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動物樂傳心 >> 有声读物 二十 | 《次第花开》真正化解痛苦与危机的方法 返回

有声读物 二十 | 《次第花开》真正化解痛苦与危机的方法



蓝字关注我们

微信:athenatang1001

公众号: 動物樂傳心



第五部  生命的依怙


● 第一章 回忆上师●


真正化解痛苦与危机的方法就是断除损害众生的恶业,行持自利利他的善业。作为佛弟子,不论能力大小,都可以做利益有情的事业,这其中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放生。

教我认识无常的上师们,现在大都与我无常相隔,我只能在记忆中找寻他们的音容笑貌。

最近一段日子,我一边调理身体一边重温、整理自己收藏的法王如意宝讲课的录音。很多都是年代久远的磁带,有的已经二十多年了。


录音机里传来法王如意宝的声音,他的慈悲、博学、幽默、自在,他的一切,像一股活泼的温泉水充盈、温暖着我的心。


依止法王如意宝二十多个春秋,一幕幕往事如在眼前。我是那么渴望亲近法王如意宝,但是每一次真正到他老人家跟前,我却紧张得手足无措,连头也不敢抬。我常想,如果我当年不是那么拘谨,也许能在更多世出世间的问题上得到法王如意宝的指教。不过,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真诚的恭敬心使我得到了法王如意宝全部的加持,与诸佛无二无别的加持。对一个修行人来说,这就够了。


今天早晨我听到的录音是1988年12月25日法王如意宝朝拜桑耶寺,触景生情忆起前世而唱出的一段歌:


美丽的邬金刹土,空行环绕的坛城中央,

    坐着我的上师,

    我生生世世心之所向。

    此刻铜色吉祥山上有福的众生,

    正听您唱美妙的解脱之歌啊,

    无福的我却只能留在这末法世界

    独自悲伤。

    当年就在这桑耶寺的二楼,

    您开金口传授通向解脱的法门。

    您的弟子降魔金刚何等英武荣光,

    全不似我这风烛残年的狼狈模样。

    慈悲的莲师啊,

    您必不忍心舍弃我吧,

    没有您我还有谁可指望?

    现在的桑耶已换了格局,

    而我依然记得您当时法座的位置。

    在这曾留下您笑容的地方,

    我的回忆充满忧伤。

    齐聚于此的君臣弟子,

    及如繁星的持明大众,

    唯有智慧佛母和我降魔金刚

    最在您的心尖上。

    唉!

    谁曾想我会沦落至此,

    求您眷顾莫离莫弃

    我..这无福无能的儿郎。

    众生无边誓愿度,

    是我曾在您面前许下的诺言。

    再苦再难我也不会退缩,

    请您原谅我刚才的抱怨。

    从今往后,

    我将披上文殊勇士的铠甲,

    弘法利生,

    圆满莲师您的心愿。

    有缘众生皆往您的刹土,

    共受莲师不共法门的无上甘露。

    求您加持我奋勇向前。


这首短歌,法王如意宝是带着泪唱完的,中间几处哽咽,泣不成声,录音机里只听见旁边弟子的欷歔声。


我的双眼不知何时也被泪水模糊了。法王如意宝每当讲起自己的上师,回忆与上师在一起的时光,总是这样动情。我们这些弟子,没有一次不跟着他老人家哭的。


在法王如意宝为救度有情而慈悲应化的无数次转世中,他示现了各种不同形象。对此,他很少宣说,只有提到上师功德时,他才偶尔透露自己前世的情况。


法王如意宝对麦彭仁波切具有不共的信心。虽然两位圣者生活的年代没有重叠,他们的前世却有着亲近的因缘。众所周知,麦彭仁波切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1997年,法王如意宝到桂林治病,回忆起自己前世曾为善财童子,遵从文殊菩萨的教诲,参拜了一百一十几位善知识,其中就来到安乐源即现在的桂林参拜过,而当时拜见善知识的地点正是这次治病的临时住所所在地。后来,无著菩萨在鸡足山苦行时,法王的前世大悲铠甲又曾与文殊菩萨化现的智慧铠甲一同前往拜见无著菩萨。


法王如意宝转生为格萨尔王的大臣丹增叶吾布美时,他的父亲丹玛正是麦彭仁波切的前世。丹玛是印度八十位大成就者之一萨绕哈的转世,是格萨尔王最得力的助手,声名地位仅次于格萨尔王本人。


通过法王如意宝的回忆,我们知道:每一段清净无染的师徒传承都源于殊胜无比的累世因缘。


法王如意宝在我们面前提到最多的是他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他常说在江玛佛学院依止托嘎如意宝的六年,即从18岁到24岁,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日子。托嘎如意宝圆寂后,他不得不返回家乡色达,从此对上师无尽的思念便一直陪伴他忙碌的传法生涯。


如今,我的上师们也都逐渐离我而去了,我只能在记忆中找寻他们的音容笑貌。


我的第一位上师是才旺晋美堪布,我的名字便是他给取的。小时候我很调皮,成天不着家在外玩耍,不断给家里人制造麻烦。四里八乡的都知道我有多“能耐”。可是有那么一天我突然不想再“野”了,便找到家乡有名的才旺晋美堪布,求他教我读书认字。


世俗的技能学问我没兴趣,只对学习佛法充满热情。如果说我也算个有点善根的孩子的话,那么要感谢才旺晋美堪布在艰难环境中的呵护引导,我那小小的善根才得以生长发芽。十几年后,同样是在才旺晋美堪布的教导下,我初步了解到大圆满法。


我在哥宁活佛座下学习佛法的时候,据活佛说我与他有着宿世亲近的因缘,所以才会在十四岁那年不顾一切地去札熙寺找他。哥宁活佛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对我,使我这个没有父亲的孩子也享受到温暖深厚的父爱。他教我佛法,供我衣食,带我上山挖草药,让我靠在他身边打盹。我总忘不了冬天火炉旁,我坐在他脚边,听他不停地吟唱经文,大茶的香味弥漫整个房间。然而,这样温馨的日子只维持了不到两年。哥宁活佛圆寂后,我失去了佛法修行的导师和生活的保障,十六岁的我不得不离开札熙寺四处游学。


在甘孜扎阔,我依止根容堪布,听受了《普贤上师言教》《入行论》。我是所有学生当中最穷的一个,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也吃不上一顿饱饭,可是我依然很快乐。根容堪布常常从自己并不宽裕的供给中省出一些给我。他知道我除学法外其他的事都不上心,便嘱咐同学们多关照我,为大家烧水煮茶之类的杂活,我没做好也别怪我。


一年后根容堪布授课结束,我又启程去佐庆熙日森,在众多大善知识座下听闻佛法。那一时期,我的健康状况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和用功过度而急剧恶化。若不是特诺堪布慈悲地为我治疗,贫病交迫的我险些死在异乡。生活上,贝玛才旺堪布也给了我很多的照顾和指点。正是由于他的推荐,我才见到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从此我这个漂泊的人在喇荣有了一个家。


法王如意宝是我一切慈悲、智慧的源泉。我庆幸自己从二十一岁到四十二岁这段人生最年富力强的时光,是在法王身边度过的。在法王的悉心教导下,我逐步走向成熟。


此时此刻,我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少许的出离心、菩提心,一分一秒的善念善行全部来自法王的加持。只要一想到他老人家,我的眼里便充满了温柔而忧伤的泪水。


法王如意宝的宽广深厚令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心生敬畏。他老人家总把手放在我头上,一边长久地、轻柔地抚摸,一边跟我开玩笑。他知道我心里有多么诚惶诚恐,所以用这种亲昵柔和的方式安慰鼓励我。每次法王摸我的头,都能让我高兴好几天。那时别说这样与上师亲近了,就连梦见一次法王如意宝也会连续几天高兴不已。如今没有人再摸着我的头打趣了,我也只能在梦里见到法王如意宝。


教我认识无常的上师们,现在大都与我无常相隔。


虽然我是个凡夫,想不起前世的事情,但这一生我有幸遇到的每一位上师,他们的恩德,我都铭记在心。


我深深地感激和思念着他们!


希阿荣博


2008年8月口述


弟子记录整理


● 第二章 嘱托●


2009年7月,希阿荣博堪布率众弟子重访札熙寺旧址,这是堪布自1998年寺庙搬迁以来第一次故地重游。岁月如水流逝,往事如在目前。堪布感慨良多,写下此文。


藏地的七月,气候宜人,正是远足的好时节,道路两旁、草甸上随处可见兴致勃勃、结伴出游的人。


便是在这样的季节,一个晴好的日子里,我们重访札熙寺旧址。说故地重游,其实只是对我和少数几个人而言,同行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去那里。

沿途路面坑洼不平,我们走走停停,行进缓慢。这样也好,日头正高,风日正好,放慢脚步,放松心情。这条路,从容擦村到老札熙寺,我走过无数次,但从来没有像这次,有这么多人同行。


第一次离开家去札熙寺拜见哥宁活佛,是在三十三年前,崎岖的山路上只有我和一位回寺庙去的老喇嘛。母亲特意向邻居借了一匹马给我骑。我不知道她这样做是因为心疼我,怕我走路太辛苦,还是想让我快点到达目的地,或者,她只是以这种方式表达一位母亲对远行的儿子的祝福吧。我那时不懂得体念母亲的心意,光顾高兴了。一路上同老喇嘛说说笑笑,别人快马加鞭几小时能走完的路,我们俩溜溜达达,且行且玩,从日出走到日落。


对我来说,这次去札熙寺,机会来之不易。我向母亲请求了两年,她终于同意我去拜见哥宁活佛。我们家族与札熙寺没有太大渊源,祖上都是以格鲁派的寺庙为供养敬事的福田。那些年,全村人、全乡人都忙着放牧、砍树、开会、学习,我们有很久很久没去过任何寺庙。像我这一辈的孩子,不要说经书、佛像、僧侣、活佛,连见过念珠、转经筒的都不多。


十二岁的我,偶然听人说起哥宁活佛,便生出强烈的愿望,矢志不渝地要去拜见他,这的确有些不寻常。我后来想,这主要还是因为藏人有福报吧:就算生在佛法衰微的年代,不闻三宝之声,等长大了,没有人教,还是知道要去找寻佛法。


川藏公路北行,过新札熙寺约三四公里,路西出现一片空阔的谷地,一条河由山谷深处奔流而出。1790年,大圆满修行者晋美才旺却珠仁波切便在这依山傍水之处,修建起最初的札熙寺,迎请四方学者、成就者来此讲经弘法、闭关修行。1862年前后,寺庙由于战乱整体搬迁,只留下一堵土墙供后人去瞻仰,去想象寺庙初建时的景况和第一代札熙寺人的生活。


在寺庙发源的地方,大家决定支起帐篷,驻留一天。

这次与我同的有一百多人,大多数是札熙寺佛学院的僧侣。两天前,佛学院经过严格考察,选拔出了四位堪布、四位喇嘛和二十位辅导老师。对于一个成立仅六年的年轻佛学院来说,取得这样的成绩着实令人鼓舞。寺庙上下喜气洋洋,僧人们都很兴奋,甚至整个玉隆阔地区无论男女老幼都像过年一样欢喜,大家奔走相告:“我们又有自己的堪布了!”


很多藏族人虽不识字,却有着一般世俗文化教育难以造就的见地和胸襟。他们懂得尊重知识,尊重有学问之人,并且真心实意地欣赏赞叹别人的成就。他们思想单纯,少欲知足,物质上只求温饱,却热爱精神修持,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解脱,一切众生都能解脱。凡是有利于众生解脱的事都令他们雀跃欢喜。


解脱,即远离轮回的烦恼痛苦,关键在于谨慎取舍因果。取舍、因果,并不抽象。我们日常的行住坐卧、言谈举动无不是因果,无不在取舍。只是我们若无正知正见,取舍便往往颠倒过来,该取的舍,该舍的取,希求快乐却选择苦因,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所谓正知正见,是指能帮助我们了断痛苦烦恼的知识、见地。依这种见地,我们将调整自己对世界、人生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从狭隘、僵硬、矛盾重重到宽阔、温柔、和谐圆融,从不伤害自己、他人及一切众生,到帮助、利乐一切众生,从痛苦到安乐,从轮回到解脱。


在藏地,传播这种知识和见地靠的是一代代佛教学者和修行者。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和努力,佛陀的智慧传承才得以完好保存并不断弘扬。


藏族人,无论是在高原的哪个角落居住、游牧,无论贫富贤愚,都能得到佛法的滋养、加持。所以,藏地民众是真心敬重、拥护他们的僧宝。本乡本土出了堪布、格西,一方百姓都会觉得脸上有光、荣幸备至。


这几年,我时常考虑不再介入札熙寺的运行、管理。过去,对我恩重如山的几位上师曾嘱托我:有能力时一定要帮助振兴札熙寺。我想我没有辜负上师们的期望,十几年间,尽己所能地帮助恢复了寺庙的各项制度和传统,重建大经堂及附属建筑,并创建了佛学院。虽然我对札熙寺怀有深厚的感情,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一如既往地帮助、支持它的发展,但根据藏地传统的做法,应该由本寺的活佛和堪布对寺庙进行管理。


札熙寺在经过系列重建后,各方面逐步走上正轨,佛法的讲修事业日益兴盛,是让寺庙自己的活佛、住持、堪布、管家独立管理的时候了。


玉隆阔很多百姓知道我的想法后,哭着求我:“请不要不管我们的寺庙!”我不知该如何让他们明白:我不是甩手不管了,人活在世间要尽忠尽义。寺庙振兴是完成了前人的嘱托,而寺庙如何持续发展下去,对同辈、对后人,我也应该有所交代。我在重建札熙寺的同时,所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帮助那里的活佛、堪布树立威信并积累管理经验。我自觉身体、精力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若能把管理寺庙的重任担负起来,我也就放心了。


今年六月,札熙寺举行法会期间,我正式宣布今后寺庙及佛学院的内外事务将完全由这里的活佛、堪布管理,我不再参与,但仍会尽力帮助解决僧人们在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好让他们安心修行。


我从小家境贫寒,靠上师和道友的接济才完成学业,深知无衣无食对在外求学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困扰。不论将来情况如何变化,我都希望札熙寺僧众不会因生活所迫而中断学业,也不必为求温饱而四处化缘。


当初札熙寺迁址,新寺庙建筑施工因资金短缺而时常中断,即使这样,我也没有开许以修庙的名义化缘。不是我恢复寺庙的愿望不强烈,札熙寺几代上师、僧众的心愿眼看就可以实现了,我心里比谁都迫切。


寺庙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护持佛法、引导众生,在如今这样的年代,即使为修庙而化缘也可能引起人们的猜疑甚至诽谤,这对佛法、对众生都是不利的。作为佛陀的弟子,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护持佛法、护持众生。


一座寺庙,哪怕有再多的金顶、再华丽的经堂,如果没有佛法的闻思修行,没有戒律清净的僧侣,就不是弘法利生的庄严道场。


法会上,为了让札熙寺和佛学院依依不舍的僧人们放心,我为全体两百多位僧侣举行了金刚萨埵大圆满灌顶。这是他们第一次获得这个珍贵的大圆满灌顶。从此直至证得无上菩提,我们师徒道友将永不分离。


玉隆阔百姓的心情我也理解,对他们——我的福田,我当然不会舍离。


这让我想起索南日登喇嘛。他一生精进乐观,无欲无求,唯有对札熙寺异常“执著”。老喇嘛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佛像的事迹,大家应该早已熟悉。困难时期,他忍饥挨饿,非到万不得已不舍得吃一口糌粑,为的是要用省下的糌粑粉去换回别人手里札熙寺流失的佛像和法器。


80年代,札熙寺修复,他比谁都欢喜,把自己舍生忘死保存下来的佛像等物品全部归还了寺庙。他多么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札熙寺重现昔日的兴盛景象。可是直到90年代中末期,寺庙仍然很简陋萧条,湿气的严重侵扰使正常的居住都成问题。札熙寺不得不再次搬迁。


那时,索南日登喇嘛因风湿病行动不便,被我接到扎西持林居住。他人虽在扎西持林,但我知道,他的心没有一天离开过札熙寺。寺庙搬迁重建需要大量物力财力,老喇嘛跟在我身边,总想找机会替札熙寺化点缘,只是碍于我不得化缘的禁令,才不敢向人开口。


有一次,札熙寺僧众来我房间商量事情,老喇嘛也在座,离开时他随众人退到门外又单独折回来,抱着我的手痛哭:“您一定要帮帮札熙寺!帮帮札熙寺!”


如今,老人家早已离世。他如果健在的话,看到札熙寺恢宏的经堂,庄严的佛学院和数以百计的学僧,不知会开心成什么样。





一起阅读

‍我们现在启动爱心读书计划


学习内容:《你在忙什么》、《八万四千问》、《修行百颂》等著作


我们的希望:每位参加学习的小伙伴在学完一本书后,能够发表200字以上的心得体会


我们的奖励:参加阅读3本书及以上者,奖励精美佛像一尊。参加阅读1-2本书者,奖励平安结或金刚结一个。以上加持品均会请高僧大德进行加持


大家可邀朋友一起参加,加持品有限,请快快行动哟

 

每天学习一点点,为自己的心灵充充电、减减压。



詳細可以加紫瑩查詢



随喜关注

紫莹居士微信:athenatang1001

紫莹居微博: https://weibo.com/u/598920426

老中青义工协会网站: www.macaulonglife.org

老中青公众号:macau_longlife

动物乐传心公众号:bodhichitta

世界绿色健康研究协会公众号: GHWAZX

Facebook:动物乐传心

喜马拉雅_FM:紫莹心连心


- 未完待续 -

—— 动物乐传心 ——

随喜大家转发


图文|网络

   编辑|Vivien

以上内容以公益分享为主,文中内容、图片、音乐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