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残酷才是青春》作者索吉达堪布|序言+第一章(1)​ 返回

|有声读物|《残酷才是青春》作者索吉达堪布|序言+第一章(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导读


★“青春,就像手中的一捧水,还来不及握住,就从指缝间流光了……只有学会珍爱痛苦,感恩一切因缘,才能让幸福不再渐行渐远。”

★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由高僧大德为年轻人开示的佛法书;

★ 这是一本能加持当下的你和你孩子的身心灵典藏励志读本。

★ 佛学畅销书《苦才是人生》《做才是得到》《能断——金刚经给你强大》作者索达吉堪布上师最新作品;

★书中内容来自索达吉堪布上师在北大、清华、人大、复旦、港大等众多名校备受广大学子欢迎的演讲实录,把它请到手,就能断人生青春期的全部苦痛,帮助你最快时间内走出逆境,收获人间感情、财富、地位等诸多方面的真实利益。


这是一本能断青春之痛,让正在年轻的人和年轻过的人,跃出逆境、圆满前程的青春开示录。

青春为何残酷、迷茫、焦虑?为何经常感到无助不安?到底情为何物?为何做人比做事重要?为何不减少欲望就会增加欲望?为何自己活得不如人?为何缺什么都不能缺信仰?如何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答案尽在书中。


如果你请到这本佛香满眼的书,了解问题的所在并照此实行,不知不觉中,就会发现,自己已从残酷的青春中一步步解脱出来,正在逼近渴望的幸福。此时的你,不再沉浸于过去的痛与乐,不焦灼于现在的名和利,更不对未来心存妄想!



作者简介

索达吉堪布


索达吉堪布,生于1962年,依止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为根本上师,驻锡于喇荣五明佛学院。多年来,堪布不仅将大量藏文经论译成了汉语,而且还将汉文典籍译成藏文,使更多的人不会因语言障碍,而错失珍贵的人类文化精髓。  

从2010年起至今,堪布受邀在清华、北大、人大、复旦、港大以及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众多国内外高校演讲,并与众多知识分子进行交流,深入浅出地展示佛教奥秘,引导大家正确面对学业、情感、工作、人生等问题。一直以来,还和诸多海内外科学家一道对宏观、微观的生命科学,以及环保、和平、道德等方面理念深入探索,希望提升一切生命的福祉。  

堪布常说:“我不知道自己能活多长时间,但只要有一口气,哪怕只有一个人听法,我也会尽心尽力用佛法饶益他。”

作者序

佛法对年轻人真的有用

我的青春,是从放牛娃开始的,当时整天在草原上无忧无虑、与300多头牦牛为伴。后来,14岁才上小学,24岁就出家了。

虽然如今我已不再青春,但对那段青春时光,好像也没什么特别难忘的回忆,或者特别酸楚的遗憾。自从接触了佛法,每天都过得满满当当、充实无比,所以,青春对我而言,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

可是近几年,我接触了一些人后才发现,好多人对青春似乎特别留恋。因为在那段五彩斑斓的岁月中,他们"少年不知愁滋味",有了青春为伴,可以不知道天高地厚,不操心柴米油盐,不计较成败得失…·

古今中外的世人,也常用各种美好的词语,不遗余力地赞美青春。然而、青春有时候并非如此无敌,美丽的花丛中往往潜藏着毒蛇,所以,青春也有极其残酷的一面——工作上的压力、情感上的不安、生活中的茫然、惨遭打击的失落、屡受欺骗的孤独…时常让年轻人找不到方向,甚至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



所以,经过再三考虑,我从以往的传法教言,尤其是去一些大学交流的演讲录中,选取出适合年轻人的内容,专门写了这本书。希望通过佛法的引导,让年轻人认清生活的真相,明白在人生中该如何取舍,拥有正面处理问题的智慧,而不是空喊一些口号,自欺欺人地麻痹自己、逃避现实。

现在不少人常认为佛教是老年的宗教,不管到哪个寺院里,都看到许多老人在大声念佛,似乎跟年轻人扯不上半点关系。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我通过近30年对佛法的研习、修行,深深地意识到∶佛法对年轻人真的非常有用!

每当我看一些年轻人为各种事情所苦恼,犹如被病魔折磨、生不如死的病人,自己就非常心痛,很希望将佛法中的妙方告诉他。所以趁这次机会,我把想跟年轻人说的心里话,都写在了书中,但愿能帮他们有勇气面对青春的残酷。

      青春,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过渡时期,也是年轻人步入社会、树立人生观的关键时期。假如自己的定位错了,一辈子都唯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个宝贵的人生就白白浪费了。所以,今后的人生该怎么走,大家务必要好好想一想。

      其实,我写这本书,要求也并不高。只要能利益一个年轻人或曾经年轻过的人,转变他的生活态度,书中的一句话,能给你带来些许启示,照亮你未来的人生之路。我就心满意足了!

                                         索达吉

                                   2013年6月28日






我们总会遇到痛苦,但痛过了,有些人就故意淡忘了,不愿正视它,更不愿提起它。其实,痛苦也是人生的一种"维他命",认真反思它的人,可以找出苦的根源,痛过一次就够了;而不愿正视它的人,会接二连三犯同样的错误,遭受同样的"痛"与"苦"。




01

青春为什么残酷


爱有两种∶一是占有,只要自己快乐,不考虑对方如何;一是付出,只要对方快乐,不考虑自己如何


印度伟大的寂天论师曾说∶"执我唯增苦。"只要执著"我",就肯定会增加痛苦。世间的一切痛苦,都是从自利中产生的。所以,《修心七要》告诉我们∶在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苦,均应将其归罪于我执,而不要去责怪别人。若能除掉我执,再不顺的日子都会改变。

既然我执如此可怕,我们不妨先观察一下∶每个人拼命执著的"我",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呢?

这个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比喻作了很好的解答∶有一群人世世代代住在一个洞穴里。他们从出生起就犹如囚徒,被铁链锁在固定的地点,甚至还被锁住了脖子,不能回头或四下张望,只能永远"面壁"着。

在他们背后,有一群人,每天举着火把来回走动。这些人的身影投射到那墙壁上,就成了他们唯一能看到的精彩世界。

他们每天看着这些影像,久而久之已经习惯,便认为这些影像是真实的,从不知道外面还有一个光明世界,更没有人想要脱离这种"困境"。




图 / 柏拉图的理想国

直到有一天,有个囚徒偶然挣脱了锁链,沿着光走出洞穴,平生第一次见到了炫目的光亮。他克服了最初刺眼的痛苦,看到了阳光下真实的一切,才知道原来洞壁上的所见都是假的。

他庆幸自己的解脱,并怜悯自己的同胞,于是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洞穴,一一解开同伴们身上的束缚,并向他们说出真相。殊不知,所有的人都不相信,大家开始嘲笑他,认为他疯了,最终用乱棍打死了他……

这个比喻说明什么?我们一向认为最真实的东西,可能往往最不真实。

那个走出洞穴的人,明明见到了真实的东西,为什么大家不相信他呢?


这正应验了《红楼梦》中所说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我们一旦把"假"当成"真","真"也就成了"假";一旦把"没有"当成"有","有"也就变成"没有"了。

同样,众生执著的"我"也是如此,虽然看似明明存在,但实际上,也只不过是洞壁上的影像。

既然说"我"是假的,那什么又是真的呢?无"我"才是。在人的一生中,特别是年轻时代,还是要多思索"无我"的道理。


人生不可能什么时侯都心想事成,所以,当我们遇到坎坷、不公时,与其怨天尤人,倒不如尝试着找到痛苦的根源,然后渐渐除掉它。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鹅仔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參與的朋友可以聯繫紫瑩老師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