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间法中最殊胜的果位
世间法中最殊胜的果位
加行道包括四个阶段: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法位。
第一,暖位。从证悟的角度来说,加行道的时候,已经比较接近于一地菩萨的境界,有真实的证悟空性的感受,所以叫暖位。暖位虽然证悟了人无我与法无我所有的空性,但在修行的时候,对外界,也即内心以外的物质空性的证悟更为明显、清晰。一般大圆满初步的证悟,也属于加行道的暖位。
第二,顶位。顶,也即顶尖。虽然加行道还没有修完,但在进入此阶段以后,永远不会再产生不相信因果、轮回等等的邪见,邪见永远不会断除这种人的善根。在超越断灭善根方面,已经达到了顶尖,善根永远都不会断,所以叫顶位。
第三,忍位。忍什么呢?无论是对空性、大空性、远离一切执着一切戏论的空性、大圆满、大手印,以及密宗所说的一切都是佛的显现、佛的坛城等等,都能接受,不会有疑问、质疑,也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因为已经开始亲身体会到这些境界了,所以叫忍。
进入此阶段以后,永远都不会再堕恶趣。修到忍位后期以后,大乘修行人永远都不会退转到小乘,永远都不会发心成就声缘阿罗汉的果位,一定会沿着大乘解脱道最终走向成佛。
前三个阶段的修行境界基本上一样,只是对外境的体会有比较模糊、清晰、非常清晰的区别,境界的深度也在不断增长。到忍位的时候,不仅是对外界,而且对内在的心也证悟了空性。虽然三个阶段都一起证悟了诸法无我,但修的时候重点还是有点不一样。就像看图片,虽然整幅图片都看到了,但看得最清晰的,还是眼睛专注的那一部分。若要记住图片的全貌,还是需要再去看一看。同理,证悟的时候,虽然内在、外在所有的空性都证悟了,但修的时候还是有一个过程。首先是外在的证悟会比较清楚,内心更清晰的证悟会慢一点。忍位时对内在精神的证悟,已经达到了中等的清晰,还不是很清晰。但对外在世界的证悟,已经很清晰了。
第四,世第一法位,也即世间第一、世间法中最殊胜的果位。此处的世间法,不是没有出离心的那种世间法,而是指一地以下的境界。为什么说世第一法位是所有世间法当中最殊胜的呢?因为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产生过无漏的智慧,如今依靠有漏的修行善根,将于第二瞬间产生见道的无漏智慧,这是需要强有力的善根才能产生的,所以称为世间第一。这已经是凡夫修行的最顶尖,过了以后就不是凡夫,而是菩萨一地的见道圣者了。
关于五道十地的详细内容,在《现观庄严论》和《入行论》里面讲过,有兴趣的人可以参看。
·见道
见道,是真实的证悟。登地菩萨已经从本质上发生了突变——有执着、有漏的意识,转化为无漏、无执的智慧。内心获得了很大程度上的自由,所有后天学到的各种因邪见而产生的执着、见解等遍计烦恼已经断除。已经明显地体会到一切法的本性法界,从此不会有任何邪见与能够导致轮回的执着和烦恼。但因为俱生烦恼或比较细微的烦恼是先天性的烦恼,从无始以来积攒至今,在每个人心里已经根深蒂固,所以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容易一下子就能断除。只能将俱生烦恼分成十个部分,从一地到十地之间慢慢断除。无论如何,在见道的时候,已经断除了一地时可以断除的烦恼,菩萨可以在一瞬间幻化出一百个身体,每一个身体都可以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
在见道以后,显宗、密宗便成为一体,再没有显密之分。修学显宗见道的时候,也就等于证悟了密宗的见道。
在见道之前,虽然也要利益众生,但因为力量很弱,直接利益众生的因缘还不是很成熟,往往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刚刚发菩提心的时候,还会有自私自利的心,菩提心的力量不够,见解也不稳固,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烦恼,甚至有可能退失信心,觉得大乘佛法很高深,离自己很远,自己根本不是修大乘法的料,这都是很正常的。只要能够发心,就已经非常不错了,断除烦恼只能一步一步来。初发心的时候,要想尽一切办法去保护菩提心的幼苗。此时不能做太多事情,也不能接触太多的人。要知道,有些众生是非常野蛮的,如果遇到这样的人,让自己好心没好报时,就会因承受能力不够而退却,甚至有可能彻底摧毁菩提心。《入行论》中讲过,舍利子开始发菩提心时,都示现因失望而退失菩提心,我们更应该身处静处,以闻思修为主,努力培养菩提心,加强菩提心的力度。
但在一地菩萨以后,因为已经证悟了空性,身体与心灵不再有痛苦的感受,所以永远也不会退失。即使对方以怨报德,也无怨无悔。哪怕有人拳打脚踢,也心若止水。此时虽然也要修行,但已经有很大的能力去帮助众生,所以应以利益众生为主。通过直接度化众生,既可以利益众生,同时也可以积累资粮,以促使自己从一地提升到二地,从二地提升到三地,乃至最终成佛。
·修道
证悟见道或一地以后反复修持的过程,叫修道。从二地到十地,修道共分为九个层次。其中二地到七地之间,是断除烦恼障和所知障。在七地结束的时候,集谛所包括的根本烦恼与随烦恼等三十种烦恼障都已经断除。八地以上只有所知障,没有烦恼障,所有的我执,都断除得一干二净。
智慧照亮人生
愿慈爱温暖您的内心
长按二维码关注
慈诚罗珠堪布个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