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 为什么受持戒律对禅定有帮助? 返回

为什么受持戒律对禅定有帮助?

慈诚罗珠堪布平台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 2017-07-17




如果我们参加了无数这样的形式化、商业化的活动,但我们自己有没有什么改变?学佛有没有改变?我们得到什么没有?大家想一想,没有的,不会有的。


我们不是说这个没有福报,有福报,但是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功德。所以我们从今以后,必须要往佛教的核心方面努力。如果在这上面稍微付出一点点,我们的回报就不止一点点,有成千上万倍的回报。


所以我们学佛方向不能错,菩提心作为我们奋斗的方向不能错,这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记住!


接下来我们今天讲禅修,今天上午首先给大家讲禅修的方法和禅修的一些理论;下午我们大家体验打坐,大家亲身体会一下,这样下一次我们自己打坐的时候可能会有帮助。



首先我们讲打坐的方法。禅定、禅修从哪里开始讲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大家都听说了八万四千法门,也就是佛教的全部内容,落实修行的这个部分可以归纳为三个字:戒定慧。戒定慧里面包含了八万四千法门的修行的内容。无论是南传佛教、汉传佛教、大乘佛教、显宗、密宗都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第一个,受戒。受戒非常重要,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受居士五戒里面的几条戒。然后在这个戒律的基础上,我们再去修禅定。戒和禅定有很大的关系,戒生定,定生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佛教的最基本的常识。为什么说戒生定呢?


比如我们不受任何一条戒,我们的行为随心所欲,杀盗淫妄、无恶不作,这样我们的内心一定会因为做了亏心事,有很多的内疚,也有很多的后悔,有后悔内疚各种各样的纠缠,我们的心没有办法静下来。所以,我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受几条戒,适当规范一下自己的行为。


有些事情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做,但有些事情我们可以不做,可以不做的这部分尽量地少一点,把自己的行为适当规范,这样我们没有太多的内疚、遗憾、后悔。这样打坐的时候,心能够静下来,戒生定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定。有了禅定以后才会有佛教的智慧。《华严经》里面说有三种不同的智慧:闻所得智慧、思所得智慧、修所得智慧。


闻所得智慧是什么?我们去听佛教的课,或者自己学习,通过这个方法所得到智慧叫作闻所得智慧,是听课得到的智慧;第二是思所得智慧,思所得就是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到的智慧,我们听到一些佛教的内容,然后进一步去思考,更加深入了解佛法的意义,然后自己明白了很多很多道理,这叫作思所得智慧。


第三,修所得智慧,我们打坐修行的过程当中可以产生智慧,希望大家自己去体会,我们如果不体会,比如说假设我们从来都没有吃过蜂蜜,有人告诉我,它的味道是甜的。但是如果我自己不亲自去尝一下,语言确实是没有办法说清楚,到底什么叫作甜味。所以自己去尝一下,就不需要那么多的语言,一下子明白什么叫作甜。同样我们打坐修行一定会在定中产生智慧,但是我们一直不去打坐,就喜欢烧香拜佛,喜欢这些形式的东西,就不想静下来。



对现代人来说,很难静下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非常非常浮躁,让我们静下来是很难的。但是如果真的自己去体会一下,静下来了,我们就在这个平静的状态当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本质。


比如说一桶水,当它是浑浊的时候,或者是被搅动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看到它的底是什么样,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动它,它静下来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个水下面是什么样,看得非常清楚。


同样我们到现在为止,根本就不知道我们的心到底是什么东西,科学家也没有搞明白,哲学家这么几千年也没有搞明白,到底什么是心。我们轮回了这么长时间,不是几千年、几万年、几百亿年,到现在也没有搞明白到底我们的心是什么东西。我们只知道,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这么多的烦恼、这么多的痛苦,跟我的心有关系,这一点我们知道。但是它它的本质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慈诚罗珠堪布慧灯之光系列后台,

回复“慧灯之光”领取,全套《慧灯之光》电子书

回复“有声书”获得,全套《慧灯之光》有声书


平台导读

学佛这么久,我们在学什么?学到了什么?

菩提心的两个方面

报身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呢?

慈诚罗珠堪布官方法宝平台法宝请购指南

“慧灯育苗“ 赠书长期开放(点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