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慧之法 >> 《定解宝灯论》讲记 第22课 返回

《定解宝灯论》讲记 第22课

智慧之法 智慧之法 2021-11-22



第二十二课
《定解宝灯论》的七个问题主要是通过教证和理证详尽地抉择一切万法的基道果或者见修行果的诸多关要和窍诀,如果能够通达《定解宝灯论》中所讲的七个问题,相续中一定可以生起非常殊胜的定解。

法王仁波切等大德都再再地讲过,如果能够通达《定解宝灯论》的意义,生生世世不会生起邪见。因为得到菩萨谛实语加持的缘故,有这样一种抉择方法,所以我们学习时也应该有一个正确的心态。通达之后必须以殊胜的方式串修,才可以生起殊胜的证悟。《定解宝灯论》抉择到了大中观,或者大圆满等正见的缘故,如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积累资粮、祈祷上师,即生也能获得殊胜的果位。

前面分析过,第四个问题是对于第三个问题在前行位观察修还是安置修,或者怎么趣入到入定无有执著相的境界中。现在讲的是以大中观方式而说,主要是通过观察抉择一切万法的本性而安住。

后面也会提到显宗和密宗之间的差别。益西彭措堪布在《新月释》中也提到了显密差别,显宗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式来修行,这是显宗主要的修行特点。密宗的修行特点是通过智慧直接安住。未观察之过和述彼理由两个科判,都提到了必须要再再地观察。因为大中观的修行特点就是再再观察的缘故,前面已经讲过如果不观察虽然能够成就寂止,但是没有定解的缘故无法除障,还有不了知法性没办法修行,或者无始的迷乱不经观察难以遣除,也不能证悟法性等等很多的过失。实际上讲了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修大中观时,必须要以详尽观察的方式遣除疑惑,生起殊胜的定解。

庚二、叙彼理由:
因为耽著迷乱相,
与见真义相违故,
串习世间黑暗中,
难获真如之光明。

为什么不观察会有这么大的过患呢?第二个科判就是叙彼理由。“因为耽著迷乱相,与见真义相违故”,因为耽著迷乱相和见真实义的光明智慧完全相违的缘故,如果我们再再地串习世间的分别念,处于串习世间的黑暗中是难获真如光明的。

黑暗和光明二者之间不会并存,处在黑暗中难以见到光明,同样我们耽著世俗的迷乱相,没办法见到诸法的真实义。虽然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讲,黑暗和光明或者迷乱和智慧的自性无二无别,任何法的显现都是平等地远离四边八戏的本体,但是在名言谛当中,迷乱和智慧、黑暗和光明的相必定有所不同。

现在我们处在有分别念的世俗中,怎么去了知世俗呢?必须要通过真实的观察了知迷乱相的本体到底是如何安立的。我们不仅生活在现相中,同时也处于迷乱当中。一切万法的迷乱相到底是不是世俗万法的本体呢?实际上并不是。有时可以把迷乱和世俗划等号,就我们相续来讲迷乱等于世俗,一般凡夫相续没有产生定解时,迷乱就是世俗的本身。有时世俗并不等于迷乱,这是什么意思呢?世俗的本身并不等于迷乱,也是远离了一切四边八戏的。如果能够从方方面面来了知世俗本相,就不是迷乱的本性了。因为里面已经没有迷乱的成分,只是如实地显示。

《中观庄严论》中讲世俗就是胜义,或者现就是空,我们生活在现相中并没有了解世俗,叫做迷乱。我们对于世俗的相产生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概念、执著,都不是它的本相。如果我们处在耽著的迷乱相中,没有见到世俗万法的本体,就与见真义完全相违了。真实义就是如实照见世俗远离四边八戏的自性,这是和世俗的相完全相顺的抉择方式。虽然世俗的相本身远离四边八戏,但是我们认为它存在有无是非的边戏,因此和它的本性或者见真实义的本体完全相违。

“串习世间黑暗中,难获真如之光明”,我们要真正获得光明的证悟,必须彻底照见万法的本体,否则我们还是处在世间黑暗中,而且还在不断串习世间愚痴黑暗。如果不学习最了义的教法,实际上我们的一切起心动念,仍然在串习世间的庸俗理念,只是把黑暗串习得更深而已。

我们学习佛法之后,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修行方式,就像前面所讲的一样,“若未了知法自性,又能修行何法也?庸俗妄念修何用?如同盲人入道中”。如果不了知一切万法的自性,只是凭着自己的热情,或者通过庸俗分别念去修道,还是在串习世间黑暗。对世间庸俗的黑暗串习得时间再长,也没办法获得真如的光明。

如果我们要打破世间的黑暗,必须要了知它的本性,或者串习和迷乱完全相悖的本体。在佛法的教授中,曾经提到过很多法和非法之间的辨别,此处也是一个法和非法的辨别。以前仲敦巴大师在讲法和非法的差别时,也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什么是法?什么是非法?随顺世间道的是非法,违背世间道的是正法;随顺世间迷乱的执著方式是非法,相顺佛菩萨抉择一切万法自性的光明智慧就是正法;符合经论的是法,不符合经论的就是非法。

这个标准在这里仍然适用。一切万法的真实意义、光明自性在了义的经论中,不管人无我,还是法无我,都是无我空性,而世间人认为是实有的。如果我们能够抉择胜义空性就和经论相顺;如果认为这些法存在就和经论相违,这方面就出现了法和非法的差别。

另外能够对治烦恼的是法,不能对治烦恼的是非法。什么能够对治烦恼呢?人我空和法我空就是整个烦恼的正对治,不管是狭义的烦恼,还是广义的烦恼,都能够对治,而耽著法实有存在,处在有无是非的迷乱相中,就是一种增长烦恼的方式,这是非法的。还有一种理解方式是结果,结果安乐的是法,结果痛苦的就是非法。

通过修持空性见到了一切万法的真实义,一定能得到暂时与究竟的安乐,这是法;如果串习迷乱,就像现在我们在轮回中再再感受痛苦一样,继续串习仍然如此,这是非法。对这些问题分析清楚之后,我们就要下决心不再串习世间的庸俗分别念,一定要跟随佛菩萨、祖师大德所开显空性义的正道好好地修持,才能超越世间的黑暗,获得殊胜的解脱。

在最了义的抉择中,并没有一个可以舍弃的黑暗,而是对于世间黑暗迷乱相的本性如实而了知,这是一个殊胜的智慧,否则就是迷乱。我们描述时,可以使用舍弃或者消灭,反正就是不能跟随自己的庸俗分别念,必须要下大功夫和力气来学习佛菩萨在经论当中开显的方法,观察之后内心会逐渐生起胜观的智慧。虽然这个过程比较漫长,也比较痛苦,但是我们一旦经历了之后,相续中就会生起同以往截然不同的正见,这是完全随顺于解脱道的。

我们一定要好好地通过大中观的方式来观察,尤其是对于一般的中下根性而言,必须通过详尽的观察才能遣除相续中各式各样的迷乱分别念。因此叙彼理由就是引导我们一定要好好地观察一切万法的自性。

己二、以大圆满方式而说 分二:一、以内外因缘有别说为不定;二、显密之异同。

“大圆满方式”即通过密宗方式来宣讲,前面讲的是显宗大中观的观察方式,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分别念观察,即用善分别念对治恶分别念、空的分别念对治现的分别念、微细的分别念来对治粗大的分别念,或者引导我们的分别念逐渐息灭。依靠很多观察方式,比如轮番破四边、中观的四步境界,都是引导我们的分别念逐渐消亡。

密宗大圆满的方式主要是直接安住,或者比较强调通过信心祈祷上师而证悟万法的自性,或者有了大圆满的窍诀之后,直接安住在这样的智慧中。密显修行方式有所不同,从一个角度来讲,显宗修行方法属于有勤的,必定要通过分别念再再去观察安住,而大圆满的修行方式,不需要很多观察、安住。一方面它是一种无勤道,一方面大圆满的修行方法更难。为什么呢?无勤意味着我们不能用分别心再再去观察了,而对于一般的中下根基来讲,不使用分别心去再再的观察怎么修行、悟入和安住?我们会非常难以趣入。因此大圆满的法一定是上根利智者,或者极个别修行者可以直接修行的。

当你观修前行、大中观到了一定程度,对一切万法的空性了知的比较纯熟,或者对于智慧有所体会,直接安住有点希望。否则没有经过前行,也没有很殊胜的根性,只是因为大圆满是无勤法的缘故,虽然你不喜欢观察很多,但是又不能直接安住大圆满法,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所以对于我们来讲,首先通过观察大中观生起正念,再再地修行有了体会。修好了前行,通过对上师的祈祷认知了窍诀再去安住,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那时大圆满的修法就成了一个真实可靠的修法。

并不是大圆满修法不殊胜,而是大圆满的法很高深,我们要观察自己的相续能不能和大圆满的法完全相应。在《开启修心门扉》中,有一位大德也是这样教诫的,他说:“虽然修的法是大圆满,但是我们的相续还不到小乘的阶段。”用这样的根性去修甚深的大圆满非但无法相应,也难以体会法的殊胜性。大圆满法是九乘之巅,属于最高的法,加持力最迅猛。为什么我们听完以后,修持了一段时间,还是没办法相应呢?这不是法的问题,而是我们的相续过于低的缘故,所以没办法相应。出离心、菩提心没有真正生起来,也没有空性的感受和对上师的信心。

所有大圆满法的标准,虽然我们一个都不具备,但是要求却很高,一定要通过大圆满的法,在很快的时间中证悟,这有点不太现实。我们了知这个情况之后,不是说不行就放弃了,而是了知了大圆满修法需要什么条件,争取达到标准,我们通过努力成为合格的法器,就会得到上师的加持。

这里既是直接安住,也是通过信心祈祷上师的方式,和中观观察修的方式不一样。一方面大圆满很殊胜,超越了分别心;一方面大中观对于中下根基更能相应,这是必须加以分析的。

庚一、以内外因缘有别说为不定:

虽有往昔之宿缘,
成熟上师加持力,
观心生住与来去,
通达实空意义者,
然而如此极罕见,
人人不能如是证。

“虽有往昔之宿缘成熟”,“成熟”和“往昔之宿缘”是连在一起理解的。虽有往昔的宿缘成熟,然后和上师的加持力两个因缘和合时,上师直指弟子的心性,观自心的生住和来去,就可以通达一切万法的空性真实义。这样的人非常罕见,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如是证悟。

科判是“内外因缘有别说为不定”,有些人内外因缘具备了,可以很快证悟;有些人内外因缘有差别,因为不具备,所以无法很快证悟。存在这样的差距,此处讲到了近取因和俱有缘。所谓的近取因就是自己相续中往昔的宿缘成熟了,这是内在主要的因。俱有缘就是上师的加持力,证悟的主因在于自己,上师作为外在的俱有缘,或者作为一个次要的辅助力量。有时说上师是主要的因,针对其他的缘来讲,上师的加持力是主要的因。如果一个人要成就,相续中的种性、信心或者资粮必须要圆满,否则上师的加持力再大,我们也没办法证悟。

自己的条件非常重要,往昔宿缘成熟体现在以前和上师结过很深的缘,或者听闻过教法、发过殊胜的愿、多生累世修习了很多的资粮,通过资粮的圆满,今生的宿缘得以成熟。

宿缘成熟之后,第一,会遇到一个非常殊胜的上师。如果你的缘分欠缺,在你面前显现的上师,不一定和你相应,也可能不会这么圆满。如果自己宿缘成熟之后,一定能够遇到非常殊胜、具有法相的善知识。第二,对上师会有非常清净、不共的信心,就像米拉日巴尊者的宿缘成熟,听到上师的名字,立刻在内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热泪。见到上师之后,当时就息灭了相续中的粗大分别念,在那个地方直直的安住了一段时间。第三,依止上师没有产生丝毫邪见。通过再再祈祷的缘故,得到了上师意传加持而证悟。

有人说:“我也有这样的条件,我听到上师的名字、见到上师的尊颜,哭得很厉害。”这个不一定。我也见过有些人刚见法王和上师时,哭得稀里哗啦的,慢慢信心就退了,这样的人也有很多。刚开始见到上师有些激动,或者内心善根的萌发,就哭了出来,这不重要,关键是以后怎么样。米拉日巴尊者不仅听闻上师名字时热泪盈眶,见到上师也是息灭了分别念。最关键的是在长期依止的时候,他的信心没有退失,不会产生丝毫的邪见,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很快会证悟。如果在依止的时候没有丝毫的邪见,当然会获得上师的意传加持了,有些人刚开始见面,或者见到上师法相、听到名字的时候有一点触动。因为如果相续中一点善根都没有,当然无法遇到自己的上师了,所以有时有感觉,有时没有感觉。关键问题是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要看自己的宿缘成熟到什么程度。宿缘成熟与否非常重要,如果宿缘成熟了,基本上可以叫做利根了。因为根性成熟了之后,下一步就是解脱的问题。

佛菩萨调化众生的时候,没有善根的众生让他种善根,有善根的众生让他善根成熟,善根成熟的众生让他解脱,就是这样的过程。有一部分人以前没有善根,现在通过上师的加持开始种善根;还有一部分人以前有善根,现在是逐渐成熟的阶段,处于这两步中不一定有甚深的感受和明显的修行验相。第一种人没有善根,还处在种善根的时候,不一定会有修行成熟的相,或者成就的功德。因为你的善根还没有成熟,只是逐渐地生起善根;第二种人虽然有善根但是善根还不圆满,是逐渐积累的过程,也没有成熟的果;第三种人宿缘的善根已经成熟了,就到了上师让你相续中的善根完全成熟,令你获得解脱的阶段。处在这个阶段会发生很多加持的相,或者上师降临意传加持的相比较容易出现。

因此往昔的宿缘成熟很关键。当然在分析的时候,我们无意传递一个信息:反正没有希望了,你就不要努力了,也不是要传递今生一定要怎么样的信息。不管怎么样,如果你的善根成熟,信心等方方面面表现得自然会非常优秀。内心宿缘成熟自然会对上师产生不可动摇的信心,顺理成章会在今生很快地获得解脱果。

很多人都是处在逐渐成熟的阶段,无法马上得到明显的加持力,这也不要紧,反正善根成熟也要经历多生累世。首先从没有善根到有善根,然后从有善根到增长善根,最后再成熟善根,这是任何人都要经历的三个阶段。因为有些人趣入的早,修行时间比较长,所以今生善根就圆满了;有些人趣入的晚,现在还在逐渐增长的过程;有些人刚刚开始学习。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都具备,处在哪个阶段是勉强不来的。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在道上好好地修行,然后努力去积累资粮。资粮一旦成熟之后,自然就会领悟到加持力。我们不能过于高估自己,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摔下来也是很惨的;过于自卑的心态也要遣除,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现在认识到不行,努力去做还有希望。如果遇到了殊胜的法要,老老实实地去实行,自己的相续会逐渐成熟起来。

宣讲这些问题,主要是我们内心要产生一个老老实实修行的想法,一步步修下去一定会有结果的。按照颂词来讲,如果我们有了善根,就会遇到一个真正的善知识,他一定具备加持成熟众生相续的能力。上师代表法性,是如来藏的本体。虽然我们也有如来藏,但是我们的如来藏还是隐藏的。上师的如来藏已经呈现出来了,是具有智悲力加持的如来藏本体,所以上师的加持力是开放的,一直观照着众生。

因为众生的相续不一样,有些众生的心是对上师开放的,所以上师的加持力一进来,他的心也能相应上师瑜伽,可以发生某种证悟,这叫降临意传加持。有时我们的心对上师是封闭的,上师的加持力虽然很大,但就像房子里的门窗全关紧了,阳光进不来。关键我们的心要打开,打开的方式有很多,在很多窍诀中都讲到了依止上师应依教奉行,不要有自己的分别念等等。

在依止上师的时候,有些人根性比较纯熟,他对教法不会有怀疑,反正上师让做什么我就做什么,真正地按照上师的教言去依教奉行。善根成熟到这个阶段时,他对修法是没有怀疑的。有些人善根还没有完全成熟,他遇到教法会有怀疑。为什么要依教奉行?是不是我们要像世间的奴仆一样依止上师?从一个角度来讲的确如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怀疑心重的人认为这样做不是奴役我们吗?驱使我做这个做那个,自己感觉到低人一等。这样的根性还没有成熟,对于修法还没办法去真正的体会,达不到这个高度,没办法完全成为领受上师加持的相续。

我们的内心完全不能有自己的分别念,不能有世间的防御心理,否则没办法直接得到上师的加持,这个地方我们只是简单地介绍,深层的东西还需要自己看很多的教言去体会。我们看到很多印藏、汉地的大德之所以获得加持,都是把自己完全放下,这时和佛、上师善知识才能相应。如果不能把自己的分别念完全放下,还有一些自以为是,或者我慢的心理,就领会不到上师的加持。上师的加持像太阳一样一直存在,那么能不能把加持力融入到弟子的相续中呢?就看弟子是不是一个法器。如果是法器,就能显现上师的加持,就像地上有一碗清净的水,中间没有遮障,月影便可以清清楚楚的显现在水中。

我们的心就像这碗水一样,第一个有没有水,第二个水脏不脏。如果没有水,月影显现不了;如果水很浑浊,显现的月影就不清晰。如果我们的心很清净,是一个法器,上师加持的月影就能非常清晰地显现在相续中,这就是得到上师的加持,或者获得证悟。如果我们相续中充满各种各样的烦恼、怀疑,会把自己的相续搅得很浑浊,完全没办法领会到加持。这是密宗中最根本的东西,如果把这个条件具备了,很快可以得到上师的加持。

《新月释》中也是讲过,密宗大圆满主要是上师瑜伽的修法,上师瑜伽就是落在信心中。对此我们一定要分别,我对上师的信心到底是一种仰慕,还是一种真正的信心?仰慕心是比较容易生起来的。上师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功德,比如眷属很多、事业广大。你觉得上师很了不起,产生了追随的心,但仰慕不算真正的信心。

《新月释》中说,在我们依止上师的过程中,不管上师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调化自己,完全都能接受,不会产生丝毫的邪见,这是有信心的相。不单单是上师正面的显现,或者显现功德法会产生信心,在上师负面的显现时,自己也能接受,这是一种真正的信心。如果上师显现杀生、偷盗、邪淫等很多非法的行为时,自己还有没有信心呢?这非常难讲。依止上师越高的法要求得越严格,小乘中如果上师是个标准的善知识,你可以依止,如果他示现非法的时候你可以不依止;密宗中不管显现如法不如法,都有一个能够接受的能力,这是对于法器的考验。如法的你要接受,不如法还要接受。为什么呢?你的信心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层次,就看你的接受力、心的开放程度到底怎么样?上师会用很多方法考验你的心,让你的心成熟。为什么要考验呢?就是用很多方法让我们心的接受力慢慢成熟、广大起来。

无垢光尊者在《虚幻休息》中讲到依止上师的几个重要问题,有贪金刚、嗔金刚、痴金刚等解释方式。这是什么意思呢?依止上师的时候,如果上师显现出对财富等贪心很大,作为一个合格弟子应该想上师是贪金刚。贪我们当然很清楚,就是对财物有一种希求心或者很大的贪欲心;金刚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样了。本来上师没有一点贪欲心,但是为了调伏具有贪心等各式各样根基的众生,显现上有很强的贪心,这种情况叫贪金刚。嗔金刚也是一样,上师调化众生的时候,发了很大的脾气,或者显现很大的嗔怒。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知道,上师不存在丝毫嗔心,但是为了调化刚强难化的众生,显现了嗔心的形象。还有痴金刚,比如上师喜欢睡觉,问他一些问题,显现上回答不了,或者答错了,这时我们不能想我都知道的东西,上师怎么会没办法回答,实际上上师作为佛的本体来讲,不存在一个不知道的问题,这不是自相的贪嗔痴,而是为了调化众生非常稀有的示现。

虽然上师的证悟非常圆满,但是他显现上对于财富、女色等有很大的贪心,这要看弟子能不能接受上师这样的示现。如果对上师合理不合理的行为都能接受,弟子的心就会非常平静,没有很多颠倒的善恶是非等强烈的分别念,对于善恶能够平等对待,这相当于一个法器要成熟的相了。不是让你硬生生的去观想,而是内心当中,真正能够接受这些行为就是佛的示现,对他不产生疑惑,这是相当难以做到的事情。

很多上师显现了很大的脾气。我以前看过钦则益西多吉尊者的传记,里面描绘他的慈悲和脾气同样出名。他的慈悲心很深重,脾气大也是举世闻名的。为什么这么大的慈悲,还会有这么大的脾气呢?他是这样显现的,相续中并没有丝毫的嗔恨心,在调化众生的时候,对有些众生不使用威猛法是没办法调化的。比如愤怒本尊相续中慈悲心已经达到了极点,但是我们看他的外表嗔恨心的外现——嗔怒表情也是达到极点了。在凡夫眼中是矛盾的,觉得这可能吗?一定可能。他的慈心有多大,显现上调化众生的嗔怒心就有多大。

如果我们相续中的慈悲心不足,行为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嗔心。如果父母对子女爱到极致,会用非常极端的方式调化他、“虐待”他。如果内心是一种假爱或者溺爱,就骂不出口,也打不出手,这是一个害他的方式。如果内心真正对他非常好,想要他学好,就会无所不用其极,骂的很厉害,打的很厉害。到了要让他改变的时候,就会使用这些方法。

上师对我们非常慈悲,使用的也不可能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和和气气的方式,这样对于调化你是没有用的。天天让你舒服,如何能入道?怎么能让你抛弃轮回中无始以来的执著,改变恶劣的习气呢?证悟的上师或者慈悲心深重的上师在调化弟子时,不会用大家觉得很舒服的方法,真正的上师调化你的时候,今天骂我,明天又怎么样,天天让我感觉不舒服,这是什么原因呢?修道的时候你觉得太舒服了,道心没办法生起来,针对我们相续中的习气,上师要调化你,比如在你没有做错事上师却批评了你。虽然你没有做错事,但是这样下去没办法解脱。内心隐藏的习气自己无法发现,上师在你没做错事的情况下故意呵斥你,让你把习气显露出来,然后慢慢自己也会认识到这是上师的调化。上师的密意的确非常深,我们不能按照世间人和人交往的方式,或者单纯的下属和上级之间的关系处理问题。

悲心深重的上师调化弟子的时候,能够知道你的随眠烦恼,或者调化你的方式。有时明明我没做这件事,而上师表扬了我,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搞错了?不会搞错的,这是调化的方式不同。有时我没做错事,上师为什么呵斥我,是不是搞错了?也没有搞错。

刚接触上师时,大家都会有一种感觉,开始上师对你很好、非常慈悲,天天笑嘻嘻的接待你,时间长了正式依止之后就不一样了,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了。我们看上师接待居士刚开始都是很好的,笑嘻嘻的一起拍照等等,怎么样都可以。如果真正打算依止他长期学法,就会发现上师越来越难以接近了,见面也是经常的板着脸。最初上师用了很多方法引你入道,一旦真的要入道了,完全用一种方法没办法调化你。你愿意依止,就要对你负责。上师要看你的烦恼怎么样,针对你的情况慢慢调化,真正要调化你的时候,不可能整天笑嘻嘻,你好我好的,这是没什么必要的。

我们在依止过程中要有真实的信心,不管是上师给我们显现怎样的行为,都要有一种智慧,能够以广阔平静的心胸去接受。以一句话来概括,这是让你的相续逐渐成熟的过程。我们的相续以前完全随顺于世间,现在通过上师的种种调化方式让心和法接近了,舍弃了很多虚伪的东西。刚开始依止时,很多世间的习气、人和人交往狡诈的心态,或者下级和上级之间的关系,在依止过程中都会慢慢抛弃,最后你的心和法调化到了同等的状态,或者能够接受法时再跟你讲窍诀,让你修法会非常容易相应。因为你的心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上师通过很多方法让我们受了很多磨难成为了法器,所以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去调化自己的心,一方面是增强自己的信心,一方面要让我们的心逐渐能够承受各种情况,逐渐就会得到上师的加持。

在此基础上,下面讲“观心生住与来去”。有了能够接受上师加持的基础,这时上师让你去观察自己的心有没有生住来去,观察之后就能通达实空义、证悟实相。因为你已经成为标准的法器,只需要一个简单指示,有时让你观察一下心有没有生住去的地方。不是讲过这是歧途吗?前面是在特定情况中,如果不通达它的意义就是歧途,因为你的心完全属于很生的状态,还没有成熟,所以让你观生住来去很容易入歧途。此处不存在这些问题,这是在更加特殊的情况中,你的宿缘成熟了,而且上师也在不断加持,只需要观察生住来去就可以证悟实空,所以有时乃至于上师用一个手势、一个水晶表示一下,或者稍微让你观察一下生住来去,你就证悟了。尤其上师在灌顶的时候,让你去观心很容易证悟,或者上师传窍诀的时候,如果你的宿缘成熟了,在上师的几句话当中,你一观心性马上就证悟了,这种情况非常多。

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法器,我们似乎都觉得自己没有学到很多密法,如果你的相续成熟了,上师讲《六中阴》的时候通过几句简单直指心性的语言,你是法器就可以证悟;上师讲《大圆满愿词》时候,如果你是法器也能证悟。如果你不是法器,仅仅听一下而已,没有什么其他的感觉。因此怎样让我们成为能够接受证悟的法器是极其重要的。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熟练地掌握了教法,然后通过修法调化我们的心,当心成熟到一定的程度,会很容易证悟,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的地方讲我们依止上师的时间最少也需要十几二十年,上师慢慢把我们的心从生硬调到比较成熟的状态,再给我们传讲窍诀,有这样的过程。否则我们一开始直接就听大圆满又能怎么样呢?这么深的法对我们来讲没有一点用处。如果我们把加行修好了,传讲大圆满对上师而言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关键是讲了之后,最多只能满足一下弟子的虚荣心而已,觉得自己听过了大圆满,此外没有其他的利益,所以上师再再地强调好好的闻思和修前行。

如果我们通过闻思打好基础,真正能够接受教法的时候,上师不可能有这么好的窍诀不教给弟子,否则他出世成为一个善知识干什么!我们在学法时这些都要了知,好好去思考,上师安排的修行方式,我们要体会,然后认真去做。如果在依止过程中没有耍滑,老老实实地去做,到了一定的程度,就能直接接受加持力,获得证悟。如果你在这个过程中老是想方设法偷懒,和上师做“游戏”,根本得不到加持,最后失败的还是自己。修法是一个踏踏实实的过程,很多老老实实的修行者最后都获得了证悟,在依止过程中如果是非常奸诈,内心谄狂的人,最后没办法证悟。

依止上师应该长时间依止,最好不要经常换来换去,换来换去说明弟子的心不定,这依止几天,那依止几天,这样的心根本没有准备好去接受上师的教化,还不想解脱。如果真正希求解脱,好好地依止一位上师,然后上师对你的调化,都能接受,慢慢相续成熟了,领受上师的加持力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你的宿缘成熟了,上师加持你,在一个非常简单、完全没有想到的场合就可以证悟,因缘成熟你不想证悟都不行。观心生住来去只是一个表示而已,有时候是上师让你观心生住来去而证悟,有时候完全是在非常意外的事件中证悟了。实空就是真实的空性,完全可以通达真实的空性。

“然而如此极罕见,人人不能如是证”,这样的人非常罕见,实际上我们真正观察传承上师们依止上师时的信心,不要说让我们去做,仅仅看到就觉得很难。米拉日巴尊者那种坚韧不拔的信心,如果这样调化我,不要说上师显现得这么反复无常,房子修了四次、拆了三次,这是怎么回事?到底修还是不修呀!我们可能会让上师搞清楚,实际上上师不是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他就是用这种方式来调化你的,你有没有信心他就会观察出来了。不要说上师这样显现,有时即便上师显现得如理如法、非常调柔,我们还是不满足,觉得上师太平凡了,应该显现神通。我们的要求非常多,满足了我们的要求又能怎么样,凡夫的分别念层出不穷。关键问题不在这里,而是你怎样入道、和上师的心相应,如何去抓住修道的核心要点?或者最根本问题是善根是否成熟,这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种根性太少了,所以每个人通过观心的生住来去,一下子证悟是没办法做到的。那怎么办呢?和前面讲的一样,你的法器还没有圆满,该去圆满法器要去圆满,好好地按照上师的教言去做,除了依教奉行之外没有其他窍诀。一方面依教奉行,一方面还要逐渐通过智慧去感受,不断增加自己的智慧,很多歧途就可以避免,如理如法地依止上师非常重要。因为内外因缘有别的缘故,所以不一定所有人都可以迅速证悟。

庚二、显密之异同 分二:一、宣说同分;二、密宗尤为超胜之理。

辛一、宣说同分:

探求本来清净义,
必须究竟应成见,
仅从离戏分而言,
二者无有差别也。

颂词一方面按照科判来讲是宣讲显密异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可以成为第一个科判的进一步宣说。前面的颂词讲到“然而如此极罕见,人人不能如是证。”和这句话连起来再看“探求本来清净义,必须究竟应成见”。如果没办法以观心生住来去的方式通达空性怎么办呢?可以首先引生究竟的应成派见解,然后就可以趣入到本来清净义中去。

前面是通过上师的加持稍微观一下就证悟了,如果不行怎么办呢?那就必须依靠究竟应成见了。你要探求本来清净义必须究竟应成见。科判是从显密完全相同的角度安立的。本来清净是大圆满的一个术语,或者抉择方式,即平时说的修本来清净、任运自成。

我们要探求大圆满中最深的本来清净意义,必须究竟应成见。必须把中观应成派的见解抉择到究竟,才可以真正去探求本来清净。为什么呢?“仅从离戏分而言,二者无有差别也”,单单从离戏的角度来讲二者没有差别。为什么仅从离戏分呢?因为在密法中讲到了光明,应成派的见解讲的是离戏,所以从离戏的角度来讲,应成见的见解和本来清净是一样的。

为什么二者没有差别呢?我们分析一下,中观应成见的见解不分二谛、不加简别、一切不承认。这是什么观点?实际上没有二谛,也没有任何的分别念,没有什么可承认的,没有空,连应成派也没有,就是这种彻底空到底的观点。本来清净是什么呀?本来清净也是这样的。一切万法本来就是清净的、无生的,不存在二谛,没有分别念,清净、不清净的法,从色法乃至一切智之间都没有。在中观应成派见解中把这些抉择得非常清楚,而且抉择到最后空也是没有的。那还有什么可以执著的呢?没有可执著的,也没有什么可承认的,清净不清净的轮回和涅槃的法都是不存在的,没有任何戏论可以执著,本来清净的意义也是这样。

如果我们把中观应成派的见解搞清楚了,再去看本来清净的大圆满,那时就能接受了,而且会很高兴的。如果对中观应成派的见解没有真正的领会,去看本来清净会搞不清楚在讲什么;如果你对中观见解有点相应的时候,再去看密宗本来清净的修法,就很容易理解了。从这个方面讲,我们在趣入密乘之前,要好好地学习中观应成派见解,尤其是《中论》《入中论》《中观四百论》《定解宝灯论》《中观庄严论》等法义,然后趣入本来清净的意义,比较容易领会,或者你站在这个高度上,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应成派的见解和本来清净的意义非常相似,从所知离戏分的角度来讲,没有差别的缘故,所以很容易从中观应成派的阶梯趣入到本来清净的意义中去。

从什么都不承认的角度来讲完全是一样的,该遣除的歧途在抉择中观应成派的过程中,都已经遣除了。因此在趣入本来清净的时候,就不会产生什么疑惑心。如果不知道中观应成派的见解,看到大圆满中本来清净,可能理解成了很干净的东西,完全不是这回事。大圆满中的本来清净就是中观应成派所抉择的一切不承认、一切没有的正见。如果没有好好学习就会理解错误。如果你把中观应成派见解抉择得很究竟,就会发现什么都无法执著,一切都是离戏的。然后以这个正见进入到本来清净,就可以很准确地理解本来清净的意义,理解了本来清净的意义,再修直断很快就会证悟。从这方面来讲两者相同。如果我们要进入密乘,中观应成派的见解是不可缺少的加行,是绝大多数修行人必须要具备的阶梯。

辛二、密宗尤为超胜之理 分二:一、以何者超胜;二、通达彼义之途径。

壬一、以何者超胜:

为遣空性之耽著,
密宗宣说大乐智,
离境有境亲体验,
空乐无二之法界。

虽然从离戏分而言二者没有差别,但是不是方方面面都没有差别呢?不是的。从体会的角度来讲,还是有差别的。

“为遣空性之耽著,密宗宣说大乐智”,为了遣除显宗对空性执著的缘故,密宗宣讲了大乐智慧。大乐智慧就是“离境有境”,离开境和有境亲身体验空乐无二的法界,这方面就是显宗和密宗之间的不同差别。也就是说,显宗是通过分别的方式逐渐靠近法界,对空性来讲还是一种执著。因为在显宗的自空中观中,基本上著重从能境的角度去观察安立一切万法空性,所以能境方面对空性始终会有一种执著。

比如说色和心是空性的,把它作为一种能境去观察,最后在内心中仍然对于离戏空有一种执著。本来离戏空是没有任何分别的,在中观的修行中,因为把空性作为能境去修行的缘故,所以能取的心中总是对空性有一种执著。当我们抉择完单空,对单空有执著。后面的离戏空破完四边了,应该不会有执著,但是破完四边之后,对离四边的空性我们还有细微的执著。这方面是为了遣除空性的耽著而讲的。

密宗宣讲大乐智慧,注释中也提到这个“乐”字容易引发其他的误解,我们可能会认为乐就是快乐,这绝对不是快乐。注释中讲从无为法的角度叫做“大”。那么“乐”呢?乐是通过离戏的智慧去体验离戏的法界,已经安住了离戏的智慧就是乐,完全没有一个所谓快乐的成分在里面。我们一看到大乐,觉得很舒服,是不是很快乐的感觉呢?不是这样的。快乐的乐是一个受,乐受是什么呢?受属于心所法。心所法包括在有为法中,怎么可能是对治空性耽著的密宗宣说的大乐智呢?这样的乐没办法对治,因此不是快乐的意思。在讲乐的时候,要离开痛苦、快乐的受,本来清净本具的智慧就是大乐智。

简单的讲,真正体验的智慧、生起证悟的智慧叫做大乐智。为了遣除空性耽著的缘故密宗宣讲了大乐智慧。前面作为一个能境对空性是有耽著的,对空性本身没有安住。密宗宣说大乐智是直接安住在离戏中,完全体验了离戏的空性。如果不是通过分别念的方式修行,而是通过智慧去安住,一旦安住在离戏当中是不会有空执的。这里讲的是遣除空性的耽著。

“离境有境亲体验,空乐无二之法界”,这种大乐智对于离开了境和有境是亲身体验的。虽然中观也讲到了离开境和有境,但是修的时候没办法一下子离开对境和有境的耽著。通过殊胜的窍诀或者上师的加持一下子安住在完全离开境和有境的空乐无二的法界中,就是密宗大乐智。密宗是超胜显宗的,空乐无二的空就是空性的离戏,乐也是智慧,不是说一方面空,一方面是很舒服的境界。体验离戏空的时候,也是一种证悟,就是证悟这个空,这是空乐无二。

现明觉性此三者,
即是大乐之异名。

下面讲大乐的异名是什么?大乐的异名有三种,即现、明、觉性。“现”是现空不二,“明”是明空不二,“觉性”就是觉空不二。平时我们说现空无二、明空无二、觉空无二,都是大乐的异名。虽然意义上没有差别,但是在讲的时候,称为现空无二、明空无二、觉空无二。

对照的时候,大中观叫现空无二,大手印叫明空无二,大圆满叫觉空无二,证悟的都是一个本体。在入定位的时候,证悟的现空无二也就是明空无二、觉空无二。现空无二和明空无二是完全一样的,尤其从入定的角度来讲,因为现空就是离戏的,不是那种前面对空性还有耽著的应成见,入于根本慧定时,现空息灭安住在离戏的境界中,叫做大中观现空无二。大手印的明空无二、觉空无二都是这个,此外没有其他的法,现空无二、明空无二、觉空无二都是大乐的异名。有些地方也讲现空无二身金刚,明空无二语金刚,觉空无二意金刚,或者玛哈约嘎是现空无二,阿努约嘎是明空无二,阿底约嘎是觉空无二,从大乐的智慧本体来讲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样的。

以此现分之色身,
乃至世间依利乐,
救护一切诸有情,
究竟大悲之自性。

这个颂词讲到了现分的智慧身。“现分之色身”是大乐智慧现空的色身可以作为救度有情的所依,乃至世间依靠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安乐救度一切有情,这样的色身就是究竟大悲的自性。

“以此现分”的“此”字是大乐,大乐智慧的显现分是色身。空分可以理解成法身,现分可理解成报身和化身,报化二身是直接救度有情的显现。乃至世间存在的时候,“利乐”可以分成暂时和究竟,暂时的利益叫做利,究竟的快乐叫做乐。乃至世间存在的时候,依靠暂时的利益有情最终把众生安住在究竟安乐当中,通过这种方式来救度一切有情,就是究竟大悲的自性。

中观宗讲救度有情的时候,是通过摩尼宝、如意树等比喻,在《智慧品》中也有鹏塔的比喻,虽然没有分别念,但是可以利益众生。还有在三转法轮,或者密宗中讲到救度众生的时候,虽然没有世俗的分别念,但是有一种究竟的智慧。自空中观宗说这是佛陀以前的发愿力,还有众生的善根力成熟之后,就可以显现事业。在比较了义的说法中,虽然没有分别念,但是有智慧身,通过智慧身现分的色身可以救度有情,这是究竟大悲心的自性。没有能生大悲的心和所生大悲众生的对境,就在没有二取、无勤作中,可以做救度众生的事业,这种非常稀有的大乐智慧身救度有情,也是超胜中观宗的。

为什么把这些放在“以何者超胜”的科判中讲呢?前面讲的是为了遣除空性的耽著,所以宣讲了大乐智超胜中观宗。后面也是这样,不单单是以前佛陀的发愿力,然后众生善根力成熟,还有大乐智慧的现分可以救度众生、利益有情,这是从智慧身存在的角度来安立的。

是故依照自本性,
不住有寂大智慧,
于本基中如是住,
修持空乐智慧道,
甚至仅于即生中,
亦能现前双运果。

这六句分别讲到了基道果,前三句讲基,道是第四句,第五六句是讲果。

“是故依照自本性,不住有寂大智慧,于本基中如是住”,于本基中是如何安住的呢?“依靠自本性”,按照一切万法的本性,“不住有寂大智慧”,既不住在三有边,也不住寂灭边,大智慧在本基中是如是安住的。可以说不住有寂大智慧的本体在一切众生相续中如是安住,而且是根本不变的大无为法自性,相当于《宝性论》中讲的佛性,或者如来藏的观点。

显宗共同乘中是分开讲“不住有寂”的,以智慧不住三有,以大悲不住涅槃。密宗没有这样分,就是大智慧,大无为法本来就是不住有寂的。因为大智慧和大悲心是无二双运的,所以没有单独的讲以智慧不住三有,以大悲不住涅槃,直接说大智慧本身就是不住有寂的。不是有寂所摄,大智慧的本体在如来藏中如是安住,有了这样的本基之后,就开始趣入修持空乐智慧道,把大智慧的本基通过修持部分显露的大智慧叫做道位,或者叫修持空乐智慧道。空乐智慧的“空”字就是离戏,乐就是前面所讲到的智慧。通过空乐智慧的道,本基或者一部分现前时,叫做现前本基。

中观宗的空是离戏空,上师注释当中讲“乐”字可以理解成光明,修持大空性大光明双运的道也可以,或者空是圆满次第的修法,乐是生起次第的修法,也有通过生圆次第现前本基的修法,或者空是本来清净直断的修法,乐是任运自成的修法,反正就是通过很多修法让本基的智慧如是显现。每一个众生相续中都圆满具备如来藏的本体,如何让它显现呢?通过修离戏空、如来藏、生圆次第、大圆满的方式来显现,就是道位,修持空乐智慧道。

如果所有的条件都圆满了,“甚至仅于即生中,亦能现前双运果”。不要说是很多世,即生也能现前双运果。“双运果”就是法身和色身完全双运的果位,在即生完全可以显现出来。因为所有的功德在自心都是圆满的,所以如果你修持佛法,把障碍遣除,本来清净圆满或者本具佛陀的功德完全在即生能够显露出来。如果你是上等的根性,信心超胜,六个月中就可以获得最为圆满的佛果。

很多地方讲过佛陀通过三个无数劫的修持才成佛,那么在几个月或者一生中成就的佛果是不是一样的?从佛果的角度来讲完全相同,为什么时间上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实际上所有佛法的功德在我们相续中都是圆满具备的,如果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把客尘清除掉,就可以现前佛果。

因为密宗抉择的基就是佛陀所照见的本基,所以起点非常高,见解抉择的很高,就是佛陀的境界。所有佛的功德在你相续中具备了,见也很高,安住这个见,遣除客尘的速度也非常快,不是间接的,而是直接的。如果根性足够就可以这样安住,遣除客尘的速度非常快。把客尘遣除了之后,不显现本基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今生显露法身和色身双运的果位在密宗中完全可以做到。

为什么显宗有时慢一点呢?显宗抉择见的方式没有这么圆满,根性相对于最上根的密宗根基来讲要钝一些。因为没有快速遣除障碍的修法,所以要慢得多。通过这方面就可以了知密宗超胜显宗的道理。


 

扫码下载原文及音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