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公布答案 | “有奖问答”16届净土随堂小测 返回

公布答案 | “有奖问答”16届净土随堂小测


考试题


1.“对可往生极乐世界的未入道者来讲”,里面的“未入道者”是指?

正确答案:

B.对众生有利无害的语言。

C.对自己没有染污的语言。

D.从众生的利益出发的语言。

答案解析:

【考察点】未入道者的分类,【原文出处】“仅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便趋入不退转菩提道”,这一说法有两种解释方法……二、对可往生极乐世界的未入道者来讲,这一说法不能直接理解。对这些人来说,所谓“不退转”是指获得了将来趋入不退转菩提的种子。不信佛的世间人、外道以及旁生等都是未入道者。(《藏传净土法》第25课,法本第194页)

2.关于顶礼,以下正确的选项有?

正确答案:

B.观想任何本尊时,都要将其本体观为上师。

D.顶礼时,应观想:前方虚空安住着被一切佛菩萨等皈依处围绕的阿弥陀佛 。

答案解析:

【考察点】顶礼的观想方法,【原文出处】顶礼时,应观想:在前方的虚空中安住着本体为根本上师的怙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被十方三世的一切佛菩萨等皈依处围绕。再观想:自己的右侧是现世的父亲,左侧是现世的母亲,前面是一切怨亲债主,周围是六道众生。要将阿弥陀佛的本体观为自己的根本上师。不仅这里这样观想,在观想任何本尊时,都需要将其本体观为上师。不要说以清净心,甚至以不如法的心态礼佛也有很大功德。《胜出天神赞》云:“谁以诚信或欢喜,及与散乱或疑心,顶礼如月之能王,将获天人圆满乐。”(《藏传净土法》第28课,法本第230页、第234页)

3.关于供养,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正确答案:

A.珍爱的身体和一切受用都可以供养。

B.可以供养三世的一切善根。

D.念一句观音心咒的善根都可以供养。

答案解析:

【考察点】供养的注意事项,【原文出处】(《藏传净土法》第29课)
①在作真实供养时,我们应当供养四种供物,即我执的三种事物和五供等特殊供品。我执的三种事物即自己所珍爱的身体、饮食、牲畜、住宅等一切受用,以及三世所积累的一切善根。(法本第243页)
②应将一切善根观为普贤供云而作供养。也就是说,乃至念一句观音心咒以上的善根都供养阿弥陀佛。(法本第246页)
③供水代表布施波罗蜜多。(法本第246页)
④有的人明明有能力进行真实供养,但从来不采取实际行动,总是闭着眼睛在意幻的境界中供养,这不是很好。(法本第239页)

4.观想全世界的珍宝都拿来作供养,诸佛菩萨能享用吗?

正确答案:

B.只要你有观想的能力,诸佛菩萨绝对有享用的能力。 

答案解析:

【考察目的】对观想供养的理解,【原文出处】有人可能会怀疑:以观想来作供养,诸佛菩萨到底能不能享用?其实这种怀疑是多余的,只要你有观想的能力,诸佛菩萨绝对有享用的能力。如果你能观想南赡部洲的一切财富供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有接受供养的能力,这与真实供养南赡部洲一切财富的功德没有区别。这样说是有依据的,密宗的续部中有这样的教证,“诸三千界中,所有佛刹土,以欲妙严饰,供养圆佛智”,所以只要能观想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中遍满种种欲妙和资具,将其供养诸佛菩萨,毫无疑问诸佛菩萨会接受供养,自己会以此而圆满成佛的资粮。(《藏传净土法》第31课,法本第271-272页)

5.作为大乘修行人,做完善法后,应当如何发愿?

正确答案:

A.生生世世弘扬佛法、利益众生。

B.自他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D.生生世世不离佛法并度化一切众生。

答案解析:

【考察点】做完善法如何发愿,【原文出处】尤其对大乘修行人来讲,主要应当发大乘的愿。我们可以跟随普贤菩萨而发愿——生生世世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或者随顺阿弥陀佛的愿力而发愿——自他一切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可以跟随托嘎如意宝和法王如意宝发愿——生生世世不离佛法并度化一切众生。如果能如是发大乘的愿,则自己无需勤作,一切财富、名声、地位自然会具足……(《藏传净土法》第39课,法本第77页)

6.杀生后的感受等流果有哪些? 

正确答案:

B.因往昔杀生,自己偿还五百次生命。

D.感受短命多病等厄运。

答案解析:

【考察点】杀生后感受等流果,【原文出处】感受等流果:假如从三恶趣中解脱,则不管投生在何处,都会因为往昔杀害众生,而使自己偿还五百次生命,并感受短命多病等厄运。《正法念处经》等经论中说,不管杀害任何众生,即使是小鱼、蚂蚁这样微小的生命,都必定会以自己的生命偿还五百次。(《藏传净土法》第43课,法本第139页)

7.以下哪些是大妄语?

正确答案:

A.欺骗上师、父母等严厉对境。

C.因嫉妒心对上师三宝恶语中伤。

D.无理诽谤出家师父。

答案解析:

【考察点】对大妄语的理解,【原文出处】大妄语是指对上师三宝恶语中伤、无理诽谤,或者欺骗上师、父母等严厉对境。(《藏传净土法》第52课,法本第273页)

8.下列哪些属于断除离间语的功德?

正确答案:

B.以和合故众人爱敬。

D.生生世世值遇善友。

答案解析:

【考察点】断除离间语的功德。【原文出处】离间语有无量的过患,而断除离间语则有与其相反的无量功德,如:生生世世能值遇善友,与亲友情意稳固,谁也无法使之关系破裂,等等……《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中说,断除离间语有四种功德:……二、以和合故众人爱敬……(《藏传净土法》第54课,法本第306页)

9.贪心有哪些果报呢?

正确答案:

A.堕入三恶趣。

B.即便获得人身,也是相貌丑陋、贫穷可怜。

C.虽有财富容易毁尽,所愿一无所成。

D.生于恶劣的环境。

E.常成为具贪心者。

答案解析:

【考察点】贪心的果报。【原文出处】贪心有何等果报呢?其异熟果是堕入三恶趣,即便幸得人身,也是相貌丑陋、贫穷可怜,虽有财富也易毁尽,而且由于贪欲作障而使心中所愿一无所成,生于恶劣的环境,常成为具贪心者。(《藏传净土法》第60课,法本第50页)

10.净宗人比较圆满的修行理念应该是?

正确答案:

C.先断恶行善,再精进念佛、诵经,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答案解析:

【考察点】对恶念危害性的认识,【原文出处】一个人应该首先断除十不善业、五无间罪、舍法罪在内的一切恶业,行持十善业在内的一切善法,在此基础上再精进念佛、诵经并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样才是比较圆满的。(《藏传净土法》第62课,法本第72-73页)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