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情绪灾难的最佳良方
【编者按】
著名的费斯汀格法则说:“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情绪会影响人的判断力,宣泄情绪有时还会同时伤害自己和对方。然而,沟通中的双方产生情绪是正常的。
你只需要明白:沟通的目的,既不是为了争出高下,也不是要强行扭转对方的看法、使其与我们自己的观点完全一致。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想要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或者担忧时,有三种方式:攻击、回避或者吐露。
前两种表达方式是缺少情绪流动性的,这样的沟通反而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吐露”则是不夸张、不回避地描述你的感觉。它对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一视同仁,不能只表达愤怒、伤感或恐惧,也不能只表达爱、关心、欣赏和需要。
当你们能平和地吐露和聆听彼此,你们会更少地因为情绪冲突而无法进行真正的沟通,更容易与对方感同身受、平等交流。
而如果你们都只停留在自己的层面上,做出情绪化的表达,那就很难达成真正的沟通和理解。有些话换一种方式说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很多火压一压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拿破仑说,能控制好情绪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情绪稳定才是一个成年人最该有的高配。这世间我们来一次,不仅仅是来看遍湖海山川,走过平湖烟雨。更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梦境与细微的意识与感受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人的精神就像大海,在没有风的时候,海面平静安宁,没有一丝波纹,这好比是我们的藏识,也即禅定要达到的境界;当稍稍有一点风的时候,海面有了波纹,就好像意识开始从昏迷、深度睡眠或禅定当中苏醒,有了梦境与细微的意识与感受;
当波纹变成海浪的时候,就好像从梦中醒来,回到了现实生活的平常状态;如果风浪再大一点,而变成了滔天巨浪的时候,就像烦恼纠结、焦虑不安、心烦意乱的状态;在此之后,就是海啸、灾难,同样,生起烦恼以后,如果不加控制,就会演变为骂人、打人、杀人、犯法乱纪等情况。情绪的负面发展规律,就是这样不断演化升级的。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不满、抱怨与嗔恨心,都是相互的不理解造成的。在别人辱骂、殴打、欺负自己的当下,想把嗔恨心控制下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事发当时,不一定会表现得很好。但事情过去以后,却应该静下来,把刚才与自己发生冲突的人观想在前面,然后对自己说:“我刚才的冲动、发脾气是不应该的,哪怕这个人现世跟我没有血缘关系,但她过去一定当过我的母亲,也曾像现在的母亲一样,对我恩重如山。
以怨报德
万恶的死神强迫她舍去母子之情,再次投生的时候,过去的记忆都不复存在。因为她不知道实情,所以才会来害我,但我知道实情,懂得道理,又怎么能以怨报德,嗔恨埋怨她呢?
我要学会理解,不应该顶嘴、还手,更不应该有事后报仇雪恨之心。虽然今天她害了我,但那不是她的错,而是她的烦恼的错。因为无明,她忘却了过去的经历。如果能忆起曾经的母子深情,她根本不可能害我,不可能侮辱我。即使我去打她、骂她、侮辱她,她也不会还手,不会记仇,更不可能来伤害我。她不是故意要伤害我,只是被嗔恨心占据了内心,让她的举动变得疯狂失控而不能自制。
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样,只要烦恼攻心,就像电脑中了病毒一样。可见,所有的罪魁祸首,就是烦恼恶魔,如果要怪,也只能怪烦恼嗔恨心。”
要修禅定
这不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只要懂得轮回的真实不虚,就知道这是确凿的事实。不相信因果轮回的人,不可能对毫不相关的陌生人心怀感恩,纵然挂在口头,也只是说说而已。但如果接受了轮回观念,明白对方曾经也做过自己的母亲,说服自己是轻而易举的事。
防止情绪灾难的最佳良方,就是禅定。为了过上幸福愉快的生活,为了保持健康、正面的身心,所以要修禅定。
修禅与文化水平高低没有关系,与经济条件好坏也没有关系,不管你是企业家、社会精英,还是下岗工人、弱势群体,无论是感觉压力巨大、心情不爽,还是生病、失眠、脾气暴躁等等,保持禅修,都能帮助你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保持开开心心的状态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同样,若能用功修炼,一定能控制住贪婪、嗔恨、傲慢、嫉妒等负面情绪与毁灭性的情绪,让内心在某种程度上达到非常自由的境界。
所谓自由的意思是,只要不想焦虑,就完全可以做到不焦虑;只要想开心,就完全可以长期保持开开心心的状态。
慈诚罗珠堪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