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法王如意宝:片面追求神通,种下地狱的种子
对浊世众生的厌离
据《俱舍论》及其它一些论典记述,要想证得真正的禅定是非常困难的。如果以这项条件来衡量当今的修行人,则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记得无等塔波仁波切有一次曾向自己的上师表白道:“在七八天内,我的相续中连一刹那的分别念也不曾生起。”而他的上师,至尊米拉日巴仅将之确认为一种欲界禅定而已。以无等塔波仁波切的修证与成就,他当时所达到的境界尚且如此,更何况现代的这帮整日起识造境之辈呢?社会是这样的喧嚣和浮躁,人们相续之中的烦恼与分别念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片刻也未曾停息过。这样的环境与心行让行者又如何能证得欲界以上的禅定呢?因此,我们应时刻审视自相续,看看是否存在片面追求神通而不重真正的修定、修慧的过患。如果存在的话,则应当痛下决心予以断除。
再来看看当今那些外出“弘法”之人的行为吧:他们动辄就自称为活佛或大成就者,借此欺骗众生、聚敛钱财;有些出家人则胡乱授记,利用打卦、占卜欺诳他人。不过他们的这种做法,却最易获取不事闻思、不重慈悲的“行者”们的首肯,因而用不了多久工夫,这帮“神人”们便会声誉鹊起。这些人的如此作为当然会种下地狱的种子,但他们却不自知这种种邪行有如此危险!
以上只是就某些方面痛陈了当今社会种种非理非法的现象,如果就佛法的整体状况而言,那没落的情形就更令人耳不忍闻了。以前,德格地方有过一位法王名叫单巴才让,他创立的佛法教规曾颇令世人瞩目。如今,这一切早已荡然无存了,就像逐渐远去的过去一样。受藏传佛教滋润的藏族人生活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在发生着或多或少、或迟或速的退化、倒退、堕落现象。
尽管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物质生活也相对富足,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佛教并不兴盛。而在法王松赞干布和赤松德赞时代的藏地雪域,人们依靠殊胜的佛法而非发达的科技来治理国家,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过随着世事变迁,这些曾经有过的兴盛也渐渐地走向衰败。时至今日,人们大多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对高尚的行为不加以推崇,对卑劣的行径也不进行抨击。在一味畸形发展的科技催动下,精神文明反而在高度发达的物质世界中悄然失落了。
在赤松德赞和莲花生大师弘法利生的年代,世上存在着两种行为准则,即人规(世间准则)与佛规(超世间准则),它们都是督促世人行持善法的社会道德规范。例如人规中规定:即便是在家人,也不可行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诸恶业,如有违犯,必将受到严厉惩罚。而今呢?道德沦丧、世风日下——杀人的罪犯竟被当做英雄一般来崇拜;鼠目寸光的愚人竟也受到众人的敬仰;而寡廉鲜耻、利欲熏心之徒更是能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备受世人拥戴;那么忠厚善良、奉公守法之人的境遇又如何呢?他们反倒会成为不适应这个社会的弱者,遭到大家的嘲弄——这种种扭曲的现象实在是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啊!
以往正法住世时期的藏地,无论白天、夜晚都非常安宁,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人民安居乐业,到处都充满了祥和的气息。在松赞干布时代,每当新年来临时,从中原、尼泊尔等地赶来的八方使节便云集拉萨,游人商贾更是往来穿梭,热闹非凡。当时藏地所具有的这种凝聚力,无疑是靠佛法产生的向心力。但这些景观如今早已是时过境迁了,现在的藏区道路上,劫匪横行、危机四伏,人们担惊受怕、怨声载道;不仅如此,最关键的是,藏人的心中已渐渐抛开了神圣的佛法。如此发展下去,没有了佛法的熏陶与约束,藏人的将来更是不堪设想。看到这种令人痛心的变化,我能不生厌烦心吗?
古代的藏地民风纯朴,大多数人品行高尚,极少欺骗他人。如果做错了事,就会马上感到羞愧并立即忏悔。并且大多数藏人都非常讲求信誉,很多人为了恪守誓言,即使以付出宝贵的生命为代价也毫不吝惜。然而,现代人为了达到种种个人目的却可以不择手段,哪里还讲什么高尚人格、羞耻之心,又哪还有信誉可言?他们会因贪图一点蝇头小利就不惜背叛亲人、践踏法律,这种无耻的行径实在令人作呕!
另外,古人对待给予过自己关心和帮助的人,大多心存感激、牢牢铭记。等到因缘成熟时,不论达官显贵还是山野村夫,都懂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今人非但不能如此,反而常常要恩将仇报。对于这种忘恩负义之徒,我又如何能不生厌烦之心。(未完待续)
敬摘录《智悲精滴》
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 传讲
索达吉堪布 恭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