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1课-重点&难点&讲记脉络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131课-重点&难点&讲记脉络

学习笔记链接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PPMKuPOMTjMOOGAmmifyA 

提取码:p3ha

档案编号B06131-定解B01-012


本课重点



随喜支


(一)修持随喜支


1、随喜是对治何种烦恼

随喜支,主要是对治嫉妒。


2、随喜的对境

一切凡圣、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根:诸佛为了利益群生而转大法轮、一切菩萨的广大行为、所有众生随福德随解脱分的善法,以及自己过去所积累的、如今正在做的、将来必定行持的一切善根。

(1)随福德分善根:只是单纯的世间福德,未与解脱直接挂钩。

(2)随解脱分善根:随顺于解脱的善根。


3、念诵仪轨

(1)仪轨

随喜二谛所摄集,一切善业之资粮。

(2)释义

A.二谛

世俗谛和胜义谛

B. 二谛所摄集一切善业之资粮。

a. 九乘次第的一切法无不包括在二谛中。

b. 二谛包含自他一切众生有漏与无漏的一切善法。


(二)随喜的功德


1、上等者:随喜之功德超过供施之功德

贫女随喜功德超过胜光王:在胜光王迎请世尊及其眷属时,一贫女乞丐对世尊及其眷属有清净信心,对胜光王做如此广大供养深生随喜之心,以此清净随喜,其当天所得功德甚至超过了对世尊及其眷属做广大供养及承侍之功德;后来,胜光王及其大臣在贫女拾取其落地食物时对其进行阻拦和殴打,贫女对此生起嗔心,结果当天贫女清净的随喜善根便被摧毁了。


2、中等者:随喜之功德

(1)恰美仁波切说:“听到他人行善时,若舍不善嫉妒心,并以欢喜心随喜,佛说获得同等福。”

(2)《释迦谱》云:“见他修施时,而生随喜心,随喜之福报,与施等无异。”


3、小结

(1)《汇集经》云:“三千须弥可称量,随喜善根不可量。”

(2)《小般若》云:“须弥山王尚可称量,是人随喜福德不可称量;三千大千世界尚可称量,是人随喜福德不可称量。”

(3)《金光明经》说:“随喜功德无量无数,能摄三世一切功德。”


(三)随喜的要点


当见到他人行持善法时,如果以清净的心态来看待别人的一切善举进而诚心诚意欣然随喜,并将它的善根回向圆满菩提,那么你所积累的资粮绝对远远超过以竞争心对待他人行善或者以傲慢心想“我定要做如此善事”等等装模作样地行持为希求现世名誉、世间八法毒气所充斥的广大善法。


1、发心

清净心VS不清净心(傲慢心、竞争心)


2、回向

回向大菩提VS希求现世名誉、被世间八法毒气所充斥


(四)别说供养


1、供养殊胜对境之功德不可思议

(1)理说

在很多公案里,供养者仅仅以微小的供品做供养就得到了极大的果报,之所以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果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供养的对境是圣者——罗汉、独觉、菩萨、佛陀。

(2)例说

A. 胜光王以无盐食团供养而得后世大福报:严备象马车步乘,于此国城自在食,王今不见缘何得,因施无盐米膏力。

胜光王的前世曾为贫家子,其以欢喜与恭敬供养了一位独觉一个无盐食团,以此功德其连续六次作天王,连续六次作此人间的国王,以它的余报,今生在这里作波斯匿王。

B. 麻风女供粥转生兜率天:麻风女以信心和欢喜心供养了迦叶尊者一碗掉进了烂手指的米汤,在对尊者的清净信心中,女人命终。命终以后,转生到了兜率天。


2、要寻找可靠的供养对境

(1)供养的话要找确定可靠、符合法相的上师

A. 名相的上师危害大

a. 像毒蛇、盗贼一样。

b. 戒律、悲心和智慧都不具足的人,没有上师的资格。

B. 如何寻找可靠、符合法相的上师

a. 非标准

(a)主动要求供养的供养对境令人生疑

(b)照片、前世等也不是辨别上师是否符合法相的标准

b. 要用佛法的道理了解上师

佛法中,依止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有的,但如果弟子很愚昧,在本该观察的阶段,却盲目“扑上去”供养一切、受灌顶而且依止,但过段时间以后,又哭哭啼啼、四处哀嚎,这样没有意义。

(2)供养僧众更保险

供养僧众是最好的,是最保险的。


请转法轮支


(一)祈请转法轮的对境及时机


1、对境

佛菩萨、上师和善知识等一切肩负广大利他重任的正士。


2、时机

当佛菩萨、上师或善知识等一切肩负广大利他重任的正士,因为众生的逆行倒施及忧心劳身而生起厌烦,不讲经说法而安住寂乐境界的时候应祈请转法轮。


(二)如何观想

观想在对境面前,我幻化出百千俱胝无数身体,供养法轮、珍宝等,祈请他们广转法轮。


(三)仪轨


1、念诵

祈请常转三乘法


2、释义

(1)三乘法(涵盖显密)

显密一切佛法可以包括在声闻、缘觉和菩萨三乘当中。

(2)九乘法(涵盖显密)

A. 集聚招引外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三乘。

B. 苦行明觉内三乘:即事续、行续、瑜伽续。

C. 随转方便密三乘:即玛哈、阿努、阿底。


(四)祈请转法轮之缘起


佛陀最初成道时,是天王请转法轮以后,才开始讲法的。以此缘起,后来的上师、高僧大德们,也都是要祈请以后才转法轮。


祈请不入涅槃支


(一)祈请不入涅槃之对境和时机


在这个世界或者其他所有刹土中,任何上师、佛菩萨已完成了利众事业,准备趋入涅槃的时候应祈请不入涅槃。


(二)如何观想


观想在他们面前,就像往昔珍达优婆塞祈请世尊住世那样,自身幻化出成千上万的身体,同时祈请诸位圣者,直至轮回没有空无之前一直长久住世、饶益众生。


(三)仪轨


念诵:乃至轮回未空前,祈请住世不涅槃。


(四)祈请不入涅槃的必要性


1、善知识示现涅槃的意义

(1)为了让众生了解无常

佛陀以及具有持明境界的大德上师们,本来可以住世无数劫,但为了让众生了解无常,才显现和世人一样的短寿相。

《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云:“众生起常想,故我示无常,以无数劫命,示行短寿相。”

(2)到其他地方利益众生

上师们都是自在的,到了另一个刹土,可能所化众生更多。对他们来说,此处彼处都没有差别。

A. 藏地的无著菩萨在将入涅槃时,弟子们都祈请说:“为了众生,您一定要长久住世啊!”上师却说:“别的地方也有众生啊……”

B. 龙猛菩萨以一个小乘法师对自己心怀忿恨和嫉妒、不愿自己长久住世为因缘而示现涅槃。


2、祈请善知识不入涅槃的意义

在善知识示现涅槃之前,如果你去祈请,他们会延长寿命的。而他们哪怕多住一天,对世间的利益也是不可思议的。

(1)法王如意宝:因为僧众再三祈请,法王多住了几年。

法王自己说:“其实我的寿命早就尽了,现在的身体——因为僧众一直让我不要涅槃,所以才像幻化一样地住在世间,但也不可能住得太久了。”

(2)堪布门色:要示现涅槃的时候,几个法师去祈请不入涅槃,祈请后,堪布也住世了一段时间。

(3)阿秋法王:病重期间大恩上师等人去祈请老人家不入涅槃,后来也确实多住了些时日。


编写师兄:定解B09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B06131-定解B09-009


本课难点


轮涅一切诸善作随喜


(一)什么是随喜?


1、按《菩提道次第广论》

-  “随”是随念,“喜”是修喜。

-  “随喜”是随自心忆念别人的功德而修习欢喜。

-  随喜的对境是功德。

(1)随喜的界定

只有欢喜心未随念功德,不一定是随喜。

若未真诚忆念他人功德,仅口头说“随喜”,也不是清净的随喜。

(2)修习欢喜

随念功德所产生的应是欢喜心。

只随念功德,未有欢喜心,很可能生起的是嫉妒、竞争、贪心等,也只是造业而已。


2、按《入行论》

随喜为身口意三门随喜:

(1)内心真正发出清净悦意的赞同;

(2)语言上赞颂其功德;

(3)行为上表现出随同感动等。


(二)随喜的对境  

1、佛陀

对于诸佛为利益众生而广转法轮的善根进行随喜。

可以作意:所有佛陀的功德我都随喜。


2、菩萨、声闻和缘觉

对一切菩萨的广大六度万行,以菩提心利益众生的所有行为、善根功德进行随喜。

对声闻缘觉圆具出离心、圆满证悟人无我和部分法无我进行随喜。


3、众生

对众生所造随福德分、解脱分的所有善法功德进行随喜。


4、自己

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造的一切善根进行随喜。


(三)有漏、无漏的善法是什么?


二谛所包含的自他一切众生有漏与无漏的所有善法,都应随喜。


1、从本体角度讲

(1)胜义所摄的一切善根是无漏善根;

(2)世俗所包含的一切善根是有漏善根。


2、从道的角度讲

(1)加行道和资粮道属于凡夫地所摄,所造的一切善根是有漏善根;

(2)见道、修道的所有善根是无漏善根。


3、从善根本身讲

(1)一切福德资粮是有漏善根;

(2)所有智慧资粮是无漏善根。


4、从入定后得讲

(1)圣者入定是无漏善根;

(2)出定的所有善根是有漏善根。


5、从助伴角度讲

(1)相似和真实智慧所摄持的一切善根是无漏善根;

(2)没有被相似和真实智慧所摄持的所有善根是有漏善根。


6、见修行与现相

(1)入定后得无二无别、有寂无二无别的大手印、大圆满、大中观的一切见修行本体是无漏善根;

(2)现相是有漏善根。


(四)随喜的功德


1、获得福德

见他人行持善法,若能舍弃嫉妒、竞争等不欢喜心,诚心诚意随喜,可获得很大福德。


2、增上福报

若不愿意随喜他人所行善法,不愿意他人获得快乐,常以嫉妒、竞争等不善心态待人处事,生活会越来越艰难,心越来越枯涩。而常真诚随喜他人善根,自己的福报亦会增上。


3、显发佛性

若对诸佛菩萨曾发的大愿、如何修行和成就怎样的功德事业,心中充满欢喜和感动,能帮助显发我们内在的佛性。


4、相应心性

随喜时,应努力超越分别心的偏袒执着,无论哪一类众生的善根,无论善根的大小,无论获得哪一种暂时或究竟的安乐,都为其善因善果衷心随喜。如此就能突破分别心的限量,与广大周遍并远离自他不二的心性相应。


(五)学习发自内心的随喜


1、心态要清净

随喜时的心态要清净,不能有竞争心、嫉妒心等。一旦有负面情绪,要及时调整。

(1)从大乘角度讲,一切众生是我们的福田;

(2)从密乘角度讲,一切众生是空性佛母、空行勇士的自性,都是本自清净的。我们随喜清净的善行,内心也会生起清净心所带来的功德。


2、了知善法功德

如果我们了知善法的功德,知道这个善法可以利益和帮助众生,就能欢喜地认可他人行善的功德,做到真诚地随喜。


3、诚信因果

如果我们诚信因果,知道善因善行会给众生带来安乐,知道众生能行善也是往昔所种善因的感召,就很容易能随喜别人的善因善果。


4、回向菩提果

将随喜他人善根的功德回向圆满大菩提果,如此不断积累功德,随喜心也就越修越圆满。


5、坚持串习

随喜是事半功倍,快速便捷的行善方法。只要不断闻思修,造作的随喜心也会变成真诚的随喜心。


6、随时串习

日常生活中或修行中,可以随时随地修随喜。

(1)见到他人行善时,及时修随喜

如:见到他人布施、修法、行六度等时当及时修随喜。

(2)听到他人行善时,及时修随喜

如:听到他人救灾,闻思修、讨论等时当及时修随喜。

(3)忆念他人行善时,及时修随喜

如:诸佛菩萨是如何利益和度化众生的,高僧大德是如何通过苦行获得证悟的,身边善道友是如何精进闻思修的。


(六)公案启示


1、积累福报很重要

(1)贫女因自己往昔福报感召,对别人有这么殊胜的供养对境而生起稀有感;

(2)一般人见到别人供养时很难想到这一点,这也是她的善根因缘在此时此刻圆满。

由于她发自内心随喜,当下就获得了无量福德。


2、清净的随喜很重要

(1)贫女虽然做不到国王所做的善法,但发自内心地随喜他人的善根功德,不夹杂烦恼,不图任何回报,因此获得福德比国王的更大。

(2)我们在看到他人供养殊胜对境非常悦意的供品时,不要因自己不能成办这样的善法而惭愧或自卑,应对他人的善法感到欣喜,如此我们也可以获得无量福德。


3、舍弃不善心很重要

(1)胜光王的嫉妒心并未得以调伏和对治,而大臣们也没有出好主意。

(2)我们在供养时一定要观察自己的发心,不要以攀比、傲慢等心供养。


4、嗔恨心会摧毁善根

(1)贫女因取食时受阻拦和殴打生起散乱与嗔恨心,由此摧毁了清净的随喜善根。

(2)我们在行善中要随时调整自心。


5、供养佛和僧众功德巨大

(1) 胜光王虽然生起了不好的心念,对善根有染污,但不足以摧毁供养佛陀和僧众的巨大功德。

(2)而贫女的善根已被嗔心摧毁,所以佛陀念了国王的名字回向。


祈请普降甘露法雨


(一)什么是转*法*轮


1.      定义

通过语言等方便法,将佛陀相续中的智慧如同轮子一样转到所化众生相续中。


2.      教证

(1)《妙法莲华经》中云:“诸法寂灭相,不可以言宣,以方便力故,为五比丘说,是名转*法*轮。”

(2)《妙法莲华经文句》中说:“转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转*法*轮。”


(二)劝请的对境


1、对境

(1)劝请的是初证菩提不久的诸佛转妙法*轮;

(2)不是无量劫前成佛的燃灯佛等。

(3)《普贤行愿品》中云:“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法*轮。”


2、观想

(1)在十方浩瀚无垠的所有世界中,有无数现前圆满正等觉不久、未说正法而安住的佛陀,还有很多菩萨和善知识,自己幻化出无数身体,每一个身体都手持法*轮、海螺等吉祥物,劝请他们为了饶益有情而转甚深广大妙法*轮。

(2)祈请以后,他们以神通了知并欣然应允。


(三)请转*法*轮的必要性


1、求法

如果没有请转法*轮,诸佛不一定会主动说法。


2、尊贵

为了让世间敬重佛法,显示佛法的尊贵性,要多番祈请诸佛菩萨、善知识转法*轮。


3、发心

我们祈请上师讲法时,也应随学大梵天王,为了众生的利益,再三祈请。


4、殷重心

如果我们多次祈请,上师看弟子闻思修的意乐强,会愿意转法*轮。


(四)请转法*轮的功德


1、请转法*轮支,主要是对治愚痴


2、可以增上自己听闻正法的因缘


3、净除舍法罪


4、遣除修行中的违缘


5、生生世世不离上师三宝的光明,永远不会转生于暗劫,也不会转生于三恶趣。


6、代天下众生,劝请诸佛普降甘露法雨,可以使劝请者相续中生起慈爱众生的善根。也会获得无量福德。


7、即使不能经常见到上师,通过观想请上师和诸佛菩萨转法轮和亲自求法没有区别,同样有极大的功德。


(五)请转九乘法*轮


1、观待众生

观待一切所化众生的界性、根基和意乐的差别。


2、请转*法*轮

祈请转*法*轮外集引导三乘、内苦行明觉三乘和密转变方便三乘。也就是祈请转三乘或者内部分出九乘的法*轮。


祈请诸佛菩萨长住世


(一)什么是请不入涅槃


1、佛本无生灭

(1)诸佛菩萨显现上会入于涅槃;

(2)但从实相上讲,佛的智慧法身不生不灭,于大清净平等中无勤任运度化有情,根据所化有情的福德而自然显现报身、化身等形相;

(3)佛本来没有生灭,因众生心中杂染和清净的不同,而显现不同的生灭相。


2、究竟的祈请

(1)以了达万法本性无有生灭的殊胜见解来看法界常住不变,就是“请不入涅槃”。

(2)时时了达万法无有生灭,诸佛无有生灭,就能跟上师的心相应,也跟自性相应。


3、以菩提心祈请

(1)平时应以菩提心摄持,为利益众生而殷勤祈请诸佛菩萨直至轮回空尽长久住世、弘法利生。

(2)这种广大的祈请也会引发请佛住世刹尘劫的善根。


(二)请佛住世的必要性


1、创造缘起

(1)究竟的法身非因缘所造作,也非以祈请才住世。

(2)但在世俗中,诸法依因缘而起现。

我们祈请上师、大德长久住世,会成为圣者住世利生的缘起。


2、饶益众生

(1)高僧大德们多住世一分钟、一秒钟,也会对无量众生起到饶益作用。

(2)只要有机会就要祈请诸佛菩萨上师们长久住世。


(三)请佛住世的的功德


1、祈请诸佛菩萨住世,无量众生会获得利益,藉此可以令我们增长福德资粮。


2、请佛住世是遣除自己寿障的甚深要诀。可净除短寿、横死、他人害命之罪业并且获得长寿,也是成就无死佛身之因。


3、祈请不入涅槃,是邪见的对治法。帮助我们唤醒自性佛,不继续在轮回中颠倒和迷失。


4、《金光明最胜王经》云:“我于往昔为菩提行,劝请如来久住于世,莫般涅槃;依此善根,我得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大慈大悲,证得无数不共之法。”


(四)示现涅槃的原因


1、因缘显现

诸佛菩萨住世是为了度化众生,如果有缘众生度化完毕,如同没有水器则不能显现月影,佛陀的色身也会自然而然融入法界。


2、利益众生

(1)生起无常观

如果诸佛菩萨一直住世,众生会起常有想,导致修法懈怠。为令众生生起无常心,圣者们会示现涅槃。

(2)断五欲

如果诸佛菩萨一直住世,福德浅薄的人会生起依赖之心不再去种善根。贫穷下贱的众生会贪著财色名食睡五种妙欲,堕入颠倒忆想的妄见罗网。

(3)生恭敬之心

如果诸佛菩萨一直住世,众生会生出骄慢放纵的心性,从而有厌倦懈怠之心,不能生起如来难以遇到的想法,也难以生起恭敬之心,甚至可能生邪见等。

(4)生难得之想

如果上师长久住世,人们会对上师的教言有无所谓的感觉,而一旦上师不在了,才会对上师的教言生难得之想,精进修行。


3、调伏众生

(1)末法时代的众生刚强难化,行持各种非法邪行,如果暂时无法调伏他们,善知识也会生起厌烦心而趋入涅槃。

(2)若弟子们行为不如法,尤其是破誓言的现象比较多,上师往往会示现圆寂。

如果弟子们团结和合,精进闻思修行,上师也能够长久住世利益无量众生。  


参考资料:智悲研讨论坛、《前行备忘录》、《慧灯之光》、《开显解脱道》讲记、《普贤上师言教》浅释等。


编写师兄:定解B13

审核师兄:定解B09

档案编号B06131-定解B13-006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前行广释》第131课讲记脉络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