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
【编者按】
冥想是我们关注自己、放松解压、调节情绪、改善认知的方式之一,但并不是唯一途径,通过心理咨询、看书学习、书写疗愈、运动瑜伽、逛街旅游、按摩SPA等等,也可以实现其中的一些作用。
如果你自己尝试了发现没有用、甚至引起更多负面情绪,那没关系,你可以选择其他的方式,或者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练习冥想
经常和“冥想”一起出现的一个词语,就是“正念”。
“正念”是指有意识、非评判地对当下的一种觉知,“正念冥想”就是带着这种非评判的态度进行冥想,是冥想中最常见的一种。
以上文字选自网络
正知
堪钦慈诚罗珠仁波切在《慧灯之光》系列中讲到:
正念的意思,就是一直不离开、不遗忘修行的目标。比如,在修菩提心的时候,不知不觉就走神了,去想工作、家庭、婚姻等事情,走神很久自己都没发现,这就是因为没有正念。
如果有正念,不管修什么,意识一旦离开目标,立即就会发现,马上就可以调整回来,中间一分钟都不会浪费。
以修空性为例,心一直不离开空性,一直专注于空性,就叫做“有正念”。假如空性的观念在心中消失,被遗忘了,就是失去正念。
正念消失的时候,如果没有意识到,就叫没有“正知”。
控制贪欲之心
失念,即失去正念。什么叫正念呢?比如,修无常的时候,无常的念头非常清晰,效果非常好,修行的所缘境一直在心里很明显、很清楚,这叫正念。
比如,本来我们经常和师兄们一起闻思修,除了打坐、做功课以外,在现实生活当中经常想的,也是佛法上的出离心、菩提心、慈悲心等等。
一旦离开学佛的圈子,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等等都会渐渐淡化,烦恼反而会渐渐增长,这叫失去正念。
焦虑重重
西方心理学家认为,冥想对人的身体非常有帮助,五分钟的冥想等于熟睡一个小时。
如果内心没有受过任何训练,则哪怕身体处在非常自由的环境当中,心也得不到自由。轻者觉得空虚、无聊,重者感到沮丧、焦躁,甚至动不动就产生不想活了的念头。根本没有足够的力量,去面对外界的风云变幻。即使表面看来非常成功,实际上却焦虑重重。
在物质还不够发达的时候,大家唯一的追求,就是简单地解决温饱问题。
但在温饱问题不但解决了,而且拥有了庞大的财富、名声、地位等等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有很多问题是物质根本无法解决的。这时候,禅,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精神上的依处
无数成果证明,通过禅定,就可以让心态重拾健康。对很多感受过禅修好处的人来说,禅修已经不是佛教或其他宗教的专有名词与专利,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灵调节剂。
对很多人来说,我们内在的精神世界,还是一个未知的区域。若想详细、深入地了解精神,佛经无疑是最好的教材。在通晓了精神的本质以后,就知道为什么要修禅了。
文字:来自《慧灯之光》系列
图片:来自网络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