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零散收录 >> 宗萨钦哲仁波切:福德是如何产生的? 返回

宗萨钦哲仁波切:福德是如何产生的?

骑着蓝色的狮子 2024-01-08
宗萨钦哲仁波切


作者简介:

当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佛教上师之一,公认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仁波切,曾引发中国知识分子学佛热潮。



我宁愿一个人


“祈愿一切众生获得快乐”自称佛教徒


而不希望他因吃素、持咒、禅定而自称佛教徒


本期阅读引导






在“皈依”部分曾提到,我们可以经由两种不同的资粮田来积聚福德。而佛法的独特处之一,就是这两者都同等重要。


让我们迅速地趋近实相的行为或条件,就能产生福德,并不是只能藉由良善的行为,或针对短暂世俗成就的行为,才能积聚。


当然,福德是有这种作用的,例如:如果慷慨施舍财物,我们就能获得丰裕的财富;如果具足安忍,我们的外貌就会吸引他人等。


但严格来说,如果刹那间你做了更趋近真谛的善行,无论它如何令人不快或不流行。


也远比参与那些盛大、欢乐又夸张,却只能带来投生善道或其它世俗恩赐的善行活动,来得更有价值。


换句话说,你所积聚福德的“量”与“质”,并非取决于积聚的方法。依据菩萨乘的说法,某个行为所积聚的是福德或只是善业,取决于它是否基于二元分别的见地而行。


例如,以二元分别的见地供养一公斤黄金,不必然就比供养一颗葡萄能积聚更多的福德。


如月称所说,若无布施者、布施物与受施者的参考点,才能称这种布施为“出世波罗密多”;若对布施、布施物与受施者仍有极微细的执着,这种布施则称为“世间波罗密多”。


至于积聚福德通用的方法,其种类繁多,例如:慷慨布施、持戒、安忍、以实物或观想做供养、忏悔、随喜他人的好运,以及生起慈悲心与菩提心等都是。


此外,皈依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还有,祈请圣者转动法轮、长久住世也能积聚福德,它让我们去除因过去世制造障碍而让人无法接受法教所产生的业果。











添加个人微信




         宗萨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