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什么是勇敢?创巴仁波切:不要回头看 返回

什么是勇敢?创巴仁波切:不要回头看

明月之境 2022-06-07


邱阳创巴仁波切(1939 - 1987),一位成就卓然的禅修大师,学者和艺术家,香巴拉中心和那若巴大学创始人。以下仁波切的教言均来自其著作《動中修行》,《东方大日》,《突破修道上的唯物》,《自由的迷思》等。





  • 什么是勇敢?


  • 创巴仁波切答:不要回头看。





  • 妄想和实相的区别是:实相是全心活在当下,并碰触直接经验;妄想则是在念头中迷了路。


  • 所谓自信,是指如实地看清自己、了知自己,晓得自己有敞开的能力。我们的确有能力放弃粗野、神经过敏的自我性质,走出迷恋和成见。 


  • 你不需要受制于别人是否良善。你已经有你自己的良善,你本来就是好的,并且也有办法将这种良善传递给他人。在佛教里,这种良善我们称之为如来藏,或是佛性。


  • 如果工作变成精神修持的一部分,每日例常的问题就不再是问题,反而成为你灵感的泉源;你不会以为任何东西微不足道,也不会视何物为特别神圣:所有生活中的物质与材料都是尽其所用而已。





  • 如果不尊重轮回,我们将永远无法觉醒。


  • 不管发生什么事,你都不会把这一切当真。不管出现什么,都不把它当成最终的问题,而是骤然生起、来来去去的暂时现象。


  • 当你把手放在胸口,会感受到有一种温柔,有点酸,有点软,并且疼痛,你想洒出自己的心,与别人联结。这种温柔会引出无惧,周遭的世界可以轻触你心的那种无惧,你的初心。


  • 慈悲心会自动导致你和人们连接,因为你不再认为人们消耗你的能量。



  • 我们想要生活在未来,我们的人生观有着期望达成某一理想目标的色彩。由于如是寄望于未来,我们失去了当下就能有的精确、敞开和明智。我们被理想化的目标迷昏了头、迷瞎了眼,身不由己地跟着它走。


  • 自由是指一个人可以慷慨布施的可能性。你有敞开自己,轻松上路的能耐——你不防御、不观看,也不会一直自我觉察。这是自我的消失,自我意识的消亡。这便是究竟的自由。




秋阳创巴仁波切与十六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 真正的无惧,是温柔的产物。它来自让世界轻触、搔拨你的心, 轻触你那颗生裸的、美丽的心。你意愿要敞开你的心,没有拒斥,亦无羞怯,面对这个世界。你欣然地把你的心,和他人分享。


  • 你对某事物生气,想要摧毁它,但同时你也在自我毁灭;嗔恨转向摧毁自己,当你想逃离时已经太晚了,你就是愤怒本身,所以无处可逃,你不断和自己纠缠,这就是地狱的形成。



  • 修行时,首先你必须完全信服佛法。要信服佛法必须行大礼拜——完全降服,完成你明确的誓约。我不认为任何人可以不行大礼拜而修金刚乘。


  • 我们是有选择的:要么局限自己的感知,拒绝迈入空广浩瀚的境界,要么把心敞开,与空阔无边的本然相通。


  • 你要观照自己的烦恼,而不是把烦恼波及他人。

  • 若禅修者能利用生活中的任何现象作为道路,那么他的身体就是闭关房。


  • 真正的禅修,既不想激起杂念,也不想抑制杂念,只是听其自然,让它们成为根本智的表现,表现出心之觉境所能有的精确和清明。


  • 最要紧的就是,绝对不要把他们拉入你自己的团体组织当中。这是最不该做的。重点在于帮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做个良善的人类,而不是要去转变他人,他们可能会自己有所转变,只要和他们保持联系即可。




  • 真正的慈悲与勇气有关,我们必须为自己的话语可能伤及他人而承担风险,但是以爱言说的真理,足以疗愈所引发的痛苦。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揭露了一直被隐藏的伤口。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不属于我们本质的面具或角色被撕碎。


  • 我们所得到的是舌之味觉的享受,
    它们所付出及感受的却是生命的疼痛



  • 想要帮助这个世界,我们必须先展开个人的智慧之旅。学习在生命的每一个时刻保持“真诚”,真诚地悲伤,真诚地温柔,也真诚地面对自己。


  • 自我是由一连串混乱产生的,自我的过程实际上包含稍纵即逝的迷惑、瞋恚及贪执——它们都只存在于那一瞬间。既然我们无法抓住眼前这一刻,当然也无法抓住我与我之所有,使它们成为坚实的东西。


  • 邱阳创巴仁波切的妻子戴安娜有一次问顶果钦哲仁波切: “为什么我丈夫创巴仁波切行为举止惊世骇俗,荒诞怪异,但您和大宝法王却看上去那么正常?” 顶果仁波切回答说 :“因为我们都是装的。” 



  • 禅修并非为了追求迷醉、精神上的幸福或宁静,也不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是为了创造一个空间,使我们得以在其中显露并解除我们神经质的游戏、自欺,以及隐藏的恐惧与希望。


  • 玛尔巴(米拉热巴大师的老师)只是平常人,做着生活琐事,他从没想要做不寻常人。动怒时就打人;直来直往说做就做,从不拐弯抹角虚伪矫饰。宗教狂就不同,他们老想要合乎某一理想典范,企图赢得人心,方法是表现得非常热烈和激昂,好像他们是纯净、纯善。但我认为,企图证明自己善良,就表示内心有所恐惧。



                                                       

以下是顶果钦哲法王写给邱阳创巴仁波切的一首诗歌 :


"As old man Brilliant Moon travels in the sky
Prince Ocean of Dharma remains on the ground
Though in the illusion of circumstance, there seems to be great distance between
In the mind's heart-realm of one flavor, separations do not exist.


当明月之老者旅行于空际
法海王子仍驻留于大地
从外境之幻觉看来似乎距离遥远
然在一味之心界中,实无有分离。

Brilliant Moon's light-garland streams from heaven's height
From the moment it touches Ocean of Dharma on the ground
It becomes activity for the welfare of others, dispelling the torment of the dark age
Since in the absolute meaning there is no separation, this self-expression
of auspicious coincidence occurs... "


明月之光环从穹苍射出
在那碰触地面之法海的瞬间
它成为了利生的事业,驱除黑暗时代的烦恼痛苦
既然在绝对真谛中无有分隔,这自显的
 吉祥因缘于是生发。...


*"Old man Brilliant Moon" 指的是顶果钦哲法王;“Prince Ocean of Dharma“ 即指邱阳创巴仁波切。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我于十方佛     合掌诚祈请

为苦或有情     燃亮正法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