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音声海FM >> 一起读经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返回

一起读经 |《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

音声海FM 2019-04-06


   维摩诘所说经

(一名不可思议解脱)

----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朗读:圆桦     配乐:圆斌


上师教言


这部经典主要讲居士修行。其实,若真正有证悟境界和利他心,以居士身份修行也无妨;若不守持清净戒律、懒惰懈怠,即使是出家人也无济于事,不但难以正面弘扬佛法,反而会带来恶劣影响。因为在人们心目中,为出家人设定的标准和居士完全不同,只要出家人稍微做一点不如法的行为,就会流言四起,甚至引发恶意攻击,从而极大地危害佛教。因此,大家应以谨慎的态度来听闻佛法,并时时警醒自己。


——索达吉堪布传讲《维摩诘所说经》第37课



观众生品第七

经文


尔时,文殊师利问维摩诘言:“菩萨云何观于众生?”


维摩诘言:“譬如幻师,见所幻人,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如热时焰,如呼声响,如空中云,如水聚沫,如水上泡,如芭蕉坚,如电久住;如第五大,如第六阴,如第七情,如十三入,如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如无色界色,如焦谷牙,如须陀洹身见,如阿那含入胎,如阿罗汉三毒,如得忍菩萨贪恚毁禁,如佛烦恼习,如盲者见色,如入灭尽定出入息,如空中鸟迹,如石女儿,如化人起烦恼,如梦所见已寤,如灭度者受身,如无烟之火,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


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


“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


“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


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


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


“何谓为喜?”


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


“何谓为舍?”


答曰:“所作福祐,无所悕望。”


文殊师利又问:“生死有畏,菩萨当何所依?”


维摩诘言:“菩萨于生死畏中,当依如来功德之力。”


文殊师利又问:“菩萨欲依如来功德之力,当于何住?”


答曰:“菩萨欲依如来功德力者,当住度脱一切众生。”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答曰:“当行正念。”


又问:“云何行于正念?”


答曰:“当行不生不灭。”


又问:“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答曰:“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又问:“善不善孰为本?”


答曰:“身为本。”


又问:“身孰为本?”


答曰:“欲贪为本。”


又问:“欲贪孰为本?”


答曰:“虚妄分别为本。”


又问:“虚妄分别孰为本?”


答曰:“颠倒想为本。”


又问:“颠倒想孰为本?”


答曰:“无住为本。”


又问:“无住孰为本?”


答曰:“无住则无本。文殊师利!从无住本,立一切法。”


时维摩诘室有一天女,见诸大人,闻所说法,便现其身。即以天华散诸菩萨大弟子上,华至诸菩萨,即皆堕落,至大弟子,便著不堕。一切弟子神力去华,不能令去。


尔时,天女问舍利弗:“何故去华?”


答曰:“此华不如法,是以去之。”


天曰:“勿谓此华为不如法。所以者何?是华无所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若于佛法出家,有所分别,为不如法;若无所分别,是则如法。观诸菩萨华不著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子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无能为也。结习未尽,华著身耳;结习尽者,华不著也。”


舍利弗言:“天止此室,其已久如?”


答曰:“我止此室,如耆年解脱。”


舍利弗言:“止此久耶?”


天曰:“耆年解脱,亦何如久?”


舍利弗默然不答。


天曰:“如何耆旧大智而默?”


答曰:“解脱者无所言说,故吾于是不知所云。”


天曰:“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所以者何?一切诸法是解脱相。”


舍利弗言:“不复以离淫怒痴为解脱乎?”


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


舍利弗言:“善哉,善哉!天女!汝何所得?以何为证?辩乃如是!”


天曰:“我无得无证,故辩如是。所以者何?若有得有证者,即于佛法为增上慢。”


舍利弗问天:“汝于三乘,为何志求?”


天曰:“以声闻法化众生故,我为声闻;以因缘法化众生故,我为辟支佛;以大悲法化众生故,我为大乘。舍利弗!如人入瞻蔔林,唯嗅瞻蔔,不嗅余香。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香,不乐闻声闻辟支佛功德香也。舍利弗!其有释梵四天王,诸天龙鬼神等,入此室者,闻斯上人讲说正法,皆乐佛功德之香,发心而出。舍利弗!吾止此室,十有二年,初不闻说声闻辟支佛法,但闻菩萨大慈大悲,不可思议诸佛之法。


“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何等为八?此室常以金色光照,昼夜无异,不以日月所照为明,是为一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入者,不为诸垢之所恼也,是为二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有释梵四天王、他方菩萨来会不绝,是为三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说六波罗蜜不退转法,是为四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常作天人第一之乐,弦出无量法化之声,是为五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有四大藏,众宝积满,赒穷济乏,求得无尽,是为六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阿閦佛、宝德、宝炎、宝月、宝严、难胜、师子响、一切利成,如是等十方无量诸佛,是上人念时,即皆为来,广说诸佛秘要法藏,说已还去,是为七未曾有难得之法;此室一切诸天严饰宫殿,诸佛净土,皆于中现,是为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舍利弗!此室常现八未曾有难得之法,谁有见斯不思议事,而复乐于声闻法乎?”


舍利弗言:“汝何以不转女身?”


天曰:“我从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譬如幻师化作幻女,若有人问:‘何以不转女身?’是人为正问不?”


舍利弗言:“不也!幻无定相,当何所转?”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有定相,云何乃问不转女身?”


即时天女以神通力,变舍利弗令如天女,天自化身如舍利弗,而问言:“何以不转女身?”


舍利弗以天女像而答言:“我今不知何转而变为女身?”


天曰:“舍利弗!若能转此女身,则一切女人亦当能转。如舍利弗非女而现女身,一切女人亦复如是,虽现女身,而非女也。是故佛说一切诸法非男非女。”


即时天女还摄神力,舍利弗身还复如故。天问舍利弗:“女身色相,今何所在?”


舍利弗言:“女身色相,无在无不在。”


天曰:“一切诸法,亦复如是,无在无不在。夫无在无不在者,佛所说也。”


舍利弗问天:“汝于此没,当生何所?”


天曰:“佛化所生,吾如彼生。”


曰:“佛化所生,非没生也。”


天曰:“众生犹然,无没生也。”


舍利弗问天:“汝久如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天曰:“如舍利弗还为凡夫,我乃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舍利弗言:“我作凡夫,无有是处。”


天曰:“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所以者何?菩提无住处,是故无有得者。”


舍利弗言:“今诸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得当得,如恒河沙,皆谓何乎?”


天曰:“皆以世俗文字数故,说有三世,非谓菩提有去来今。”


天曰:“舍利弗!汝得阿罗汉道耶?”


曰:“无所得故而得。”


天曰:“诸佛菩萨亦复如是,无所得故而得。”


尔时,维摩诘语舍利弗:“是天女已曾供养九十二亿佛,已能游戏菩萨神通,所愿具足,得无生忍,住不退转。以本愿故,随意能现,教化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