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 【沙龙感言】交响四部曲 返回

【沙龙感言】交响四部曲

缘起赞沙龙 世界青年佛學研討會 2017-12-09


交响四部曲

By 圆异


开篇   Chapter 1   春


拾起般若,人生怎会不开挂!

好欢乐的课堂,久久不愿离去。就这样在梦中,吃着薯片,喝着咖啡,听着音乐,置身轻松愉悦的气氛中,享受空气中弥漫的智慧花香。


《般若摄颂》中说:“春季好时树叶落,枝不久生叶花果,谁手中得此般若,不久获证佛菩提。”俗话也道,铁树开花千载难逢。您可知,万劫的智慧树今已开花结果,只待有缘的我们来采摘品尝。追逐的人生,阶梯式的梦想,我们漂泊流转,何时才会遇到停歇的港湾?曾经的迷茫,而今的迷惑,什么才是对的选择?生活似乎给我们出了好多选择题,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需要智慧的定夺。智慧有两种,一种是世人的聪明才智,另一种是圣者的无二智慧。若以前者做判官,或许暂时解困,但迷惑依然有隐患。如果依靠后者,则会彻底粉碎隐患。


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个花心的老公,叛逆的孩子,挑事的同事。聪明才智或许会本能地告诉自己,对方已触犯了我的底线,我要反击,赢得存在感、满足感、胜利感。但豁达的般若智慧,会做出一个超出常人的判断。它会说:没什么,梦而已,勇敢地接受它,以爱去融化恨的冰山。两种不同的判断,将导致不同的结果和人生。


想要开挂的人生,先从思想入手。打开脑洞,人生怎会不结彩?人类只应用了自己10%的大脑,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潜能错觉”。周茂林解释说:“人类之所以会陷入潜能错觉,是因为我们坚定相信两点:一是人类对于大脑的利用还处于低效率状态,众多的脑力资源还埋藏在大脑深处;另一点就是人们更愿意相信,通过采用简单的技术手段就可以轻易激发大脑的潜能。”


南怀瑾先生曾说,所有的佛经,看人生都是悲观的,认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脱;都认为这个世界是缺陷的,悲惨的。唯有《华严经》所讲的,认为这个世界无所谓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这个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万法自如,处处成佛,时时成道。这也就是所谓的华严境界。


佛陀的思想是内观,开发本有的心智。好似我们人人都是一个富可敌国的富翁(如来藏),自己却不知道(因为无明),还到处借钱(向外求)。内观的思想一但植入脑中,将改变外在物质世界。按照唯识宗观点,心如工画师,每个人所经历的好与坏,都是自心的投射。想投射出一个曼妙的的人生,就要从“心”开始,改变自私自利的心,依靠不住四边的中观智慧,遣除贪嗔痴。“我”不除去,何来的“空”?




续篇   Chapter 2   夏


我欠家人一句“对不起,我爱你”

刚系统闻思那会儿,因为需要更多的时间学习,经常家里的事情不管,工作的事情也不上心。总嫌事情多,没有时间修行,抱怨声不断。经常因为学佛和家人有矛盾,认为只有寂静处才是修行。一次法师说:什么是修行?你在寂静处一个人独处就是修行吗?不否认,一个人也是修行。但如果对修行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是枉然。


修行修的是心,清理污染心的垃圾。如同法师说:首先要接受你所拥有的一切,不好的去忏悔,以内力转变外境。而非执迷表象,苦不堪言。我们要学会感恩,去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仅家人支持学佛这件事,就已经很感恩不尽了,还多求什么?如果自己不去改变自身,过分奢求他人达成自己的意愿,难道就是自己所谓的菩提心吗?有时候要自问,打着学佛修行的旗号,冷漠忽视了多少至亲至爱的家人?家人不也是众生吗?还是与自己最有缘的众生,又怎能忽视?当自己意识到错误的那一刻,对父母深情地说一句:“对不起,我爱你”,愿这份爱,扩大到一切众生。如《菩萨戒经》里所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




华彩   Chapter 3   秋


提升内功,传递花火

说教式植入佛法思想的理念,并不得民心。从周遭反应也不难发现,说不好会被他人误解成洗脑。其实哪需如此,内因外缘和合时,自会水到渠成。内因要观待自身福德力,外缘要有威慑力。如何提升内因是门学问,也是一门长期的课题。


首先需要系统的闻思,真正从教义和道理上明白。佛是觉悟者,不是大仙儿或造物主。通常信某个人是相信他说的话,觉得有道理。那佛说了什么?我们相信的道理是什么?往往因为信心忽视了本有的思维判断。不否认信心为前提,但要将信心提升为信解,方能达到不退转的智信。有了智信的锦囊,改变自己的行为,去感染他人时,就达到“花香蝴蝶自然来”的效应。


其次要将道理运用于生活,去感悟实践真理。佛说因果不虚,为何明理还造口业?这就需要串习,方能遣除习气。习气不是听几堂课就能自动消失的,需要长期观察自心,知道自己当下的心念,观察它是善是恶,认清它你会更自在(时刻保持正知正念)


法师说:居高临下的怜悯是最精致的傲慢,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才是慈悲。当你了解原因,会慈悲众生,并非居高临下。孙中山说:“佛教是哲学之母。”上师也说,学佛不是把你培养成能说会道的大法师。那什么才是学佛?自己的理解就是,将智慧体现在为人处世、圆融变通之上。将悲心撒向一切众生,无有分别。与其夸夸其谈,不如实实在在。每一分功德都默默回向,愿缘起精髓,深入众生心田。愿空性真理,芳香弥漫。作为年轻人,有责任和义务,去传递智慧的火花。




章结   Chapter 4   冬


颁奖·奥斯卡影帝君闪亮登场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时刻提醒自己,你是个演员,要保持清醒。生活中的多重角色,问问自己演技如何?有时被快乐冲昏了头,太入戏出不来。有时被痛苦灼伤了心,全然忘记在演戏。在扮演老师、女儿、朋友、姐姐妹妹等身份时,不得不说对自己的演技是差评。心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技不如佛。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无尽意菩萨白佛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为众生说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现辟支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为说法;应以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得度者,即现妇女身而为说法;应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现童男、童女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应以执金刚神得度者,即现执金刚神而为说法;无尽意,是观世音菩萨成就如是功德,以种种形游诸国土,度脱众生,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


佛菩萨以各种方便身相,因材施教,是当之无愧的影帝。目前我还是跑龙套阶段,演技需继续培福提升内功。佛法不离世间觉,学佛不是与这个世间永别,是告别过去那个自私自利的心,不是告别家人、逃离生活。感恩法师,这堂风趣幽默、笑声不断的“Talk show”圈粉无数,大家疯狂打call,最佳影帝颁给您。


在这期沙龙课“镜子与口红”中,我明白了,镜子与玻璃有一道水银之分。透过玻璃你可以看见世界,但有了那道水银(缘起),不仅通过镜子看见世界,在涂抹口红的同时更看清了你自己。


感恩您,法师!



👇

📧:wybuddhist@163.com

-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