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腰扭伤?教你一个神奇点穴法,拿走不谢
急性腰扭伤?/ 教你一个神奇点穴法
拿
走
不
谢
奇妙的中医探秘之旅 08
江老师:以前我也试过艾灸,但都是自己在家瞎灸,没什么章法,可能正因如此,才效果甚微,以至于让我没生起什么信心。这次我借鉴了无为灸的方法,确实有很不同的体会,利益也尤为显著。以前我经常一边艾灸一边聊天,这次我不跟艾灸师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他比较专注,我也很放松。奶奶说,因为我心静了,所以效果就出来了,确实是这样,我这次真的体会到了无为灸的妙处。
通过几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已经慢慢对一些经络、穴位有了一点点概念,基础稳固后,以后我们再用上无为灸,一定会大有利益哦。
腧穴概述
这部分主要是对腧穴相关内容的提纲挈领,涉及一些专业词汇,理论性较强,稍显枯燥,有些内容可能不是太容易理解,大家如果读不明白,也不用着急,或许把整部书学完以后,我们就豁然开朗了。详细的内容在后面每一章中都会学到,相信把十二正经、任脉、督脉学完后,我们会对腧穴概述、特定穴位的概念有一定认识。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腧通“输”,运输之意;穴,孔隙或小洞,是经气输注的通道。穴位大小没有严格定义,追根究底地探寻到底是零点几毫米,其实没必要,大家对此也不必太过纠结,毕竟这些都是方便大家理解和运用的一个概念性描述而已。
腧穴跟经络有什么关系呢?腧穴归经络,大部分腧穴都在经络的走行范围之内,腧穴像散落的珠子,经络则是连接起这些珠子的线,一个腧穴是一个珠子,那么,许多腧穴就形成了一条具备特殊功能的经络了。经络属于脏腑,与脏腑的脉气是相通的,所以通过按揉腧穴和经络,就能够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
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腧穴都有不容小觑的作用。诊断时,腧穴作为人体反射点,能反应脏腑的健康程度,比如某个脏器发生了疼痛,按揉相应的体表位置就会产生痛感,同时,在此处进行中医的艾灸、扎针或按摩等治疗,也能起到奇效。
腧穴主要分三类:一是经穴,即在任脉、督脉、十二正经上走行的穴位。经穴的特点是有具体的穴名和确切的位置,也有归经,即哪个穴位归哪条经。经穴是脉气所发,以及络脉渗灌之处,故经穴可位于经脉线上,也可位于其络脉上而分布于经脉侧旁。这是什么意思呢?十二正经不仅是指十二条线,它还分出了一条支线,比如手太阴肺经旁支,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穴位“裂缺”。
它不在大拇指内侧的经上,而在走手腕上的那条。所以,经穴可以走在十二正经之上,也可以走在十二条线的分支上。什么又是十二正经呢?我们可以理解为十二条线,这十二条线还各自分出了旁支,比如手太阴肺经分了一条指“列缺”的线,这个穴位属于手太阴肺经,却不在手太阴肺经的主线上。由此可知,腧穴既可以分布在十二正经上,也可以在其分支上。
学到这里,有些宝宝是不是又开始焦虑了呀:哎呀,人体有361个穴位,还有各自不同的分布和功效,怎么记得住呀!大家先别着急,咱们常用的穴位其实并没那么多,我们也不需要把所有的穴位一一记住才能开始使用哦,就算了解了几个主要的穴位,只要运用得当,都是可以派上大用场的哦。
以上是正经经穴。
奇穴
穴位中还有一种,叫经外奇穴,又称奇穴。除了十二正经、任督二脉这十四条主干线上分布有经穴外,还有一些其它穴位也很重要。这些穴位没什么规律可循,却很有疗效,比如四缝穴(位于手指靠近手掌的第一个关节处)。
它们可以治疗小朋友的食欲不振、挑食厌食。用医用三棱针刺破相关穴位后,挤出一两滴颜色黄白的液体,然后包扎以防止感染。这样治疗以后,小朋友的胃口就会有所改善。尽管这些疗效无法用西医的实验室数据去佐证,但确实非常神奇。
还有一个奇穴是腰痛穴。
这个穴位的疗效也是立竿见影的,它和落枕穴的位置相近,无论是搬重物扭伤,或是椎间盘突出,出现急性腰痛时,在此穴位上施针或按揉,疼痛就会即时减轻。
靠近腰痛穴附近,是神奇的外劳宫穴,也叫落枕穴。如果有人落枕了、脖子疼,在这个穴位上施针,本来僵硬的脖子,立马就能活动了。这一点我自己亲测有效哦,强烈推荐,因为比较实用,大家也一定要记住哦。
阿是穴
是不是大家有点疑惑,为什么叫“阿是穴”呢?我记得当时我的老师是这么告诉大家的:“在古代,医者给病患治疗时,往往会按压可能患病或者与患病区域相关的敏感点,并询问:‘是这里疼吗?是那里疼吗?’病人回答:‘阿是是是!’久而久之,这种随病而定,没有固定痛点或敏感点,就被统称为“阿是穴”了。
一般来说,阿是穴位于病变处附近,当然,也可能由于经络的传输作用,导致痛点和患处相隔较远,此时经络就像高架桥一样,将阿是穴和病变部位连通起来。
腧穴命名
腧穴命名体现了古代医家的情怀和素养。《黄帝内经》中说:“上观天文,下观地理,中通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意思是,穴位的名称是结合腧穴的分布、功用而被赋予的,并非空穴来风。
穴位取名确实很有讲究,有些名称与功效有关,有些与象形有关,比如我们人体上有个常用的穴位,“鸠尾穴”。
鸠是一种鸟类,鸠尾就是鸟的尾巴,大家看看图中鸠尾穴的位置,它位于胸部正中间的胸骨末端凹陷处,看上去很像一只美丽的斑鸠,可以说是很形象了。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也说:“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意思是,每个穴位的名字都富有其深刻的含义,并不是胡乱虚设的。
中医文化丰富多彩,以内为本,内外兼治,且辨证施治,其中的微言妙义,待大家慢慢体会哦。
未完待续
To be continued...
心灵乐园
充满烟火气的智慧小水滴
扫码关注
解锁更多智慧生活大礼包
更多智慧与生活内容分享
请移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