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雪,寂静无声 |
卓衮巴大师说:“一个好修行人,应当穿着缀满补丁的衣衫,手持诃子念珠,门口印满清晰的鸟迹。”
意思是,修行人不要对生活太过讲究,应该手上拿着念珠,常年以闭关的形式安住,不与俗人来往。久而久之,他的山洞或房屋门前就会印满鸟雀的足迹,人的脚印则根本看不到。
我们学院有部分修行人,的确在长年闭关修行。对于这些真正实修的人,我是开许他们闭关的;但有一些新来的人,任何修行境界都没有,却想闭关,这是懒人的借口,我通常都不开许。
⛄
| 做好长久的打算 |
有些孤陋寡闻、对佛教一无所知的人,希望在喝一碗茶的工夫就能成佛作祖,如果短时间内没什么感应,就会离开,寻找另一个道场,把教言、仪轨、上师都换一遍。他在新道场试个几天、几个月、几年,觉得跟之前没什么差别,又去寻找新的目标,将所有的教言、仪轨、上师再换一遍。
这样做的结果只会徒劳无功。
过去二十多年,我在喇荣闻思修行,学的都是上师如意宝的法门。对我来讲,只要自己精进努力,修这个就足够了,因为所有传承上师的教言都归集在他老人家的教言之中。
这个法门,以后我是不会换的。一是,以我现在的年龄,短暂的人生也没有剩下很多时间,虽然其他法门也很清净,但换一次,自己又要重新开始。二是,虽然释迦牟尼佛的法没有高下之别,但传承是不同的,对我这种愚痴众生来讲,不同的因缘,有截然不同的加持。
因此,修学的法门不要经常变,否则起不到很大的效果。
⛄
| 哪有那么容易 |
有些对佛教一知半解的人,认为修行太麻烦,听说有不下工夫就能马上成就的方法,于是风尘仆仆地前往求取。其实佛教的传统都是一致的,只是宣讲方式不同,如果不对治自身的习气,你得到再深的法也会于己无益。
相反,如果你肯精进踏实地下工夫,在同样的时间里,可能会通达很多佛法,获取很多智慧。
人生原本短暂,辗转几次,生命就用尽了。对懈怠的人来讲,希求一个无缘无故从天上掉下来的佛果,在哪里都不可能有这么便宜的事。
⛄
| 知足,可以安心 |
修行人如果知足少欲,就会远离烦恼、过患,修持佛法也不会有很多违缘。一个不希求名闻利养的人,修行会很成功。
有些人认为居士们都糊里糊涂,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欺骗他们,但这只是自欺欺人而已。就像根登群佩所说:“他们对世间法很精通。”总有一天,你再装模作样,他们也会看穿你的卑劣行为;对于过着清净生活的修行人,他们也会一目了然。所以应该做一个平凡、真实的修行人。
如果你获得一些名声和财富,这会更加考验人。如果继续追逐名声和财力,最终会成为财富的奴仆。
末法时代,具有知足少欲的境界非常困难,因为这是一个金钱社会,很少有人能抗拒金钱的诱惑。做到跟古代修行人一样,可能困难重重,但知足少欲至少是可以的。对于无勤得到的利养应尽量布施,对于尚未得到的利养不去刻意寻求。
不知足的修行人,总是安住不了,住两三个月就找借口出去化缘,闻思修行的智慧,少许也不具足;知足的人,则能一直安住在寂静地修行,这样度过一生,是很有意义的。
摘自索达吉堪布《开启修心门扉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