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 此性则无记,分别有四种。【每日一颂】《中论》
“破暂时缚解”分三:一、破轮回之本体 —— 观缚解品;二、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三、宣说趋入真如之方便——观我法品。其中第一部分已经宣讲完毕,今天开始讲第二部分“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
十七 观业品
辛二(破彼能立之因果——观业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壬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宣说业果自性成立之宗;二、对此进行观察而遮破。
癸一(宣说业果自性成立之宗)分二:一、业之安立;二、对此断除常断之理。
子二(对此断除常断之理)分二:一、对方发出常断之太过;二、对此回答而剖析。
丑二(对此回答而剖析)分二: 一、说经部宗观点;二、说有部宗观点。
寅二(说有部宗观点)分二:一、对经部观点进行破斥;二、承许不失坏法远离常断过患。
卯二(承许不失坏法远离常断过患)分三: 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辰二(广说)分二: 一、以比喻说明不失坏法;二、抉择不失坏法的自性。
巳二(抉择不失坏法的自性)分五:一、不失坏法 的本体与分类;二、如何断除不失坏法;三、如何生起不失坏法;四、如何灭尽不失坏法;五、归纳分类。
午一(不失坏法的本体与分类):
此性则无记,分别有四种。
不失坏法的本性是无记法,分别来说则有四种。
“此性则无记”意思是,不失坏法的本性既非善法,也非恶法,而是一种无记法。为什么呢?
因为在断除恶业者与中断善根者两种相续当中都存在的缘故。如果不失坏法的本性是恶,那断除诸恶业之后,相续中就不应该再有不失坏法,然而即使断除了诸恶业,也不能断除不失坏法。比如,阿罗汉虽然断除了凡夫之业,但在他们身上却能看到凡夫之业的功效,像 目犍连尊者虽已获得了阿罗汉果,但最后仍被外道打得粉身碎骨。这说明阿罗汉的业力虽已断完,但习气、功效却以一种不失坏法的方式存在。反之,如果不失坏法的本性是善,那么在生邪见或中断善根者的相续中就不应该有不失坏法,然而他们的相续中也有。
“分别有四种”,有部宗认为,不失坏法分别有四种: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有漏的不失坏法,以及超越三界的一种无漏95的不失坏法。在圣者的相续当中,有些不失坏法是无漏的。
“有漏与无漏”是从界的角度划分,从不失坏法自本体的角度讲,它是无记法。所以,不失坏法既不是有漏业,也不是无漏业,但总的来说,它还是属于有漏的范畴,因为是所断的缘故。
关于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不失坏法是从属于寂灭道的所断,超离三界者能断除它。但这可能只是一种说法,否则,刚才所说的阿罗汉虽已超越了三界,但有部宗也承认其相续中有一种不失坏法。另一种说法是,不失坏法虽然不是无漏的所断,但却必须存在。
敬摘录索·达·吉·堪·布讲记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新版讲解
记忆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