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求学足迹 >> 面对痛苦时,你应该这样串习并引发大心力 返回

面对痛苦时,你应该这样串习并引发大心力

求学之足迹 求学足迹 2020-06-16


苦乐



道用

丹毕尼玛尊者 著

仁波切 译讲


03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

为度化一切众生,让我们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下面我们讲《苦乐道用》——苦乐转为道用的意思。

苦和乐都要转为道用,对我们每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尤其现在全世界而言,与以往不同的产生各种痛苦,而且有的痛苦确实非常剧烈、难以忍受。

有些是因为家人的离开而痛苦,有些可能是事业与以往的经济状况完全不同,有些是发生了一些不确定的变化而痛苦。这时特别需要有一种强大的心力,但这种心力并不是无缘无故而来的,这种痛苦很难以对治,所以也特别需要我们这样的苦乐道用法。


我们以前经常讲“轮回犹如火宅一样”非常痛苦, 但今年对整个全世界而言,可能对轮回的痛苦有一个新的认识 。

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有一些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当这些事情发生时,有的人无法正面面对,最后选择选择不合理的事情。这也是可能和我们的心力、平时的智慧还是有一定的关系 。

所以今天,我们继续讲“苦乐道用法”。


苦乐道用法实际上前辈大德做的,作者应该是1926年圆寂的,离现在接近100年的时间。

但他所讲的这些窍诀,确实对当今众生所感的痛苦分析得非常透彻、深入。


我也看过很多苦乐道用的窍诀,包括荣索班智达的苦乐道用的修法,米拉日巴也有苦乐道用的修法,包括嘎举大德的著作中也有,麦彭仁波切的病苦道用法……这些窍诀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丹毕尼玛所作的这个窍诀很有针对性、鲜活性,在当今二十一世纪,尤其2020年众生沉溺于苦海中的心态,很多方面,一针见血地指出现代众生痛苦的点。


我们认识到苦的本性,怎么样接受它、面对它,这对每个人来讲是很重要的。除非极个别的修行很好的人,人们基本是相同的——不管是西方人东方人,黄种人白种人,不同种族众生的苦乐应该有相同之处,这时,很有必要了解这样的痛苦如何转为道用。


每个众生都会遇到痛苦,当感受同样的痛苦时,因为人的心理不同、境界不同时,面对的方式有所不同。

前面讲过一本书叫《反脆弱》,它主要并不是讲大乘佛教的修行,而是讲西方金融危机时众生的痛苦,从商业的角度,讲怎么把苦转为道用。


一个非常脆弱的人在痛苦面前一蹶不振,完全崩溃、倒下去,完全没有站起来的勇气,这是特别脆弱的人,完全失败、一败涂地,再也没有复活的机会;

还有一部分人,在这样的违缘面前,虽然他心里很痛苦,但很坚强,会选择另外的路,或者坚强地在违缘面前不会跨下去,一直淡定地撑着压力,所有的痛苦到结束,依靠心力活下去;

还有一部分极少数人,接受同样的痛苦接触时,不但痛苦对他的生活人生不会压垮,而且依靠这种痛苦,他能找到更好的机会,依此特殊机遇比以前的人生更完善、更坚强,令他的生活更有意义 。


我想,学习佛法的修行人也是一样的。我们不是专门探讨金融危机和疾病,我们从修行层面来讲:

有的修行人遇到痛苦完全倒下去,再也没有机会;

有一部分修行人一直撑着,坚定地活下去,不断地提醒自己能活下去;

但有一部分修行人确实因为遇到不顺和逆缘,因此重新有更加完美精彩的人生。


以前有的教言告诉我们,怨敌对我们的帮助特别大。如果没有遭遇怨敌,没有认识心的本性。如米拉日巴尊者一样,当时没有遇到生活中的那些遭遇,就不会有那样的成就。

有的人遇到病魔而认识到心的本性,就象《修心七要》中所讲的那个比丘尼因为生病而成就。

有的人从常人看比较倒霉、可怜,但对他来说, 因为当时出现难以想象的痛苦,后来就有了更好的道路,这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所以这次学习苦乐转为道用,希望每一个听众都能获益。

通过什么方式得到益处呢?其实理论上比较简单,它不象因明有细微的推理,不象密法直接讲无二本性、等净无二等特别高深的境界,但它用比较质朴、简单的语言描述了内心的奥秘。

如果我们真正明白其中的意义 ,不断去串习,而且在串习中花一定的精力,很认真、非常投入地去了解其甚深意义,也许简单的窍诀能改变我们的人生——本来我的命运不是很好,以不明智的方式做不如法的情况,因为我明白了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以后不管遇到任何痛苦,我会非常熟练地对付它。


这是什么呢?这是今天听课、学习的必要。


下面跟大家继续讲。

前面讲到,我们一定要去除”自己不要痛苦“的心态,还要生起欢喜心,这两种心态是重要的。




首先,对于痛苦,始终把它看成不顺而心不欢喜,不管多么脆弱气馁都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用的,而且有着严重的过患。

首先驱除”我不想要痛苦“的心——有的人会想,这样的话,痛苦来了怎么办呢?其实我们想“不要痛苦,不要痛苦,永远平安……”,可以这么想。


但如果这样想,是不是真的痛苦不来呢?不可能的。

因为每个人前世的业力不同,今世的遭遇也不同,所以光是发一个空的愿一样“不要遭受痛苦,希望平安”,就象到寺院拜佛祈福“让我一生平平安安,家庭快乐”,可以这样祈祷,有没有作用呢?有作用的。会不会完全实现呢?不一定的。

因为众生的业力非常巨大,如山沟里的洪水一样。当业力正现前时,可能给菩萨十块钱,让他保佑我,前世的业是长期造的,以十块钱能不能解决?很难说。


如同一个偷盗的人,他一辈子做强盗,当这种罪恶的果报马上要现前时,如果给警察或者领导十块钱,虽然警察和领导有一定的能力,但能不能把你不关在监狱里?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生活中不出现任何痛苦是非常困难的,甚至你去出家,去受居士戒,有时候业力现前时,不管去哪里都是跑不掉的。


唯一的方法是什么呢?

从大乘佛教的修行方法来看,前段时间你们学习《修心七要》,这是很重要的,非常有必要反反复复地学习,光学一年是不够的,要经常学习,慢慢地心会变得柔软。

同样的道理,学习这个“将苦乐转为道用”的窍诀,对你的生活和修行都有帮助。


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首先,“不要让我痛苦,不要让我痛苦”这种心态是没有用的,再怎么痛苦、怯懦、伤心其实是没有用的。

一般人痛苦出现时,想“我不要痛苦,我不要痛苦”真的没有用的。痛苦遮止是很难的,如同洪水到来时,不是用简单的方式制止得了。


那怎么办呢?

当然有办法的话,可以想办法让痛苦不要降临,生活方式也好,修行方法也好,刚开始让痛苦不要降临到你的头上,如果能做到当然可以。大乘佛教不是非要众生苦不堪言,如果能让痛苦不降临也是很好的。

但一旦痛苦来临,想“不要让我痛苦,不要让我痛苦”也是无济于事,也是没有必要的。


你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伤心,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令痛苦更严重。

如同一个病人,当你没有病时是很好的,当生病时你想“我不要得病,不要得病,我怎么这么倒霉”,这样的伤心起不到作用,反而心里特别急躁、烦躁,由于这样的原因,反而使你身体的病会更加加重。


有的人检查时,医生说“你已经得了晚期的癌症”,有的人回答,“早期也可以,晚期也可以,都没事。”

医生说,“要给你做手术,手术后要进行化疗。”有的人一听到这里,可能完全崩溃了。因为你心的力量非常弱的时候,病可能更严重;如果你的心坚强,“得病就得病吧,一切万法是无常的”,有这样的心态的话,至少病不会加重。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有的人生病会想“我为什么这么倒霉?这个世界上,为什么会落到我的头上?”他的想法是:“病也不应该我病,病如果落到别人的头上比较合理。”他是这样想的。

有的道友他会说“你为什么找我?我们还有很多人……”

就象有的杀人犯被抓时,说,“为什么要抓我?还有很多杀人犯的!”这是很愚痴的,意思是,“虽然我杀人了,但不要抓我,要抓就抓其他的杀人犯。”这是在未经观察时非常糟糕的语言。

在三界苦海的众生,迟早要面对死亡、疾病等各种不快乐的遭遇,我们可能想的是“快乐”,喊的是“幸福”。网上的热搜,经常有“快乐、幸福、健康”,但内心是不是这样?不一定,大家应该自己能感受得到。


不管怎么样,如果我在修行上的境界稍有一点,不会因为这些事来扰乱你的心。《入行论》讲过,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你烦恼伤心,不但对这件事无济于事,反而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善行、健康、快乐一并消失。消失以后,从医学来讲,你自身的抗病毒的免疫能力下降。

很多的人一听到医院的病危通知就吓坏了,心跳更加快速,神经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样的话,身体自然而然会压垮。有的人因为害怕而不吃饭、不吃药,医生也没有办法。


我们应该有一种平常的状态,这样修行,这是很重要的,下面会讲。


这里是说,如果你脆弱,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更加严重。


对于这样的道理反反复复引生定解。

这是什么意思呢?

痛苦我没有办法遮止。遮止也没有必要。而且这样的道理,反而对你不好。所以这样的道理,要反复去想,要明白,生起定解。


“生起定解”的意思不是别人说,而是心中真正要想:任何痛苦之后,如果“我好倒霉啊”心烦意乱的话,会更加麻烦、严重,不如平和一点好。

光是口头上说不行,要生起定解。

什么叫定解?学过《定解宝灯论》的人应该知道,我们对痛苦不要特别计较——对这个事情要生起定解。


从今以后要学会,无论遭遇怎样的痛苦也绝不能再脆弱气馁。

要多番猛励串习引发这种心念,发起大心力。

这段话还是很重要的,虽然看着只有几个文字。

我们首先要学,不学的话不可能懂。


要学什么呢?

在生活中,我们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痛苦,有的人说“没事,我从来没有遇到痛苦,我是很快乐的人,是最乐观的人”,可能是你没有遇到事情,一旦遇到事情可能会变成悲观的人。


每个人在快乐时,至少没有那么痛苦时,要会学习。要学习什么呢?

"不管是引发什么样的痛苦——有的是因为感情引发的,有的是因为疾病,有的是因为人生没有自由,有的是因为受到诽谤,有的是吃不饱穿不暖……凡是众生的苦,八苦、十苦等无量无边的痛苦,当你算忆痛苦时,我们不能再脆弱。"对这样的道理,要多番地、猛励地、反复地修


多番地】:

不是听完这堂课,“哦,终于下课了,这个堪布太罗嗦了,可能人老了一直在重复……”下课后再不翻书了。这不叫多番的修行。


今天听完一节课,可能明天还要看,明年还要看……对任何知识,再再地反复地串习的话,会逐渐逐渐、潜移默化地起效果;如果只是蜻蜓点水、偶尔看一下,“我学过,看过啊,没事”,这种人可能起不到任何作用。

猛励地】:

还要猛励的,要自己对自己有特别强烈的心念。

有的人说“我要痛苦转为道用”,只是表面敷衍了事。我们有时修大圆满,修无常,只是简单的一座,没有猛励的心;有的人有猛励的心,我们在修上师瑜伽时,我看到稍微入定时,有的人在短短的一两分钟,从表情上看,对上师和法有强烈的信心。

要猛励地修行。


关于猛励,这里有几点:不能脆弱,光是文字上过去,法是法,人是人。法虽然殊胜,但对相续有利,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还要什么呢?一定要生起猛励的、大的心力——以前我的心很狭窄、狭隘,什么事情也承受不了(我看到《如意宝藏论》中说,凡夫人对引发的痛苦没有什么感觉,其中引用一个叫作三藐的尊者的教言:凡夫人对痛苦没有什么感觉,如同手掌上有一个微尘。然而,圣者对苦还是有非常明晰的了悟。比如眼睛上有微尘,圣者对痛苦的本性有特别强烈的感受、了知,如眼里的沙,马上能明觉。而凡夫人对苦毫无感觉,如手掌上的微尘。有这样的比喻)。凡夫人对生活中发生的痛苦不睬不理——就是这样的,反正痛苦就是痛苦;但作为圣者和修行比较好的人,会非常猛励地修行——以前他的心很脆弱、狭窄,但通过修行以后,真的心会变得宽容、非常广大。


今天早上来了一个我的客人,一个表弟,与我同岁,比我小几个月。以前我们小时一起出去放牛,那时他最爱打架。

他每次嗔恨心生起时,不知道身上有感觉。我们好长时间没见过,我问他现在打不打架?他说参加了某个居士林,发愿不打架了。我问他以前打过多少次架?他说打过二十多次,用刀用石头打过别人胜过二十多次。

他特别爱打架,后来依止某个上师之后,觉得自己的毛病太严重了。我问“别人现在打你你现在会怎么样?”他说“有人拿刀捅到我身上,绝对不会还手。”


所以人通过修行,心确实会有变化的。

以前与我母亲这边比较亲的, 我知道他有一些习气,去一些小的县城玩,他到处爱打架,拿石头,拿刀。后来通过佛法,心得到调柔,现在完全将习气和脾气改变,通过佛教的修行的力量改变。


所以我们不需要通过高深的理论,而对这些道理——比如刚才讲的,当你痛苦产生时,不要脆弱,不要气馁,不要觉得“我现在的希望都没有了,现在是人生最颓废,最低谷最黑暗的时候 。完蛋了,完蛋了,为什么这样?”这些消极的负面的心态,会让我们更加失败、更加可怜。

此时,自己稍微有一个依靠处,尤其在生活中要学会善于分别。


西方人认为,全部钱财不能投到一个地方去。比如我有一百万,不能全投到一个投资公司去。为什么呢?也许我会赚到钱,这样很好。但如果那是皮包公司,我就会彻底失败,不如将钱分到不同的地方,到时候即便一个地方不成功,也还是可以的。

包括感情上的爱,对父母,兄弟……不能把所有的爱放在母亲身上。否则,当母亲去世,天就塌了,人变得没有依靠处,人生就会失败。


很多人如果从来没有修行,当你最爱的人,或者你最执著的财富荡然无存时,你在世界是没有办法的。在极度的痛苦和极度的烦恼时,会让人失去正念思维。


正因为这样,世间的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人在极度低谷时,其智商变为零。比如一个人特别嗔恨时,他拥有的所有智商降为零,这时他所抉择的事情肯定是不英明的。

所以一个人在特别愤怒时,最好不要做选择,不然可能一辈子会后悔。


包括世间的有些人也是这样,自己特别痛苦、烦恼时,拿起刀来捅别人,或者割自己的手腕。刹那失去正念时,做的事情比较可怕。

当然佛教徒会有正念的,但一般世间人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会做出很多事情来。


我去一些监狱时,凡是有机会时会问“你为什么进来的”,有的人说“我特别烦恼时,杀了自己的妻子、自己的孩子 ,被别人砍……现在虽然非常后悔,但已经做完了,没办法。”

《入行论》云:吾意正生贪,或欲嗔恨时,言行应暂止,如树安稳住。 出现烦恼时,如树安稳住,其实这是很重要的。

当你的智商降为零时,最好不说话,坐一会儿,或者不做任何事;当情绪稍微恢复时,那时所做的事情应该会比较正常。


我记得《格言联璧·接物》 中说, 盛喜中,勿许人物; 盛怒中,勿答人书

(1)当特别大的欢喜时,不要承许给人什么东西。

我就有这个毛病,有的人做得特别好的时候,承诺给他什么什么。过一段时间觉得当时不应该那么激动。

(2)当嫉妒发怒时,也最好不要给别人承许,给人写书信、说话、答应什么,甚至行为上做些什么。


现在包括非常著名的一些明星,因为家里一些这样那样的事情,他发现时马上晒在微博上、微信上,后来……前一段时间也有,去年也有,有一些非常著名的人,家里的事情看不惯,放在全世界都知道的微博上,想收回来时无可救药,不能收回。

所以人在嫉妒、愤恨、烦恼时抉择的事情,恐怕会与自己真正的愿望相悖。

所以这一点还是很重要的,人在特别欢喜时不要抉择


世间有一个词叫“闪婚闪离”——闪电般地结婚,闪电般地离婚。首先遇到一个人,想和他(她)在一起,一辈子想和他(她)在一起,马上结婚;当出现一些烦恼时,又闪电般地离婚,甚至很多方面的隐患也会出现。


确实世间的有些道理是明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心态重要的话,我刚才讲了,一个是要猛励地修行,还有要反反复复修行,还有心不要特别脆弱。这样的话,你的心自然而然会扩大——平时有些人很难以做到的事情你可以做到,常人很难做到的事情你可以做到。这样的话,对你自己也是有利的。


以前马鸣菩萨所造,好象玄奘翻译的《大庄严论经》中,有一个比丘讲经说法,收到很多人的供养恭敬。这时有一个人对他不满,于是对他做种种诽谤。

过一段时间,比丘对侍者说,“我要对他赞叹供养衣服……”侍者说,“不行,他对你特别不满 ,对你诽谤很多。”

比丘说,“他的诽谤是对我很有利的,因为他的诽谤,可以减少我的世间八法,让我成为一个很好的修行人。”


如果拿到世间,这样的事情很难以让人做到。凡夫人对你特别好你会很开心,当别人赞叹时,自己有功德当然没有什么,即便没有功德时得到赞叹也是很开心的。有的人得到别人的赞美时,心态不同了,表情也不同了;当别人说自己的过失,即便真的有这样的过失,也是受不了的。


《格言宝藏论》中说,别人赞叹不会变成欢喜,别人诋毁不会痛苦,自己所住的功德自己安住,这就是智者的法相。但很多人是难以做到的。


所以通过修行,我们应该可以令心的力量与常人有点不同——原来稍微有点痛苦就特别脆弱、受不了。

每个人的烦恼不同:有些人金钱方面一点不能碰,有些人感情方面特别敏感,有些人可能对其他的名声、地位……凡是世间中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软弱点吧。

有的人觉得感情对我没什么吧,但是骨碌母——钱的话,只要不涉及到钱没问题,修行很好的;有的人只要不涉及到钱,我是很大方的……

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但我们最好要让心宽广。让心宽广的话,要通过励励的修行。


《大智度论》中说,如果烦恼,智慧无法呈现。智慧无法呈现时,魔众便有机可乘。为什么会有各种魔缘出现?是因为心被烦恼束缚着。

《大宝积经》中说,有爱的地方,产生贪心的烦恼;有恨的地方,产生嗔恨心的烦恼;有很多不爱不恨的盲目对境的地方,产生痴心。因为有这样的各种烦恼,心的状态不正常,这样一来,很多痛苦依此到来。


所以一定要用猛励的心修行,我相信每个人的心会因此变得与以往不同。

每个人的心还是有贪心的,但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个人一定有这个空间。如果没有空间,那么修也是没有用的。只要我们深入地、猛励地、认真地修行,我们的烦恼是可以对治的,这一点很重要


下面,把这两个事情再进行继续解释。


脆弱气馁【无有必要也没有用】:

1、遇到痛苦时,再怎么痛苦气馁,没有任何用处的。

如果那种痛苦可以扭转,那么没有必要不欢喜;

(1)你看,如果这个事情真的可以扭转,可以有恢复机会的话,你也没有必要,让它改变就可以了;

如果它不可逆转,那么不欢喜也无济于事。

(2)如果这个事情再也没有办法,如瓶子打烂了。如《入行论》中讲的,若事尚可改,云何不欢喜?若已不济事,忧恼有何益?

如是这个事情有改变的余地,凭什么不欢喜?我们遭遇任何事, 勿扰欢喜心,还是欢欢喜喜的,

有错就改就可以了,没有什么的;如果这个事情,再怎么样也没有办法恢复,那么,再怎么样痛苦也没有用的。


所以遇到痛苦最好不要脆弱,最好不要伤心。原因是什么?

你用智慧观察,到底有没有恢复的余地?

如果有恢复,就可以恢复,当然会可能伤心,但恢复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恢复,痛苦也没有用。

这是《入行论》中很尖锐的一种推理方法和修行方法。


如果没办法改的话就不改了,没有必要。别人说“你不要痛苦”,没办法的,但痛苦脆弱确实没有必要。

这是第一方面。


另一方面,如果痛苦脆弱,有更多的过患,后患无穷 。

【过患严重】:如果不脆弱不气馁,那么依靠心力,即便是剧大的痛苦,也会觉得它像棉花一样轻,容易承受。

2、我们常说讲,事情不能压垮人,但情绪会压垮人。如果你非常坚强勇敢地面对,即便是非常大的痛苦, 但对你而言,如同踩在棉花一样——棉花很轻,不会让你喘不过气,完全可以承受。

“天无绝人之路”,如果你心里能承受或者很坚强,老天不会让你走投无路。只要心里坚强,怎么样的事情都是可以的。


我们自己从生活经历中也可以看出来,痛苦是很轻的。

我自己也有这种感觉,在人生中。西方人经常讲个人的故事,让大家思考,我也是这样想的。

我从自身而言,虽然不是证悟空性的人,或者自他交换修得很好的人,不是这样的,但我在修无常方面和修出离心方面还是很好的。


每次遇到事情,我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

去年年底,我本来计划去俄罗斯、迪拜、波兰、英国……很多国家,也有一些好的学校,有一些机会。一方面我去了解一下学校的状况,一方面与大家分享一些思想,从内心里我很愿意去。

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去,因为疫情等各方面出国也很难。刚开始心里有点不舒服,因为准备了很长时间却不能去。后来想“不能去就不去吧”,于是把时间腾出利用起来,尤其对汉文有的藏文没有的《地藏经》、《父母恩难报经》、《出家功德经》、《善生经》,包括世亲论师造的《往生论》等等,我利用这个时间翻译了很多,而且更有意义。

现在看的话,如果去,我自己会快乐一点,但不去也是很好的。麦彭仁波切说,表面的违缘也许是顺缘,表面的顺缘也许变成违缘。是这样的,暂时看难以接受,后来一看还是很好的,当时幸好发生这样,还是很有意义 。


02年时,一是我病得比较严重,然后有一些道友的挑拨离间……有各种各样的事情,我想彻底闭关一段时间。从01年12月25号我到了厦门,到的当天就开始翻译《世尊广传》,到了5月12号就翻译好了《白莲花传》。

如果没有生病……可能没有勇气,因为光长长的德格的长经文就有500页,可能我没有那么大的勇气。那时还是很好的,每天上午输液,下午翻译。

那时《藏密问答录》、《博士访谈录》……等很多书,对别人不一定有利,但我在短短的半年中觉得很有意思。

到了5月2号,旁边的一个高楼大厦完全峻工了,我的《白莲花传》完全翻译完了,我的病各方面基本还是可以的。法王在成都,我们大概六月份就回学院了。


当时觉得自己的人生已可能经结束了,我在《旅途脚印》中也多次提过:担心《白莲花传》半途而废,中间就死了。但那种情况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一种机会。


包括16年,母亲死了,我做大的手术,学院一些大的改变……当年包括讲《法华经》、《药师经》、《十善业道经》、《胜法宝鬘论》、《益西喇嘛》/《大圆胜慧》、《法界宝藏论》……有时候人遇到痛苦时,别人和自己也可能很难想象——人生马上要结束了。这时不是非要走这条路,可以选择另一个地方,另一个地方有空间。比如门在这里挡着,不要非要在这里走进来。应该想“哦,不能进来呀?好的,那么怎么办好呢?好的,谢谢,拜拜……”从另外的一个地方观修可能更有意思。


人生可能会有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痛苦,这时自己要做好准备。遇到时,以前应用过,从另一个地方寻找人生意义时,是没有违缘的,这是很有意义的。


这是刚才讲的——如果不脆弱,应该心里比较强大的话,即使是大的痛苦, 对你也是无害的。


正是由于脆弱气馁,所以即使小小的痛苦,也会平添不快乐的强烈感受,而极其难以忍受。

反过来说,如果非常微小的、一点点的痛苦,但这种痛苦,可能你自己想,“啊,我好痛苦啊,我怎么办啊……”会平添更多的不快乐,最后可能自己会被压垮,或者一切的一切无法进行下去。


这个苦的大小,每个人的心的力量看,还是有一点差别的。

比如我给大家讲课,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虽然说得并不是那么严重,但听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苦并不是从大小划分的,而是从心的能力划分的。


《入行论》中说,烦恼深重时,即便是很小的痛苦也会变成大的。就象乌鸦在死完的蛇面前也是很大的大鹏一样的。


看看我们的心,众生很可怜的——以为自己真的很痛苦的话,真的很可怜。其实痛苦并没有那么强大,但业力未消之前,他觉得很强大。

所以很有必要学习痛苦转为道用的方法。


昨天讲了,平时在世间中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故事是说,塞翁的马丢了,其邻居经常安慰他让他不要伤心,他说“没事”。结果过几天他的马带着小马回来了。邻居来庆祝他,他说“不一定是好事”。结果过几天,他的儿子骑马脚摔断了(这个故事我讲得也许并不一定很正确),结果邻居又来说,“你好倒霉呀,你的宝贝儿子变成残疾人了。”过几天,所有的男孩都要打仗去,因为他儿子受伤,所以保全了性命。


所以每一件事情,我们觉得好,不一定是好;我们觉得不好,不一定是不好。

修行人更是这样,有了名声不一定很好,也许你就完蛋了;有钱不一定很好,有钱可能会傲慢,没有钱不一定是坏事,也许更有出离心;“今天我生病了,一点自由也没有”,应该说“这样也许对你是更好的。”

所以,作为大乘佛教比塞翁更有一些修行的力量。这样的话,在人生中遇到什么事情,都可以接受吧。


有些心理学认为,有固定性的生活方式和成长性的生活方式 。

固定性的生活方式 ,就是“孩子成绩一定要考前三名”的思维方式 ;成长性的生活方式是,“因为成绩不好,以此为教训,下次一定要考得更好”,从另一个层面进行思考,对孩子的成长有利。


修行也是一样的,平时的规则——一定要健康快乐,这是大多数人的标准思维模式;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顺利平安?不一定,世间人也说“计划不如变化快”。当出现变化时,首先自己要有所准备。


这里是讲到,如果很多痛苦,难以忍受。

比如,正当你思念着美女的可爱容颜时,即使遮止贪欲也只是徒劳而已,因为心基本上都专注在被痛苦逼迫的状态,而无法忍耐。

当你一直思维她的容貌,你的贪心会出现。当你的贪心出现时制止,那是没有办法的。

同样的道理,心专注在被痛苦逼迫的状态,那也是无法忍耐的。


这个“同样”,结合下面的话也可以吧。


贪心和嗔心是相对而言的。如果是贪心,也是烦恼,如果心一直专注在帅哥美女的可爱对境,这种烦恼自然而然产生,那时挡着的话有困难。

同样的道理,你如果一直觉得“我好痛苦,我好倒霉啊”,心专注于此被逼迫的状态,心也是很难以忍受的。


昨天讲过了,痛苦的心一直串习,自然而然会增长的,这是自然规律。


所以,需要按照禁护根门的诸窍诀中所提到的那样,“意识不把那种痛苦执为相状,使心保持自然处于正常状态”,这样来修习。

比如贪欲比较大的人,需要禁护自己的根门——比如眼根怎么护持,鼻根怎么护持……戒律中的窍诀。利用这样的窍诀时,当你遇到可爱的对境,不会一直专注。比如你可以把她(他)看成不净物、痛苦的来源……等,不会产生贪爱之心。

同样,意识不会把那种痛苦执为相状——不会执著“我好痛苦啊”,不会特别执著。这样的话,心保持正常的、自然的状态 。这是很重要的。


如果心没有在很自然正常的状态,所做不一定是很正确的。


有的人因为心不是很正常的状态,所以出现了自杀、自残等事情;如果心处于正常的状态,即使是再大的痛苦,也难以对你有害。


这段很重要。

当贪心产生, 或者嗔心产生,都是非常虚妄的妄念,都是非理作意、颠倒作意,让我们众生非常痛苦


心原有的自然状态有两种——一种是世俗中平静的、心平气和的,这样的状态下做事情比较合理。所以,做任何抉择时,要让心处于正常的状态,然后做事才可以。


我想我们佛教徒不会做自杀等不如法的事情,但心特别乱的时候,各种鬼神外魔会有机可乘。

有的人经常想自杀,当心特别烦乱时,魔就过来引导你——“你自杀是很快乐的”。为什么有的人要自杀时在微博里说”我现在是最快乐的最美好的,我马上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下一个世界是最美丽的地方……“说完就跳到河里了?有时有一些鬼神引导,自己是不由自主的。


所以心态好的时候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不然佛教徒也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也并不是很好的。


本来下面的道理结合讲会好一点,这里说,痛苦时不要想“我不要痛苦”,痛苦来了要接受。


下面更重要要讲,痛苦来时要更加高兴——”啊,我好有福报!今天我的心态不好,我好烦恼,真的是太棒了!我今天心很烦……“要这样。修行人和一般人是有点不同。对世间人来说,对他们来说难以面对的事情,作为修行人来讲,如踩在棉花上一样特别轻。


比如你父母死了,世间人哪接受得了哇?特别特别痛苦;如果你的钱全亏了,那就没办法了。

但修行人有他们的一种方法。


当然要多多地串习,另一个要猛历地串习,还要扩大你的心境。如果做不到这三点,痛苦还是痛苦,修行就是修行,出家了也没有用。说“我是某某大法王的传承弟子,我在他面前学了二十多年的法”,二十多年的法也如同《水木格言》中所讲的一样,“石头放在水里泡了一百年,石头还是不会潮湿的。”“我虽然已经在道场呆了多少年”,但没有努力修行,没有改变自己的相续……上师可能真的有修证。就象善星比丘在佛前呆了多少年,有没有改变?


所以改变并不是时间很长,一定要非常有效率、非常认真地投入,要看修行的力量大不大。这个很重要。


如果修行的力量不大,光是念了多少咒语,“我念了多少多少亿,我在某某道场……”结果烦恼现前时,好象没有学过好一点。“学的什么呀?”这样的话,对自他都是失败的。

所以修学佛法,如果真的能改变,相信学了苦乐转为道用之后,很多人会坚强的。


以前西方有一个军校,那里培养出来的人非常勇敢,打仗非常出名,不管什么战争,一个一个非常勇敢。

所以,我们这样的修行道场中,修得很好的话,一个一个在痛苦面前会英勇无畏;如果每天只是听听课,虚度人生,浪费人身,我讲得也没有意义 ,你们听得也不一定效率。没有效率的话,只有一个听闻大乘佛法的功德,没有实际的效用。


所以,希望每个人面对痛苦时,要真的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坚强。

光是说”我要坚强,我要坚强“是不够的, 要下工夫修行。相信每个人一定有这个潜力,有这个能力,看我们能不能激发这种潜力,也是要靠自己的修行。

佛陀也说”我为汝说解脱道,解脱依赖于自己。”。


苦乐转为道用,其他方面我不敢说,但在苦转为道用上,我自己也有这一点小小的体会吧。不管是将来面对痛苦,还是以前面对痛苦,我自己也是稍微不那么惭愧。

我想这个原因是,年轻时在闻思方面下了功夫和时间。正因如此,我今天说了,有个别人也能接受;如果我从来没有在这方面下工夫,也没有修行闻思的话,你们也不一定会愿意听我的课。


我相信在座的也是一样的,真的在求学上花一定的时间,并不是应付而已,而是实实在在修行,会获得一定的利益。获得利益的话,不管自己运用也好,还是分享给别人,都会有一定的力量。

这种力量就象学体育的人,他在学的过程中好一点的话,自己用的话,或者教别人,也会与众不同。


大乘佛法修行中真的有一些窍诀,但这些窍诀如果落在文字上,那么窍诀就是窍诀,人就是人,中间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

我想各位对这样的修行法门,不要只留在书本上,要与心的相续结合

当然结合的方法下面还会讲,今天就讲到这里,好吧?


往期

第一课: 苦乐转为道用的窍诀

第二课:当显现都成了怨敌时,该怎么办?



文字整理 | 一心一意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网络


传递正量,利益众生。


扫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