、遇到什么样的违缘也不会被摧毁的正信。这就是一切修行人都需要达到的境界。“
——恭录自索达吉堪布《解义慧剑释》
- 未完待续 -
推荐阅读
有一把剑,叫智慧 |《解义慧剑释》01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