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特刊 | 《寻梦环游记》:挚爱的人,请记住我
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佛教中叫“盂兰盆节”。在这一天,大家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陀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养育慈爱之恩。在佛陀时代,印度就经常兴办盂兰盆会,据《大盆净土经》记载:印度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茉莉夫人等,都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求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
那些疼爱我们的父母家人,有些已经离去了,我们不知道他们究竟去了哪里,还可能再见面吗?如果人死后有另一个世界,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真正的帮助到他们?
相信有无数人曾思考过这个问题。电影《寻梦环游记》,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这部电影借用墨西哥传统节日“亡灵节”构造出一个与人间平行的亡灵世界,用跨越数代人、跨越两个世界的寻梦之旅,进行了一场关于死亡、亲情与梦想的探讨。
01
真的有亡灵世界吗
12岁男孩米格,热爱音乐,却被家人反对。在亡灵节当天,矛盾冲突升级,米格因为动用了亡者的吉他,意外地闯入了幽灵世界,在这里见到了自己亡故的亲人们。电影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非常华丽,充满想象的亡灵世界,在这里,社会结构和人间几乎没什么两样,有钱有名的人享受一切繁华,穷苦的人只能在贫民窟里默默煎熬却都免不了被人间的人们遗忘而“终极死亡”。
那么,人死后真的是全部到了一个幽灵世界吗?并不是。
佛经中记载,人在死亡之后会随着自己生前所造的善恶业,流转到不同的地方:三恶趣——地狱、饿鬼、旁生;三善趣——人、阿修罗、天人。然后在下一期生命结束后再根据善恶业继续变换身份,永无止息。
虽然有六道,但是各道众生的比例,却并不是平均的。
《大般涅槃经》中记载,有一次佛陀从地上拈起一点尘土放在指甲上问迦叶菩萨:“指甲上的尘土多还是十方世界的尘土多?”迦叶菩萨说:“十方世界的尘土多。”佛陀说:“堕入恶趣的众生就像十方世界的尘土,而转为人天的众生就像指甲上的尘土。”
《大圆满前行》中也说:“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则如白昼之星;旁生众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
为什么相差会如此悬殊呢?我们看一看转生为善趣的因就知道了。来世要转生为善趣,今生至少要做一个“好人”。很多人说,我很善良呀!没干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有时还能给乞丐布施一点钱。但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好人”,自己说了不算,要依据标准才可以,这个标准就是“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说谎话),不恶语(让人难受的话),不两舌(挑拨离间),不绮语(无意义的废话等),不生贪心,不生嗔心,不生邪见。
单单看第一条不杀生,在如今的大城市里,能做到的人几乎很少,每天的顿顿饮食中杀业始终伴随,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可以推断出为什么恶趣善趣众生比例如此悬殊了。
02
我们能够救他们吗
在电影中,亡灵终极死亡的原因是被在世的人所遗忘,那么就会彻底地从亡灵世界消失了。米格的曾曾爷爷埃克托,快被他年迈的女儿COCO遗忘掉的时候,米格回到了现实世界,用一首《Remember me》唤醒了她的记忆,令其恢复了神智,让她再次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这样,另一个世界的埃克托就不会消失了。
听起来很浪漫,不是吗?可是事实上,就如一位大德所说:“当你死去时,你们就分开了。在你死后,可能有三天你会记得妻子或丈夫的名字。但是到第四天或第五天时,你只会记得半个名字。到差不多第十天时,你甚至不记得他是他,还是她是她,或者他是她,或她是他。到大约第二十天时,你甚至不记得那是个人类。接着,下一生的力量在不知不觉间开始扩展。例如,如果你即将投生为鸟,你的爱情和喜好——想要一直嗅着你男女朋友的气味,这会被看到一只虫子所引发的饥饿感取代;因为现在你即将成为一只鸟,你会想做飞翔之类的事情。到那时,你所谓的深爱的丈夫、妻子、男友、女友,那一章就结束了。而下一次,当你看到你的前妻或前男女朋友时,你也许是转生为一只鸽子,当你坐在他们面前吃面包碎片时,你甚至不会注意到他们,而他或她也不会注意到你。我们就是如此这般玩着轮回的游戏。”
事实的真相就是这样,作为一个普通人,根本没办法知道自己所爱的家人到底去了哪里,除非是有了一定修行境界,能够了知前后世的人。而盂兰盆节之所以成为祭祀父母祖先的重要节日,也是源于一个修行人的故事——“目连救母”。
有一天,释迦牟尼佛的弟子目犍连尊者刚刚获得六种神通,迫切地想救度父母以报乳哺之恩,他立即以天眼观察母亲的投生之处,却看见母亲在饿鬼道里常年挨饿,皮骨相连,尊者悲痛不已,用钵盛满了饭送与母亲,母亲看到饭,马上用左手挡住(悭吝之心),右手抓饭,结果还没等饭入口,就已经变成了火炭,无法食用。尊者竭尽神通之力也无法救拔母亲,他十分痛苦,在悲伤中火速返回,请问世尊应如何救度。世尊告诉目犍连尊者说:“你母亲罪业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威神之力才行,你可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妙香等资具供养。……”尊者照佛陀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脱离了一劫饿鬼之苦。这就是盂兰盆节的由来。
我们没有目犍连尊者那样的修行境界,有没有什么适合我们做的办法呢?尊贵的索达吉堪布在《生死救度》中说了几点建议:在四十九天内,尽力断荤茹素,不要为亡者杀生;要为亡人念经,念咒,悬挂经旗,不间断做供灯,放生等等善法;断气后不要立即处理遗体,最好是过三四天后再处理;不要哭泣吵闹,争夺财产……
在以后每年的忌日,也要为亡者继续做善事,如念经,供灯,放生等。许多佛菩萨的名号、咒语和经典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只要为亡者念诵,一定会对他们有利益。
03
有一种梦想和亲情不相违
米格的曾曾爷爷埃克托年青时曾为了音乐,离开了家庭,导致了妻子的怨恨;后来埃克托为了与家人团聚又准备放弃音乐,可惜在他下定决心要回到妻子和女儿身边时,却被同伴德拉库斯下毒害死,音乐和亲情的两个梦想在他生前均未实现,终其一生也没有得到家人和梦想的和解。
而米格则幸运的多,虽然他最初也为了自己的梦想离开了家人,但是他在亡灵世界里,遇到了埃克托,遇到了自己的家人,最终不仅让在世、离世的亲人都得以团聚,而且也让他们认可了自己的音乐梦想。
之所以称为“幸运”,是因为在亡灵世界里多了一群家人的陪伴和保护,否则,米格的命运也很难以想象;之所以称为“幸运”,是因为小小的米格还没有成家,家人只是允许了他可以喜欢音乐,矛盾还没有大到要在妻子孩子和梦想之间选择其一,他并没有真正面临埃克托所面临的境地。
梦想和亲情到底能不能不相违?电影没有给出最终的答案。在现实中,为了梦想无暇顾及家人的例子有很多,能够尽可能兼顾的例子也有很多,很多时候,我们所追求的梦想需要家人的牺牲,梦想实现后,也许能够给家人提供一定程度的生活保障,但是除了今生的这些,很难再给到他们更多的利益。
而在刚才的故事中,目犍连尊者用自己修行所得到的能力救度了母亲,让梦想和亲情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所有的悲伤,痛苦,无能为力,都会随着修学佛法的深入慢慢得以解决,我们终有一天会拥有真正的能力去帮助我们的父母,家人,我们所爱的人,还有什么比这个更美好呢?
此时此刻,不知转生到何处的他们,已经全然忘记了我们,但这些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们会一直记得他们,并为此努力修行。
请记住我
虽然再见必须说
请记住我
眼泪不要坠落
我虽然要离你远去
你住在我心底
在每个分离的夜里
为你唱一首歌
请记住我
虽然我要去远方
请记住我
◎文章原创,转载请联系作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
决心为自他寻求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