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不求来世,只求解脱 返回

不求来世,只求解脱

慈诚罗珠堪布 慈诚罗珠堪布 2021-09-17





如果要成为大乘佛教徒,需要有不造作的菩提心;要成为小乘佛教徒,必须要有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则无论做任何善事,都既不是大乘法也不是小乘法,所以就叫非教徒!


现在很多人既没有,也不愿意修出离心、菩提心,但为了现实生活的利益――健康、长寿等等,也愿意皈依。


虽然他们做的善事有福德,但福德却很小,只能在现世中有一些果报。但如果他在过去造了很大的业,比如说杀生,他也是在久堕地狱之后才投胎为人的,则可能因为过去的罪业还没有清净,今生就要继续感受恶果,所以也会出现生病、短命等障碍。而且,由于他仅仅是为了现世而修行,与解脱和后世都无关,发什么心得什么果,所以,在今生过后,下一世他就不会再得到任何利益,这真的非常可惜。


还有一些人,是为了来世的人天福报而修行,但同时也希望现世能健康、长寿、发财、工作顺利等等,这样的修行虽然没有错,但只能算是下士道。


这些划分界限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很多人皈依了佛门,自认为是佛教徒、修行人,但他们仅仅是为了现世生活的一些利益而念咒、诵经、磕头、当义工、募捐等等,就根本不算是佛教徒。

在《离四贪》当中,我们要汲取的主要内容是:修行的时候,上上的发愿,是为了利益众生而成佛;假如心力不够,不愿为一切众生而修行,至少也要为自己的解脱而修行;实在对解脱也提不起兴趣,也要为了来世而修。因为来世是漫长的,今生是短暂的,无论如何,也不能鼠目寸光到来世都不考虑的地步。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考虑自己的将来,都会为了将来做一些准备,比如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等。但世间人的眼光,却没有超过今生的区区几十年!

  

而佛教徒同样也会为了将来做准备,但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将来不仅是今生的几十年,而是未来乃至成佛之间的漫长岁月。即使不想成佛,不想解脱,也应该考虑来世以后的境遇。为此而修人天福报,还可以算作是下士道,这是修行人最起码的底限。

  

当然,在回向成佛、解脱或来世的同时,也可以回向此生的健康、长寿、快乐,但前提至少要建立在下士道的基础之上。

  

综上所述,无论在打坐修菩提心、修空性、念咒、诵经,还是行持其他善法的时候,如果仅仅回向现世的利益,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使相信佛有加持力,祈祷佛救度、帮助自己,也不是标准的佛教徒,我们一定要分清楚。

 

包括一些学者在内的不少人认为:佛教徒不求现世,只求来世的理念是荒唐的。


其实,标准的佛教徒是既不求现世,也不求来世,而只求解脱。

  

当然,佛教徒中修下士道的人,会追求来世的幸福。但这样的追求究竟是错误还是正确,必须先弄清一个关键性的前提,就是要知道来世到底存不存在。如果来世真的不存在,那佛教徒的做法就是错误、荒谬的;但如果不但不能否定来世的存在,而且可以证明来世的存在,那佛教徒的这种做法就是高瞻远瞩、卓识远见的表现。既然大家都在为今生的将来存钱、买保险。农民种庄稼,也是为了几个月以后的收成。为来世作准备,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离四贪》中的“贪爱今生非教徒”,是从否定的角度阐明:如果仅仅为了贪爱现世的吃喝玩乐做打算,则即使行持善法,也不算是佛教徒。我们可以用这句教言为标尺,衡量自己是不是标准的佛教徒。


“贪爱三界非出离”

出离,就是离三界苦,证涅槃乐。修外加行的目的,就是修持、培养出离心。

  

很多人经常问:什么时候人身难得、寿命无常等外加行算是修完了?

  

检测外加行是否达标的尺度,是观察自己是否仍然贪爱三界。所谓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即六道轮回。对三界中欲界的饿鬼、地狱、旁生三恶趣,应该没有人会贪爱,但还是有人会贪爱人、天两道的人天福报。真正的出离心,是对三界六道非但没有丝毫的留恋,甚至还有强烈的厌烦心。即使修行不是为了现世利益,但只要还存有来世享受人天福报的心,不想成佛,不想解脱,就不是出离心。

  

如果贪爱之心还存在,纵然修外加行花费了两年、三年、五年,都是徒劳,因为自己还贪爱三界轮回,哪怕尚存丝毫的贪念,就表明没有修好出离心。没有出离心,这就是外加行没有修好的表现。

   

修出离心,首先要了知三界六道充满了痛苦,之后自然就不想再流转轮回了。

  

培养出离心的方法,就是《离四贪》教言,具体修法就是外加行的修法。

  

平时不观察的时候,我们会自以为是寻求解脱的人。但此时我们要静下心来,好好检视自己:我想以后投生到哪里?有没有希望投生到人间或天上的希望,如果发现自己真的对六道中任何一道都不感兴趣了,就开始有出离心了,至少有了出离心的一半。至于另一半,还要看自己有没有希求解脱的念头。如果有,就有了完整的出离心。

  

我们要常常观察自己,如果还贪爱六道中的任何一道,就是对轮回痛苦思维不够,还没真正看清轮回的真相,没彻底了知轮回的痛苦,就还需要继续修外加行。

  

对轮回根本没有任何兴趣,一心寻求解脱,也即像米拉日巴大师那样,放弃一切到山里修行,希望即生成佛的人,就有了高层次的出离心。如果做不到,就从低限开始,虽然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过得舒适一点,但最终的目的,不是享受人天福报,不是贪图物质享受,而是寻求解脱。

 




智慧照亮人生

愿慈爱温暖您的内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

慈诚罗珠堪布个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