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经典解读 | 《六祖坛经》60:坐禅品之八 返回

经典解读 | 《六祖坛经》60:坐禅品之八

HDZGGW 正觉海 2023-10-18







本期摘要Table of Contents

最后的证悟必须要靠自己,不能只靠佛和上师。

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发现、发掘自己的本性,然后自己成佛。



善知识!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自性法身,自行佛行,自作自成佛道。


“善知识!见自性清净,自修自作”。意思是,见自己心的本性,最后的证悟必须要靠自己,不能只靠佛和上师。


那么,有些时候又说一定要靠上师加持,否则就无法证悟,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不矛盾。当然要靠佛和上师的加持,这非常重要,但最关键的还是自己的努力和信心。如果没有信心,我们在念诵祈祷文的时候就只是念念文字而已,怎么靠呢?因此关键问题还是在自己这里。我们必须要有强大的信心以及积极的努力,这些都是自身要完成的,所以是“自修自作”,这个地方不能理解错了。


禅宗的论典以及达摩祖师的著作中,也提到佛不度众生,众生自己度自己,这个不能简单理解为佛、上师和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当然有关系,我们需要依靠佛和上师的加持,但是谁去靠?还是自己去靠。自己要有信心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后证悟的,也是自己心的本性。


“自性法身”,自己心的本性,就是佛的法身。


“自行佛行”,自己的行动、行为按照佛的要求去做,去行持佛的行为。例如,如何打坐,如何把打坐的境界运用到生活中,等等。


“自作自成佛道”,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佛。这是佛教与其他宗教根本性的区别——其他宗教都是靠某个外在的神来解决、安排自己的命运,而佛教则认为要靠自己的努力,自己是最重要的。


佛和上师的力量、加持始终存在,但是,如果想得到佛和上师的加持,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假如什么都不做,自然而然就能得到加持的话,那普天之下所有众生都应该能得到。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众生有地狱、饿鬼、畜生等这么多等级?并不是佛和上师的加持有偏心,而是因为各自的努力不同。因此,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发现、发掘自己的本性,然后自己成佛,这叫做“自作自成佛道”。






小结Summary


这本书里《坛经》所涉及的内容,分析得比较深入。这些内容,无论从密法还是禅宗的角度,一般来说最好不要太公开。能否公开宣讲有一个前提条件,如果能接受空性,愿意并且欢喜听受,这样即使有成千上万的人也不算多;反之,即使只有七八个听众,却有三五个不能接受这样深奥的内容,那么人数再少也不可以宣讲。因此,公开与否,主要是看受众能否接受所讲内容,人数多寡并不是问题。

当然,我们无法知道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不过,禅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思想早已渗透到传统文化和佛教的各个领域,所以,大体上不会出现对《坛经》产生邪见、排斥和反感的情况。至于能不能证悟,就不太好说了。

本书的内容讲得深奥了一些,我不知道这样公开传授对还是不对。但我想,很多想实修的佛教徒,克服高原反应和生活不适应等诸多困难,到藏区去求大圆满、大手印等法;这些法的确殊胜,但语言障碍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很多上师不能直接用中文讲法,只能借助于翻译;即使翻译人员中文很好,但如果没有修证,对这些法也没有深入理解,翻译出来的不过是一大堆的佛教术语和专用词,如光明、空性、佛性等,或者串起来给大家念一下,真正的含义、真正核心的内容却讲不出来。虽然这些法不太依赖语言,但语言也是必要的。

一个真正想修行的人,越是想修深奥的法,障碍、困难就越多。我想,很多人可能没有太多机会听到这么深奥的法,所以讲得深了一些,把《坛经》的内容与大圆满的一些观点稍微结合起来讲。其实,《坛经》本身并不需要添加大圆满、大手印等密法,原本内容就是如此,这样讲只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

此外,我还讲了一些《坛经》里没有的方法,一个是禅宗的,一个是密宗的,最后修大圆满的时候其实就是这些方法。因为,要求每人依止上师,接受灌顶,然后再去修,确实很困难。《坛经》没有灌顶的要求,也没有严格的人数限制,我就钻个空子,多讲一些。实际上,内容上并没有超出《坛经》的范围,只不过讲得更清楚一点。大圆满最后讲的也是这些,但因为有灌顶的要求,所以不敢这样讲。

大家一定要好好修四加行、五加行,修完以后,如果实在找不到大圆满、大手印,那就修《坛经》;修禅宗的禅已非常之好,这也是为什么这次讲得稍微深奥、清楚一些的原因。如果大家现在修《坛经》的禅定,真实投入和感受的时候,就会体会到四加行和五加行的重要性——没有这些基础,根本不知道怎么去修。前进的动力是什么?如何往前走?方法是什么?都找不到。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方法,不是方法而是障碍,所以必须打好基础。当这些条件都具备的时候,暂时不能证悟没有关系,总有一天会恍然大悟。

总之,修行要有长远的计划,不能急功近利,认为几个月或一两年就可以证悟,或者一两年没有进步就认为法有问题,觉得自己和法没有因缘而放弃修行。近代中国佛教史上公认的高僧大德虚云大师,花了整整25年时间才证悟。我们虽然没有见到虚云大师,但每次看到他的法像,感觉他就在禅定当中。即使是这样的大德,也是从31岁开始学禅,到56岁证悟。那么,是不是我们证悟就没有希望了?当然不是。虚云大师的证悟境界也许是级别非常之高,一般的证悟可能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只要能够坚持,一定可以证悟,因此精进、耐心非常重要。

《坛经》的内容基本上讲完了。后面选讲的几个段落,是《坛经》其他章节中对修行比较重要的部分,不会像智慧品、坐禅品、定慧品一样逐字去分析。虽然《坛经》分了十品,但我认为这三品是整个《坛经》的核心和精华,学好这三品,其余章节自然会明白,也不需要逐字去讲了。







下期预告Forthcoming

其余要点汇集。

接下来将说明什么是开悟,要证悟的是什么等内容。


推荐文章:经典解读 | 《六祖坛经》59:坐禅品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