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6课-窍诀&名词&教证 返回

学习笔记|《前行广释》第26课-窍诀&名词&教证

 

本课窍诀


为什么加行是基础


若没有依靠人身难得的修法,断除对今生的贪执,修行定然不会成功。所以,我们首先不强调得什么高法,或者获得最殊胜的灌顶,作为初学者,刚开始一定要把加行修好,把基础打好。如果你对加行的内容有所感悟、有所体会,自然会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推动你,让你不得不修其他法。相反,倘若这样的基础没有打好,表面上得了许多甚深高法和境界,但这些不一定长期存留在你相续中。这是我们的经验之谈,也是前辈大德留下来的教诲结晶。


生起人身难得的定解是什么样的心态


比如“人身难得”这一修法,凡是学佛的人都会讲,可是有多少人并非人云亦云,而是通过自己修证得来的?谁又能在白天做事、晚上睡觉,乃至行住坐卧等威仪中,始终对此念念不忘?如果你真正体会到了人身难得,那就像亲手摸到了熊熊烈火,即使别人说它很凉、不烫,你也不会随他而转。同样,假如人身难得在心中油然生起,哪怕成千上万的人来到你面前,说人身容易得、人生很快乐,你也不会被这些谎言所惑,不可能耽执眼前的享乐,而会马不停蹄地追求解脱。


如何修持人身难得


对《大圆满前行》,你们不要认为不会修,其实这个修起来很容易,只要对佛经中的比喻细心琢磨,就能明白人身有多难得。毕竟佛经千真万确,故我们要有虔诚的信心。当然,这不是一种盲目崇拜,而是通过智慧再三观察,对佛的金刚语找不出任何缺点,最后不得不承认佛经无谬,它所讲的比喻非常正确。然后在此基础上,应结合实际加以修持,对六道众生的数量,能比的就比较,实在不能比的隐蔽处(如肉眼看不见的地狱、饿鬼众生),依靠对圣教的信心引生定解,这才是正确的修法。


利益众生离不开诸佛加持


我们能遇到这么好的佛法,是值得庆幸,但身边还有千千万万众生,处于极度迷茫的状态中,不知取舍,为此,我们要经常祈祷上师三宝,加持自己早点有能力去帮助他们。实际上,度化众生需要佛菩萨、护法神加持,否则,很难成办一切所愿。


把上师看作什么,就能获得什么


无垢光尊者《窍诀宝藏论》中说:“上师视为凡夫离加持。”如果把上师当作凡夫人,绝对得不到上师的意传加持。要知道,加持源于自己的信心若把上师看作佛,就能获得佛的加持;若把上师看作菩萨,就能获得菩萨的加持;若把上师看作上等人,就能获得上等人的加持。


见到了心的本性,仍要持之以恒的串习


因此,我们修密法时,若依靠上师窍诀见到了心的本性,则还要不断地修行,、一直修行。有些人得了很多修心教言,对心性肯定有所体悟,此时必须持之以恒地串习,不然到了一定时候很容易退失,故千万不能舍弃精进。


编写师兄:定解B0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26-定解B06-004


名词解释


定解


“定解”是指对诸法的实相能够生起定解。轮涅一切法,无论属于轮回的法还是属于涅盘的法,都可以包含在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中。对二谛所摄持的一切法的实相真理生起坚定不移的信解,这种信解是遣除疑惑的、断定性的,这是定解。定解分很多种,有有漏的、无漏的,也有暂时的、究竟的。属于资粮道和加行道的定解是有漏的,属于见道和修道的定解是无漏的。凡夫相续中所具有的定解是有漏的,圣者相续中所具有的定解是无漏的……总而言之,通过闻思修,对属于世俗谛、胜义谛二谛所摄的一切法的实相和真理能够生起坚定的信解就是定解。

                                     ——《定解宝灯论》麦彭仁波切著


金刚语


(术语)与金刚念诵同。不发声唯于心默念也。见守护国经三。[囗@又](菩萨)金曼之一尊。秘藏记曰:‘肉色,持如来舌。’左拳置腰。

                                                               ——《佛学词典》


初劫(成劫之初)


情器世间初成不久的年代。人寿万年,日食地味及香稻等不耕之谷以度时日的年代。

                                                               ——《佛学词典》


圆满劫

起初的人寿无量岁至人寿十万岁时人们不具有粗分烦恼,十善自圆,故称此时节为圆满劫。

                                                        ——《藏传佛教辞典》


南瞻部洲


南赡部洲位于须弥山南方,此洲盛产阎浮树,又出产阎浮檀金。其地形如车箱,人面亦然。此洲人民,勇猛强记而能造业行、能修梵行、有佛出世其土地中,因此三事胜于其他三洲及诸天。

旧称阎浮提,秽洲、秽树城,新称赡部洲。当须弥山之南方大洲名。即吾人之住处。阎浮者新称赡部。树名。提为提鞞波之略,译曰洲。此洲之中心,有阎浮树之林,故以为洲名,乃盛产阎浮树之国土。又出产阎浮檀金,故又称胜金洲、又属南方,故曰南阎浮提。智度论三十五曰:“如阎浮提者,阎浮树名,其林茂盛,此树于林中最大,提名为洲。”俱舍论十一曰:“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名无热池。(中略)于此池侧,有赡部林,树形高大。其果甘美,依此林故,名赡部洲。”玄应音义十八曰:“剡浮或云阎浮提,或作谵浮,又云赡部,皆梵音讹转也。剡浮者从树为名,提者略也,应言提鞞波,此云洲也。”西域记一曰:“南赡部洲,旧曰阎浮提洲讹也。”

其土南狭北广,纵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像此地形。又阿耨达池之东有恒伽(殑伽)河,从牛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东海。南有新头(信度)河,从狮子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南海。西有婆叉(缚刍)河,从马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西海。北有斯陀(徙多)河,从象之口出,从五百河入于北海。大楼炭经卷一、起世经卷一、起世因本经卷一等之说亦同。俱舍论卷十一载,四大洲中,唯此洲中有金刚座,一切菩萨将登正觉,皆坐此座。

凡上所述,可知阎浮提原本系指印度之地,后则泛指人间世界。

                                        ——《长阿含》卷十八阎浮提洲


世间八法


得而喜、不得不喜、听妙音喜、听不妙音不喜、乐而喜、不乐不喜、称赞喜、贬低不喜。又译作“世间八风”、“世俗八法”。

                                                        ——《藏传佛教辞典》


摩尼


又作末尼。意译作珠、宝珠。为珠玉之总称。一般传说摩尼有消除灾难、疾病,及澄清浊水、改变水色之德。音译为真陀摩尼、振多摩尼、震多摩尼,意译如意宝、如意珠,又作如意摩尼、摩尼宝珠、末尼宝、无价宝珠;凡意有所求,此珠皆能出之,故称如意宝珠。

有言摩尼系由摩竭鱼脑中所取出;或言为帝释天所持物碎落而来;亦有言由佛舍利所变者。千手观音之四十手中,右手即持日精摩尼,左手则持月精摩尼。日精摩尼,又作日摩尼,为可自然发出光热照明之摩尼;月精摩尼,又作月光摩尼、明月摩尼、明月真珠、月爱珠,可除人热恼,而予清凉。

                                           ——《佛学大词典 》丁福保编



本课教证


1、佛经:“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饿鬼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而旁生则如白昼之星;旁生众生如夜晚繁星,而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2册P64)

 

此处首先是一组地狱和饿鬼之间的比较,就是说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繁星一样…………因为白天太阳光太强烈,映避了星星的光芒,所以我们就看不到星星。仅仅从表象上来看,饿鬼道众生和地狱道众生比较起来,饿鬼道的众生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样稀少,它们的数量差别和反差就这么大。

 

下面一组,就是饿鬼和旁生来做比较,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繁星,旁生则如白昼之星。虽然饿鬼和地狱比较时,落于下风远远不如地狱的有情,但是饿鬼的众生如果和旁生比较起来,饿鬼的众生就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多,而旁生的众生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样少,这二者之间,就有这么大的差别。

 

旁生就像夜晚的星星一样不计其数,非常多,而善趣众生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样,非常少。

 

善趣是总称:人、天、阿修罗。

                              ——生西法师《前行广释》第26课辅导

 

2、经典:“地狱众生犹如大地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弥漫大雪,而人及天人仅仅似指甲微尘。”(2册P65)

 

大地的微尘是没办法计算的,太多了。整个娑婆世界的大地中,都是土组成的。真实来讲,很小的土的微粒叫微尘,一粒比较大的土里,有很多微尘。这个微尘,我们眼根是看不到的,必须要借用显微镜等才能够看到。所以,地狱的众生在整个六道中比较起来,就犹如大地微尘一样,非常多。

 

如果去过海边或恒河,我们可以看到沙子很细、很多,没办法数。整个恒河是个流域,整个恒河很长,其中的一段、一个沙洲的沙,我们都没办法计算,何况整个充满沙的恒河!因此饿鬼数量很多。佛陀在讲法的时候,经常使用恒河沙来比喻众生的数量、功德的数量之多,是超越我们分别念的意思。所以饿鬼道的众生犹如恒河沙。

 

酿酒的酒糟密密麻麻的,也是非常多,所以旁生的数量就像酒糟一样挤在一起,数量非常地多。

 

阿修罗像大雪一样多。……一看到弥漫大雪的时候,整个雪下起来铺天盖地,整个范围全都是飘散的雪花。就会想到佛陀在经典中讲,阿修罗众犹如弥漫的大雪一样,就像这种数量真是非常多。

 

人和天人的数量,仅仅犹如指甲上的微尘。

                               ——生西法师《前行广释》第26课辅导

 

3、《地藏本愿经》:“南阎浮提众生,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2册P65)


【南阎浮提】(南赡部洲)

阎浮即赡部树,此洲有此树,故名。我们所住的世界,就在这个洲。

                                        ——《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4、《四百论》:“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2册P65)

 

由于在南赡部洲的人道有情,大多数行持不善恶业,以此诸随业流转的异生,多半会堕于恶趣。

     ——《四百论广释》第七品 明人远离贪著欲财方便品

 

5、《杂阿含经》:“如甲上土,如是众生,人道者亦复如是。如大地土,如是非人亦尔。”2册P66


有一次,佛陀从地上沾了一点点尘土,问迦叶尊者:“我手上这些尘土多,还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迦叶尊者答言:“当然是十方世界大地的土多。”佛陀说:“得人身并行持善法者,如同我手上的尘土般稀少,而未得人身、行持恶业者,犹如十方世界大地之土般众多。”

 

6、佛经:“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2册P66)

 

7、藏地俗话:“重新穿衣服,重新系腰带。”(2册P70)


我们从现在起要重新做人,让自己下半生变成真正的修行人。

 

8、《心性休息》:“自在闻思精华义,调己劝他行善法,修行山王极稳固,彼等仙人胜幢相,无论在家或出家,即是珍宝之人身。”(2册P70


闻思佛法的精华教义,调伏自己的三门,劝勉别人行持善法,修行如山王般稳固——不是这两天修个法,一离开上师和道友的监督,就像发疯一样完全变了,真正的修行人始终如一,十年前是这样,二十年后依然不变,这才是具有珍宝人身。

 

9、古人言:“堕恶趣之前当人王。”(2册P70


世间有许多成功的国家领导、商业巨子,看似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可这种福报也许会让他造很多业,反而成为堕入恶趣的前兆。

 

10、无垢光尊者曾说过:“不知善恶行非法,根虽具足相似身,纵然转生于中土,亦为边鄙野蛮性。”(2册P71)

 

有些人虽然已经获得人身,但因为生活环境、教育和个人家庭等原因,根本不知道哪些为善、哪些为恶,也不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所以经常行持恶法。

比如屠夫、妓女,即使按世间人的观点,也被视为低劣的职业。表面上看,虽然这些人诸根具足,有些甚至特别聪明,但由于他们经常行持非法……也只能立为一种相似的人身。这种人相当可怜,一辈子都在造恶业,还对其过失一无所知,就算生在地界中土或佛法中土,也与边鄙地的野蛮人别无二致。

                            ——《大圆满心性休息广释》1 第三课

 

11、如颂云:“获此人身宝,得摩尼难比,诸无厌离人,岂不见空耗?”(2册P72)


获得人身与得如意宝比起来……如意宝与人身宝无法同日而语。……对轮回没有厌离心,致使此人身宝白白空耗,非常可惜!

 

12、如颂云:“遇殊胜上师,得王位难比,诸无恭敬者,岂不视等伴?”(2册P73)


即使登上帝王之位,也难与值遇具相上师相提并论。但是无有恭敬心的人,只把上师视为普通朋友,以至于无法获得上师相续中的甚深境界,非常可惜!

 

13、《窍诀宝藏论》中说:“上师视为凡夫离加持。”(2册P73)


如果把上师当作凡夫人,绝对得不到上师的意传加持。

 

14、“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2册P74)

 

15、如颂云:“求发心律仪,得官位难比,诸无悲心者,岂不见抛石?”(2册P74)


我们即生中发了菩提心受菩萨戒,……官位根本没法与之相比。可是没有悲心的人,……将菩提心像石头一样抛弃,非常可惜!

 

16、如颂云:“得续部灌顶,轮王位难比,诸无誓言者,岂不付东流?”(2册P74)


获得密宗续部的灌顶,得到转轮王位根本无法与之相比。但密宗的根本就是誓言,那些不守誓言的人,所有的加持功德、意传智慧都将付之东流,自相续不但得不到任何利益,最终反而会堕入恶趣,非常可惜!

 

17、如颂云:“见心性本面,见诸佛难比,诸无精进者,岂不见迷乱?”(2册P75)


依靠上师窍诀现见心的本来面目,比亲见诸佛菩萨更加难得。可是没有精进的人,即使认识了心的本性,后因种种散乱,没有继续护持,就像智悲光尊者所说,初学者虽明心见性,但就像云间出现的阳光一样,一会儿又被分别的乌云遮住了,心很快会恢复到迷乱的状态中,非常可惜!


      编写师兄:定解G48

审核师兄:定解B06

档案编号B02026-定解B06-003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