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你在忙什么》十五 | 佛教如何看待人性?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你在忙什么》
作者: 索达吉堪布
●现场互动 ●
问:如今网上有大量色情内容,以裸为美;现代人穿着也很暴露,能露的都露。这让我很迷惑,您对此怎么看?
堪布:现在东方人以裸为美,应该是受到西方影响。
假如以佛教的不净观剖析,不管是女人的身体,还是男人的身体,再美也不值得贪求。只不过凡夫都有“贪”的习气,商家就抓住人的这一弱点,以裸露身体来吸引眼球,营造商机。但到了一定时候,人还是会回归传统的。为什么?有些现象多了,弊病就日益明显,人们也会重新思考一些问题。
问:有些佛教徒热心劝人学佛,但他们常讲因果报应,劝导也带有强迫性,这往往起到反效果。年轻人喜欢文艺性的、轻松的东西,他们劝人学佛时,一定要死板地灌输吗?
堪布:这种现象确实有,但并非人人都如此。佛教的教义很丰富。像藏传佛教中的“十明”,很多就与当今艺术、学术相衔接只要懂得运用,方式并不单一。
实际情况也是这样。不论在东方、西方,大德们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佛法,根据他们不同的喜好,采取种种善巧方便。而且,这些也都被很好地接受了。
弘扬佛法的人,其实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在世间做事,有学历、资历就可以,对德行一般不观察。而在佛教中,除了要精通佛法,更要具备戒律、修行等真实境界,不是嘴巴会说就够了。
问:我来自甘肃中医学院,研究传统医学与传统文化。我去过一些藏医院,知道藏医学是藏传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藏医学?
堪布:藏传佛教中有“五明”,其中的医方明,就是藏医学。
藏医学在国际上很受推崇,从配方到治疗都有其独到之处。我读书时对它很感兴趣,学过诊脉、配药,还亲自上山采药。藏地的药材资源很丰富,有句俗话说:“山上所有草木在高明的医师眼里无不是药。”那时候我很想成为一名医生,不过到佛学院出家后,就没怎么学了。
古代的藏医学,有成熟的医疗技术。青海西宁有一所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里面就陈列着许多精制的医疗器械,有些已有上千年历史。
如今,这些都在藏医院里得以继承。藏医院,在格鲁派中比较多,宁玛派等其他教派也有相仿的机构。我们佛学院,就培养了很多医师,与一些卫校、高等医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时下的有些疾病,吃西药、中药不见好的,看看藏医、吃吃藏药,说不定会有效。我生病时就喜欢吃藏药,没有副作用,效果也不错。
若想研究藏医学,《四部医典》是一部重要典籍。如果能掌握其中的理念,不但可以调理自己的身体,给别人治病也很简单。
问:我是兰大民族学院的藏学博士,感谢您的鼓励,我才考上了博士。儒家的人性论中,孟子持“性善论”,荀子持“性恶论”,那么,佛教如何看待人性?
堪布:儒家与佛教的思想,在某些层面上是相通的。比如,都认为有一种不可见的人性。
有学者以比喻说:就像暗室中本来有东西,没有灯时没发现,灯一照,就看见了。人性也是如此。
孟子、荀子讲人性,或善或恶。在佛教看来,究竟而言人性超越了善与恶,因为诸法平等,远离二元对立。
不过,在接引初机时,佛教也讲人性本善。为什么?人人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这在《如来藏经》和《宝性论》中说得很清楚。
如果人性本恶,再怎么努力向善,终究会退失。但成千上万的觉悟者,如释迦牟尼佛、六祖大师,用自身的境界证明这是错误的。当心回归到本位时,会显露出至善的一面。
问:我来自兰州大学的科学学院。儒教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佛教也认为人人是我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堪布:有修行境界的人,看任何人的言行,都对自己有利。甚至有人骂他,他也不觉得受伤,反而把谩骂当作最好的指点,有错就改。能做到这样,人人都成了他的老师。
若没有这种境界,不仅是批评,赞叹也听得像嘲讽,如此把谁当老师都难。即使是你的老师,你也不一定承认。像有些学生,下课就嘲讽老师,在他们眼里,老师也不成为老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境界不低,这有点像佛教里的观清净心。阿底峡尊者说过:“三人之中,必有一个是菩萨。”菩萨的比例很高,可惜我们发现不了。谁是,谁不是?不知道。有了清净心,看谁都是菩萨。没有清净心,看谁也不如自己,如此只能带来痛苦,不会快乐。
问:我跟有些老师学过佛法,也看过他的书,但他们后来诽谤密法。对这些老师,我该怎么看?
堪布:他们诽谤密法,只是因为不了解。
密法不是简单的学问,藏传佛教中有浩如烟海的续部及其注释,如果去研究,十几年下来都不一定懂;一旦你懂了,肯定瞠目结舌:啊,以前我太愚痴了!”
不说一般的老师,就连弘一大师等大德,起初也不了解密法。不过,在他们看过密续及藏地大德的言教之后,都忏悔了。
我也理解这些老师。因为环境和朋友的影响,加之没有深入修学过密法,随随便便就诽谤了。我倒希望他们能去藏地的佛学院,与那里的佛教徒面对面辩论一场。你赢了,我们认输;若连基本的因明推理都不懂,只是口头上不承认,这有点说不过去。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随喜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