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四 | 体验我们的自心本质 返回

《世界上最幸运的人》四 | 体验我们的自心本质

動物樂傳心 2023-01-2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关注












不久之前,我去参观巴黎的蜡像博物馆,看到一尊惟妙惟肖的喇嘛蜡像。我很熟悉这位喇嘛的模样,所以我从各个角度仔细欣赏这尊蜡像。我正在端详蜡像时,一对年轻男女走过来。


那位女士就在蜡像和我的中间蹲下来,她 的 朋 友 正 准 备 要 替 她 拍 照 。我不想挡住他们,就开始往一旁移动。就 在 那 个 时 候 ,那位女士突然尖叫,拿相机的那位男士下巴也快要掉到地上了。原来是博物馆的光线很昏暗,他们把我当成了展示品— 站在喇嘛像身旁的另一尊快乐小喇嘛蜡像。他 们 还 以 为 我 是 蜡 像 ,却 突 然 变 成 了 活 人 ,他 们 定 了 神 后 ,我们笑成了一团,最后彼此愉快地跟对方说再见。


我继续参观博物 馆 时 ,想起了刚才的短暂相遇,这揭露了人类习性中普遍且根本 的 可 悲 一 面 。那 对 年 轻 情 侣 来 到 蜡 像 馆 时 ,已经有明确的目的 ,他们从未想过实际情况会超出预期。同样的,多数人有各种先人为主的想法和信念,然 而 ,对于生命的实相却是无知的,我的 老 师 称 之 为 “根本实相”。 


若 要 明 白 何 谓 “实相”,我 们 需 要 了 解 佛 陀 达 到 “证 悟 ” 后 ,对大众的第一次开示— “证 悟 ” 这 个 名 词 ,听 起 来 有 点 崇 高 、难以理解。其实要证悟很简单。


证悟就好像我们不知道房间里有灯、有开 关 ,每次习惯性地走进那个房间,总 是 撞 到 桌 子 、椅子和其他家具。有 一天,运气好或是恰巧,正好碰到电灯的开关,灯亮了。瞬 间 ,我们看清整个房间,包 括 所 有 家 具 、墙 壁 、地 毯 ,我们心想 :“怪不得我一直撞到这些东西 !” 我们惊讶第一次看到的所有东 西 ,还看到那电灯开关,可是我们之前就是不知道,或者是我们从没想过这个房间除了黑暗之外,还有其他可能。 


这 是 “证 悟 ” 的 一 种 解 释 :为 我 们 在 黑 暗 房 间 中 摸 索 的 一生 ,点亮一盖明灯。佛陀最伟大的成就,就是他点醒了我们— 我们太习惯在黑暗中行走,而忘了如何开灯。


体验我们的自心本质



佛陀是一位伟大的老师,他不以形而上的观点弘法,而是开示多数人能马上运用的教法。要完全掌握他简易明确的教法,我们必须先去除环绕他的神话,才能见到他真正的面目。很久以前,悉 达 多 •乔 达 摩 王 子 是 北 印 度 部 族 领 袖 的 儿 子 ,他的名字在出生时就取好了。


在祝贺王子诞辰的庆典时,一 位婆罗 门 先 知 就 预 言 他 在 长 大 后 ,会 成 为 有 权 势 的 国 王 或 伟 大 的 圣者 。佛陀的父亲害怕他的长子未来会舍弃王位的继承,于是替他兴建许多座寻欢作乐的宫殿,不让他看到生命的各种苦痛,以免启发了他的心灵潜能。佛 陀 1 6 岁 的 时 候 ,在父母催促下结婚生子 。但 是 ,人算不 如 天 算 。他 2 9 岁 的 时 候 ,决 定 要 见见他的人民。他偷偷地离开皇宫,一路 上 ,遇到穷人、老 人 、病人和死人。多年 来 ,他一直与痛苦的真相隔绝,因此当他面对这些冲击,心中忐忑不安。他逃离了皇宫,前往南方。


他遇到了几位修持苦行的人,他们鼓励他用严厉的方法修持出离心和苦行,让内心从世俗的牵绊中解脱。他们说 ,唯有这么做,才能从无尽内外冲突的习气中解脱。但 是 ,修持六年严厉的苦行之后,他 觉 得 很 沮 丧 ,因为出离世间并没有得到他要的答案。他 不 惜 忍 受 昔 日 修 行 同 伴 的 嘲 讽 ,决定放弃彻底出离世间的修持方式。他走到尼连禅河畔,洗了个舒服的澡,并接受一名路过女士的食物供养。


他 渡 过 河 ,到了现在的菩提迦耶,坐在菩提树下,开始检视自心。他 发 现 ,人们不断地追逐事物,只带来短暂的快乐、平安和安全感。为了解决不断追求快乐而导致痛苦的困境,他决心要找到解决的办法。当他检视自心的时候,他 发 现 :真正的解脱并不是从生活中抽离,而是在生命所有的过程中置入更深、更多的觉知。


但是 ,他立刻想到,大概没有人会相信他的答案。根据传说 ,当时他接受了天人的劝请,并 以 对 众 生 的难忍大悲 ,决 定 离 开 菩 提 迦 耶 ,前往西边的古城瓦拉那西。他在城内的一块空地,也就是后来知名的鹿野苑,遇到了昔日苦行的同修。因为佛陀放弃了严厉的苦行 ,所以当他们一见到他,就想打发他走,但却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佛陀散发出平静知足的气息,超越了他们的成就。


于是 ,他们都坐下来听听他有什么话要说。佛陀讲述的内容,不但令他们折服 ,也很合乎逻辑。后来 ,这 些 听众成为他的第一批追随者,也就是弟子。他 在 鹿 野 苑 提 纲 挈 领 地 开 示 “四圣谛”,内 容 很 简 单 ,直接分析人类习性的问题和解答。这 套 教 法 就 是 佛 教 历 史 上 “三转法轮 ” 的第一转。


佛陀在游历整个古印度四十五年期间,他给大家的开示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也就是 “三转法轮”,而 “四圣谛”是教导如何循序渐进 地 “体验我们的自心本质”。 


之后两次转法轮,都是根据前一次的教义为基础,然后针对“体验我们的自心本质”,开 示了比上一阶段更深更敏锐的体悟。四圣谛是整个佛教传统与修持之道的核心。佛陀认为四圣谛很重要 ,所 以 ,他针对不同对象开示了许多次。这些教导再加上佛陀晚 期 的 教 法 ,皆 以 文 字 集 结 的 方 式 流 传 至 今 ,也 就 是 “佛 经 ”。 




佛经是佛陀与弟子间实际交流的对话。 佛陀圆寂几个世纪之后,他 的 教 法 以 口 述 的 方 式 流 传 出 去 。 当时有许多文盲,所以口述在当时是很普遍的形式。佛陀圆寂的 三 四 百 年 后 ,这 些 法 教 以 巴 利 文 记 录 下 来 。 巴 利 文 是书写的语 言 ,被认为最接近佛陀当时印度中部的方言。后 来 ,又以梵文抄 写下来。梵文是 古 印 度 最 高 级 的 书 写 文 字 。随 着 佛 教 传 到 亚 洲 , 后来又传到西方,翻译成了各种语言。


我们从翻译出来的佛经上看到,佛 陀 开 示 “四圣谛” 时 ,并不是提出一套具体的信念和修持方法,而 是 把 “四圣谛” 当做个人的实用指南,帮助个人了解自己的生活、个 人 的 基 本 状 态 、形成某个状态的原因、改变状态的可能性、改变的方法等等。佛陀巧妙地应用传统印度行医的四个要点,建构他最初的教法:诊断问 题 、辨认根本病因、对病情的预测,以及开立疗程的处方。我 们 可 以 把 “四圣谛” 当做实用且循序渐进的方法,疗愈我们 的 “不正常” 观点。这些观点把我们捆绑在期待和偏见所形成的现实中,使我们看不见自心本来就有的无限力量。


痛苦是生命的基本状态


苦 谏 ,是 “四圣谛” 的第一谛。几世纪以来,佛经中有关苦谙的教导有各种翻译。你 会 发 现 体 验 的 基 本 要 义 被 译 为 “有苦”,甚 至 是 更 简 单 的 “苦 ”,这取决于你所读到的译本。乍 听 “四圣谛” 的第一谛,你会觉得很沮丧。许多人听了或读了之后,很容易产生排斥感,因为它太悲观了。 “那群佛教徒老是在抱怨生命的痛苦,他们认为要快乐的唯一方法就是放弃世俗 ,到山里禅修一整天,这样多 无 聊 啊 !我 并 不 痛 苦 啊 !我的日子过得很好。”


首先要知道佛法并非主张必须放弃家庭、工 作 、车子或其他财 产 ,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像佛陀的一生,他尝试了严厉的苦修生活,但是那种方法无法带给他平静。我们不否认有些人的日子暂时过得很好,更有人过得好到不能再好了。我遇过很多人,他们确实很满意自己的生活。我向他们问候时,他们的回答是: “很好 !” 或 “好 极 了 !” 


当 然 ,除非他们自己生病、失 业 ,或孩子进人青春期,从讨人喜爱的快乐孩子 ,突然变成不想跟父母有瓜葛的忧郁焦躁的陌生人。这时候向他们问好,回答就会有点不同:“除此之外,我都很好。” 或 “什么都好,就是……”这就是第一谙的基本要义:生 命 具 有 “中断” 的特性。在我们心满意足的时候,生命就会给我们一个大惊奇。这些惊奇往往出现在比较微细、比较容易忽略的一些生活经验中,比如是随着年 纪 而 来 的 疼 痛 ,在 杂 货 店 排 队 等 得 不 耐 烦 ,或 者约会快迟到了 ,这些情况都可以说是痛苦的示现。不 过 ,我想这种广泛性的思考很难让人领会。第一谛的译文中 ,经 常 会 用 到 “痛苦” 这个词。


这个词 很 沉 重 ,大家第一次接触 时 ,很容易认为它专指剧烈的痛苦或长期的苦难。但 是 ,在 佛 经 中 使 用 的 “苦 ” (藏 文 :dukkha,音 “堵 嘎 ”)这个 字 ,它的意义其实更接近现代比较常用的词,像 是 “不 安 ”、“疾病”、 “不 舒 服 ” 和 “不满”。


有些佛教典籍用生动的例子详述它的意义,比如说,痛苦就像是塑陶的转盘卡住时所发出的尖锐声。另外有些释论的例子,说痛苦就像坐在一辆轮胎破损的车上 ,只要轮胎转到破洞处,整台车就会跟着颠簸。“堵嘎” 确 实 也 表 达 一 种 极 端 的 情 形 ,不 过 ,佛 陀 、后世的佛教哲理和实修大师提到这个名词时,所 传 达 的 意 涵 是 “有些不太对劲” 的 感 觉 。 比 如 说 ,要 是 情 况 不 同 ,我 的 生 活 就 会 好 一点 ;要是我们更年轻、更 瘦 、更 有 钱 、谈 恋 爱 或 没 谈 恋 爱 等 ,我们就会比较快乐。


痛苦的清单可以不停地开下去,因此,“堵 嘎 ”也包括了各种不同的情况,从简单的搔痒到剧烈的慢性疼痛和致命疾病。也 许 将 来 有 更 多 语 言 和 文 化 都 能 接 受 “堵 嘎 ” 这 个 词 ,就 像 接 纳 梵 文 的 “业力” (karma) —词 ,那么我们就能更宏观地了解经 常 被 译 为 痛 苦 的 “堵嘎”。





就像医生治疗疾病的第一步是辨认症状,同样的,了 解 “堵嘎”是 生 命 的基本状态,就 是 远 离 不 安 或 担 心 的 第 一 步 。其 实 ,有些人光是听到第一谛,就能体验到自由的感觉。跟随我很久的一位学生最近坦诚地告诉我,他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总觉得跟周围的人有疏离感。他觉得别人好像都知道该说什 么 、该做什么。他们都比他聪明,穿 着 的 品 味 胜 过 他 ,而且也能 自 在 地 跟 别 人 相 处 。他 觉 得 每 个 人 在 出 生 时 ,都 拿 到 了 一 本“快乐手册”,而不知什么原因,他被漏掉了。 


后 来 ,他 在 大 学 选 修 东 方 哲 学 时 ,正 好 读 到 “四圣谛”,于是他整个看法开始转变。他发现自己不是唯一情绪不安的人。其实 ,自古以来,每个人都有同样尴尬和疏离的体验,于 是 ,他放下 了 自 己 没 拿 到 “快 乐 手 册 ” 的 遗 憾 事 件 ,继 续 做 自 己 。


但是 ,这不是说他什么都不用做,但至少他与外界相处的时候,不必再伪装自己很正常。他不再视自己是孤独的局外人,而是知道这是共同的问题,也就是说 ,当痛苦以特别的方式示现时,他比较有心理准备。就像我如果事先知道恐慌就在那里,我的痛苦就会减轻 。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七筒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