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63课--法师辅导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63课--法师辅导


教理方面的重点、难点


一、课前/课后教诫的重难点


1、次第修行的重要性

《前行引导文》是引导我们的心趋向于觉悟的殊胜法要。真实的引导者就是导师佛陀,他对于一切万法的本性、心的本性以及轮回、解脱之道等所有的问题已经遍知了,障碍违缘已经遣除了。我们的心需要佛陀或者佛陀所宣讲的法要来引导。


我们非常狂野的心,完全不知道轮回的实相、胜义谛本性的心,要逐渐认知分别念的本性需要窍诀。

引导文都是窍诀,能够引导我们的心安住在各个程度的状态。我们的心不可能一步到位,一下子就安住在实相当中,中间有很多的违缘、障碍、分别念、习气等阻碍。虽然法的本性不存在,究竟来讲也是客尘,但我们没有能力知道它是虚幻的,它的阻碍的作用也显而易见。


《前行引导文》的共同前行、不共前行以及大圆满正行的修法,都是引导我们的心逐渐证悟的过程。这也说明次第的重要性。如果我们前面的次第基础没有打牢,一下子学后面,虽然法很好很深,但是根基没有跟上,对我们的作用并不大。这么珍贵的大圆满窍诀,放在一个刚刚学习或者不学习的人面前价值根本体现不出来。很多大德针对这些有情说“绝对不能给他们传这些法”,他们根本没办法引起重视,法也没办法调伏他,反而乱丢、诽谤,对法是一种诽谤,对他的相续也还是一种毁坏。

 

2、很多有悲心证悟的上师,非常强调前行;真正想要解脱,应该依教奉行


上师们通过很多方法——公案、教证、理证、例子以及各式各样的比喻等让我们相信、前行现在对我们来讲是最高的、最重要的。这些法可以相应,修了之后作为基础,可以作为后面法的所依。如果不重视,我们虽然直接绕开这些法好像可以抓到一个大圆满灌顶、窍诀(有时候因缘和合也可以得到),但对于我们来讲可能没办法相应。之后就会觉得大圆满不过如此,对于这个法也没有真实的尊敬心和希求心了。


有福报的人,上师说前行法很重要,他就听得进去,他就知道“上师不会骗我,的确很重要,“他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修前行上,把基础打牢。上师们经常讲的原因,就是针对于这一部分有情,让他们能够慢慢意识到前行法的重要性,开始把自己的心思放在前行的修行上。

 

3、了知因果不虚业的本性


从业因果的角度来讲,基本上有三大要点:第一是“未作不遇“,第二是”已作不失“,第三是”辗转增上广大“。


善业和恶业只要是造了,每天都在增长,像滚雪球一样,我们总觉得恶业增长得快,而善业辗转增长得很少。要让善法增上本来就困难,为什么困难呢?要造善法,所有的条件都要具足,必须非常地专注、努力、精进,这时候做的善法才可能没有受到其它分别念的染污。比如放生或者磕头,要在专注地提醒自己的情况下,可能今天修善法的质量还可以。造恶业根本不需要提醒,随随便便就圆满了所有条件。其原因是众生相续当中的烦恼种子、轮回的习气是自在的。你努力去压也不一定压得住,何况根本不压,它就泛滥成灾。在这种情况下,内心当中烦恼的习气和负面的东西是主流,造了恶业之后内心当中这么大的力量在辅助它,它当然长得快。善法按理说也会每天增长,但因为内心当中的善习气辅助力量很弱,总是受到烦恼和不善业的阻碍,被压制之后,就长得慢。

善业和恶业的业性相同,不只是恶业才辗转广大,它们是平等的。佛经当中有关造善业之后怎么样无勤辗转广大,这方面讲得少;造了恶业辗转广大很任运,这方面讲得多,原因也就是针对凡夫人的习气。

 

己二(离间语)分二:一.公开离间语;二.暗中离间语


4、离间语属于自性罪

离间语是指挑拨离间或者两舌。这是自性罪,不管受没受戒律,只要说了都会有罪业,所以叫做自性罪业。

离间语对我们修行者来讲有很大的伤害,对于一般的众生来讲,伤害也很大。只是一般的人,因为没有学习过这种很细微的因果,没有接受过训练,就不知道、不重视因果,也不做取舍。很多人在无知中造业,迷迷糊糊中就堕入恶趣。当我们在世间中遇到很多痛苦的时候,从深层次看,主要是我们以前造了什么样的业,这个业现在成熟到我们身上。通过肉眼或者思维、意识,发现周围有可能对这个事情有影响的东西,就把它拉过来当作是造成这个事情的因。这只是我们很有限的范围观察看到的近因,还有远因是我们根本看不到的,但远因是最主要的因。

 


二、法本开显中重难点


庚一、公开离间语


1、原文:离间语,一般是指具有权威的人在两个人同在的场合里,当面以离间语使他们俩关系破裂而分道扬镳。


所谓的公开离间语就是在甲乙两人都在的场合中,有权威的人直接通过自己的权威,说离间语让他们关系破裂、分道扬镳。

 

2、原文:比如说:“这个人暗地里对你如何如何恶语谩骂,而且明目张胆地对你如此如此迫害,今天你们俩好像不是那样的嘛?”类似这样直截了当挑拨离间的语言就叫做公开离间语。

 

一般说这些话的是位高权重的人。就这样在两个人都在场的情况之下面对面地公开离间。说了之后两个人的关系当下可能就会破裂。当面有可能爆发,也有可能不爆发,但他们内心当中的阴影、裂痕,当时就已经有了。


还有一些在世间让人讨厌的人,他不一定是位高权重,就是喜欢面对面地说很多坏话。但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人的话有时候有份量不是很重,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经常乱说话,也许就不会在乎,但是也不一定,有的时候也会产生作用。


一般来讲,普通老百姓对位高权重、有钱有势的人,或者对明星所说的话和行为,内心当中有一种仰慕。这里主要是指有权威的人在公开场合说的离间语,当然有时候小人也会说离间语。

 

庚二、暗中离间语


3、原文:本来两人情投意合,另有人到其中一个人面前说:“你对他倒是情真意切、关怀备至,可是他对你却品头论足、说长道短。”这种背后以离间语让双方各奔东西的话就叫做暗中离间语。

       

我们自己也说过很多暗中离间语。有些可能是有意的,有些可能是无意的,有些可能是装着无意,其实有意的。一般的人很容易受别人身体、语言和其他的影响。本来两个人是情投意合的,被他通过两舌让双方有了裂痕,最后分道扬镳了,这就叫做暗中离间语。离间语不是离间成功之后才算,只要你说了、对方听懂了,你的离间语就已经成了。


众生无始以来形成了很多的习惯语,比如说妄语和离间语,还有恶语和绮语的习气,只要一有对境,根本不需要教,自己就会说这些。内心的习气是很重的,只要一有因缘,考虑到他自己的利益,就会开始说这些离间语,这些罪业是很容易造的。


平时我们要多看这方面的内容,看了之后内心能引起恐怖,就说明我们开始重视了。如果看完之后没有啥感觉,可能就是没有听进去。或者内心没有震动就不会注意、也不会观察到底我有没有说,即便是观察到自己说了,也不会去忏悔,去改正。所以内心中要反反复复观察,要有种誓愿: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说离间语。

 

4、原文:在所有离间语中,要数破僧和合最为严重。

      

破和合僧有两种:一种是破法轮僧,一种是破羯摩僧。佛陀的智慧从他的心中传到弟子的相续中,弟子的智慧再通过这种方式传到其他弟子中,这就是转法轮。法就像轮子一样,上师从佛陀相续中转到弟子的相续中。在转法轮的时候,如果有人在僧团中制造破和合僧的行为,就是破法轮僧。


有一种说法,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曾经破和合僧,把僧众分成了两个僧团,当然世间很短,不到一天就重新和合了,但是他破和合成功之后,当时天下所有人的相续中都生不起善根,善根终止了,证悟停止了(本来可以证悟的也停止了)。这种破和合僧过失的影响力太大了,所以叫做破法轮僧。


破法轮僧要符合三个条件:第一,只有佛在世的时候;第二,像提婆达多那样有能力的人;第三,目犍连和舍利子尊者必须在。


还有一种破和僧是破羯摩僧,指破两个僧团的和合,它比前面那种无间罪的破和合僧要轻一些。前面那种破和合僧是五无间罪,会堕无间地狱,提婆达多显现上也堕无间地狱。破羯摩僧不是无间罪,但也是很重的。两个僧团本来是很和合的,但是你去挑拨离间,或者把羯摩僧团分成两个,这也有很大的过失。破羯摩僧和破法轮僧还是不一样,但我们要知道这个罪业很重。

 

5、原文:尤其是在密乘传法的上师与弟子之间进行挑拨而搞坏他们的关系,或者在金刚道友之间制造不和,那罪业可是重上加重。

  

比如在两个上师之间、两个传承之间,或者在传密法的上师和弟子之间去搞一些挑拨离间、说两舌,让金刚弟子和金刚上师之间的关系破裂,这个过失非常严重。比如有时直接给这个金刚弟子讲:“哎,你的上师对你这么样,不好,他给你做什么事情也不好。”然后慢慢地这个弟子的心就变了,远离他的上师,这时其实已经在金刚上师和弟子之间搞破坏了。我们一方面要学,一方面要观修,打坐观修后才能对这个问题认识得比较清楚。


 “或者在金刚道友和金刚道友之间”,只要得过灌顶的都是金刚道友:有些是同坛城的,一个上师、一个坛城的就是最亲近的关系;还有显现上是别的宗派、别的传承,但他们得过灌顶,也是我们的金刚道友。有时候让我们诽谤金刚上师,我们不敢,但是说金刚道友的过失,我们随便就敢。这个问题很严重,也很容易犯,我们必须学习。如果不忏悔,它的过失是密乘戒的根本戒、根本誓言,这是很严重的过失。

 

己三、恶语

 

6、原文:对于相貌丑陋的人公开宣扬他们的缺点。

     

所谓的恶语是指粗语、骂人的话。恶语的方式很多,在大街上经常看到两个人对骂,说很多难听的语言,肯定是恶语,这个毫无疑问。还有在网络上、虚拟空间当中随便写、随便说、随便骂,觉得自己怎么怎么样,这个非常危险。没约束更加容易造大的罪业。他可能随便地讲,对上师们、对佛陀也经常性地说很多恶语,这方面的过失相当严重。

 

7、原文:例如,对那些有生理缺陷的盲人、聋人等,当面称呼瞎子、聋子。

 

说的时候,当面称呼“聋子”他听不到,但是你的语言让他知道你在说他,肢体语言也算。因为他聋听不到,但是你的那些动作,让他知道你在骂他,也算粗恶语。还有对盲人直接称呼“盲人”,以前自己没有学习佛法的时候经常造这方面的罪业,不知不觉当中就因无知造了很多过失。如果我们不好好调整,不观察学习的话,很容易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很多说粗恶语的习惯。

 

8、原文:此外,凡是指责对方的过失或者出口不逊的语言都属于恶语。

 

“凡是指责对方的过失”就是爆粗口。

 

9、原文:尽管不是粗恶语,但是通过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粗恶语当中。

       

有些时候语言上说得很温和,并不是骂人的,也不是脏话,但属于棉里针——棉花里面藏针那种。看起来好像很柔软的语言,但是里面伤人的力量还是很强大的。有些人觉得自己骂人不带脏字很了不起,但这里面的话,别人听了之后刺痛他的心了,这也是一种粗恶语。有些人在电视节目上面很喜欢指责人、骂人,觉得是一种艺术,不知不觉当中也在造粗恶语的业,被骂的人的心很刺痛。如果被骂的人心很刺痛,这也是一种粗恶语。有些是通过温和的方式,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冷嘲热讽。


很多地方讲了,粗恶语伤害人的力量是很大的。语言有时比刀枪还要厉害,有时被一句粗恶语伤了,几十年伤口都痊愈不了。有些人就觉得这个是优势,经常说别人、把别人说的哑口无言、呛别人,觉得自己好像很厉害一样,但不知不觉当中他也在造很多罪业。


以前法王如意宝讲《百业经》,讲到有的人不注意的时候给别人取外号,这也是要造业的。在《百业经》、《贤愚经》当中有很多公案就是说这些人的,会五百世堕为猴子、母狗等等,就是因为给某个阿罗汉或某个僧团的僧人集体取外号。当时还有一种情况,取了外号之后他马上后悔了,忏悔完之后没堕地狱,但其余的业还是让它堕了旁生。

 

10、原文: 特别是在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们面前说乱七八糟的刺耳话罪过更大。


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是恶语,有的时候我们根本没有认识到,觉得也没有杀人放火,说一点脏话又能怎么样?从自性罪的角度来讲我们不知道的太多了,虽然是成年人或者有些人觉得自己的文凭高,但是对于哪些是罪业还是了解得太少了。

 

己四、绮语

 

11、原文:绮语所包括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婆罗门的咒语等本来不是正法反而认为它是正法。

  

一般来讲,没有意义的、和解脱无关的废话叫做绮语。现在有些人不注意就会把道教、儒教或者外道认为是佛法。从是否是正法的标准来说,以三法印来印的时候它是不符合的,不符合的话就不一定是正法,不是正法却说成正法,像这样有可能就是绮语。

 

12、原文:或娼妇妓女的淫秽语言


讲有关娼妇、妓女或者淫秽的语言等等,谈论这些事情也是属于一种绮语。

 

13、原文:撩起自他贪心的靡靡之音

   

有一些音乐作品是能够撩起自他贪心的靡靡之音,或者唱这一类的歌有可能也属于绮语的范围。绮语的范围非常广的,在广论和其它的一些引导当中也会讲很多种类。

 

14、原文:关于军事武力抢劫盗窃之类的高谈阔论

 

关于军事、武器制造、武力或者是抢夺偷盗之类的高谈阔论,都是属于绮语。

 

15、原文:诸如此类凡是能引起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围。

               

所以绮语的范围很广,平时没办法而需要讲的时候,要知道它的过患,要生起惭愧之心。后面要讲菩萨为了利他,也会给别人讲绮语,只是有开许的。但这个是利他心,是另外一回事。


绮语是包括在十不善业之中的语言的四种罪业里的。既然罪业就一定会引发过患,严重的会堕地狱、中等的堕饿鬼、轻微的也会堕旁生。而且在以后即便转人的时候,这个绮语也会让自己的语言没有能力。

 

16、原文: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的行善资粮,罪过及其严重。

 

在共修时,别人诵经、念咒语时,不要说一些让别人分心的话。很多僧众在一起念咒语的时候不要说话;上课的时候大家一起听法、听传承时也不要讲话。因为讲话的时候,虽然只是两个人在讲话,但是会影响周边一大片,讲的时候别人不可能不被你的语言所吸引,注意力放在你所讲的话上面,法师或上师讲的课中断了,这方面的过失非常严重。在讲法的时候我们讲话,有可能是某种意义上的出佛陀的法身血,这个过失应该是很大的。


别人诵经念咒的时候,口若悬河地谈论很多话题,“会断绝别人行善的资粮。”你和一个人谈论,至少对方和你当时修法的善根就中断了。如果声音大一点或者时间持续很长,周围人的善根也因为这个原因中断了。如果没有你讲话,他会一直都专注诵咒、自利利他,因为这个原因中断,罪过很严重。所以,我们听法、共修、参加法会的时候尽量禁语。

 

17、原文:各种各样的绮语表面看起来好像是自然而然 脱口而出的,但是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大多数绮语都是由贪心与嗔心引起的,在说绮语的过程中自他相续中萌生了多少贪嗔、罪业就有多大。

 

我们讲绮语的时候,好像没有生烦恼一样,就随口而出。“但如果仔细观察”,仔细分析,大多数绮语是内心的贪心、嗔心,比如讲军事问题的时候,内心当中是以嗔恨心讲起来的;讲绮语谈论到这些问题,我们幸灾乐祸的语言,是由矛盾心、嗔恨心引发的;宣讲娼妇妓女的淫秽语言,是因为内心当中的贪欲心引发的。


语言就是心的表现。在相续当中萌生了多少贪心和嗔心,说出来的话的罪业就有多大。因为语言已经被贪心和嗔心摄持了,它的根本就是贪心和嗔心,语言本身就变成罪业了。

 

18、原文:再者说,诵经念咒等期间,如果掺杂一些废话,那么不管你念诵多少咒语都不会有什么收获。

 

当我们在诵经、念咒的时候,如果说一些废话,虽然念了很多数字,但是咒语的力量很难显现出来,还是应该满足很多条件,比如等持、禅定,或者在这过程当中禁语,这个很重要。是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呢?也不是没有收获。它本来应该有更大的力量,但是因为绮语的缘故力量大打折扣。

            

19、原文:特别是在僧众行列中如果有一个人废话连篇,那么僧众全体的善资都会断送在这一个人的手中,而且也会损毁施主所积的资粮。

 

是不是一个人的力量真有那么大呢?从某个侧面来讲,因果是很细微的,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僧众一起念诵的功德非常巨大,但是因为里面有人说绮语的缘故,会折损一部分功德。

 

20、原文:本来在印度圣地除了具足功德、远离过患的人以外,其他人没有资格享用信财,世尊也没有开许。

  

在印度当时,佛陀在世到佛陀入灭这几百年中佛法很兴盛。这些圣地在戒律中规定,具足功德、远离过患的人,可以享用信财。


第一必须要具足、守护清净的戒律。第二要闻思修,单单守一个戒律而不闻思修也是不行的,要精进地闻思修行。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开许享用。否则的话没有戒律就没有远离过患,没有闻思修就不具足功德,像这样没有资格享用。还有就是完全以主人一样的方式来享用,如这个东西属于我的,我是主人,有这种享用信财能力的人在僧团中就属于阿罗汉,他们是真正灭除了一切烦恼,以主人的方式来享用的。

 

21、原文:然而现在我们有些人只是学了一两套密宗仪轨,刚刚会念诵便便肆无忌惮地享用信财。

 

华智仁波切说当时有一种情况,有些人只是学了一两套密宗仪轨,刚刚会念诵就开始给别人做佛事,肆无忌惮地享用信财,这个过患很大。

 

22、原文:通过密宗仪轨的方式来享用信财,如果是没有获得灌顶,不具足誓言,对生圆次第一窍不通、没有圆满念修的人,随随便便念诵密咒仪轨,那就成了苯教的吟诵一样,因此罪业相当严重。

 

还有对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修行完全不懂,这也不行。什么叫圆满念修呢?就是每一个仪轨,规定了念诵的数字。比如说观世音菩萨的灌顶,应该有一个圆满念修的数字。念圆满之后得到开许,可以做什么样的事业。一声都没念或者很少念诵、没有圆满念修的人,也是不开许的。


苯教虽然表面上念诵的词句都是利益众生、利益某某人,但苯教徒念诵有的时候对众生不但没有利益,反而有很大过患、伤害。因为在念诵仪轨中用很多活物杀生的方式来血肉供养。所以如果不具足这些条件念诵密宗的仪轨,表面上“生起本尊、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等等在念这些,但其实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法产生真实利益。

 

23、原文:事实上,黑财就像燃烧的铁丸子

黑财就是前面讲的信财。没有资格却随随便便享用的这些信财称之为黑财,相对白财来讲不干净,像燃烧的铁丸子。

 

24、原文:除非具足生圆次第双运铸铁之牙齿的人才有能力享用,如果普普通通的平常人享用,只会自讨苦吃,焚毁相续。

 

除非有生圆次第境界的人,普通人享用信财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只会自讨苦吃,焚毁相续”。但是如果在念诵时心特别清净、善良,通过信心,认认真真的方式念诵的话,不会产生过失的情况也是有的。

 

25、原文:如颂云;“黑色信财乃是生命之利刃,过分享用斩断解脱之命根。”

      

在世间中兵器利刃可以让生命断除,而过分享用黑财可以斩断解脱的命根。

 

26、原文:暂且不说具足生圆次第,有些人甚至都不能流利地读诵,只不过是认识词句罢了。

 

暂且不论具足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境界,有些人甚至都不能流利地读诵,念诵时结结巴巴,刚刚认识字就开始做佛事、去挣钱等等,这是很危险的。

 

27、原文:尤其作为仪轨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念咒,如果念咒期间打开绮语的伏藏们,也就是以言说各种贪嗔的无关语混日子,结果只会损人害己。

 

但是前面念诵词、念仪轨敲锣打鼓很专注地念,一念到这里时好像做完了一样,开始走来走去、说话等等。其实这是颠倒的,最重要的应该是念咒部分。如果念咒期间打开绮语的“伏藏门”,伏藏门就是藏了很多宝藏的仓库,好像把绮语的仓库打开了。说很多天南地北的绮语,这样非常不好。“也就是以言说各种贪嗔的无关语混日子,结果只会损人害己。”损害了自己,也损害了他人的利益。

 

28、原文:因此,诸位僧人平时要尽量断除绮语,默言不语而精进念诵,这一点非常重要。

 

僧人们平时要尽量断除绮语,尤其在法会共修时,要默言不语地精进念诵,这点很重要。在家人一样,参加共修、法会时,也要尽量断除绮语。

 

三、实修窍诀



 1、修好前行的重要性

 

现在,有很多道友明明可以修完加行之后直接进入密法班学习,但认识到现在可能还不行,以这个状态进去之后,可能很好的法自己学不动,就比较迟疑。有些人就说再学一次加行或学一次《入行论》,其实这种心态是很好的,他知道基础的重要性。


学习密法的时候,我强烈建议应该返回头去把该补的课补一补,不管是菩提心还是前行方面。尤其是五加行,很多大德不止修一次而是很多次,修七八遍、十几遍五加行的非常多。这是使自己根基不断圆满的过程。我们学习佛法,不满足于只是种善根,而要调伏自心,真正意识到解脱的重要性,想通过法来调伏的话,那前面的一些基础非常重要,甚至比正行还要重要。

 

2、谨慎取舍业因果

        

我们观察的时候,对于取舍业果更加要小心谨慎,因为现阶段轮回当中的习气占上风,是主流思想。现在我们修行的习气就很弱,负面的东西取很强大,我们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内心对业因果的观念,要通过的一切方法让它强之又强,以前没有的让它有,以前有的让它强大。只有小心谨慎地一步步走过来,慢慢地,我们相续中善业才能达到一定标准。


业因果一定要重视,如果重视了,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取舍,对于行为的取舍以及发起最清净的心去摄持善业方面,就会很认真地愿意去学习,去使用。否则,认识不到的话,学的时候也马马虎虎,用的时候怎么想得起来呢?


我们要学前行当中的引导文,要学佛经中的教证,有时候我们要看一些讲因果的公案。有帮助我们确立因果正见的作用。可以看一下没有丝毫争论的《贤愚经》、《百业经》等这些经典中的公案,很有警示作用,而且很直观:他这一世的安乐是来自于前世的什么因;现在造什么,以后会怎么。前因后果摆在我们面前,看得特别清楚。现在我们这个果,从道理上推,可能是以前的因;现在我们的这个行为以后可能会有这样的果。


对于学习佛法的人来说,越早学习越好,学习的越深刻越好。学习的前提就是把我们置于保护措施下,就是在了知这些规律之后去做取舍,该做的做,不该做的一定不要做。如果已经做了就通过如理如法的方式忏悔。


当然在取舍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有一定的挣扎。因为很多要取舍的东西于我们轮回中已经习惯的东西,往往是抵触的。以前做得很顺的,现在让你不要做了,不但不要做,还必须要受戒律,要发誓不再做。从某个角度来讲,戒律本身是一种束缚。束缚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造恶的心、造恶的行为。我们的心已经野惯了,突然开始打坐、修如梦如幻,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必须用保护措施——戒律或因果观,让我们懂得取舍。以此把我们的心束缚到一定程度再去做比较深的修行,这对我们来说是比较关键的。

 

3、原文:本来两人情投意合,另有人到其中一个人面前说:“你对他倒是情真意切、关怀备至,可是他对你却品头论足、说长道短。”这种背后以离间语让双方各奔东西的话就叫做暗中离间语。

 

大恩上师讲《藏传净土法》时,在讲语言过失的时候运用了很多公案。某个说离间语后得到什么样的果报等等,用很多可怕的例子来讲妄语、离间语的过失。这里面讲到的公案真的是非常恐怖,一旦自己的业没有忏悔,成熟了之后,这些痛苦降临身上是很难以忍受的。


平时我们要多看这方面的内容,看了之后内心能引起恐怖,就说明我们开始重视了。如果看完之后没啥感觉,可能就是没有听进去。或者内心没有震动就不会注意、也不会观察到底我有没有说,即便是观察到自己说了,也不会去忏悔、去改正。所以内心中要反反复复观察,要有种誓愿:不管怎么样都不能说离间语。

 

4、原文:在所有离间语中,要数破僧和合最为严重。


我们要知道这个过失,要发愿永远不要造这个罪业,尤其最保险的是赶快解脱,解脱了就没有这些问题了。因为这个地方讲业因果不是一定让我们避免罪业,一定要去造这些善业,这是其中一个目的,最大的目的还是要知道解脱是最好的。


你在轮回中造了一个很重的善业,但是他必定是有为法,必定是有限的,成熟到一定程度之后它就会穷尽。而且即便在这个有漏善在成熟的过程中,你在轮回中的话还是在感受相应的业报,比如说我即生中造了一个很大的有漏善,让我在轮回很多世转于人天,受很多圆满的安乐,但是正在受这个安乐的时候内心当中还是有可能生恶心、生烦恼、造罪业,这也是不保险的,所以最好的就是解脱。


还有一个问题,在咱们这个世界不会破和合僧,但是在无数的其他世界中,还有无数的佛正在住世,有可能正在破和合僧。所以,我们要祈祷佛陀加持,祈愿让这些世界中如果有正在发生的破和合僧赶快结束,或者不要让它发生,这样发善愿也是种下一个非常好的因缘。

 

5、原文:尤其值得提醒诸位的是,在别人诵经念咒等时,口若悬河地谈论许多令他们心思散乱的无关话题,会断绝别人的行善资粮,罪过及其严重。


如果认识到这个问题很严重,当我们直遇对境的时候,第一能够管住自己的心,之后能够管住自己的嘴巴,然后尽可能管住别人的嘴巴——让别人不要说,告诉他这个问题很严重,“你看这里面讲的,金刚道友之间制造不合,罪业是重上加重,比一般的自性罪要重得多!”进入密法之后,要生起功德很快,但是在密乘当中造的罪业一般世间人根本造不了。这个方面我们一定要注意。


为什么说要多学呢?不学的话就愚痴、无知。无知的话很麻烦,根本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不会去忏悔,也不会去改变,而且很有可能以后再再犯很多次。学了之后可能也管不住自己,但是至少知道这个是不对的,会去忏悔,而且第二次可能会注意;而且我们学习的时候和道友讨论,提醒要注意,互相之间督促。


我们学习密法不是为了堕落而是为了解脱的话,平时和道友接触过程中,尽量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最好从根本上制止挑拨离间的用心,“我对谁都不挑拨离间!”像这样发愿。

 

6、原文:尽管不是粗恶语,但是通过温和的方式使对方心不愉快,这种语言也包括在粗恶语当中。

 

这方面我们了知后要去反复观察自己。有些人可能天生就不喜欢骂人,不喜欢去说别人的过失;但有些人可能这方面的习气比较重,那就一定要注意,要发誓以后尽量减少、乃至最后完全不说。不喜欢说的人也要发愿,生生世世不要通过粗恶语来伤害别人。

尤其前面《百业经》当中讲的主要是给很多有功德的人取外号,他们是严厉的对境,这个过失更重。我们不知道以前给谁取过外号,他们当中有没有圣者。不知道怎么办?学完之后知道业因果和这些过失了,我们在忏悔时才真正地可以一一发露、真心实意地忏悔。对这些罪业了解得越深,我们忏悔的时候心就越切、力量也就越大。这方面我们也一定要注意。

 

7、原文:特别是在上师、善知识、高僧大德们面前说乱七八糟的刺耳话罪过更大。

 

所以深的教言要学,相对来讲文字浅显的、但是马上就要用得上的这些东西更加要学,学完之后越早断、越早发愿不造就越好。当我们造了很多罪业之后才接触到《前行》、《心性休息》,才知道这是过失。当然什么时候学、什么时候断都不迟,但还是越早越好,而且经常要清净地发愿。


有得时候逞一时之口快,罪业就已经落下来。这也是体现修行的一种状态,在很想说粗语的时候,能够真正地调伏自己的心,这就是体现一种修行。

 

8、原文:诸如此类凡是能引起贪嗔痴的无稽之谈,通通属于绮语的范围。

 

所以尽量不讲或者少讲绮语,如果不是很有必要的情况下就尽量地多念诵佛经咒语、或者禁语等等,守住自己的口。这方面我们要多观修,把以前没有认识到的罪业纳入到相续中认定的罪业的范围当中。   

 

9、原文:在者说,诵经念咒等期间,如果掺杂一些废话,那么不管你念诵多少咒语都不会有什么收获。

 

最好在一座修行的时候禁语,回向完之后,该说的说,但尽量不要说绮语。不能说憋了两个小时终于座间了,赶快说一些绮语,那也不行。好不容易憋了两个小时,下来之后的几分钟,就把功德差不多抹平了,这也没有必要。

 

10、原文:特别是在僧众行列中如果有一个人废话连篇,那么僧众全体的善资都会断送在这一个人的手中,而且也会损毁施主所积的资粮。

 

如果举办法会、最好让大家不要说话——禁语。大家清净地修一些功德,得到一些清净的资粮,这样也能利益施主。

 

11、原文:尤其作为仪轨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念咒,如果念咒期间打开绮语的伏藏们,也就是以言说各种贪嗔的无关语混日子,结果只会损人害己。

       

在修仪轨的时候,仪轨前面要把自己观为本尊,生起本尊之后赞颂、供养,之后开始念咒。念咒部分最关键,咒语和本尊无二无别,自己通过念咒的方式更近一步相应实相,相应本尊,得到本尊的加持,最关键的时候就应该好好禁语念咒。

 

12、原文:因此,诸位僧人平时要尽量断除绮语,默言不语而精进念诵,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能以禁语的方式,哪怕念一座的功德都是很大的,因为一座中至少没有绮语、恶口或者妄语染污念咒。如果心能专注在所念诵的咒语上面,那就非常好,但要做到这一切也是慢慢训练的,首先学习这个道理,闻思修让自己的定力、福智增上之后慢慢去做,像这样越训练做得就越好,最后就可以任运地安住在正法境界中自利利他,这是很重要的。

 

法师辅导学习笔记完整版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7kxJJyCZqdgJbx2meN38wA 

密码:vq8y


编写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1

【档案编号 B03063 -定解 B08-007】


阅读原文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