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空性中的夜空中,不同语言也能沟通理解。空性的知识不是搜集得来,而是干净的心已有的
闪电过后,夜空仍只是夜空
一般来说,我们都喜欢从各种管道搜集信息,以为这是增加知识的方法。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到头来往往让我们落得一无所知。我们对佛法的了解不应该只是搜集信息,设法增加知识。与其搜集一堆知识,你更应该反过来把自己的心清理干净。心一旦清干净了,真正的知识就是你已具有的。
如果你以一颗清净的心来聆听我们的教法,就会把这些教法当成你本已知道的事情,并接受它们。这就是所谓的空性或全知,也就是无所不知。当你无所不知的时候,你就会像一片夜空。有时会有闪电一下子划过夜空,但闪电过后,你就忘掉它了,除夜空外不留下什么。天空从来不会对突然响起的雷声感到惊讶,当闪电划过天际,你也许会看到一片奇景;当我们拥有空性,我们就随时准备好观看闪电。
庐山烟雨
如实接受事物的本然面貌
中国的庐山以云雾缭绕驰名。我没去过中国,但想必那里的名山很多,而观赏白云或白雾在山间缭绕,想必也十分赏心悦目。但尽管赏心悦目,中国的一首七言绝句却这样说道:“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尽管“及至到来无一事”,但潮浪依然波澜壮阔。这是我们本应去欣赏事物的方式。所以,你应该把知识看成你本已知道的事来接受它。但这并不表示你应该把各种信息当成你自己看法的回声,而只是说,你不应该对任何看到或听到的事情感到惊讶。如果你只是把事物当成你自己的回声,你就没有真正看见它们,没有以它们的本然面貌去接受它们。
钱塘江大潮
所以,当我们说“庐山烟雨浙江潮,及至到来无一事”时,我们并不是拿它与我们看过的山水来比较,然后心想:“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以前就看过类似的景观”或者“我画过的山水比它还要美,庐山根本算不了什么!”这不是我们的方式。如果你准备好如物之所如地接受它们,你就会像接受一个老朋友一般接受它们——尽管是带着一种新的感受。
我们也不应贮藏知识,而应跳脱知识的羁绊。如果你搜集各式各样的知识,这样的收藏或许很好,但那不是我们的方式,别拿这种收藏在别人面前炫耀。我们不该对任何特别的东西感兴趣,如果你想充分欣赏某个事物,就得先忘却自我,像漆黑夜空接受闪电的态度一样来接受它。
在空性中,不同语言也能沟通
有时候,我们会以为根本不可能去了解不熟悉的事物,但事实上,没有任何事物是我们不熟悉的。有人认为:“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大异其趣,我们怎么可能去了解东方思想,了解佛法呢?”佛法当然离不开它的文化背景,但是当一个日本僧人来到美国之后,他就不再是个日本人。
我现在生活在你们的文化背景里面,跟你们吃几乎相同的食物,用你们的语言跟你们沟通。尽管各位也许并不完全了解我,我却想要了解各位,而且我对各位的了解,说不定比任何能说英语的人还要多。就算我完全不懂英语,我想我一样可以跟说英语的人沟通。只要我们是活在绝对漆黑的夜空中,只要是活在空性之中,那互相理解就总是可能的。
——节选自《禅者的初心》铃木俊隆
编辑/鸟湖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