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今日当精进 >> 《离幸福很近•为临终者献爱心》阅读参考 返回

《离幸福很近•为临终者献爱心》阅读参考


01

世间与佛教的临终关怀。


每个人都会死,这是不可避免的,死期是不定的,死亡也是无常的。

在所有的恐怖中,有饥饿的恐怖、四大的恐怖、地震的恐怖,但是最恐怖的就是死亡。

1、世间人是如何面对死亡?认为死亡是终点,人死如灯灭。

凡夫人面对死亡的态度,是因为不知者无畏,所以觉得一死百了。由于我们对亲人的贪恋执着,当亲人告别我们去另外一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会不知所措,这是因为对亲人的爱不舍而导致的。如果我们对亲人没有更多的爱恋,当一个生病已久的老人,要告别我们的时候,失去亲人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所以一般的世间人对死亡的态度都是无所畏惧的。当然,由于对死亡的不认知,很多人也有莫名的忐忑和恐怖。

一些慈善家主要是对生命晚期的人提供最后的安慰和关怀。通过医护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的帮助对临终者的身心做一些有限的调整,使他们以比较微小的痛苦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

2、佛教如何面对死亡?前生后世存在,轮回存在,因此死亡是一个重生机会。

佛教认为死亡是一个重生机会,也可以说是起点。从十二缘起的角度,佛教一直相信前生后世。只要我们没有出离轮回,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只不过我们死亡的归途有所不同,或许是恶趣、或许是天道、或许是人道。正因为六道轮回存在的缘故,佛教对于临终关怀尤其重视,因为我不知道死了之后去哪儿。如果我们现在没有行持善法,更多的造作恶业,那么等待我的一定是三恶趣。

应以清醒、理智的思考,对未来来世心存畏惧。

米拉日巴尊者行持了很多杀业之后,非常畏惧死亡,如果这一世不解脱,那么下一世就是堕落。这是对生命的觉醒,也是对自我的反思。

3、应该怎样关怀我们最亲爱的人。

不单单是在他生病之际,或者是弥留之际,给予他最温暖的关怀,更重要的是为他照亮来世的路。对前生后世的存在应该是没有太大的怀疑,是相信有来世的,这便是佛教的临终关怀。

4、佛教和世间的一些临终关怀到底有什么样的区别。

▶ 心态上:

佛教完全是利他,菩提心的心态。而世间的心态是一种不知、愚痴,或者是爱心的心态,谈不上大爱。

▶ 行为方式上:

世间人的行为,通过火化或者请人哭唱、土葬、水葬等等把尸体葬掉之后就完事了,没有更多的关怀。如果是慈善家或者一种临终关怀的人会请一些牧师来给他进行祷告、祈祷。

佛教的行为就不一样,是行持六度,尤其是在布施、持戒、安忍、等等的过程中,尤要念阿弥陀佛圣号、观世音菩萨心咒、或者念闻解脱经超度亡者,行为是不一样的。

▶ 果上:

慈善家的现代临终关怀顶多让他们生善界,就是人天安乐。凡夫人靠亡者的善业恶业流转。尤其凡夫人不懂得真正关怀临终者和亡者,或许做丧事时,大型杀戮,反而更加增加亡者的生死苦难,难以出离。如同《地藏经》所说:本来他背着很重的石头,这时候有人又给他增加更多的石头。




02

如何开展临终救度。


1、首先要了知亡者的痛苦。

临终者的痛苦在《六中阴》中讲得非常清楚。

▶ 耽著亲人与财产是轮回之因。

亡者的痛苦是与自己心爱的亲人舍离,自己耽着的财产不得不放下。

▶ 感受四大分解的痛苦。

 当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分解的时候,如乌龟脱壳非常痛苦。

▶ 中阴身具足神通感知的痛苦。

  亡者在中阴身的时候,会具足神通,对于家人分夺财产,对他不关怀,他感受着揪心的痛苦。

▶ 中阴的境界当中感受业力的痛苦。

亡者在中阴的境界中,看到很多打打杀杀的现象,尤其依靠他的恶业出现诸多痛苦,他不知道他的未来在哪里,非常彷徨和迷茫。当他的恶业现前,会有不由自主的痛苦,如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恶业多、恶人多。依靠恶业现前的时候,身边有诸多恶业的景象,恶风恶雨,非常惶恐。

小结:我们最亲爱的亲人要离开我们的时候,就如同我们最爱的孩子前往国外去留学,国外的留学环境我们尚且不知,且他的同学又有很多坏人,作为妈妈特别担心。同样,我们的亲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将离开我们前往另外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都是你和我不可知的,我们要想尽办法去救度他们。

2、如何开展临终救度。

要通过念经、念佛、为最爱的亲人照亮来世的路,要积极主动的去救度他们。

▶ 父母在弥留之际出现衰相时布置助念现场。

当我们的父母亲在弥留之际,还没有断气的时候,或者外气已断,内气还没断。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出来他死的时候一些衰相现前,我们要马上做好准备。要布置现场,要准备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像,还有佛经和佛塔,还要有一个转经轮,放在亡者的旁边,最好供七盏灯,这样他也能获得解脱。如果我们知道父母亲快要走了,这些赶紧都准备好。汉地还会准备陀罗尼被,金刚沙。

▶ 身体右斜卧呈佛陀涅槃之相,之后的身体切勿动,免生嗔心。

如果我们的父母亲已经走了,马上把身体做朝右斜卧的姿势,然后给他点好灯,令他远离黑暗,带来光明,非常有必要。并且摆好三身像,把我们的转经轮、佛塔、佛像,就是佛陀的身所依、语所依、意所依都摆好。上师也提倡有《般若摄颂》给亡者带在身上也是很好的,摆好供品。

24小时,最好不要碰死者的身体。很多人放陀罗尼被也很好,盖住死者的脸,其目的是,看到死者的脸比较害怕,这样也是护众生的心。

▶ 语要保持,不要哭;轻柔的念诵佛号或助念仪轨。

为死者营造一个非常平静、祥和的氛围。哭只会增加亡人的贪恋,这点特别重要。对亡人的忆念、帮助他解脱,他未来的去向有非常重要的关系。为了亡人能在清净的,平静的心态中,能安然离去,不要哭泣,惊动他的内心。哭泣会牵动他的贪心,对我们不舍的心,这样他会变成三恶道的众生。

不能哭泣,应该怎么办?应该念佛号,或者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缓缓的念,不要刺耳不要太大声。这样的过程中,保持这样的正知正念来念,好好送爱我们的亲人最后一程。

▶ 从意来讲,我们要注意不要贪恋父母,这会让父母生贪心而堕入三恶趣。

纵然,我们多么爱我们的父母亲,但这是贪爱之心,只会增加他对轮回的执着。中阴身会有他心通,除了金刚座不能穿越,母胎不能穿越、子宫不能穿越,其他地方都能穿越,他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所以我们动念头要注意,不能起贪心,如果起贪心,他更加执着我们而不肯离开这个娑婆世界,我们这样念佛号对他无益。所以,我们的意不要贪,在临终之际,又因为爱我们而令堕入到三恶趣中。意要保持正知正念,不断地告诉爸爸妈妈说:你们好好的去,不要牵挂我们,去极乐世界吧,极乐世界无比殊胜庄严,有八功德水,以黄金为地,那里都是菩萨,非常庄严和清净,你们快去吧,你们这样的身体,没有任何障碍,只要你们想去就能去。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有这样的念佛之心,意念阿弥陀佛的心,他就会听从你的话,依靠这样的方便就能去极乐世界。

我们的意无贪、无嗔、无痴,就是念佛之心,菩提心摄持。

3、超度内容:有组织地做佛事。

▶ 组织轮班念佛,24小时不间断念佛。

现场助念,有些城市很热,可能尸体放不了几天,会臭,也不太方便。按照法王如意宝讲至少要放够三天。如果三天都放不过,天气太热,那么一天一夜是要保证的。组织大家轮班来念阿弥陀佛,不要间断,不要间断的进行念佛。不要间断有两种解释,有的说是24小时不间断,他耳边一直有佛声;还有说,只要有人在念佛也可以,不间断也可以。当然,最好是24小时不间断的念佛。

▶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因为亡者中阴身有他心通、天耳通。所以我们念佛号的时候,他完全能听得见。如果跟他们说:“你跟我一起念阿弥陀佛”他也会跟着念。阿弥陀佛曾发愿:“何者祈祷我,我就会现前。”再加上亡者的信心,他也会这么念的缘故,召唤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如此依靠这样的因缘而得度,非常殊胜。并且在他耳边念佛号,佛号的加持力是不可思议、功德是不可思议。能够转变他的恶心相续或者不好的念头,这能使他此刻沉浸在念佛、念法、念僧的心态当中,这样他就真的走得很好。

▶ 同时做佛事。

在一些寺院里请僧众来做佛事。做佛事的内容很多,一般会念观音心咒,还有金刚萨埵心咒来进行忏悔业障,以及闻解脱。在藏地如果有钱一定要请僧众来念《中阴闻解脱经》,在四十九天每天都做最好不过,如果钱少,随缘随份也最好不过。并且尽可能在每年的大型法会当中都给他做一些佛事,增上他的福报。做佛事的必要性,依靠佛事,能令亡者获得救度,依靠佛法能获得皈依处。

▶ 教证说明助念的重要性。

上师引用印光大师讲的教证:“临终助念,如同怯夫上山,但是依靠前牵后推,左右扶掖之力,他就能登峰造极。”

《闻解脱经》也是这样说:“如果江河里随波漂流的木头,只要稍微用力就能将它拉到岸边。”同样,心识即将离开身体时候,也容易受到他缘的影响,如果为亡人哭泣或者造恶业,亡人也可能因此而转生于恶趣;如果为亡人造善法,亡人就能解脱。




03

为什么要临终助念。


1、临终助念有什么利益?

临终助念能够令亡者,往生清净刹土,或者人天善趣,对自他皆有利益。

《地藏经》说:“如果做佛事,亡者得一分,而生者得六分,对自他皆有利。”

助念本身就包含了法布施,也包含无畏布施。如果放生是无畏布施,同样临终助念也是无畏布施。当亡者在中阴身,不知所以然的时候,这个过程中我们给他助念,就如同茫茫的黑夜当中,有一盏不灭的灯,为他照亮黑暗的路途,就能够遣除他对未来不可知的怖畏,能够令他出离,所以叫出离道无畏。

如果我们放生小青蛙、小兔子,是对它的生命很尊重。同样我们的亲人即便他的身体四大已经分解,曾经疼爱我们的手不再温暖,但他的神识在漂泊,他也是生命。

什么叫有情?有阿赖耶识、有如来藏的众生都叫有情众生。他没有出离轮回,这样的有情众生正在感受痛苦,所以我们要对他进行无畏布施,就是给他念佛。

2、不是说何人修何法自己得解脱吗?自己要解脱是自己的事,为他助念,他怎么就能得到利益?

▶ 发心的缘起力。

何者发何心,住于意乐中。我发心就是为他念佛号,所以从缘起力来讲他能得到。

▶ 回向的功德。

我们念阿弥陀经或者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给他回向。回向依此善根有所趋向,就如同射箭一样,箭的方向射向钼靶。同样从开始发愿到回向都是给亡者,当然他们都会得到的。

▶ 阿弥陀佛的愿力。

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愿力。因此从愿力的角度,以及亡者得度的因缘的角度,这些都能得到加持和利益。

尤其我们大声念,在念佛的过程当中,亡者的耳朵能听到佛号,那么会得到极大的加持。

3、为什么一生行善,而临终一恶念就能下堕恶趣?

有的人一生做善事,临终做一件恶事却堕入恶趣。或有的人一生造恶业,临终念佛就转生善趣,貌似不合乎道理。《那先比丘经》:“比如把一百块大石头放在大船中,这一百块大石头比喻人造了诸多恶业,但是依靠船的浮力而不沉。”船的浮力就是善法的浮力,就不会堕入恶趣。另外有的人行持了一辈子的善法,但是一块小石头放在水上它就会掉下去。就算他平时没造太多的恶业,但是临终只是一个小恶业,就会因为没有善法的浮力而堕入恶趣。

4、修持什么样的善法才会承载更多?

《大智度论》中云:很多时候船的浮力比喻菩提心,依靠菩提心的浮力,即便是一块(造恶业的)大石头,但是也不一定会堕落。因为“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菩提心就能承载罪业的石头。

5、为什么临终时的一念如此重要?

临终时能体现所有的修行,平常的修行,正知正念,都是为了临终的一念。保证临终不颠倒。并不是我平常一辈子行善是为了买人天善趣的归途,而是为了保证临终那一刻的正念相续。

▶ 公案1:阿耆达王一生造塔行持,做了很多的善事。本来死后应该转生到天界,但是临终时,一个侍者用扇子给他扇风,失手把扇子掉到他的脸上,因阿耆达王产生了一念嗔心,就转生为毒蛇。

▶ 公案2:汉地的张善一辈子杀牛,应该现前地狱的景象,但是在善知识的劝导下,他拼命念佛,念到还没到十声佛就往生极乐世界。

▶ 归纳:我们一辈子做善事,临终因为一件恶事堕入恶趣,是因为没有非常强烈的长期串习善业的力量。

▶ 告诫:《大智度论》中的故事:有一个国王一辈子念佛。他问佛陀:我在家念佛,但是如果临终有恶念产生,我会到哪里去?佛陀说:你还是会去极乐世界。佛陀讲了个比喻:如同树木砍掉一边,它还是会往一个方向倒的。所以平时以正知正念来念佛,必定往生。

6、为什么说佛教徒不要去遵守传统的陈规陋习?

佛教理论,因果道理大家应该深深明白,亲人离世在中阴之际,未来去哪儿,一方面是依靠他相续中阿赖耶的业力,一方面依靠我们的助力,如果他的业力蛮重,那我们助力的力量也要很强,把他强行推到极乐世界去,这个也是可能发生的。

所以在见解上千万不要去就低。最关键时不要放弃佛教徒的原则,你是一个正信的佛教徒,迁就流俗众,只能害亲人;无论如何我们要坚持举办佛法的丧事,真正利益到亲人。

7、不会念破瓦怎么办?到底念什么好?

上师说:念一个诸佛菩萨的名号,或者《大乘经》中的一句:“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即便不会念破瓦,也没有观想的能力,也没有超度的能力,但是一定要念一字一句佛经的名号。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窍决,就是上师瑜伽。我们即便没有观想的能力,但是如果我们有清净的信心,好好祈祷上师,修上师瑜伽也能超度亡者。




04

助念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死亡时保持的心态,其次,是遗嘱,从这两方面如何面对死亡。出家学佛,在家学佛都是要面对死亡的,做到法的尊严,能自在的走、自在的来,千万不要不自在,不自在就是苦,是一种逼迫。

1、怎么面对死亡?

▶ 死如出狱。

就好像总算出了轮回的监狱,一种很轻松的心态去迎接一种解脱。

《亲友书》以及《三戒要解》中有个窍诀:死亡的时候一定要保持一种心态:“该忏悔的罪业我都忏悔清净,在一种善法的心态当中安然离去。”

心念决定未来的方向。如果我现在是善心,该清净的罪业都清净了,就像我出了监狱一样,我要解放了,获得重生了,多开心。这种心态不会畏惧死亡、不会恐怖、不会颠倒。非常平静的,善法的相续中死去,肯定会获得人天善趣,这是一个窍诀。

▶ 死如再生。

死亡意味着重新转生,都是在十二缘起,无明缘行行缘识等。《成量品》中讲,咱们的身体和心识是别别他体,是一个能依所依的关系。身体是四大,地水火风是物质,而心识是精神。这辈子我借助这个身体是父精母血和合的身体,用了一辈子了,现在我总算自由了。

2、为什么要做四十九天佛事?

在《俱舍论》讲到,一般人经过七七四十九天都会转世。除非特殊业力所现,有的是一两年才转世,当然还有特殊业力,罗睺罗在母胎呆了60年,出来是一个小老头,这种情况也会有的,是特殊业力还有愿力导致的。一般人是经过中阴身七七四十九天必须要转生了。

3、要立好遗嘱。

这也是面对死亡的一种良好的心态。

1)生重病不盲目抢救;

2)断气24小时勿搬动身体,勿哭泣吵闹;

3)要助念;

4)断气后七天内,念佛不能中断的同时,还不能杀生;

5)断气24小时后方可换衣服;

6)丧事从简,举办素宴,免增罪业;

7)超度过程当中主要是念佛;

8)四十九天当中,所有吃素、念佛、放生等这些功德回向亡人及众生;

9)所留财产可用于印经、放生、刻玛尼石、挂经幡;

10)七天以后才可火化。

4、什么是真正的孝顺?

孝顺之心有三种孝顺:对父母的孝顺、对三宝的孝顺、对众生的孝顺。

对众生的孝顺就是一种以悲心缘众生;对父母的孝顺就是父母是恩田;对三宝的孝顺增长我们的法身慧命。对父母的孝顺会增长我们的色身功德,对众生的孝顺,当仆人也会增长我们的报身功德。

对父母亲最大的孝顺就是让他学佛、让他念佛。




往期回顾

再谈放生》阅读参考

三殊胜》阅读参考

如何寻找大乘的方向》阅读参考






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




明日死谁知  今日当精进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