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 二十九 | 《做才是得到》挑剔别人前,请先挑剔自己贝 返回

有声读物 二十九 | 《做才是得到》挑剔别人前,请先挑剔自己贝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请多多指教~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做才是得到

作者:索达吉堪布


第八章 看法决定活法


06 挑剔别人前,请先挑剔自己

佛看众生都是佛,魔看众生都是魔。我们的心是什么样,所呈现出来的外境,就会是什么样。

看到他人不好,实际上是自己的心不清净。


就像一块脏兮兮的镜子,上面污点斑斑,显出来的东西肯定是面目全非。同样,我们心的镜面上,如果粘满了种种习气的垢染,那么无论看到谁,也都会觉得有很多毛病,怎么看都不合自己的意。


一个人的心不清净,就会时常疑神疑鬼,觉得周围的人都在欺负自己,甚至看他一眼,也觉得别人的眼神大有问题,似乎是在蔑视自己。他所见的一切皆不清净,就算是圣者的功德也全然不见。


相反,倘若一个人的心很清净,就会视每个人都是佛菩萨。即使有人无端刁难,也会觉得是大菩萨在以此方便法门来消除自己的业障,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切;就算看见特别愚痴的人,也会认为是大成就者的故意示现。


《杂譬喻经》中讲过一个故事:

古印度有一座寺院,住着百余名僧众。距寺院不远之处,住着一位潜心向道的女子,她每天供养一位出家法师,然后在其座下恭敬听法。


一天,轮到一位老比丘前去应供讲法。他年岁已高、刚出家不久,对许多经义尚不了解,但又不知该如何婉拒,只好硬着头皮,拖着沉重的脚步前去。


这位女子见老比丘的步履如此“安稳”,就对他生起了极大的信心,认为他必定是个有智慧、有定力的大修行人。


进入屋里,老比丘心情七上八下,享用斋饭的时间拖了很长。


然而,漫长的等待,丝毫未减少这个女子求法的诚心。午斋过后,她虔诚地请老比丘说法。


老比丘惶恐不已,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纪才出家,对深奥的佛法不明究竟,心里既惭愧又苦恼,不禁感慨道:“愚痴无知,缺乏智慧,实在非常痛苦啊!”


女子听了这段话,以为是给自己开示的,就仔细体会其中的意义,明白了由无明产生痛苦……在反复思维的当下,她竟证得了圣果。


可见,心只要清净,外境无一不清净。外境的好坏,根本在于心的安立。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就应断除挑剔别人的习气,一旦生起不好的念头,则要立刻制止并忏悔。



07  挑拨离间,来世变成哑巴鬼

不但自己切莫离间别人,当听到别人在巧言挑拨时,也应漠然处之,既不反对、也不赞同,这样对方就拿你无可奈何了。

现在有些人特别能说会道,喜欢挑拨离间。本来别人的关系很好,经他几句话添枝加叶,立马就能反目成仇。这种人常以此为乐,自认为很聪明,却不知这样于己十分不利。


在古代,有个人叫安庭柏,善于挑拨离间,口才也非常好。纵然是至亲,一旦被他挑拨,也会立即形同水火。在他的巧舌离间之下,有亲兄弟发生争斗的,有情投意合的密友断交的。他一生中穷困潦倒,后来业力现前,脸颊生疮,喉咙和舌头溃烂,在哀号中悲惨地死去。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一则巧舌罚哑的公案:

江宁有一位书生,独自住在老家的废园中。一天晚上,他在书房读书,一个艳丽的女子在窗边窥视。当时,他知道她不是人,但因女子面容姣好,也不感到害怕,便唤她进来。女子入室后一言不发,问她话也不回答。这样过了一个月,书生始终不知道她的来历。


有一天,书生再三询问,她才取笔写出自己的身世:

“我本是明朝某位翰林的侍妾,不幸短命而死。因为我生前很会挑拨离间,使一家骨肉矛盾,形同水火,死后被罚做哑巴鬼,已沉沦两百多年了。如果你能为我抄写《金刚经》10部,得蒙佛力超脱苦海,我生生世世感念你的恩德。”


书生便答应了她的请求。抄完经书的那天,女子前来拜谢书生,并取笔写道:“凭借写经忏悔之力,我现已脱离鬼趣,但由于前生罪重,尚需做三世哑女才能说话。”


上面的故事,有些人或许不以为然,可能会把它当成神话。但你相信也好、不信也罢,因果绝对是无欺的,只要自己造了恶业,必定会感受相应的苦报。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眼耳所认知的以外,还有很多神秘的境界不为人知。


爱因斯坦也说过:“有些人认为宗教不合乎科学道理。我是一位研究科学的人,我深切知道,今天的科学,只能证明某种物体存在,而不能证明某种物体不存在。”所以,对生命中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假如你因不了解就把这一切统统否定,自己造业依旧肆无忌惮,那等到果报临头时,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如今有些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中,始终与大家关系不好,经常受人欺负,许多人都讨厌他,换了多少地方也是同样。假如你有这种遭遇,请千万不要心生怨恨,而应想到这是自己往昔离间别人的果报,一定要努力忏悔。


忏悔的时候,可以多念金刚萨埵心咒、

百字明,读诵或抄写《心经》《金刚经》《普贤行愿品》等大乘经典。若能持之以恒真心忏悔,业力定会渐渐减轻,人际关系也会趋于好转。



08  谗言最容易让人轻信 

“依止恶友者,终不得好处,且看狮牛友,被狐离异也。”

从前,有一只母狮,它杀了一头母牛,因为特殊的因缘,不仅没有杀小牛犊,还把它与自己的孩子一同哺养。母狮临终时对它俩说:“你们是我用同一乳汁喂养的兄弟。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挑拨离间者,我死后,你们谁的话都不要信。”


母狮死后,小狮子和小牛一起生活,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它们一直亲密无间。当时,狮子每次捕食,一只老狐狸常会跟在它身后,想吃到那些剩肉。可狮子这会儿就想起了家中的牛,于是急忙把肉叼回家,或者把肉藏起来。


因为吃不到剩肉,老狐狸非常生气,它暗自琢磨:“我挨饿就是那头牛造成的,我一定要想法把它俩分开。”


一天,趁狮子出门捕猎之机,老狐狸来到牛面前,俯耳躺下,看上去非常可怜。


牛问:“你身体痛吗?”


老狐狸说:“我身体不痛,是心痛。”


牛又问:“为什么呢?”


老狐狸说:“狮子想杀你,我特别替你担心。”


牛不相信:“你不要说这种话!我们有母亲的遗嘱,这不可能是真的。”牛口中这样反驳,心中却产生了疑虑。


老狐狸说:“信不信由你。反正我已经告诉你了,你自己要注意了。”


随后,它又跑到狮子面前装病,也如此言说了一番。狮子心里也产生了怀疑。


以往在窝里时,狮子给牛磨角,牛给狮子梳鬣,彼此亲密无间,从未猜疑过对方。但现在它们互相打量,越看越觉得对方有问题,认为老狐狸说的是事实。


时间一天天过去,最后,牛用角挑开了狮子的肚皮,狮子也咬断了牛的喉咙。

这,就是轻信离间者谗言的下场。




一起阅读



‍我们现在启动爱心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詳細可以加紫瑩查詢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图文|网络

   编辑|Vivien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