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次第花开 >> 上师到底在哪里? 返回

上师到底在哪里?

希阿荣博堪布 次第花开 2020-10-19

标题为方便阅读所加

回归自性的途中,我们无数世行善积福、向往解脱的业在因缘具足时,便以外在上师的形象呈现出来。



既然“师父领进门,修行在各人”,都是自己种因,自己得果,那么还需不需要祈祷上师呢?祈祷上师的作用是什么?

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上师到底在哪里?你说,这还用问吗?上师在他自己家里嘛。

的确,上师驻锡在他的道场里或者在其他地方,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他有他自己的活动。

当我们说外在上师是内在上师的显现或投射,并不意味着上师只是我们想象中的一个人物,当我们想,他就存在,当我们不想,他就不存在

大多数人当然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然而,大多数人的问题正好相反,就是认为上师是完全独立于自己的存在,上师是上师,自己是自己。 


前文中我们讲“视师如佛”时曾讲到,做不到视师如佛,不是因为我们的想象力不够,是因为我们的烦恼业障阻碍了自己看到实相。

上师的实相是佛,但在我们各自的世界里上师是什么样,取决于我们的觉知认知,而觉知认知又受到每个人各自烦恼业力的限制,这么一来,我们就知道:

首先,在自己的烦恼业障彻底清净之前,无法见到上师的实相(也就是佛),我们所见到的上师其实是自己的心界定出来的“上师”。

其次,每个人各自见到的上师不会完全相同,因为没有两个人的烦恼业障或福报完全相同。 


法王如意宝曾跟我们说起他小时候拜见玛尼喇嘛班玛思德的故事。

玛尼喇嘛以倡导、修持观世音菩萨的法门而闻名藏地,已发掘的授记文中有十三个都提到他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法王如意宝在石渠江玛佛学院学习时,因仰慕玛尼喇嘛的尊名而长途跋涉前去他在青海的驻地拜见。

法王如意宝说,当时他满以为自己会见到观音菩萨,谁知眼前出现的却是一位普通老人,他心想会不会是看错了,揉揉眼睛再看,还是一位普通老人。

于是他难过地一边祈祷一边想:自己的业障真是太重了,所以才见不到观音菩萨的真颜,请上师三宝加持他速速清净业障才好。 

法王如意宝的慈悲示现告诉我们,修行人应该如何看待上师乃至整个世界,应该时刻记住自己的见闻觉知由业力塑造和局限,因而所见非原本的真实。其实这也是密法中 清净观 的要义。

清净观并不是刻意把一切想象成美好、庄严、神圣的,而是知道自己的身心以及见闻觉知的一切只是自己的业(善业、恶业、因缘、福报、罪障相续交织)呈现出来的样子,我们现在又再戴着烦恼的眼镜看待、感受着这个“样子”,所以我们的世界是实相几经变形重组后而成的虚妄之相。 

清净观的第一步是要知道虚妄。

说“虚妄”,并非虚无,不是说人们通常所谓现实世界是不存在、全然想象出来的,尽管在最究竟的层面上是这么回事,但每个境界有每个境界的“真实”,所谓现实世界即是凡夫境界的真实

好比说,黄疸病人看白色的东西是黄色的,黄色即虚妄,东西原本是白非黄,但在病人的境界里,他确确实实看到了黄色,黄色并非他的臆想。



而清净观是什么呢? 就是 这个黄疸病人知道自己看见的黄色其实只是病征,然后他知道在黄色的位置上原本是白色,尽管因为疾病未除他还不能亲眼见到。等他病愈后亲眼见到白色,就是清净见。 


我们再回到上师的问题上。究竟的上师是自性,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与上师从未分离。但由于无明,虽从未分离,我们仍然不认得他。

回归自性的途中,我们无数世行善积福、向往解脱的业在因缘具足时,便以外在上师的形象呈现出来。

佛陀在《金刚经》等经典里讲,这一世能对佛法生起信心, 是因为往昔曾在无数佛前供养承事,积植德行。而在《圆觉经》等经典里, 佛陀说,修行人要发愿生生世世能值遇善知识,不值遇邪知识。

这样的善行、发愿绝不会空耗,这一世真正具德的上师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便是我们世世累积的善愿善行、希求正法、希求解脱、希求值遇善知识之心呼应而来的,也可以说,上师即代表着我们往昔的那些善愿善行。 

在上师身上,你与往昔修习正法、寻求解脱的自己相逢。

同时,上师的另一个面向是圆满觉悟自性,那是未来的你。而当下你所见的上师,反映出你当下的觉知、认知状态以及身语意不断正在造作的缘起。

在上师身上,同时呈现着过去、现在、未来的你。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第七章第三篇依师三问


动动手,把我们【设为星标
不要走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