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一张偷拍照迅速刷爆朋友圈,
打开一看只是很日常的一幕,
却令大家为之动容。
有人说,最贵不过教养。
而教养最直接的体现就是:
对他人的尊重,
不给他人添麻烦的自觉,
为他人带来方便的体贴。
每个有教养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善良的父母或长者。
他们用身体力行诠释:
想要孩子成为什么素养的人,
首先你就得是什么素养的人。
再好的名校,
都比不上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
穷养、富养,都不如让孩子有教养。
一名身穿校服的小女孩看到老人肆意剥蒜撒了一地,
默默蹲下,
把地上的蒜皮都收在手里带出车厢,
她说:“爸妈就是这么教我的。”
一个坐在后座的孩子,
将酸奶盒随手扔出窗外。
父亲随即下车将酸奶盒捡起拿回车内,
并对孩子进行了教育。
一个孩子在书店“顺走”了四本漫画书——
家长发现之后写下道歉信,
并附上书款,
一大早从门缝里塞进书店。
很多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会潜移默化影响孩子一辈子。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
你的缺位,将有人来“补”,甚至“老天”来替你教育,为此,更多的熊孩子付出惨痛的代价:
因为不遵守规则,在马路上乱跑乱窜被汽车撞飞,因为不懂得尊重人,年仅十岁的幼童被邻居残忍杀害......
教养不分年龄大小,无关乎身份、地位、金钱、名誉,而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品行。如果平常就能用行动教会孩子在公共场合多为他人着想,尽量不给别人添麻烦,懂得换位思考和感同身受,那么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和忧伤,反而会感受到快乐和安全。
或许,令人痛心的重庆公交车坠江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不要等到悲剧发生那一天,你才意识到,原来拥有为他人着想的“教养”,
其实是你人生路上最大的“庇护伞”。
许多人都想保护自己,不愿遭受畏惧痛苦,如果真的这样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爱护他人。像爱护眼目般爱自己谁都会,但这是凡夫人错误的想法,假如真想保护自己,就应该尽心尽力地利益他人。上师如意宝也说过:“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有利他心的人,是整个世间的庄严,人、非人、天龙八部、护法神都会保护他。以前我看过一个光碟,有个法师说他依止过一位上师,当时上师告诉他:“你要一心利益众生,不用担心自己,你的快乐诸佛菩萨会承包了!”这话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但实际上的确如此。一个人生起菩提心的话,他脚下踩的微尘也会为天王所顶戴。发大乘心的人无论住在哪里,都是当地的佛塔,非人会整天转绕他。
在这个世间上,只要是为了众生而无条件地奉献一切,所有的人都会帮助他。有些人不管办慈善也好、传法也好、利益众生也好,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财富,自己若任何目的都没有,很多人一定会对他伸出支援之手的。
要知道,利他菩提心的威力和功德不可思议,这种心在谁的相续中生起来,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一定会当下获得成就。
——恭录自《入行论讲记》第149课
在西方文化中,一谈到教养,总会联想到绅士风度——它是英国男性公众所崇尚的基本礼仪规范,被纳入英国学校的品德教育内容,涉及关于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方面,包括训练考虑他人,培养无私关心他人的一些优良品质等等。
在中国,教养是儒家文化最看重的品质之一。荀子言:仁义礼善之于人也,辟之若货财粟米之于家也。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看看那些名垂千史的圣贤伟人,并不是穷养与富养的结果,而是教养使然!
教养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在佛教思想里,教养就是四摄、六度万行,是处处观修自他相换的利他心,是对一切众生平等相待的大悲心。
一位智者曾这样说过:“生命的营养素是善良,生命的提升素是慈悲。”而善良和慈悲都离不开一颗利他心。
人生的价值是利益众生,这也是大乘佛法的精髓。《弟子问答录》中讲过:“余事皆下品,唯有利众高。”世间上其他事的意义都不大,唯有利益众生是最无上的,这也是佛陀极其欢喜的事。如《华严经》云:“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假设能让众生得到快乐,我们的功德资粮自然会增上。因此,希望大家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尽心尽力为众生多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恭录自《真正的“财富” ——北京万人放生开示》
我们无论是什么身份的人,多多少少产生一点一滴的利他心,这个很重要。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尔虞我诈,好多人所作所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故很需要大家发出一种利他的光。若能如此,不管你是公务员、老师、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贡献都远远超过物质价值。
——恭录自《南京大学博士论坛问答》
凡夫人完全断掉自私自利,这也是不现实的,但这个心可以慢慢转变,不管在什么场合中,尽量串习去利益他人。在任何一个场合中,最可怕的就是自私自利,法王如意宝在《胜利道歌》中也讲过:“舍弃爱自如毒食。”一定要断掉毒药般的自私心,想办法生起利他心。
总之,具足利他心的人,即使原来是低贱的仆人,最后也能成为了不起的人。像西方国家的某些总统,本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后来却能变成整个国家的君主。回顾历史,这种现象也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恭录自 《二规教言论讲记》
拥有教养,不是富贵人家的专属,
也非贫穷人家的私藏,
而是任何一个父母或长者都能送给孩子的一笔无价之宝。
爱孩子,请给他们最贵的“教养”,
愿他们从小被温柔呵护,
并温暖这个世界......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