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人生】闭关还是云游?修行还是工作?有钱还是有闲?
问答堪布/ KHENPO SODARGYE
Q
&
A
01
问:
我是教育学的学生。有句话说:“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市。”请问,在家修行、到寺庙修行或闭关,还有就像您这样云游,这几种修行方式,哪种比较适合我们?另外,不同的环境,对于我们的修行,有什么不同的作用和影响?
答:
每个人的根基和缘分都不相同,因此,什么样的修行方式对自己最适合,也不能一概而论。
其实,我也不是真正的云游。今天上午,我还跟个别佛友说:“很想早点回佛学院去。不然,在城市里呆太久了,经常是琐事缠身、杂念纷飞,这对修行人来说不是很好。而在佛学院里,心会比较清净。”所以,我只是偶尔出来“云游”。
不管是云游,还是在寂静处修行,甚至上班也好、在学校学习也好,最重要的是,每个人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心,反省自己,这就是一种修行。如果修行好一点,吃饭、上班、骑自行车等,无论做什么事,都能观察自己的身体、语言、心态处于什么状态中。因此,有智慧的人,经常反观自己,一日三省。而没有智慧的人,即使是给别人传法,或者做很多善事,但目的可能是自私自利的,根本没有想到社会和众生,这样的话,只是一个表面行为罢了,意义不是很大。
所以,修行最关键的是心,表面的形象并不重要。心善则一切都善;心恶则一切都恶。
02
问:
在座很多是大学生,请问,大学生就业后如何平衡工作与修行?
答:
大学生一般刚毕业时很开心,但你们要做好思想准备,社会并不是那么美好,有很多问题会扑面而来,此时就需要智慧地面对。
你刚才说如何平衡工作与修行,不管怎样,在社会上该做的事就要去做,修行在生活中。我经常强调:在修行中生活,在生活中修行。
作为在家人,完全修行而不去上班,比如天天坐禅,或天天拿一个转经轮转,周围的领导和同事会觉得你有问题,也许刚开始扣你工资,之后慢慢就会开除你。
佛教讲要“与时俱进”,而要与时俱进则需要善巧方便的智慧:对上面的人随顺恭敬,与中等的人和睦相处,对下等的人慈悲爱护、去除傲慢。这是做人的基本原则。遵循这种原则来工作和生活,修行也会自然成功,修行在生活中。
03
问: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马上就要毕业,不知道该找个怎样的工作。我学佛有一段时间了,本来想找弘法利生的工作,但是找不到,其他工作又感觉蛮造业的。如果想造业少一点,学佛的时间多一点,钱就会比较少;如果想钱多一点,学佛的时间就比较少,造业也可能多一点。我该找个空闲的工作,还是钱多的工作?
答:
你想找的弘法利生的工作,我们那边有一个,叫“弘法部”。你去当部长也可以,但是工资比较少。(笑)
当你有了信仰,生活中暂时是会有一些矛盾纠结。因为之前不懂因果取舍,只要能赚钱,干什么都可以,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学佛之后,懂了一点因果,知道了前生后世,自然会关心做什么可以不造业,要面临抉择。
不过,完全不造业的工作是没有的,很多大德也这样讲。但最起码,不要做跟杀生直接有关的事,不要造杀业,因为危害众生的生命最可怕。其他工作也可能会有不那么如法的地方,会夹杂恶业,但这是大环境使然,想改变也没有办法,只能看情况,尽量避免。
找工作的时候也不要太贪了,像人们说的,眼高手低。现在有些毕业生,不愿意多干活,却想在短时间内挣很多钱。这种心态在哪里都有:内地、香港,国内国外。像在美国,年轻人就更想当老板,不想当员工;想当高管,拿高薪,不想从基层踏踏实实做起。其实这并不现实,看看世间的成功人士,谁都经历过风风雨雨,谁也不是一步登天。
所以,刚开始挣多挣少没关系,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可靠、有意义的,做起来应该会开心,福报也会慢慢积累起来。这些跟前世的因缘也有关,不完全是你想的那样。
而且,作为一个新人,不要懒惰,在哪个公司、团体中,都应该多做一点。虽然表面上看,领导、同事对你都很好,但实际上,他们一直在观察,看你会不会说话、办事,是否踏实、努力,对公司有没有价值,就像警察时刻监督着犯人。你做得不好,他们会在背后评论的。
包括出家人中间也会这样。那天我跟一个出家人说:“听说你最近念经念得很不错。”他说:“你怎么知道?”我说:“你身边的人,其实都是‘警察’,都在监督你。看你有没有念经、有没有睡懒觉、有没有什么过失……”
所以,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中,都会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你。不要嫌活累,嫌钱少,总是跟人攀比:“为什么我比他辛苦,却没他拿得多?”应该让自己踏实下来。这是重要的锻炼,过了十年、二十年,回头看,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犯了很多错误,但已经没办法重来。
人生往往如此,年轻的时候,对周围有各种批判,对将来有美好的梦想,但缺少经验,不知道该怎样去做、去实现;等到成熟之后,经验丰富了,却也许没了当年的热情和机会。时间会检验一切。
此福已得一切智
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
愿度有海诸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