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益西彭措堪布 >>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03 返回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03


[03]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建议在wifi环境下点击播放)

识别二维码

下载WordPPT课件




普贤行愿初机导引

第三讲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二、遣除我执的障碍


修学普贤行愿,就要开展出自心本具的无边善德,这就与我执习气正好相反。如果一味地随顺自己的习气,那任何普贤行愿都只会流于表面——既不会真正发起愿心,也不能励力行持妙行

要知道,人基于自私心理,就会起惑造业,发生各种损害他人的心态、行为,这就障蔽了自心本有善德的显发。发普贤行愿是一种无上的觉悟,这就必须一反过去那种“我”字当头的心态和行为,不能再随我执而转,那样只会把自心陷在一个非常小的圈子里。

想一想,念念都是“我、我”,心完全被一个狭小的私我占据了,怎么能使得真心起用,开发出周遍法界的性德呢?这样的话,他肯礼拜三世一切佛吗?他只会认为,那些都是“我”之外的,我怎么会去礼拜别人?岂不知,这只是自心假设的一个“我”,根本不是真正的自己。

所以,一定要把这个“我”放下,才会知道自己的本性横亘十方、竖穷三际,一切都在真心中,万法本来同体。这样舍掉了“小我”,才能发起周遍的普贤敬、普贤赞、普贤供、普贤忏等等


换句话说,能够励力地发普贤行愿,或者说至心希求普贤行,从心底涌出这种善根的话,就能极大程度地消业、增福,迅速开发出本性的功德。这也是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的一个最有力的因素,是最直捷的因缘。

就像后面偈颂所说,这是三世诸佛赞叹的无上行愿,它摄尽了一切最殊胜的愿行,已经达到了无上果位不可思议的境地,是我们生生世世要随学的内容。为了证得这样殊胜的普贤行而作愿、印持善根,就是无上的回向(“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这是在凡夫地以胜解信就能修学的地方。

那么,怎样才能一心励力地在普贤行上运心、作意,不断地在心中立愿呢?这就要从现在开始,破除障蔽本性的元凶——人法我执


1. 我执习气与普贤行愿完全相反 


(1)
随顺我执发不起普贤行愿

有我执就不会有真正的善法。即使做的是善事,但由于是以满足自我为出发点,虽然相比于造恶业要好一些,然而从更高的层面上看,还是念念执著“我”、顺着“我”的缘故,哪里是真能从生死苦海里解脱的善法呢?这时候,心仍然处在我执的圈套中,做一切事都是为了维护这个“我”。所以,凡是不合我意的事,比如要舍弃私我,随顺众生,要认错、随喜等等,就全都不肯做。

现在的关键是,不能再随顺我执习气,否则根本无法发起普贤行愿。要知道,普贤行愿是学佛者的基本信念,也是最关键的一种发愿。没有这个内涵,就不能进入大乘道,更不会证得佛果。

一旦真正发起了这种愿,让每条愿从自心中开展出来,从此之后,顺着所发的愿去行持相应地位的同分之行,就步入这条大道了。这是我们现前就可以做的事。否则一直不肯发愿、起行的话,始终也只是旁观者在评论而已,哪里能实际进入普贤行的修学呢?所以,是否肯去摧灭我执,不再随顺我执习气,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抉择。这必须在自身的心念、行为上有一个大的转折。

其实,修道就是在自己内心深处“闹革命”,要时时跟自己顽固的恶习作斗争。当然,一开始肯定很难,修到忍位以前,恶习的势力都很强,所以一开始我们都是“常败将军”。只有自己咬紧牙关,有一种志气要冲过它,这样坚持不懈地修下去,一旦达到忍位,对于甚深法性有了堪忍性,就能忍可不动,而不被恶习气所战胜。

那么,成办这件事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有普贤行愿。行愿力一起来,无上的普贤行就会成为自己一心向往之处,这样善心就不会被我执恶习埋没。相反,如果没有这种励力随学的心,那善的力量就很薄,心就会随我执而转,也就很容易被恶的习性障蔽住。所以,无论何时何处,做什么事,心中都要有普贤行愿,或者说事事都要以普贤行愿来摄持。也因此,它成为一切修法前后的大仪轨——前面要以七支来积资净障,后面要以愿海印持回向。

像这样,对这一点得了胜解后,就会非常珍重地在自心上立愿,时时都会这样提醒自己。如果心中没有普贤行愿,那整个生命就会沉溺在罪恶、愚痴、狭隘等的状态里。一旦有了行愿力,它就会提醒我们时时往法界回归,时时记得自心本具的普贤体用。众生的心本来具有体普贤、用普贤。只要能记得,然后尽量提起,那时时处处就是“普贤”在发挥效力,这样自然就胜伏恶习的力量了。

总之,恶习都是基于我执而起,如果能随顺普贤行愿去起心、行持,这样就能迅速拓开你的胸襟。行愿一开发出来,我执的势力顿时就减弱了。但如果愿力不强,那很快又会被我执“干倒”,心又局限在一个小小的“我”上面。所以,我执跟普贤行愿就像敌人一样,完全相反。


(2)
现代人的颠倒状态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心态和行为已经深陷在迷惑、颠倒当中,体普贤和用普贤全睡着了,内在的“指挥中心”完全被我执心占据,任由它在里面瞎胡闹。

我执习气跟普贤行是完全相反的。它会说:你们都要礼敬我,最好的赞叹要对我说,功德要全部回向给我。像现在人说的,“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好东西都必须供养我,我的东西凭什么给你?或者说:我能有什么错?都是他们不对,难道还要我去忏悔?还会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要行跪拜礼?跪下去多丢人,这么不尊重人权!以及:为什么要像佛那样持戒、苦行,折磨自己?学那一套干什么,自由自在就是解脱嘛……诸如此类,都是非常嚣张、狂傲的我执心理,这种心态非常恶劣。

其实,说得直白一点,心只要还随顺我执而转,就会认为“老子是天下第一”,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罢了,这样怎么可能发展出善心呢?


(3)
普贤行是究竟的善法

就像法王如意宝在《怀业时语》里讲的,一切世出世间法的究竟心要就是善心。而善心达到极致就是普贤所谓“普贤”,就是指在一切行为中,全都是贤妙的本性力用的发挥。也因此,最大的道是普贤行;无尽的果是普贤位;最胜的因是普贤愿;最初的佛是普贤王。到了最后,不但显现善的相是普贤,就连现为恶的相也是普贤,这就更加不可思议。

不仅如此,一切道场中都安住普贤,十玄门全部是普贤,万卷《华严》说的就是一个普贤。我们首先要在全部经文里看出普贤,之后在一切时处中,都要知道那就是普贤。想一想,全卷经从前到后能看出一个不贤的字吗?把身语意碎为微尘的哪一分是不贤的?是不是所有世出世间的善心、善行、善果全都摄在里面,而且最终达到极致了呢?

要知道,一个人真正想要行善,心里萌发了行善的意乐,这就是道的起点,从这里一路开展下去,则一切无不贤善。所以说“心善,地道亦善;心恶,地道亦恶”,有了善心之后,由善心而启开的一切地道就决定都是善。

这里是说,最大的善心就是普贤行愿。当圆满了善的所有内涵,最终证到远离人法二我执的系缚时,就到达了至善之地,这也就是果位普贤的境界。由于这个原因,一旦有了向善的意愿,那时自然对于普贤行愿会非常好乐、欢喜。像有些人,一看到《普贤行愿品》就很欢喜,就是因为他有那种向善之心,而《普贤行愿》里讲的全都是善,而且是善的总集

像这样,首先要对于善法有一种欢喜、希求、向往之心,成为有行善欲乐的人,在这个基础上,才会对普贤行发起一心希求的愿心。如果心里连行善的愿望都没有,那就根本不可能发起普贤行愿。

那么,真正有了普贤行愿后,还要用实际行动把这个愿填满。对于现前能做到的,就要随分随力地去做,暂时还有一点障碍做不到的,也要发愿尽快做到。这样的话,像是礼敬诸佛等,每天都能做,这样就天天都在善法里,天天都有清净庄严的生活,举手拈来全是善,待人处世都是善,时时都在善法当中。这时,善心就会占据你的内心,也就不会有反方面的损人、害人等的心。

而且,这种善心也不只是单分的内容,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内涵。只要自己有一个觉悟,能够看到过去都搞错了,全是颠倒的,之后一顺过来,不再随顺我执而埋没善心的宝藏,这样一切时处都能行善,可以不断地开展出普贤行。比如,以后无论到哪里,再不像过去那样,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放下自我,去敬人、礼人、赞人,忏悔自己的过失、随喜他人的功德,还会供养佛,请一切善知识住世、请转法轮,并且时时随顺众生作利益,每天都向佛学习,无论做了什么善法,全都回向一切众生和无上佛道等等。这些都是善法,你懂了以后随时都可以做。

这里努力去做,就能逐渐从难到不难,要做的就是把原先颠倒的我执习惯反过来。原先念念执著“我”,也就不会去真心地礼敬别人,只允许别人礼敬自己。现在就要知道,那样做是完全违背了自心的体普贤、用普贤,最终肯定要遭报应,也就是会继续沉沦在我执造出来的轮回里,无有出期。所以,不能继续听从我执的摆布,继续过那种罪恶、颠倒的生活了。也因此,从今天起就要发普贤行愿,每天都要以念修来提醒自己,然后就按那么去做,能做一分是一分。

这样不断地开展,最后在你的境界里就全都是善,而没有了恶,也就没有了苦。而且,不必另外寻找乐园,庄严自心就是庄严国土,昼夜都住在善心善行里,这就是最好的营养品,它使我们无时不安详,无处不自在,这就是真正得到了善的受用。而且,这种善的力量能不断地发挥出来,使任何跟自己接触的人,都得到善的加持


像这样,学习普贤行愿,最终会把自己的生活全部转成善。这就叫“大变活人”,才算学得精彩。

其实,学法的关键就在于随着因缘来发展自己内在的善心。无论学什么,怎么讲,关键要看听者有没有开发出善心,如果学成了一片死的,那学得再多也没有大的意义。要知道,法在心里显出来了,就表示心已经会到了法;如果还没有显出来(心上还没出现这个法)那就心是心、法是法,成了二者分离。其实一切法就在自己心中,而佛菩萨的圣教就是最好的把你引回法界的方便,所以教法叫做“法界清净等流”,都是不可思议的。


(4)
以闻思对于普贤行海开启信解

我们的生命就是由一系列的誓句组成的,这就叫做“誓句身”。意思是,在世俗的缘起上,通过语言,把每一句誓愿的句子都植在自心上,自己的心对于法道有真正的确认,而且是真正起了胜解信和行愿力,这样誓句纳入在心相续里了。有了这个以后,哪怕你已经昏迷,甚至到了后世,它还会一直起作用。或者说无论到哪里,就是这一条条的誓愿在起作用。

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在闻思上对无上的普贤行海得到确然不拔的定解,生起无法夺走的信念。这样,对于普贤行愿是非发不可了,对于无上菩提会有猛利的求证欲乐,再没有比这更殊胜的事了,这样也才有本经后面说的“一心渴仰”。所以,现在就要致力于这一点,这是在凡夫位最关键的事。一旦真正达到了,确实会实现极大的意义。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最初是会有些困难,但只要有了信解和欲求,后面自然会开展出无量无边的功德。像本经后面讲到的“五种果”,那是不用想就自然会出来的。现在我们为什么念了这么多,还一直没出现大的作用呢?这不是愿王本身有问题,而是我们的心还处在封闭、顽劣的状态中,这样内心像是一块坚冰,口头上很简单地念念,怎么可能出现大的效力呢?

所以,现在就要以智慧的强光,用一种抉择力,把障蔽自心的那些邪执、自我主义,包括各种现世的谬见等全部破除。这些就是渗入在我们意识深层的病毒,就是这些我见等的颠倒执著在障蔽自心,不扫除的话,就会一直在里面作障碍,使得心很麻木,导致内在的善根机体没办法正常运行。


总之,现在就要在这上面着力,信解一开出来,到后面正式讲解经文时,那确实像火上浇油一样,善心会不断地发起来。

其实,这个法的力量相当大,一旦真正相应了,再念的时候,那确实是从心中奔涌出来的,这跟有口无心地念两句根本不一样。所以,这事就看在缘起上能不能切中要害,只要切中了要害,它的开发性是极大的。


(5)
珍重执持普贤行愿

《普贤行愿品》这部无上的愿文,能够赐予我们极大的加持。这也要看个人的善根程度,自己的善根越深,得到的震动就越大,开发出的功德也越大。如果能达到像善财童子那样的意乐,对于大菩提,或者无上的普贤行一心渴仰,这样一得到普贤菩萨的加被,顿时就有极大的超越,很快会证到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就像前面介绍这部法的缘起时说的那样。所以,这是无尽的大宝藏,它蕴含着无量无边的启发善心的力量

现在大家已经遇到了这部法,那就不能再错过,每天都要非常诚恳地很用心地来修持。只有我们心里起了真实的意乐,一心想以愿文来开发自心的普贤,想把自心善的力量都发挥出来,达到如饥似渴、梦寐以求的地步,时时不肯放舍,一心一意地执持,这样普贤行愿才会成为自心当中的愿力,才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极大利益。

像这样,每一天都要在这上熏修,经过了一生上万次的熏习,确实会成为上品往生的殊胜因缘。所以,现在就要开始重视发普贤行愿,到了生死关头,就是这股力量在引导着自己的心往法界回归。而且,依着经文不断地这么发愿,你的心就绝对不会走到别的地方。

懂了这一点后,就要把它作为自己一生的功课,而且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尽可能地刻在自己心上。以后,不再按照过去我执的模式去串习,而是按照普贤行愿去串习。串习成经上说的整个一套的普贤菩萨的运心方式,一碰到什么就按这么起心,就按这么发愿。一旦串习到了坚固程度,心中的运行系统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普贤行愿就开始成了生命内在的指挥核心,由它时时发号施令,这样的话,你的心就会一直朝着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的方向走,不可能走到别的地方。


2. 破除我执而随学普贤行愿 


(1)
凡夫位就可以随学普贤行


《普贤行愿品》里讲的内容,我们现在就可以实行。虽说登地以后才能实证到,但现前凡夫位就可以有它的随顺分。所以,不能因为这是高位的境界,是佛果地的行境,就认为我们现在只是念念,最多相似地作意一下,其实并非如此,否则的话,何必对凡夫说呢?而且,从后面的经文来看,《普贤行愿品》基本是为我们这个世间的凡夫说的。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就要把普贤行愿确立为自己成佛的行愿,然后发一个每天都要在这上实修的心。之后每天都是以随分地修持普贤行来度过,让自己完全活在普贤行愿当中。

比如说,每天都要礼敬、称赞、供养、忏悔、随喜,乃至回向等等。你能这么去做,时时都有供养、随喜、回向等,你的生命就会变得非常庄严。这是你内在的体普贤,随着一分觉悟而出现的用普贤。

这样逐渐地修下去,最终会达到一切时处无不妙善。在你的生命境界里,就会显现出极其不可思议的大用。这都是纯善的,妙善的,契合本性的,不带烦恼性的,因为有烦恼就障住了本性普贤力用的发挥。

这又要透过每天念修《普贤行愿》来实现,否则就会提不起,更没办法趣入实行。比如第一大愿“礼敬诸佛”,不时时提醒自己的话,在见到别人时,就只会把他当成平庸的凡人,不会想到他跟自己是同体的,他就是三世佛,应该礼敬。不但他是三世佛,任何一法都是法住法位,本身就是法界,所以一切皆是佛,一切皆应礼敬。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能够这样运心、作意,你就真正活在普贤行愿里了。


(2)
转变自心而随学普贤行

我们现在要走普贤行愿的路,这就必须在自己的心念、行为上有真实的转变才行。那么在十大愿王里,比如常随佛学,就要学习本师毗卢遮那佛,从初发心起,不惜身命,布施头目、脑髓等,就像《贤愚经》里记载的那样。而且为了求法,无数次地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等等。像这样,自己心里现前就要发随学的心。并在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去实行,这样一点点地开发,最终就会完成佛道。如果一直顺着我执,以自我为中心,那就完全背离了本性。搞来搞去,也无非是把自心更牢固地锁在执著自我的樊笼里,最终只会葬送自己的前程,甚至落入万劫不复的深渊,饱受无穷无尽的苦,这又何必呢?

比如恒顺众生,这完全是大慈悲心,是一种大体贴,是天下最好的心。这就不能顺着自己的习气,而是要对于全法界的一切生命,都有一种真正珍惜、爱护的心。而且,要随着他们的根性、意乐、习俗等,以各种承事、供养等,做最恰如其分的帮助。这种帮助不是搞世间法,而是为他指明正法的道路,让他从此远离过去那种匮乏安乐、备受苦恼的状况。

像这样,我们只要从前到后仔细地看一下《普贤行愿品》,心里就会很明确,这确实是最周遍的、最贤善的,这里的一念一行无不是“普贤”。我们有善根的话,一触到这些自然会觉得很好,知道自己就应该这样来随学、效仿。这就是我们转变自己心态、行为的地方。


(3)
现代人修学普贤行的障碍

现在很多人由于没有因果正见,做什么事都是随顺自己的习气,而不愿意随学正法。这种人肆意放纵烦恼,对于散乱、放逸、懈怠等的各种恶习无不宽容,对于应行的很多善法却完全拒绝。这就不是真心学法的人,也根本不能进入普贤行愿的修持。


①我慢障碍礼敬

普贤第一大愿就是礼敬诸佛,这就跟世人以我执心唯一尊崇自己,以及随顺我慢的习气完全相反,修法的要点就在这里。


心怀我慢就无法礼拜,就像现代人说的,我怎么可能给别人下跪磕头?这么丢脸、没尊严!但要知道,礼敬是世出世法的开端。在世间法上,过去儿女都要给父母磕头,学生要对老师磕头,包括学一门技艺,都要向师父磕头,由此来表达自己的诚敬和感恩。出世间法的方面更是如此,普贤行愿就是以礼敬为首,礼敬没有实行,连起码的诚敬都没有的话,后面的行持就根本谈不上。

其实,外在的礼敬就是为了引发内心的诚敬。就像印光大师说的那样,竭诚尽敬才能得到真实利益。现在很多人由于业果愚,加上我慢、放纵的恶习,导致对于放逸、懈怠以及各种恶行无不纵容,对于礼拜,乃至从中开展出的无量善行无不拒绝。观察心上的善恶业习时,发现多数都是非常下劣的心行,这就有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现在不能只是继续徒口诵空文,而是要在自己的心行上切实地检讨、改进,这样才有实义。

曾经有祖孙三代去寺院里见一位师父,奶奶很快就恭敬磕头,妈妈还能合十,但到了孙女那里,就连头都不肯低下,可见三代人的差别。这是因为越到后面,时代越恶浊,人们心里的“自尊”意识就越强,其实这是我慢烦恼增盛,用“自尊”二字来粉饰而已。换句话说,对自我的执著越重,人就越看重自己,也就没办法对有德之人生恭敬心。以至于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在取舍上极其颠倒,这样想在佛法里得到实益就非常困难。


②伪修法的状况

对于普贤行愿里的每一种,自己都要有确信,不但要有信解,还要去实行,而且要把它推展成一个最大量的行愿之王。但如果最初的因地不真,那念诵时就不是由衷而发。这样的话,一念就汗毛竖立,全身的气脉都开张,显发出极大的善根功德就很困难。

其实,很多人即使表面能礼敬等,也只是外在的一种假装,内心里面还深藏着很多我慢等的恶习,这就是伪修法的状况。比如,一个人去见自己的师父。刚认识的时候会跪下,给师父磕头;过一段时间,他来了就直接坐着;等时间久了,看到师父来了都不起立,变成了平起平坐。这是很普遍的现相。说明他心里对因果律没有胜解,更没有发起普贤行愿。所以礼拜只是表面上做一做,或者只是一时假装,时间一长就暴露了。

这就看出,我们有很多要改进之处,能折伏一分我慢习气,就有一分进步。要知道,修行就意味着要粉碎自我要把过去那套我执系统里的事全部破除,否则就发不起普贤行愿,也就没办法获得新生

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修行流于表面真正用高倍显微镜的智慧去探测内心世界时,发现里面充满了我执、我慢等的癌细胞,而且结成了各种各样的邪见瘤体,一点没有消除,甚至还在不断地扩散。所以,现代人要真正一步一步地实修上去就很困难。因为他的邪执太坚固,这就必须有极大的法的力量才能穿透,还要持续不断地坚持,而且不能改变次第,必须一步一步地进行。这样经过长期的修行,里面才会有一点开始化解的相,正面的力量从心里生起来,才能除掉那些恶习。


(4)
发普贤行愿能够破除我执

种种恶习在根源上都是由我执引起的,而普贤行愿能够强有力地破除我执。行愿一起来,能能很快地消业、增长善根,就是因为心里有了正气,已经不再认同过去那个“我”了。


分别来,说礼敬能够折伏我慢;称赞可以破除恶口以及不愿意扬人之善的习气;随喜能消除见不得别人好的嫉妒品性;忏悔要认自我的错;供养可以摒除自私自利的习惯;恒顺众生能破掉以自我为中心……像这样,所有的普贤行都完全跟我执相反,不但反过来,还要让它圆遍地展开,开展到无处无时不善。

现在我们起步来学普贤行愿,首先就要把过去的错误认识扭转过来。不要再认为,礼拜等有损我的自尊,有这种想法就根本没办法入道,只能与法绝缘了。要知道,我执是一切杂染法的中心,是杂染王国里的皇帝,由它发展出来的一系列心态和行为都不贤善。那么,现在就要把它转过来。要转成贤,破掉人我执;转成圆遍的普贤行,来破掉法我执。这样我们的佛性就开始发挥它的妙用了。过去由我执发展出来的杂染法,就像水凝结成了冰,是坚硬的、冰冷的、刺人的、不流通的,它不愿意展开,所以不会出现大用,只能出现邪用。一旦善根发起来,用普贤行愿的强光去照它,过去的坚冰就开始融化了。

总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正义的普贤和一个邪恶的我执,如果能通过正义和邪恶这两方的交战,把过去邪恶的我执习气消掉,那这个人就开始觉悟了。从此就会往普贤行愿的道上走,而且从现在起直至尽未来际都不会改变这个行愿,他的一切心态、言行等,就全都纳入到普贤行愿的正轨中了。


(5)
我执障碍普贤行愿


①放纵烦恼恶习的过患

障碍普贤行愿的就是我执习气。譬如说礼敬诸佛,如果内在有我慢心以及放逸、懈怠、随心所欲等的恶习,就会对于各种恶劣的心行完全宽容,对于善行丝毫不肯做,这样就成了修礼敬的障碍。

具体是怎样宽容放逸等的烦恼呢?首先像是修加行时必须的十万次大礼拜,就肯定不愿意修,认为这太辛苦了,干嘛要让整个身体都匍匐下去,还要进行那么多次?岂不知这么做正是在破除我慢,引发内在的恭敬心。没有这种具体的行持,哪里会凭空冒出来恭敬心呢?即使坐上一万年,也还是心存坚固的我慢,发不起恭敬之心。

而且,不但不会进步,还会导致退步。修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如果不策励自己往善的方面努力,就自然会顺着我执习气发展,这种后果就很可怕。比如拿一年前跟一年后对比,看看他的心怎么样了?烦恼对治了吗?善心开展出来了吗?都没有。反而是我慢心越来越大。也就是学的法越多就越傲慢。

他会认为,你看我现在什么都会了,没有人能超过我,他们都是笨蛋。或者说,我现在已经是大自在了,哪里还需要修基础法?就这样,完全发展成了自我欺骗。到最后就变得极其放逸、散乱,为所欲为,甚至肆无忌惮地放纵贪欲和恶习,后果会到不堪设想的地步。

凡夫人就是这样在不断地纵容自己,不断地堕落,到后来不但对于十万次五体投地的大礼拜抛弃不修,就连日常的小礼拜也都不是恭敬地去做,最多只是敷衍了事而已。这种恶习有很强的传染性,很快,所有的善法就全都会成为表面应付。


这就是现代人修法困难的原因之一。

由于恭敬心没有凝固,没有成为秉性,导致很难持续地把善法修下去。特别强调的时候,可能会提起一点善心,修一些时间,但也非常短暂,可能只是坚持几分钟,或者是几个小时、几天,一不强调就又恢复老样子,这就是我们现前修法难以进步的地方。但越是难,就越要在这上面改过,否则心转不过来的话,是根本修不上去的。

未完待续



往期精彩回顾
普贤行愿大亿修|愿海心髓大亿修【报名链接】
2018金刚萨埵共修倡议
如何学修佛法丨1.佛法的核心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普贤行愿大亿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