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 日 背 诵
365颗钻石
5月21日 佛历2564年
【第67颗钻石】
སྤྱོད་འཇུག་ལས།འདི་འདྲའི་དལ་བ་རྙེད་གྱུར་ནས།།བདག་གིས་དགེ་གོམས་མ་བྱས་ན།།འདི་ལས་བསླུས་པ་གཞན་མེད་དེ།།འདི་ལས་རྨོངས་པའང་གཞན་མེད་དོ།།ཞེས་གསུངས།
《入行论》:
得如是暇已,我若不修善,
无余欺过此,亦无过此愚。
引用教证之必要
《入菩萨行论》的这些颂词,现在汉传佛教的许多大德也经常引用,我觉得应该要这样。
有些高僧大德在造论典时,从来不参考别人的书,全部是凭自己的感觉,这样的话,如果对了,还可以利益众生,但若不对的话,引导他们误入歧途,那是有点危险的。
我们藏传佛教历来有一种传统,只要高僧大德造论,经常要引用一些教证,此举非常保险,所走的路完全不会有任何错误。所以你们今后不管给别人讲经说法,还是自己修行、造论,一定要有可靠的依据。
无垢光尊者造显宗、密宗的论典时,经常要引用续部和公认的高僧大德们的教证,这是为什么?并不是无垢光尊者实在没有能力,特别喜欢抄别人的,而是以这么丰富的教证作为我们后学者的修学指南,依靠前辈大德和诸佛菩萨的金刚语来要求自己,才能令我们的修行完全趋入正道。
所以《入菩萨行论》里面的所有教证,大家都应该非常熟悉。不但要熟悉,而且也应该用得上。无论在什么场合中, 口里面用得上,实际行动也用得上,这样才是名副其实的大乘修行人。
释颂||遗憾
颂词的意思是说,我们如今已经获得了暇满人身,这样的人身无论从因缘、数目、比喻等方面来看,就像一百天中遇到一顿饭那样极为难得。同时现在也有了修法的自由,不管是修无上大圆满、菩提心、出离心,还是人无我、 法无我的任何一个法门,都不会有人横加责难, 即使个别人有家庭单位的约束,但如果真的有这种信仰,谁也制不了你的自由。
在具足如此善妙因缘的情况下,“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如果没有认认真真地去修持,把它充分利用起来,再也没有比这更大的欺惑了。
有些人到市场去买东西,结果上当受骗了, 换也换不回来,于是就觉得自己特别愚痴。其实这倒不要紧,东西买错了是小事,但你获得了这么好的人身,整天都在放逸懈怠,而没有好好运用起来,那才是真正的遗憾。
明确修行的目的
要知道,我们修行是为了自己,并不是为了别人。你们来到这个人间,因缘聚合时若没有修持的话,那是自己欺骗自己。
而对我来讲,一方面确实也非常希望大家多学一点知识,所以不顾一切辛劳,就是要给大家提供方便,有这颗善心是毫无疑问的。
但另一方面,如果你们学习只是让我高兴、让我开心,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了,这完全是你自己的事,如果为自己做事还要让别人感激, 作为人就没有自知之明了。
所以如果没有好好地利用人身,再也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了。
有些人认为“那个人很愚痴, 什么都不懂”,但也许并不是这样的,他只要老老实实、脚踏实地地学修佛法,结果可能学得非常不错。而有些人自作聪明,自己认为自己一定的境界和智慧,没想到最后学得特别差, 根本不如那些看起来特别笨的人。
因此,获得了这样的人身,价值远远超过十万个如意宝,假如用它来造恶业的话,那是非常可惜的。
龙猛菩萨曾说:若有人用镶嵌着珍宝的金器来清除肮脏不堪的呕吐物,就会被众人嘲笑为“蠢人”。但如果投生为人却为非作歹的话,与前者比起来,这种人更是愚不可及了。
如何抓住当下修行?
我们不要整天迷迷糊糊的,行持善法时没有一点勇气,也没有一点力气。既然这样的人身来之不易,得到以后还是要好好行持佛法, 不要今日复明日地一直拖下去,而应该抓住当下的时机。
1、如果你的根基等方面很不错,那可以修持无上大圆满、菩提心、空性、出离心等法要;
2、如果实在安住不了,就多看一些佛教方面的基本知识;
3、如果连看书也不能,那就每天多念一些阿弥陀佛心咒、金刚萨埵心咒、观音心咒等等。
总而言之,时间应该合理安排,尽量不要空耗!
上师再再的期望
上师如意宝曾讲过:我们修行人一方面要好好地修持空性法门,学一些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平时应该多念一些咒语,有一些简单的修持。
不要动不动就以发心为借口,什么善事都不做。我觉得你再怎么忙,每天也有空闲的时候,利用那段时间完成该念的咒语、该诵的经文,每个人都应当这样要求自己。当然,自己对自己要求严一点,还是比较舒服的,应该没有什么怨言。但如果别人天天这样强迫你, 不一定能坚持很长的时间,而且心里也不舒服。
希望你们记住,这是我内心当中对大家的期望。
尽管我与很多人素不相识,但我们都有一个目标——解脱,而解脱的唯一途径,就是大慈大悲的佛陀和大恩上师们的加持摄受。现在有了这种因缘,那我所提的一些建议,如果对你有用的话,希望也不要完全放弃。
【上一篇】
【复习回顾】
4、一直爱,不容易
排版 | 一心一意
图片 | 嘉黛
约好一起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