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极乐愿文大疏释》52 * 笔记 返回

《极乐愿文大疏释》52 * 笔记


本课脉络


👆 识别上图小程序码查看或下载



本课科判



本课重点

  • 忏悔妄语罪业。

  • 妄语的分类、等起、过患。

  • 说实语的功德。


本课难点

  •  断除一切形式的妄语。

  • 佛法的道理要落实在身心上。


本课脉络

  • 忏悔四种语恶业。

  • 妄语的过患。

  • 实语者的功德。


 脉络展开 


.忏悔四种语恶业:


妄语离间绮恶语,

发露忏悔语四罪。

1.释义。

无始以来,我们曾说过无数的妄语、离间语、绮语、恶语,因此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前发露忏悔这四种语罪业。


2.分说四种语恶业。

上人法妄语。

A.定义:本来没有见到本尊、鬼神等却说已经见到了,本来未曾获得证相、神通、授记等却说已经获得了。

B.表现。

a.未见言见。

有的人在拜见上师时,本来没有见到什么,却说见到上师的身体显现为普贤王如来、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莲花生大士、坛城等,而且还绘声绘色地描述自己“见到”的景象。

b.未证言证。

有的人本来没有任何功德,为了骗取别人的供养,却常说自己有种种功德。

C.真正的佛教徒不应该说上人法妄语。

a. 造恶之因:可能不相信因果。

b.说上人法妄语的过失非常大。

I.出家人说此妄语破根本戒,居士说此妄语破五戒中的不妄语戒。

II.即便有一定的境界见到了一些景象,也不能随便说,否则比丘犯一个堕罪。

大妄语。

A.定义:指对上师三宝恶语中伤、无理诽谤,或者欺骗上师、父母等严厉对境。

B.表现。

a.否定因果、轮回:

声称佛教的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是虚构的。

b.无理诽谤大德:

或者说某位大德是假上师,或者说某寺院的僧众是骗子。

C.缘严厉的对境造恶业,必定会感受极为痛苦的果报。

【公案1】《百业经》往昔无失心如来出世时,一位三藏法师以嫉妒心诽谤受信众供养的阿罗汉,结果死后堕入无间地狱。

【公案2】《百业经》迦叶佛出世时,一位因破戒而被僧团开除的比丘到处毁谤比丘尼众,结果死后转生为饿鬼。

D.口业非常容易造,尤其很多人聚在一起最容易造。

表现:有些人经常毁谤别人破戒了、人格不好,有些愚者听了他们的语言,也不加分析地跟着毁谤。

E.避免造口业,最好止语或者不说他人过失等。

中妄语。

定义:不管是否达到目的,为了诱惑别人而说欺人之谈就属于中妄语。

小妄语。

A.定义:见到了却说没见到等或添枝加叶地说谎言,甚至开玩笑说妄语都是小妄语。

B.佛经中说,甚至连戏笑都不应说妄语。


3.上师教诫。

一个真正的修行人,一定要改掉说妄语的毛病。

A.世人说妄语非常厉害。

B.佛教徒不应忘记受戒时承诺的不说妄语。

C.舍弃“在经济社会不说假话就活不下去”的错误想法。

a.【教证】《正法念处经》:“实为第一善,妄语第一恶,舍过取功德,是人人中胜。”

b.说实语是世间难得的高尚行为,说实语的正士绝不会活不下去。

D.既不能自己说妄语,也不能教唆别人说妄语,(因果角度)两者的罪过都一样。

②应通达十不善业并且断除这些恶业。

A.打好因果的基础,舍弃低劣行为。

B.从基础法门学起,经常反省人生路。


4.妄语的等起:贪嗔痴三毒。

为了获得利养是以贪心说妄语。如商人做虚假广告。

为害他人是以嗔心说妄语。如有些媒体以嗔心发表不公正的新闻报道。

自己虽无功德却却声称有功德是以痴心说妄语。如增上慢者。

二.妄语的过患。


1.异熟果:堕入三恶趣。

①以上品烦恼说妄语将堕入地狱。

A.【教证】《正法念处经》中说:“妄语言说者,是地狱因缘,因缘前已作,唱唤何所益?”

B.造业轻重不同会堕入不同的地狱,最严重的会堕入无间地狱。

②以中品烦恼说妄语将堕入饿鬼。

③以下品烦恼说妄语将堕入旁生。


2.感受等流果

①表现。

A.即便转生为人,连父母都不相信他的话。

B.本想说实话却成了说妄语。

C.口齿不清、结结巴巴,口中发出难闻的气味。

D.不管到哪里总会遇到妄言欺骗者,自己的所作所为全是徒劳无益。

E.尤其是见到了却故意说没见到的人将转生为盲人。

②【教证】《大智度论》:说妄语之人口气恶臭,善神远之,虽有实语人不信受,常被诽谤,常多忧愁。

③应断妄语之理。

A.一切过患的来源就是妄语。

【教证】《涅槃经》: “一切恶事,虚妄为本。”

B.妄语和实语的果报差别:

a.前世妄语者:有些人说什么话别人都不相信。

b.前世实语者:有些人的语言可信度非常高,随便说一句话都能得到别人的信赖。

c.释迦佛因生生世世不说妄语,最后佛陀成了究竟的量士夫,他的语言成了任何人都无法反驳的究竟谛实语。

【教证】《法华经》:“佛之所说,言不虚妄。”

C.要想使自己的语言可信,就一定要从现在开始断绝妄语。


3.同行等流果

生生世世喜欢说妄语。

②恶习难改:知道说妄语不好,可就是改不了这种恶习,这就是前世常说妄语所致。

③在没必要时也要撒谎


4.摧毁功德善根

①教证说明。

A.【教证】《律藏》。

a.最初说妄语的过患:如同水器中之水倾倒后,所剩之水甚为微少一样,说妄语者的功德仅剩少分。

b.继续说妄语的过患:犹如剩余微量之水亦漏到地上一样,其梵行诸功德皆会漏失无遗。

c.说妄语的最终下场:犹如空空的容器倒放一样,其梵净行等功德均一败涂地。

d.如同狂象无所不作一样,愚痴说妄语之人无所不说。

I.当今时代,人心过于虚伪,妄语泛滥成灾。

i.世间妄语方面。

·虚假广告。

一些厂商通过媒体对普通食品大做广告,宣称有开发智慧、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等效用,引诱无数人上当受骗;

·虚假新闻。

一些媒体不能客观公正或不讲职业道德,只要给钱就可以做宣传,为假冒伪劣商品的流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虚假医疗宣传。

有些医院大肆吹嘘医疗条件先进、技术高超,把病人被骗进去后,想方设法让他们多花钱,等到榨干油水后再将其踢出门外;

·虚假文艺作品。

有些文艺界人士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不在乎历史真相、民族风俗、宗教情结,胡编乱造很多影视文学作品;

·虚假学术论文。

很多人丧失了做学问的基本素质——诚实、严谨,很多学术论文是互相抄袭、胡编乱凑而成的,甚至花钱能雇到“枪手”写作;

·虚假成功学。

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的“成功”也有很大的虚假成分,是花钱炒作出来的。

ii.出世间妄语方面。

有些出家人也也喜欢弄虚作假,最终自己的把戏被曝光、揭穿。

iii.教诫:

·末法时代的妄语无量无边,大多是为了名闻利养而说。

·人生短暂,应以如法的方式度过,即便以欺诈邪命来养活得到一些钱财、名声等虚幻不实的受用,对今生来世也并无意义。

II.古人非常注重诚信。

【事例】司马光曾让手下的人以低价卖马时,将病马情况如实告知买主,他说:做人最要紧的是诚,而诚要从不说假话做起。

B.【教证】佛经:“说妄语之人,一法亦远离,摧毁后世者,无有不造罪。”


5.不被信任

一个人如果欺骗了别人几次,以后就很难再得到别人的信任,别人和他打交道会特别防备


6.毁坏自他

①毁坏自己。

【教证】《正法念处经》:“口中毒是毒,蛇上毒非毒,口毒坏众生,命终堕地狱。”

【教证】《正法念处经》:“甘露及毒药,皆在人舌中,实语成甘露,妄言则为毒。”

②毁坏他人。

A.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大众的注意力,随便胡言乱语,让无数的人上当受骗。

B.果报:造的业非常可怕,将来一定会堕入恶趣。

③教诫:每一个人都应该管好自己的嘴巴。

A.学佛人如果因修行人说妄语、骗人:

a.习气太重或者人格有问题而经常说妄语。

b.修行要获得成就恐怕非常困难。

B.人的嘴巴确实是深堕地狱之因。

C.除了念经、诵咒之外,平时尽量少说废话。


7.危害世间法、出世间法

①危害出世间法。

A.出家人说妄语就不算出家人了。

【教证】《因缘品》:“无戒说妄语,剃发非沙门,愚昧入贪欲,彼岂为沙门?”

B.个别出家人的过失不是佛法的过失。

a.不能因此而对佛法和所有出家人退失信心。

b.大多数出家人还是很如法的。

I.看破世间,一心追求解脱。

II.没有任何自利心,日日夜夜为众生和佛法做事情。

②危害世间法方面。

A.在家人如果不守盟誓、自食其言,会被认为是不可信赖的低劣之徒。

a.像无有环扣的口袋一样不值得信赖。

I.没有环扣的袋子搬动、驮运很不方便,袋中的货物很容易掉出来,这样的口袋没有实用价值。

II.反复无常之人也是如此,刚发誓要改邪归正,话音才落就又开始造恶业,这种人一点都不可信赖。

b.像不净物一样令人厌恶。

I.不净物肮脏臭秽,谁见了都会感觉发呕。

II.说话不算数的人也是如此,人们见到此种人都会深感厌恶。

c.就像乌鸦一样不被当成好人。

I.乌鸦经常给人们带来恶兆,听到它的叫声都感觉不吉祥。

II.说妄语之人也像乌鸦一样,不管到哪里都讨人嫌。

d.像水泡、芭蕉树一样无有实义。

I.水泡看起来很美丽,但轻轻一碰就破裂,芭蕉树外形高大挺拔,内在却无有实质。

II.与之相同,说妄语之人也虚伪不实,与他们打交道不会有任何收获。

B.人非常需要诚信,不能出尔反尔。

a.说话真实可靠,人人对他印象都很好,也都非常尊重他。

b.说话不算数,甚至刚承诺的事,一转眼就不承认了,这种人根本不会得到人们的尊重。

C.如果一个人言而有信,不舍弃诺言,即生会得到他人的信任,来世也会拥有幸福安乐。


8.妄语者最终不会有好下场

妄语虽然一时能蒙蔽,但最终会一败涂地、自取灭亡。

【公案1】武则天时代,一位女子自称“圣菩萨”,能知道别人心中所想之事,在大安和尚面前败露之后,变成狐狸逃走了。

A.有些人的小神通,可能也是被狐仙、鬼神附体了。

B.华智仁波切说,有些人因为鬼神入心,偶尔也能获得一些有漏的神通,但那只是暂时的,有时灵验有时不灵验,只有真正的圣者才有无漏神通,要得到无漏神通是相当困难的。

【公案2】一只被染料染色的狐狸冒充天上的夏绕那野兽,执意不听母亲的劝告,最后被识破,被猛兽们扒光了毛而备受痛苦。

a.狼看见狐狸的毛色美丽便心生羡慕——启示:不应见到别人穿一件漂亮衣服就羡慕。

b.狐狸因为狼对自己恭敬,便心生傲慢进而说妄语——启示:不能因别人的恭敬,便心生傲慢进而自吹自擂。

c.其他野兽听到狼吹捧狐狸,不加观察便随声附和——启示:愚者听到对某人的赞叹,不加观察便群起附和。

d.狐狸不听劝告,最后落到可怜的下场——启示:老年人阅历丰富,他们的劝诫很有道理,做子女的往往不听老人言,最后吃了大苦头。

【教言】麦彭仁波切:年轻人应该接受老人的教诫。

②易说妄语者:不护根门、贪嗔强烈、喜求利养、多嘴如鹦鹉一样、无有惭愧、草率行事的人。

三.实语者的功德。


1.暂时而言。

①不妄语者犹如鲜花和蜂蜜一般令众人舒心悦意。

②为众人信任之处,宛如纯金一般可贵。

【教证】佛经:“一切如意宝中真正的如意宝最稀有,一切灯盏中真正的明灯最殊胜,一切亲友中真实的亲友最可贵。”


2.究竟而言

①说实语者将顺利地转生善趣或者获得解脱。

【教证】佛经:“为他利不欺,为己或因惧,不说妄语者,彼士转善趣。”

【教证】《正法念处经》:“实语得安乐,实语得涅槃。”

②断除妄语能获得佛的谛实语相(佛的广长舌相)。


3.佛法的道理要落实在身心上。

①一个人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己的语言

A.常说实语者,别人都会对他有信任感。

B.常说妄语者,即便他是一位上师或者领导,人们也会越来越不信任他。

②要断除一切妄语,甚至平时开玩笑也要特别注意。

③以佛法道理调整自己的身口意,这才会成为一个好修行人。


  • 个人分别念整理仅供参考




回向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


往期推荐


《极乐愿文大疏释》51 * 笔记

《极乐愿文大疏释》50 * 笔记

《极乐愿文大疏释》49 * 笔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文字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