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读|《佛说稻秆经详解》10:正论之九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万法都是因缘法。
无论释迦牟尼佛是否出现,法性常住。
🌾
“若能如是,于法亦见常、无寿、离寿、如实性、无错谬性、无生、无起、无作、无为、无障碍、无境界、寂静、无畏、无侵夺、不寂静相者,得正智故,能悟胜法,以无上法身而见于佛。”
如果能悟到上述所说的因缘法,那么,就获得了无上的智慧,见到了真正的佛。
问曰:“何故名因缘?”
答曰:“有因有缘名为因缘,非无因无缘故,是故名为因缘之法。”
接下来,舍利子问弥勒菩萨:“为什么把这十二支叫做因缘呢?”弥勒菩萨回答:“有因有缘名为因缘。”
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有缘的,生活中的幸福快乐、痛苦不幸,莫不如此。有些因缘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而有些因缘与他人有关。如此深入分析之后,生活中我们就更容易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具体方法,在《入行论》安忍品中讲得很清楚。
“非无因无缘故,是故名为因缘之法”,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因和缘,因此万法都是因缘法。
“世尊略说因缘之相,彼缘生果。如来出现若不出现,法性常住。”
“世尊略说因缘之相,彼缘生果。”释迦牟尼佛将因缘的本质简要地阐述为由因缘而生果。
“如来出现若不出现,法性常住。”这句话在大小乘的很多经典中都出现过,它非常重要,以龙树菩萨为主的许多祖师大德及成就者也都无数次地引用过这句话。
除了佛教以外,其他宗教都承许有一个万能的神在主宰着人类的幸福和痛苦。唯独佛教认为,无论释迦牟尼佛是否出现,法性都是常住的。法性指自然规律,它永远存在,与佛陀是否出世没有任何关系。释迦牟尼佛大约在近三千年前出世,那在此之前,比如距今五千年、一万年前,这个自然规律是否存在呢?当然存在。所以,佛陀是自然规律(也即因果律)的发现者,而非创造者、制定者。杀生受短命、痛苦、地狱报,放生获长寿、健康报,这是自然规律。这个规律本身与佛陀无关,佛陀只是建立了因果学说的体系。
当然,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外道也相信因果,但真正深入、全面地阐释因果规律,则是佛陀出世以后的事。故此因果学说体系与佛陀有关,但这个体系建立与否,并不影响因果规律的存在。释迦牟尼佛是全知的,但不是全能的。如果他是全能的,那他就可以改变因果,也可以改变所有人的命运,这样世上就不会有痛苦存在。而正因为佛陀不是万能的,所以是众生自己创造的因缘决定了他们感受的果。从广义的角度讲,因果泛指自然规律;而从狭义的角度来讲,因果仅指善恶规律,它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
除《佛说稻秆经》以外,其它佛经里也常常出现“如来出现若不出现,法性常住”这句话。不同的佛经中,对此有不同的解释。比如有些经典中,法性并非指自然规律,而是指空性。意思就是,无论佛陀是否出世,万法空性的本质都是常住的。此外,法性还可以解释为如来藏、佛性,众生心的本性就是如来藏、佛性,它永恒不变,不因佛陀的出世与否而有所改变。但在《佛说稻秆经》中,法性就是指自然规律,它并不包含空性、如来藏的意思。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自然规律,真实不虚、永不错乱。
因果的网络,有些看得见,有些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