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最后一个月了
December
2022
2022年台历翻到最后一页。
最后一个月了,
我们是否再一次感叹时光飞逝,
惋惜自己蹉跎了时间?
好在,
修行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 ▃ ▃
人生已是脆弱短暂如朝露,其中的暇满时刻更是随时会消失。没有什么是可以一直保有下去的,这应该是人生最大的无奈吧。
即使我们已经拥有了可贵的暇满人身,懂得对它善加利用,依然不能期待它会延长停留以回报我们对它的珍惜。
修学佛法并不会让我们的生活比别人更多一分恒常坚固。相反,佛法教我们放下对恒常的执著,学习对无常保持敏感,看到生活中的一切,无论好坏,都是无常的。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
过去的11个月,我们都为未来的安乐做了哪些准备?我们所积攒的资粮,是否足够应对生命终点?
佛陀和祖师大德们都说,生而为人是可贵的。纵观六道的苦乐状态,人身的超胜之处似乎并不明显。好比一个班里有六个学生,用“超胜”来形容第三名似乎有些牵强。的确,论福报、能力、优秀程度,人无法和天人比。
然,善知识所言定不虚诳。
大圆满前行的第一个修法,便是引导我们从一个不易察觉的角度入手,看到人身的宝贵——我们拥有其他生命形态几乎不具有的机会和能力。
十八暇满一一比对,我们终于确信:苦乐参半的确意味着无与伦比的机会。解脱,停下无始以来的巨大惯性,努力摘掉有色眼镜去认知实相……这些,需要巨大的清醒和心力。
如果一颗心被痛苦或快乐任何一者所填满,是没有余裕完成这件辛苦之事的。原因很简单,极致的苦乐让心没有了空间、自由和潜力。
所以,同样是到世间走一遭,了苦享福、填饱肚子、创造幸福、成就自我……这些,轮回中的生命形态或多或少都能做到;而用这一生去解脱,几乎是人身所不共的能力。
可以用此生交换什么?生而为人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
怎么选,在你。
于是,我们开始看到暇满人身的难得可贵,不舍得再把它浪费在琐事上。佛法紧接着便告诉我们:此生暇满,说没就没。失去生命是必然的,至于什么时候?不知道。明天和几十年后,概率同等。
无常,就是时间的流逝。我们无法让时间停下来,因而无法阻止生命中的一切一个个离我们而去,包括生命本身,更包括此生暇满。
《普贤上师言教》中,华智仁波切将一切见闻经历在我们面前一一铺展开来,帮助我们去认识无常:
外器世界的成住坏空,人的生老病死,高僧大德与世间尊主的离去,四季变迁,城市村落的兴衰更迭,家庭亲朋的聚散离合,高高在上的人一夜堕落,曾经富贵的人一贫如洗,共享团圆的人转眼分离,年轻的容貌转为老态龙钟的模样,亲怨不定,苦乐有时,贤劣无常……
这些是在描述无常,更是在描述生活本身。
除了无常,人生还剩下什么呢?一切拥有都将失去。
佛法、闻思的机会、自己的信心、修行的种种身心条件……这些修学佛法的助缘不会永远保有,除了抓住每个当下为解脱创造积极的缘起,别无他法。
因为时间流逝,无常最是寻常;因为因果不虚,无常也最是公平。一切回报都藏在时间流逝中,没有哪一刹那的善念善行是不作数的。它们都将在未来某个时刻,开出安乐的花。
而你只管耕耘,不必问结果,用最大的专注来表达自己的珍惜,像最后一天那样去修行。
▃ ▃ ▃
“世事无常”人人会说,但你真的懂吗?当你喜爱的某个人或物或某种状态不再在那里的时候,你会想到其实这是必然的结果吗?
你会告诉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将失去,都正在失去,凡得来的会失去,凡聚集的会消散吗?
我不知道这些道理对你来说是打击还是安慰,但佛法的目的既非打击亦非安慰,佛陀只是陈述事实,并教我们认识事实。
佛法不是教条,也不是纾解情绪的心灵鸡汤。尽管它最终会起到安慰的作用,但那也是因为认识与事实相符时内心的清明和放松。
《寂静之道》再版序言
过去的三百多天,与昨晚的梦,有什么差别?
“人生如梦幻,无论何事物,受已成念境,往事不复见。”这一年中的11个月都已过去,这期间在我们生命中出现的所有事物、场景、人、话语、心情……都已过去,无处可寻。
它们并没有被一个叫做“过去”的时空存储起来,而是就这样消散不见了,没有去处,正如出现时也无法追溯一个来处。
哪怕是昨天的人、事、物、情景、心念,现在回望也是了不可得。当这种找寻没有结果时,我们是否该重新定义万法的“存在”呢?
冬天时回望夏天的漫山花朵,老去后回望曾经的青春韶华,也是如此。站在今天回望上一秒、昨天、过去的11个月、过去的许多年,都是如此。
这是无常教会我们的另一个真理:所有会消失的事物,都是虚假不实的,和昨晚的梦没有任何差别。
过去的时光,那些人事经历,其实根本没有存在过,或者说,根本没有像我们所以为的那样存在过。
每一刹那,我们都在经历如梦方醒,人生或短或长的时光,只是大梦一场。
但当某个具体的梦境呈现时,处在那个时空中的我们认假为真,为此在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中过了一生。
大多数人都会用尽一生来追求诱人的梦幻泡影。可即便不经历高际必堕,聚际必散,也终有死亡让我们不得不丢下一切。
如果一切都将失去,那么拥有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生必有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问题的答案藏在无常中。
在无常中,我们学会珍惜摄取人生大义的机会;学会看到一切能被时光带走的事物都是无实义的;学会透过无常生灭的现象,见到不生不灭的常。
我们一路追寻,终于发现,答案就在起点。一切际遇只为告诉我们,起点就是终点。
在无常迁变中,用此生暇满,换一个永恒。
您的2022余额已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