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之担当
曾经有一只孝亲猫,小猫守护在妈妈身边,不知道妈妈已经死去、身体已开始腐烂。它每天白天守护,晚上寻找食物,叼回来的肉放在妈妈身边,自己却吃树根和石头。
家之担当
在一次地震中,一名痛失妻子的男子含着深情,用绳子将妻子的尸体绑在背部,送她去太平间,他坚持认为妻子不应该埋没在那些尖利的碎石中,要给予妻子死后的尊严。
社会之担当
一个人经过多年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然而因遭抢劫导致破产。当他带领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同时决定偿还那些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时,人们劝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可是他却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应该还钱。”他用三十多年的艰辛生活,付出一生的心血与汗水履行了自己承诺。
我之担当
每一个人都在担当,甚至连旁生也不例外,来到这个世上总是有使命的,都是要担当的!世人尚且如此,作为佛子的我们,又该如何担当!?
千年以前
佛陀嘱咐阿难、迦叶尊者,
令正法住世,勿令失传。
佛陀接近涅槃时,告诉阿难:“如果你敬爱我,就要做我喜爱的事,我把多生累劫修习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付嘱给你,希望你将来好好护持它,莫令中断。
——《大悲经》
佛将入涅槃时,交佛法于迦叶尊者,尊者将入灭时,结集三藏交付阿难,于印度顶礼佛陀八大遗塔,再去龙宫顶礼佛牙舍利,后去鸡足山准备入灭。山打开,尊者首先发愿:“愿佛法长久住世,愿弥勒佛出世时,依我的身体令其眷属生起出离心,趋入佛道。”然后于山中身披佛陀赐给的袈裟作吉祥卧而入灭。大地震动。
——《杂事律》
弥勒佛出世距今还有七亿六千多万年,届时弥勒佛来鸡足山三次,最后一次山门打开,弥勒佛将迦叶尊者遗体置于手中,对其众多眷属说:“这就是释迦牟尼佛教下首座大弟子迦叶尊者的遗体,他身上披的就是释迦牟尼佛赐给的法衣。”弥勒佛的眷属一见之下,皆生起出离心,并证阿罗汉果位。
——《布顿佛教史》
世尊、金刚手菩萨、阿难尊者等等都曾在佛前发愿护持正法;法显、玄奘等大师不远万里舍身求法;般剌密帝尊者剖臂藏经,将《楞严经》传译到中国;法王如意宝弘传律藏、广泛开展闻思修……他们都是正法的护持者!是佛法之担当!佛教之脊梁!是白莲的守护者!
上师在厦门的开示中说:比如有一百个人,每人手里都持着一盏灯,那所在地方的黑暗就容易被遣除;如果只有一个人拿灯,那想照亮也有一定的困难。大家千万不能想,护持佛法是出家人的事情,或某某大德的事情,或某某有能力、有钱财、有智慧、有势力的居士的事情,而要明白这是每位佛弟子应有的责任。
千年之后
千年之后,
作为发过菩提心的大乘佛教徒来讲,
都应以自己的一切力量来护持正法!
愿立则行有所依
要护持佛法,首先要发愿。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不管什么人,获得人身都不容易。如果我们没有以这个人身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就没办法面对生老病死苦。
这样发愿在很多经典中都有依据:
●《大宝积经》:“善男子!有四种法,是菩萨道。若能修行,速当得至菩提道场。云何为四?一者,于菩提心永不退失;二者,于诸众生常无弃舍;三者,一切善根求无厌足;四者,护持正法起大精进。”
菩萨十万大愿可以包括在普贤十大愿当中,普贤十大愿或《普贤行愿品》归纳起来,就是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所以,发护持正法的愿,有非常大的功德和利益。
从了义的角度来讲,佛法是无为法,如果有人把这种无为法的境界,造成通俗易懂的文字,或给别人宣讲,这也是护持佛法;
自己在明白佛教的甚深教义后,安住在这样的境界中,这也是护持佛法;
为了听法、说法的因缘,行于一步,乃至心于呼吸间专注佛法的教义,这也是护持佛法。
其实,作为凡夫人,修行不好是正常的。但我们至少能在半个小时、十分钟、一分钟当中专注修行,这也是护持佛法。
另外,很多居士佛友为了听闻佛法,也在下功夫做事情,这也是护持佛法。
① 经典如是说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中云:“诸佛正法护持者,若广称赞彼功德,正使住寿一劫中,亦不能说其边际。”意思是说,护持正法者的功德,即使以佛陀的智慧在一劫中宣扬、称赞,也无法说其边际。
佛教特别深奥,若没有善知识的开导、讲授,光凭世间的聪明才智,或依靠自己的知识,完全想明白,也相当困难。因此,护持佛法有非常大的功德。
结 语
上师在传授《法王如意宝的心髓秘诀》中开示:佛陀涅槃后,分别在次年、一百一十年、三百年三次结集三藏,传承至今……既然皈依了一个法脉,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继承、去弘扬、去护持!
释迦牟尼佛已逝千年,
你——愿成为白莲的守护者吗?!
《藏传净土法5》 \ 第一课
《俱舍问答 》 \ 第七品分别智品问答题
《梦中佛事》 \ 护持正法
《般若妙瓶 》 \ 第十一课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