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苦才是人生》二十八| 把嫉妒心化为随喜心 返回

有声读物|《苦才是人生》二十八| 把嫉妒心化为随喜心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


人生的痛苦之一,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心。尤其是喜欢跟人比较,是我们内心动荡、恍惚不安的来源,也让大部分人活在患得患失的世界中,不能解脱。


//


one 1


01耍小聪明的下场都不好 






喜欢玩弄小聪明的人,就算暂时得到一些利益,也并不会长久,早晚都会坏事,给自己和他人带来无尽的祸患


很早以前,森林中百兽过着闲逸、安乐的生活。因为没有兽王,百兽便商议寻找一个有资格的动物来领导群兽,于是四处寻觅。一天,有只狐狸跑到一家染衣坊寻找食物,不慎掉进了染缸。它惊恐万分,拼命挣扎,等到爬出染缸是,已是筋疲力尽。它再也没有心思寻找食物,落荒而逃。



在河边喝水时,狐狸见到水中的倒影,忽然发现自己身上的颜色变得美丽异常,与众不同。正在这时,寻找兽王的动物们发现了它,惊奇地问它是什么动物,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狐狸灵机一动,诈称自己是天帝派来做兽王的。群兽从来没有见过它这样的动物,又听说是天帝派来的,便信以为真,拥立狐狸为王。当上兽王的狐狸得意忘形,开始作威作福,不但役使所有野兽为自己做事,还忘乎所以地让狮子当坐骑,四处游玩。照理说,这狐狸当了兽王,应该对同类特别关照才是,但狐狸反而痛恨狐群,百般加以折磨。


动物们本以为有兽王领导,生活会更加幸福、快乐,没想到却落得痛苦不堪。众狐狸更觉得“兽王”是飞来横祸,大惑不解,暗地里对兽王进行观察。后来,它们怀疑这天帝所赐的兽王是狐狸假扮。众狐狸找了个机会,偷偷地问狮子:“每月十五月圆之日,兽王是否仍要骑着你去游玩?”狮子说:“不,兽王每月十五都给我放假,它总是单独离去。”


群狐说:“我们狐狸每到十五日就会昏迷一阵,好一会儿才能恢复。你可以在十五日那天跟踪兽王,看它是不是狐狸所扮。”等到十五日,兽王照常向远处跑去。狮子便悄悄地跟在后面,到了一个山洞里,果然看见兽王像死尸一样倒在地上,昏迷不醒。狮子这才知道动物们都上当受骗了,尤其是自己,居然被狐狸当坐骑戏弄了这么久。狮子恼羞成怒,一跃而上将这只狐狸吞食了------群兽因为没有好好考察,让一只卑劣的狐狸当了兽王,结果都受到了莫大的痛苦。那自作聪明的狐狸,也落了个自取灭亡的下场。


《法句经》中有这么一句:“无乐小乐,小辩小慧,观求大者,乃获大安。”耍耍小聪明,只能得到一些小乐,甚至得不到快乐,只有发大心,利益一切众生,才能获得究竟的大安乐。


所以,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擦亮眼睛,远离耍小聪明的人



two 2 


02把嫉妒心化为随喜心 






看到别人快乐,心中应当真心随喜,替他高兴。如果实在生不起随喜,自己也要懂得克制, 千万不要因嫉妒而发恶愿。


嫉妒,是一种极其普遍、又杀伤力极大的心态。若对超过自己的人无法忍受、心生忧恼, 这就是嫉妒。女人嫉妒别人的年轻、美貌,男人嫉妒别人的才华、财富、权势,儿童嫉妒别人能拥有梦寐以求的玩具林林总总,无所不嫉。


在《杂譬喻经》中,就讲了一则嫉妒的公案:从前有个婆罗门,他的妻子没有生育,小妾却生了一个男孩。妻子非常嫉妒,趁人不注意, 用小针刺入小孩头顶,孩子不久就死了。小妾悲痛欲绝。后来知道是妻子所为,于是受持八关斋戒,以此功德回向,发誓要报仇。小妾七日后命终,于七八世中转生为妻子的孩子,容貌端正、聪明伶俐,但都是小时候夭折。妻子悲痛不已,比小妾丧子时哭得更厉害。


后来有一僧人,是阿罗汉的化现,告诉了她前因后果。妻子才恍然大悟,遂向僧人求戒。僧人让她第二日到寺院受戒。次日,她到去寺院的途中,小妾又化为毒蛇,阻挡她的道路。僧人严厉地作了呵斥,令二人解怨释仇,忏悔了往昔的怨结。


古今中外这方面的公案非常多,由于嫉妒不是有形有相的东西,故很难控制,一旦它不小心生起,只能任其摆布。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因为怀疑妻子不忠,妒火中烧,杀了妻子与假想的情敌后,自己也同归于尽;《三国演义》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公瑾,因嫉妒诸葛亮的才华,在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后,郁闷而死。他们的死,引起了后人很多哀叹。但又有几人能拍着胸脯说,自己身上没有奥赛罗与周瑜的影子呢?


所以,人与人之间,最好不要有嫉妒,看到别人快乐,心中应当真心随喜,替他高兴。如果实在生不起随喜,自己也要懂得克制,千万不要因嫉妒而发恶愿:“今生我比不上他,来世我要变成恶魔专门害他。”


发心若是这样的话,那一切都完了!在嫉妒的战场上,只有失败,没有战利品可得。嫉妒心重的人,就算暂时害得了别人,但终究还是害了自己。




Three 3


03比富不如比德 






现在有些人,该比的学问和品德,没人竞争;而不该比的吃穿,人人都互相攀比。


我读书时,学习气氛不太好,学生们天天比谁的衣服好看、谁的衣服高档,谁吃的花样多、谁吃得昂贵 似乎这些才是他们人生的主要目标。现在更是如此:一顿饭动辄花费几万块,一件名牌衣服甚至超过上百万,这样大家就觉得了不起。


在晋朝,石崇曾与王恺(晋武帝的舅父)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世所罕见。王恺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然后一笑置之:“别心疼,我赔你就是。”遂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个个皆高三四尺,比王恺那株强多了。


如今,攀比在一些偏僻地区,也逐渐蔚然成风。每逢节日,人们会比身上的衣服如何高档、饰品如何华贵 在大城市里,比富的现象更是层出不穷,甚至有些行为令人乍舌。


其实这些都不好。人活着的关键在于德行和学识,一个人只要德学双馨,生活再贫寒也不可耻。佛教中有些高僧大德即是如此。例如,慧林禅师的一双鞋子穿了二十年;通慧禅师终年一件衣服,衣服补了再补。不像现在有些人一样,天天追逐流行时尚,衣服换来换去。


古人常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最初生活节俭,以后有条件了,奢侈起来很容易;而从奢侈的生活步入俭朴,便相当困难了。像有些人,从小娇生惯养,被视为“小公主”、“小王子”,在呼风唤雨、一呼百应中成长,生活条件极为优越。但后来家境突逢变故,一夜之间贫困潦倒、不名一文,需要为生计而四处奔波时,他们往往极其脆弱,有时甚至会自杀。


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往昔只迷恋物质上的富足,却忽略了精神上的贫乏。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时代,人们确实需要自我反省。人活着,不能一味追求时尚、贪图享乐,而要关心自己的德行和学识。


爱因斯坦就是个注重德行和学识的人。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参加同学的生日宴会。因为他穿着与平时一样,有同学就嘲笑道:“你父亲的生意是不是很不顺利?”他坦率地说:“父亲的生意是有些不顺利,但也不至于买不起一件衣服。”另一位同学哈哈大笑:“既然买得起,何不买一件,把自己打扮得更体面一点呢?”爱因斯坦十分严肃地说:“我认为作为年轻人,不能只向社会索取,而应该思考怎样为社会做贡献!”一句话,说得那些同学无言以对。


人活在世上,最有意义的就是无私奉献,以不求回报的心态帮助众生,而不是盲目与别人攀比。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向日葵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后感


★启动线上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