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讲堂 >> 哭着看完《人间世》,才明白人间有多疾苦! 返回

哭着看完《人间世》,才明白人间有多疾苦!


病苦害人命,病为死王使,

众生受斯苦,此苦不可说。

——《正法念处经》



人世间,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时隔两年,豆瓣评分高达9.7的医疗纪录片《人间世》发布了第二季,刚播出就以话题“看人间世哭了”冲上了热搜榜。

 

生老病死注定是这世间每一个人的必修课。在这个热衷娱乐的时代,讲述“生死”这么沉重话题的《人间世》能够这么火,也见证了纪录片“真实的力量”。

 

除了亲身经历,谁都没有机会能这么近距离地感受生死。镜头中呈现出来残酷而真切的人生百态,提醒着人们这一切都是真实地发生过。这种真实,让无数人泪崩,甚至“哭得喘不过气”。




对我们修行人而言,

认识病苦的最佳场所就是医院。

——恭录自《前行广释》第52课



“机场比婚礼的殿堂见证了更多真诚的吻,医院的墙比教堂听到了更多的祈祷。” 

 

医院是见证人世间生离死别的地方,生死只隔着一堵墙。残酷和温柔,绝望和希望,哭声和笑声,生命的终点和始点,生老病死,每天都不断地在这里轮回不息。

 

佛经说,人有八支分苦,其中四个就是生、老、病、死,这是人人都要承受的苦,是人类的宿命。毕竟,生命从一开始就是从病床上诞生,哭着来到人世间的。


人从那里出生,也终将从那里死去。

 

由此可见,世间的所谓快乐,只是暂时远离了痛苦而已,正如佛经所说,轮回完全是苦的本性。



《法华经》云: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众苦充满,甚可怖畏。

常有生老病死忧患,

如是等火,炽然不息。




《人间世》第二季第一集《烟花》是由一个13岁的骨肿瘤患者杜可萌讲述,她既是经历者,也是旁观者,透过她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一群患有骨肿瘤患者的孩子,在面对病魔时的坚强与勇敢。



故事从一个叫安仔的小男孩说起,11岁的他,本像同龄人一样读书玩耍,却因为骨肿瘤截了左臂。虽然对安仔来说,捡回一条命比什么都重要,但他的内心始终对失去左臂难以释怀。妈妈带安仔定做假肢,看着安仔装上假肢时高兴的样子,内心更加悲伤,其实安仔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肺部,剩下的时光已然不多。

 

在病危前,安仔拖着虚弱的身体,一遍又一遍的恳求医生让他出院,“我真的已经是极限了!”他好想回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痛快玩耍。然而面对安仔虚弱的请求,医生也只能低下头,沉默着走出了病房。

 


妈妈一直在给安仔拍视频,视频的最后,虚弱的安仔对着镜头说:“妈妈,宝宝永远爱你!”这一幕让多少人泪水决堤。安仔的父母强忍着悲痛,将安仔的眼角膜捐献出去,让一个3岁时因意外失明的男孩重见光明。后来妈妈写信给医生说,安仔在最后取角膜的时候,嘴角依然带着笑容。这就是他生命里最后的布施。



《烟花》中另一个孩子王思蓉,爱美爱笑,时常会逗笑其他的小病友。但是她的人生也只剩下一道单选题,“要腿,还是要命”,即便再坚强的女生面对这样的问题,也会承受不住。

 

最终医生与王思蓉父母商议后决定尊重她的意愿,将截肢改为把腿骨取出来,切除肿瘤后再放回去。王思蓉给医生说,希望下手轻一点,伤口也要美容缝合。


手术当天,医生取下王思蓉的腿骨,浸泡在钠氮离子浓度达10%的生理盐水里,杀死肿瘤细胞。手术时用过的血巾铺了满满一地。



这个爱笑的女孩有一个乐观的妈妈,手术之前还和女儿打赌不会哭,然而当她看到女儿被推出来的样子,仍然哭到了发抖。

 

手术前,她花了4000块钱,相当于王思蓉爸爸熨烫13000多件羊毛衫才能赚到的钱,带一家人去鼓浪屿旅游。那天,她比女儿玩得还开心。当这部纪录片片尾字幕出现的时候,王思蓉的名字打了个框,那个爱笑的女孩最终还是不得不离开了这个世界。


佛教中最直接的认识,就是人的痛苦——从大的痛苦到微细的内心不平衡,都是源于“我执”。“我执”就是私心,就是对“我”和“我所”的执著,梵语称作“萨迦耶见”。印度伟大的佛学家寂天论师曾说:“执我唯增苦。”只要你执著“我”,就唯有增加痛苦。


——恭录自 《入行论讲记》第100课







在《人间世》第二季第二集《生日》里,镜头对准了妇产科病房里一群特殊的母亲。她们都是不适宜怀孕的母亲。然而为了能够生下自己的孩子,她们都在拿自己的性命做赌注--结果是有人赌输,有人赌赢。



第一位母亲有了两个女儿,由于家乡有重男轻女思想,还希望再生一个儿子,这次胎盘没长好,生产时大出血,最后不得已切除了整个子宫以保全性命。



第二位母亲,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她不顾家人、医生的强烈反对,执意要生下孩子:“我认为人生要是圆满,就是有个孩子。”结果这个瘦弱的早产儿出生后,她连孩子都没看上一眼,生命戛然而止在25岁。伴随着产房里的婴儿哭声响起,这位年轻妈妈的老母亲同样也在病床前哀嚎:我的儿啊 ....你怎么就不听妈妈的话....



第三位母亲,已四十二岁,是一位失独母亲。儿子是消防员,2014年因事故英勇牺牲。3年间经历几次挫折,这次经历艰难的分娩,终于再次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她流着泪对医生说:“明年也是我大儿子的本命年……”

 


母爱的确伟大,可以为了后代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有时又很盲目,往往会为了心中的执念而承受巨大的痛苦,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这季纪录片,让我们对生命心生敬畏,活着真好!不禁感慨人的命运,时而脆弱如苇,时而坚强如石。

 

对疾病也有一种深深的恐惧感,轮回真的很可怕!要好好善待自己的身体,断恶行善,减少贪嗔痴,期望能过一种知足少欲,清净自在的生活。

 

再有就是好好地修行,持续精进地积累资粮、清净业障。有一天,当自己成为那个躺在病床上的人,内心里会有一种信仰的力量在支撑,有佛教的智慧教我们如何取舍;有正确看待疾病的思想;和解除轮回痛苦的方法!有上师三宝的力量为我们加持!

 

自成自怙主,解脱一切苦!面对生死,医生有时却也一点办法都没有。面对轮回,更要靠自己的精进修行,才能彻底终结轮回中的一切之苦!



我们在生活中,其实随时都可以修悲心,遇到可怜众生时,要经常换位思考:“如果是我怎么办?”


作为真正的修行人,看到众生的痛苦时,应专心意念:“正在感受痛苦的众生,判刑的死囚也好、被杀的动物也好,就是我自己,现在到底该怎么办呢?无处可逃、无处可躲,无依无怙,无法溜走,也不会飞行,凭借力量和武力也不能抗拒,一瞬间就要离开今生的一切,甚至自己珍爱保护的身体也要舍弃而步入后世,这是多么悲惨啊!……”观想那样的痛苦落到自己身上而修心,这就是大悲心的修法。


……所以作为大乘行人,修大悲心特别重要,有了这样一颗心,不但生生世世中会不离利他,即生也会获得世间的快乐。 


——恭录自《前行广释》第94课 



《中般若经》中云:

“若见苦难众生,

愿彼等远离痛苦之心即是悲心。



这部纪录片有着太多修悲心的对境。众生真的太苦了,纪录片所揭露的只不过无边无际的轮回苦海中的凤毛麟角。每个城市的医院,几乎都是门口车水马龙,里面人满为患。北京有位治疗肿瘤的专家也感慨: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



《中观四百论》云:

于此大苦海,

毕竟无边际,

愚夫沉此中,

云何不生畏?





愿诸病有情,速脱疾病苦,

亦愿众生疾,毕竟永不生!


愿众无苦痛,无病未造罪,

无惧不遭轻,毕竟无不乐!


愿诸有情众,殷勤供诸佛,

依佛无边福,恒常获安乐!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