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幸福很近•科技发达时代的佛法教育》阅读参考
科学和佛法的对话
上师说:一个社会或者国家的物质水平越来越高,道德素质或者人文素养越来越低,就会失衡,精神和物质会失去平衡。这种失衡是进步还是倒退?大家都要思考。
爱因斯坦曾经说:“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大恩上师对于这段话的解读:科学离开了宗教的引导,很可能会损害自然、社会及人类。同样,当宗教不能与时俱进,经不起科学的验证时,它的教义也很难被普遍信赖,就像盲人一样,在方向上总是不太确定,这样一来,让跟随者也常常有“盲修瞎炼”的疑惑。由此,表明了宗教和科学需要合作,如果不合作就会失衡。
高科技给给我们现代文明带来了什么?
►好的一面,让空间没有距离,互联网上面对面。改善生活,物质极大丰富。
►不好的一面,当正在享受科学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时候,却无一例外的又感受到科学所带来的噩梦,身心烦恼的困扰,莫名其妙的空虚。
苦乐参半的现实纠缠着当代人们的心理。我们梦想科学带给我们种种神奇的美境的同时,科学也像幽灵一样让我们不得不面对由此而带来的所有的恐惧和不安,且随着每一次科学的迈进一次次加剧。
1、科学带给我们哪些恐惧和不安?
1)人们对权利的无限欲求和狂妄的自我优越感。
2)狂妄的自我优越感体现在生物技术上的尤为突出的一些领域。比如说科学家试图从微妙的基因中来改造生命,讨论着进化的终结。
3)看起来人类很快可以取代自然母亲而直接创造一切。如克隆基因改造工程,生化战争等,确实很恐惧。
2、快乐和高科技的发展成正比吗?
1)没有!在天天可持续发展的口号之下,很多上班族不但没有释放压力,竞争越来越激烈。
2)高科技不断的刺激人们的购买欲,自私自利心越来越重,人与人之间信任感浅薄,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现象普遍、雾霾等环保问题非常严峻。
3)现在物质极大丰富,可谓琳琅满目,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该吃什么?因为这些食品要么是转基因、要么就有毒。所以反倒不如以前,物质虽不丰富,没有高科技的发展,但是我们可以吃到安心粮食和蔬菜。
以上这些都是高科技发展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的深深的恐惧和不安,它威胁到了我们的生命以及生存。
科学发展的失衡
1、人们只看重物质,缺乏宗教善的规劝。
良心泯灭的时候许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就频频发生了。毒奶粉和苏丹红,这样的恐惧实例不胜枚举。看完大量的媒体报道之后,街头小贩和超市卖的东西不敢吃,都是因为高科技的发展,把一些化学反应用于我们的食品中,这样毒害我们的生命。在高科技发展之下,野性的贪欲,毫无人性。
2、宣化上人在美国的时候也是多次强调这一点:
科学它只适用于相对而且有限的世界,它不是绝对的佛法。科学不管在精神或者物质领域都完全不可能带给人们真正的、绝对的幸福。
3、科学家可以给自己带来幸福吗?能摆脱了生老病死的痛苦了吗?
科学家本身是在追求真理,而他脑子里都是分别念。所谓分别念就是第六意识。只不过他的分别念比凡夫人更细微、更敏锐,这就叫聪明人。这种聪明人非真正的彻悟智慧,智慧有世间人的智慧和出世间的智慧之分。
科学家的分别念无限的细微而敏锐,被无限放大的时候,在慢慢趋近真理的过程当中,只能暂时缓解痛苦,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痛苦。例如,纵然医学的发展可以让一些忧郁症、孤独症、强迫症的人可能得到一些缓解,但无法根本解决!因为,科学家他本身就是在二元对立上进行分析主观和客观。
4、什么叫科学?
《说文解字》中说:科,从禾从斗,斗者量也,学者觉悟也。科学连起来的意思就是通过观察,测量达到觉悟。也就是说科学它所借助仪器等,种种的观察方式,通过测量达到觉悟,这个觉悟是暂时的、相对的,主观的。同样的以仪器所做的观察,观待这个科学家的智慧是否敏锐,他客观的从仪器测量数据当中得出一个主观的结论。
所以,怎么可能是绝对的真理?完全是观待这个科学家的分别念。所以科学不断地被超越,前前不断地被替代,会被后后者超越。不乏自我嘲讽的说:我们科学容许不断地被取代。那就说明它本身就有局限性。因为它是分别心的产物。分别心的产物当然会不断地被取代。
我们对外物世界的认知,就是从主观的映射,既然是主观的映射就和万法唯识的观点非常相似。既然是万法唯识,科学家他的智慧再怎么走,走到极点也就是分别念。分别念走到极点,它能够产生无分别的智慧吗?不能。
5、为什么佛陀是量士夫?
因为无量追求真理的士夫当中,佛陀发自内心的说:我想给众生带来真正的安乐,我真的想熄灭众生一切的痛苦,让众生不再感受痛苦。佛陀在因地的时候就走上了追寻真理的道路。佛陀真的想发现一个真正给人类带来快乐的方法。刚开始他遍寻名师,诸多外道他都去参访,不断地追求,后来走入佛法中,发现佛法讲的道理自己去亲身实践,现证了佛法。最后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由此明白:
1)佛法并不是宗教,也不等于信仰,也不等于科学,也不等于唯物,也不等于唯心。
2)佛法就是还原生活真实的面目,它就是和我们呼吸一样简单的事情,只有佛陀发现了。
3)佛陀说:弟子们,我也只是给你们讲解脱法,但是你们要知道解脱依赖于自己,你们也能成佛,成为像我一样伟大的佛陀。
4)佛陀,佛法是最平易近人的、最平民化的、它不是贵族化,不是在拥有几个高端的科学家手中,它就是生活的本面。就像白菜、土豆,每个人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
5)通过《成量品》和科学家进行对比,科学家通过他的分别念主观的意识来进行分析,他只能得出相对真理!不可否认科学家他们兢兢业业的在他们的试验室做出惊人的真理,但是这些真理都是他分别念的产物,都是第六意识的产物。不能究竟的发现真理!什么叫真理?真理是不变的法。但是一个科学家的道理只是暂时相对的真理,不是绝对的、永恒的、不变的真理。
6、为什么要信奉佛法?
因为佛陀是站在无分别智来说的。无分别智是超越分别念的。分别念有两种:一种是邪慧、一种是妙慧。
邪慧:就是常乐我净颠倒分别念的认知。女人是可人的,拥有钱财是身份的象征,快乐是真实存在的,是可以追求的。这些都是分别念的邪慧。
妙慧:妙慧包含两个层次。像科学家所追求的这些相对的真理也可以说是分别妙慧;还有一种分别妙慧,相合于诸法实相的妙慧。我们研究学习的四法印、单空、万法唯识,这个也是分别念。把佛陀所讲的道理,在生活中认识它,体证它,这个叫分别妙慧。
相合于佛法真理的分别妙慧超胜于世间的科学家。因为世间的科学家,首先是基于二元的对立,主客观观待的相对真理。我们是基于对佛陀实相的认知,慢慢去还原它,这个高度胜于科学家。
很多科学家跌跌撞撞的在黑暗中追寻真理的时候,他们没有可参照的。但是我们佛法的分别妙慧就是现在佛教徒所追求的,它是基于佛陀已经现证的诸法实相,而且后代很多高僧大德不断地涌现,弘身成就、大圆满成就、舍利等等这些成就的事实,他们都已经现证。所以宣化上人说:科学永远不可能产生真正的幸福。科学只是局限于相对真理的知识和不能够完全尽如人意的生活方式。当然这是对科学的强烈批判,这点是很正确的。
现代科技,杀人武器日新月异,我们却称之为进步,称之为幸福。我们把这些所谓化学的东西放在食品中,三聚氰胺放到奶粉当中保鲜等等之类。这个叫进步吗?这无疑是在进毒,科学将人的生命拿来做试验品。将动物的生命拿来做试验品,通过暴利和压迫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叫进步吗?这是科技被滥用、被造恶、被野心大而毫无人性的人掌握的结果。
科学只是着眼对物质世界的精确分析和研究。对爱、同情和正义、纯粹的心灵,没有更多的摄入。只是围绕外在的物质世界来进行研究。科学之所以会失衡,是因为科学从根本上没有发展人们的爱、慈悲的理念、信任的良好道德,没有!科学更多的时候是让物质怎样极大的丰富。或者即便追求内心的世界,一些心理学和哲学也没有达到究竟。拉康、弗洛伊德他们是不断地在靠近真理,但是由于他本身带有分别念,他通过第六意识、主观意识去分析这个世界,所以无法获得真正的、究竟的、绝对的真相。
科学和佛教的根本区别
1、心态
科学的心态:不否认科学也是追求真理,也希望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利益,这是它美好的愿望。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被科学所伤害,食品里面有毒,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都被科技所伤。科学就像双刃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恐惧和失望。
佛法的心态:佛法是彻底的利他的心态。从佛陀最初追求真理的起因便可知。当时佛陀认为他不能够给他的子民真正的、永恒的、快乐的幸福,这是他的耻辱。佛法是立足于真正让众生离苦而得乐,而不是暂时的以王子的身份给人们带来一个面包、一杯牛奶、一个房子。佛陀不是满足于眼前利益,是让所有的人类怎么能够从生生世世的流转当中,不再感受痛苦。
2、教证和理证进行辨析
科学的方法:是通过一种测量、观察、达到觉悟的,相对的觉悟。说明它是通过仪器、一些客观的数据,然后得出主观的认知。这个主观认知依靠它的分别念越来越精细,越来越靠近相对于真理。
佛法的方法:佛法有现量、比量和胜教量。科学顶多是在佛法的现量层面,用现量来衡量世界。同样的一杯水,都是现量看到的,但是每个人对这杯水的认知是不同的。如果饥渴的人看到这杯水,如饮甘露;如果已经快被水淹死的人,看到这水他快要窒息了;如果曾经死亡于这个水的人,看到这杯水也是会难过。所以同样用一个现量来衡量这个世界是有残缺的。而佛法不但有现量,还有比量,还有胜教量。最难能可贵的是胜教量。
比科学家看得更高远,那就是圣者们。他们已经超越了分别念,通过他的无分别之念来看到的。分别念的本体就是无分别智,就像波浪的本体,就是大海。就像冰的本体就是水的本性。当我们看到冰的时候却没有看到水。当我们看到花的绚烂的时候,却没有看到花的刹那生灭无常,所以凡夫人只是看到现量所看到的世界,认为这个世界是现量所看到的世界那样子,眼睛所看到的那样子,真实存在的,真实不欺的。但是在这个真实的物质世界中,真实的进行客观的分析,用科学的仪器来进行分析得出一个真实的觉悟,这些都是错误的。
因为从凡夫的现量看有好几种,有颠倒的现量,比如我得了眼翳,我看到这个世界就是错误的。如果我的眼睛是健康的,我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比较接近真实。同样,一座白色的雪山,如果你的眼睛带着墨镜,这个时候你看到的雪山就变成墨绿色,说明这个世界,你对它的认知完全是观待于你的主观的认知。所以我们的现量都打上了分别念的烙印,都打上了我们相续当中主观的认知。所以没有一个统一的美女,也没有一个世人都讨厌的丑女。没有一个统一的认知,这个眼睛已经烙上了分别念的烙印。怎么可能会有统一的、客观的真理。
我们被粗大的现象所欺骗,对细微的存在的事物的真相,就像是痛苦是人生的底色,如果科学家发现了痛苦是人生的底色,所有的努力只是缓解。只有佛陀发现了一切痛苦,苦苦、变苦、行苦,周遍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时候,是所有人生的底色的时候,我们从根本上解决痛苦就会有方法了。就是对治我执!解除自私自利的心,那就解除痛苦了。那就是方法论的问题。
既然说科学的方法是站在二元的对立当中来说的,科学在本体论上也不承认鬼神等等之类,前生后世都不承认。鬼神和科学之间的联系很牵强。在《发现》栏目当中,作者找到了印度很多小孩投生的例子。但是科学家就说即便你找到100个人,100个人当中都有投生于前世这个回忆,但是其中有一个他不能够回忆前世,就不能说前生后世是存在的,因为科学是普遍性的,这个话也很牵强。
其实反过来说,我破你的伪科学:如果科学是真理,前生后世不存在,只要有一个人,他能够证明前生后世是存在的,通过仪器或者各方面的测验,真的是前生后世是存在的,哪怕只有这么一个人就能颠覆科学家所认为的前生后世不存在的理论,是同等理。同样,如果说即便100个人能回忆,但是大部分不能回忆,就不能够证成前生后世是周遍性的,是绝对性的。反过来同样可以推理,如果有一个人他能够回忆,前生后世不存在这个理论也可以被颠覆。
科学天生就带着滤掉前生后世以及鬼神的过滤镜来看这个世界。它本身,它的主观意识上都已经有了问题了。它在过滤这个世界,首先否定鬼神,首先否定前生后世,这全是迷信之说,如此的过滤镜来看这个世界,如此的墨镜来看待这个世界能还原世界的本面吗?
科学家没有修证,纯粹用自己的分别念,概念化、形式化来解释这个世界。科学可以说进一步观察的时候,它是彻头彻尾的外道。又是断见,又是常见的。断见体现在把生活当中的事处理为几何空间当中的轨迹,无限的分割;又是常见外道,几何空间是永恒不变的,数学公式也是永恒不变的。都是实有的。
3、结果
分别念看待这个世界就是虚妄的,分别念本身就是虚妄的。它的结果只是相对的真理。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竟然从猴进化而来。而后面不断地推翻前面的学说,所以分别念的结果只是暂时的相对真理。不断地走近真理,它本身不是真理。
但是佛法的结果就是真理,就是还原事物的真相的。把世间当中的一切客观存在等等这些科学家所认为的固有的观念,完全通过佛法来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绝对的真理。这个绝对的真理你不用拐弯,你可以修证它,你用你的心去触动它,用你的分别念去感受它,不但用分别念去感受它的正确性,并且用你的心灵去触证它。
4、我执
佛法和科学的根本区别还有一点就是我执。科学家都是站在我执的层面上进行分析和辨析,所有的分析只会越来越巩固我执。佛法的真理就是站在无我的真相上,首先告诉没有一个我。如果没有一个我,哪来我所认知的真理呢?
但是科学家为了捍卫他的真理不惜一切代价。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科学家最后越走越孤独,甚至崩溃。所有他所研究的真理对自身痛苦都不能彻底解决,更何况是给人类带来真正的快乐和幸福呢?
所以科技工作者如果基于自己而不关心别人,就会有矛盾的地方。比如动物保护学很讨厌很多穿皮衣的人,讨厌杀生。但是其他做科技实验的人在做化学实验、物理实验,他会用动物生命进行解剖。彼此之间就存在矛盾。我们天天说环保,如果是不了知所生处的环境和我们的心态有关系的话,只是在外面研究这个环保,永远不能够从内心当中给我们一片蓝天。
如果说我们内心的贪欲不能彻底被净化,那么雾霾就会越来越严重。心里的蓝天,那片苍穹何时能被净化?如果是基于自己所研究的课题、专业,不关心别人的时候,比如生产一种产品的企业,为了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根本不考虑污染空气,也不考虑给其他人类带来伤害。因为他的立足点就是我执。这个时候说实话,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别。
科学与佛教的合作意义
佛法根本不需要用科学来证实。
1、科学是否是佛法的杀手?佛法是不是科学的杀手?
在人类的思想领域中,最深入、最广泛的科学和佛法这两个领域为什么会认为是杀手?为什么会水火不相容?当然不是!科学家所看到的现象,或者显现,就是佛教的中观宗所讲到的世俗谛。世俗谛和胜义谛有什么关系?有法和法性的关系!这就奠定了科学和佛教的合作意义。佛教不会排斥科学,佛法大海无所不容,无所不包,像大地一样。外道也好,科学家也好,在这个宗派当中都能够兼容并进。
为什么佛教能够兼容科学。科学家是基于客观世界的物质显现进行研究的。心理学是对我们的心识,种种情绪进行研究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显现法。这个显现法佛陀就说:它其实就是空性的一个本体。也就是凡夫人所看到的粗大的认知的现象法,它就是一个空性的本体,就是空性。但是世人不知而已。
所以显现和空性是一体两面。科学家和世间的人们看到了这杯水的现象,同时佛法的修证者仁波切们看到了这杯水的空性。佛法的精髓是缘起性空,一切万法无不是缘起的,同时就是空性的。一朵花借助阳光水土因缘和合而形成的,但它本体是空性。那就说明了科学家完全是基于对这朵花的因缘的形成来进行分析而已,无论如何也触及不到性空的本体。这是科学的局限性,同时也奠定了科学和佛教的合作的意义。因为科学所研究的现象越来越细微,从刚开始的粗大,后来研究到一个人不能同时踏进同一段河流里面,也阐明了一些无常的道理。这只是名言的现象。
一些哲学家当中的唯心主义,他阐明了一下相似的唯识的观点。但是它不能是唯识。科学所阐明的名言当中的现象法,或者是接近显现的道理,实相的道理,被佛教当中的名言实相和胜义实相都所包容。这就是合作的意义。
所以,科学根本不是佛法的杀手,佛法经得起科学的检验。佛法的2500年从来没有变过自己的说法。无论是说缘起性空,无论是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四法印的道理从来没变更过。2500多年当中,无论是任何人都可以质疑佛法,但是都没有推翻过佛法。反而通过科学是越来越印证佛法的合理化和它的真理性。
因为佛法是真理,就不怕伪科学来杀,也杀不了。所以欢迎大量的科学家来对佛法进行质疑,不管是合法的质疑还是非法的怀疑,因为佛法是经得起考验的。这就是佛法非常客观的态度。佛法里面有辩论。我们敞开我们的胸怀,把所有佛法的精华全都放在科学家面前,你们看吧!如果你们能找出破绽,我们是欢迎的。
2、现代科学会帮助我们更好的走近佛法。
1)现代科学研究越来越细微,可以用夸克来相似的说明空性的道理,夸克不是空性!但是它可以慢慢的让信奉科学的人更好的走进佛法。
2)佛教不需要科学来证明,但科学需要佛法来进行提升,超越分别念的未知领域。
3)科学不能证明前后世,还有很多未知的领域。但完全可以借助佛法的一些理念和观点来进行印证。作为议题可以来提升它的境界。但是佛教本身确实不需要科学来证明。因为科学再怎么研究都是世俗谛。佛陀早就说了世俗谛是虚幻的,是无常的。
4)科学研究的越仔细,不管是哲学还是心理学等各方面,只会越来越靠近佛陀在世俗谛当中讲到的真相,无常或者是唯识,这就是世俗谛的真相,可以趋近。所以这是佛教以科学为基石的充分性。
5)科学的局限最大的表现就是分别念,它超越不了主观的认知。这时候需要佛法的必要性,来推翻它。
6)佛教与环保可合作性。人们为了控制环境危机做了很大的努力,比如对于破坏臭氧层,还有产生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还有温室效应,海洋污染,以及热带雨林破坏等等环境问题。同样这些问题,佛教也可以用唯识宗的观点,二者可以达到平和点。佛教的环境观主要是讲万法唯识,环境是我们心的外现。所以这个世界要变得越来越美好,就净化我们的内心。如果内心越来越平和就没有所谓的地震,如果内心没有嗔心,就没有一些暴风海啸。如果淫欲心不重,就没有雾霾。
7)佛教可以和积极心理学有可合作意义。对于我们的压迫症、孤独症或者说忧郁症的人,通过佛教利他的精神和无我可以得到缓解,根本上得到救治,用利他、奉献、让这样的人为家庭,为社区,为社会做出一些积极的努力,参与社会当中来,哪怕做一些慈善,哪怕为家庭做一些有效的改变,对心里缓解都是一种帮助。
但是这些可以说是佛教确实给科学提供了一些空间。科学的局限性确实需要佛法来进行弥补,通过佛法来进行合作。如果说一个科学家,哲学家,通过佛法进行弥补的时候,他会打开他的思想领域。
佛法的教育是当今所需
佛法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个道理讲得非常深刻。
很多对佛法误解的人说:佛法很简单,就是不干坏事,其实不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里面可以说含摄业因果的道理,万法唯识的道理。为什么诸恶莫作?因为造了恶业,这个恶业种子不会空耗的。必须有个所依,储存在哪里?就储存在阿赖耶识种子当中。如果你不证悟无我的空性智慧,这个种子早晚会发芽,所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教的慈悲观永不过时
因为佛教的理念是智悲的理念,是智悲的精髓。佛教的慈悲观是渗透在各个企业当中,亲子教育当中, 家庭教育当中,以及学校的教育当中。如果学校当中有了这个慈悲观,利他的精神或者爱的理念。一个企业如果有了六度精神和爱的理念,这个企业是非常成功的。任何一个公司打败不了这个企业,它非常团结。
慈悲观:远离杀生和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不杀生,不穿动物皮毛衣服和和平的时代非常具有和谐的意义。
非暴力的理念:和平和人道是解决争端的最佳方式。最伟大的战争就是说是不发动任何的武力能够解决人和人之间的矛盾,这是最慈悲的战争。而不是通过武力来解决,武力不能够解决人的内心的问题。因为纷争是来自于人的贪欲,这个贪欲只能通过佛法来平息,才能够带来和平。
所以,“慈悲”在整个这个世界当中,在社会的任何角落,都是需要的。
纠正错误的学佛观念
1、不要等老了才学佛
不要等到老态龙钟,话都说不了了,牙都掉得差不多了,才去学佛。现在就尽量的学佛,学佛能够缓解你的压力,不管是精神压力还是物质压力,你能够更好的在社会当中活着。
2、学佛就直说
任何人,只要是有烦恼的人,不管是明星、国王,无论是谁都应该学佛。不要认为学佛是很丢脸的事情。要非常趾高气昂,非常自豪的说:我是学佛的。
3、学佛不要形象化
许多人学佛往往是为了保平安。其实这个目的就错了。是为了解决痛苦才去学佛。让众生获得快乐才学佛的。保平安你不用求,只要你的身、语、意远离了恶业自然就平安了。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