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本论破不破显现?——【1802】辅导 《中论广释》第13-14 (上)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1802辅导
1
上堂课内容回顾
问:这些颂词意义、推理看起来都差不多,如何分辨颂词的差别?
答:学中观着重需分清楚能破胜义理证与所破实执分别是什么。【举例说明结合科判给大家说明所破、能破。】
上师教言:
中观推理有时是从少许不同的层面或者反体进行分析。若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就会感觉好像都差不多,但如果真正通达了其中内涵,就会了知这些颂词是从不同角度加以破斥的。
《中论释》原文
如果对方又争辩道:去法是存在的。如果没有去者,则去法不可能成立。但并非如此,因为世间人都能看见天授等等是在路上的去者。
如果对方认为:
后两种情况的确不能去,但第一种情况应该可以去【去者去】。
破
麦彭仁波切:
但是,“去”的行为仅此一次,此行为①究竟是与作者相关联,②还是与“去”的意义相关联,③抑或是与两者同时相关联呢?
02
果仁巴大师
是从去的行为方面观察(前面已经分析过):
去的行为是与去者有关,还是与去法有关,或是与两者都有关?
①如果与去者有关,去法就变得毫无意义;
②如果与去法有关,去者就无法安立;
③如果与两者都有关,那就太过分了!
慈诚罗珠堪布:
去时去是从道路的角度进行观察的,去者去是从作者的角度进行观察的。
①如果承许第一种情况(去的行为与作者相关联),也即没有去法的单独去者之说,但没有去法的单独去者显然是不存在的。
②如果承许第二种情况(去的行为与去的意义相关联),则去者与去的行为已经分离。这样,应成没有去法的去者。(这也明显不合理。)
③如果承许第三种情况(去法与两者同时相关联),则如同我们在前面已经观察过的一样,因为存在两次去法,就会导致有两个作者等等的过失。
2
讲解本堂课正式内容
观察作者而破:
《中论释》原文
如果对方又争辩道:去法是存在的。如果没有去者,则去法不可能成立。但并非如此,因为世间人都能看见天授等等是在路上的去者。
上师讲记
麦彭仁波切是观察去者和去法一体、异体而破:
👉 如果认为去者和去法是无二无别的一体,则不合理,这样去者就没有了单独的去法;
👉 如果认为去者和去法是他体,也不合理,这样就没有了安立去者的去法,由此去者就不能成立;
👉 如果认为去者和去法是分开的,但两者之间有一种密切的关系,则更不合理。
对下面的三个颂词,麦彭仁波切分别是从一体、非一体,以及虽是他体但有密切关系三个方面进行观察。
《中论释》原文
(下面,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进行观察:)去法与去者究竟是一体,还是异体呢?
思考:如何理解麦彭仁波切说的“一体”、“他体”?与前面的去者、去法行为相关联有何不同?
🔷 这里的“一体”、“他体”是凡夫执著去者去法一体的角度而言。
🔷 推理的方法就是应成因,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果仁巴大师是从去的行为方面观察(前面已经分析过):去的行为是与去者有关,还是与去法有关,或是与两者都有关?
①如果与去者有关,去法就变得毫无意义;②如果与去法有关,去者就无法安立;③如果与两者都有关,那就太过分了!
上师讲记:
上师总结:
两位尊者的分析方法比较细致,每个颂词的不同意义都可以体现出来。
1
下面我按照麦彭仁波切的分析方法解释。
①若离于去法, 去者不可得。/
《中论释》原文
如果承许第一种情况【去者和去法是一体】,即在离开去法的情况下,去者也不可能成立。
上师讲记:
如果去者和去法是一体,那么去法就不可能单独存在,这样去者就没有了单独的去法,在离开去法的情况下,所谓“去者去”怎么可能成立呢?根本无法成立。如果想成立去者去,去者肯定要有一个去的行为(去法)。所以,去法与去者无二无别的情况并不合理。麦彭仁波切的这一分析方法非常尖锐。
“若离于去法,去者不可得。”如果去者和去法是不可分割的一体,那就只能成立去者,而没有单独的去法。
若离开了单独的去法,则去者也了不可得,因为去者和去法指的就是作者和他的行为,两者互相观待,不同时具足就不能安立去的意义。
若言去者去, 云何有此义?
《中论释》原文
既然如此,所谓“去者去”的说法又怎么能成立呢?因为(去者的)去法并不成立的缘故。
上师讲记:
“若言去者去,云何有此义?”既然去者并没有单独的去法,若还说去者去成立,那你们是如何成立此意义的呢?
根本无法成立。比如一个人去色达,他必须要有去的行为,如果此人连去的行为都没有,那么他去色达就不可能成立。
既然去者没有去的行为,那所谓的“去者去”就不可能成立。
因此,去者和去法无二无别只是一种说法而已,并不能成立。
🔶 比如我去色达,如果去的行为和我成了一体
▶ 有了我这个去者就没有单独的去法;
▶ 没有单独的去法,我去色达就成了说法而已,并不能真实成立。
🔶 如吃饭,如果吃和吃者一体
▶ 那么吃者以外就没有单独的吃的行为,
▶ 没有吃的行为吃者吃就无从安立。
2
全知果仁巴的分析方法
上师讲记:
去的行为是与去法、去者相联还是与这两者都相联?
1.如果去的行为与去法相联,那么去者就没有去法来安立,这样就会出现只有去法而没有去者的过失。
3
慈诚罗珠堪布的《中论讲记》
怎么能说去者提婆达多可以从王舍城到灵鹫山去呢?
去者和去法二者,就像长短大小一样是互相观待的,在成立去法的前提下,去者才能成立。
但通过前面的观察我们已经知道:在所去的道路上不成立去法,而去者也没有去法,既然两方面都不能成立去法,则相观待的去者也不可成立。
“对于无有去的问题,宗喀巴大师在《理证海》中说:名言中假立的来去并不是此处所要推翻的,这里要推翻的是万法实相中的来去。虽然人们经常说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但这些都是假象,万法真正的实相中并没有来去,也就是说,在中观真实见上,所谓的来去完全找不到。”
1.结合这段话说明什么是空性?
2.本论在第二品观去来品抉择离戏空性时有没有破来去的显现?为什么?
3.明白以上之理后,《中观根本慧论》有没有破显现?从而看自续派、应成派在抉择《中论》见解有何不同?
是否破显现观点有二:
🔷 自续派为何不破显现?
1)属于出定位的道中观;
2)没必要也无法遣除显现
🔷 应成派破不破显现?
一、应成派自宗不共随圣者的根本慧定,抉择诸法究竟大空性时,以圣者入定根本慧为正量而宣说诸法空性的时候遮破显现;【善灭诸戏论】
二、随圣者后得位宣说暂时世间名言时,仅仅在世间面前暂时以世间无患根识为正量、宣说世间名言之时不破显现。【能说是因缘】
中观应成派破显现的理证有三:
1、应成派许共同显现分决定是胜义理论的所破,其理由为:
(1)显现分需要安立为远离戏论之故。
(2)承许显现外的所破,应成毫无关系故。
(3)不破显现法,现空无法双运故。
(4)不破分别心前的显现分,应成真实名言谛中无法安立无颠倒的基道果故。
(5)抉择离戏大空性时,不遮破显现,以世俗和胜义谛观察将有三三过失故。
A.世俗谛中承许不破显现的三大过失:
一、用处不对:现在是抉择胜义谛的时候,不必要对名言谛分析,不应说东答西。
二、没有必要:说是显现法依然存在,只是显现上没有一个他法,这像说人头上 没有牛角一样,道理显然,不必要费力分析。
三、字句相违:一面说“显现以显现不空”,不空即承认实有,一面又说“理所破(胜义理论的所破)在二谛中都不存在”,显然字句相违。
B.胜义谛中承许不破显现也有三大过失:
一、前后矛盾:既然说“显现以显现不空”,等于承认显现自相实有,又说“理所破在胜义谛中不存在”,前后矛盾。
二、自许相违:自己承许无遮空性,又承许“显现不空,显现上实有空”,这样间接有了承认的法,成了非遮他空见,和自己承许的无遮自空见相违。
三、依空性也不能产生世俗显现:因为你所承许的空——显现的实有空,在二谛中都不存在,而不空的显现在二谛中都存在,由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实有空”永远不可能产生“二谛中实有的显现”。
2、如经云“万法如芭蕉,空无实体”,以此推理一切显现法连极微尘许也不存在之故。
3、胜义理论不破显现法,则非中观自空派之观点故。
3、明白以上之理后,《中观根本慧论》有没有破显现?从而看自续派、应成派在抉择《中论》见解有何不同?
佛护论师: 一切万法无自生、无他生……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法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有真实的产生。
清辩论师: 宣说一切法无生一定要加胜义简别,不加胜义简别就不合理。意思是说,名言中的柱子等是存在的,如果一概说“柱子等无生”就有诽谤名言的过失。
五灯会元:
赵州问南泉:“什么是道?”
南泉回答说:“平常心是道”
“道可有趣向?”
“拟向便是乖逆。”
赵州又问:“如何了解道?”
南泉回答说:“道不属於知,也不属於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
赵州言下廓然洞明。
思考题
1.对“终日吃饭,未曾咬着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挂著一缕纱”选择下面说法正确的( )
A.表达的是二谛无二之缘起性空的中道义:穿与不穿不二,吃与不吃不二
B.这是抉择出定位的中观
C.这是抉择入定位的中观
D.对佛而言出入定无别
2.本论抉择的“无来无去”有没有破掉来去的显现?( )
A.有
B.没有
未
完
待
续
资料来源:智悲佛网
(本文为小编根据法师PPT编排整理,有删减。完整资料请点击“阅读原文”下载。)
一起学中观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去。
能说是因缘, 善灭诸戏论,
我稽首礼佛, 诸说中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