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围炉烤火,有故事的三十儿 返回

围炉烤火,有故事的三十儿

新   |  年  |  里




堪布带你.读懂《心经》


08


空性智慧零距离







新年快乐

HAPPY CHINESE NEW YEAR


“色”怎么就是“空”呢?


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东西,红、绿、白等颜色,长、方、圆等形状……,从凡夫五种感官的角度来说,这些都是存在的。


现在我们要争论,或者要探讨的,不是眼睛能否看到,耳朵能否听见等等,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值得争议的,这是大家所公认的概念,只要有眼睛、有耳朵的人,都肯定能够看到、听到。


问题就在于,虽然我们看见了,但眼睛所见是否真实?眼睛所见的各种东西,实际上是否存在呢?这就是我们要研讨的问题了。


有人会提出:明明我现在已经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这个东西,为什么还要去观察、去探讨它是否存在呢?看得见、摸得着,就证明已经存在了,又何必去想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呢?纯属多余!


感知不可靠


其实,这并不是多此一举。我们看见了,并不代表它一定存在。所谓“看得见、摸得着”,就可以全盘接受的观念,是漏洞百出、不堪一击的。只需利用我们自己现有的证据,就可以将我们的这些陈腐观念击得粉碎。



亲生经历


我们在梦中所梦到的景象,在梦中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能代表这些梦境都是真实存在的吗?


古老的比喻





STORY 01

准备要挑战佛陀的魔术师


在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印度有很多本领高强的魔术幻化师。他们的技艺之精湛,即使是如今名扬全球的魔术师——大卫与其相比,也望尘莫及。


当时,有一个叫跋陀罗的著名魔术师。因为技艺精湛、幻术多变,很多王臣、百姓、婆罗门都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他也自视甚高。


当他看到包括国王在内的很多人都对释迦牟尼佛推崇备至、毕恭毕敬的时候,心里大为失落,便心生一计:别人都说佛陀是全知,我倒要试探一下,用我高明的幻术,在垃圾堆上幻化出供养物来为他供斋。如果他不答应应供,就说明他真的是全知;如果他应允了,就证明他没有神通,不是全知,戏弄一下他想必也无妨。


若能在佛陀应供的时候,把幻变的清净美妙的东西——包括香喷喷的食物、顶上的宝盖、华丽的宫殿等等全部还原,变为垃圾、废物等肮脏恶心的东西,当场给佛陀一个难堪,向世人证明佛陀没有神通、没有威力,赶不上我的禅定之力、神变之功,就能降低佛陀的威望,抬高我的身价,那是多么好的事啊!


打算一番之后,他便去到释迦佛跟前,邀请释迦佛道:“您明天中午能否屈尊到我的宫殿来应供呢?”面对他的邀请,释迦牟尼佛一言不发,这也就表示默许了。


魔术师当即心花怒放,自以为佛陀已经中计,明天中午就可以欺负、耍弄一下佛陀了。


魔术师走后,目腱连尊者提醒佛陀道:他是著名的魔术师,精通各种幻化,他会施展法术来戏弄僧众的。


佛陀回答说:你放心,不用怕,我会把握时机和分寸!


魔术师回去后,便在一个肮脏不堪的垃圾堆上,用魔术变幻出金碧辉煌的宫殿,令人垂涎的食物,舒适庄严的宝座,五彩缤纷的花园,甚至包括穿白色衣服的五百个侍者等等,随后又用神变把幻化的东西变回去又变回来。看到自己任意变幻的高明技巧,他不由得洋洋得意起来。


但他又转念一想:不对,包括四大天王天等在内的天人,都对释迦牟尼佛恭敬有加,佛陀应该不是普通凡夫,这种做法恐怕有失妥当吧!


想毕,一种强烈的后悔之意便涌上心头。他当即决定把幻变的景象恢复原状,但令魔术师懊丧不已的是,无论他怎么努力地使出浑身解数,却再也无法让自己变幻的事物消失了。


魔术师百思不得其解,以前自己的幻变总是任运自如、随心所欲,如今却如此力不从心,真是太奇怪了!


第二天中午,魔术师硬着头皮赶到佛陀的住处,去完成迎请佛陀应供的承诺。


王舍城的众多婆罗门外道等等都知道跋陀罗的诡计,便带着看热闹的心态前来观看;而众多比丘、比丘尼也想见识一番跋陀罗想以何等伎俩来戏弄佛陀,佛陀又是如何以神通降服跋陀罗的。一时间,整个王舍城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令众人大吃一惊的是,魔术师不但没有戏弄佛陀,反而是恭恭敬敬地走到佛前,向佛陀忏悔道:“我本来准备用幻术来耍弄您,但我后来意识到自己错了,当我想把幻变的东西恢复原貌时,却怎么也无法成功。我在此向您忏悔,请原谅我的不恭。”


释迦牟尼佛平静地告诉他:“没有关系!所有众生的受用都是自身业力的幻化,比丘、比丘尼都是佛法的幻化,我也是智慧的幻化,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也是一种幻象,诸法都是各种因缘幻化的。请用你幻化的食物、饮料供僧吧!”原来,释迦牟尼佛已经对这些物品作了加持,使它们无中生有——由假的东西变成了真正的东西。


随后,佛陀与众眷属一起享用了幻化的饮食。在大家饱餐一顿之后,佛陀又为诸众宣说了佛法,众人皆大欢喜。


STORY 02

梦与幻化


还有一个关于这个魔术师的故事,最近不丹出的一个影片的原型,就来自于这个故事:


有一次,魔术师跟同住的另外一个朋友在喝茶聊天。他知道这个朋友非常喜欢马,就以幻术在朋友身边变出了一匹马。朋友一看到马,喜出望外,连忙跑过去,骑上骏马便一溜烟跑开了。


跑了很久很久,连他自己都不知走了多远以后,便来到一个从未见过的,似乎很遥远、很偏僻的原始森林当中。周围荒无人烟,既没有村庄,更没有熟识的人。不知身在何处的他在森林里徘徊了很长时间,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户人家。


这户人家里没有别人,只有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女人。除了这个女人之外,包括村庄、人等都一无所有。这个疲惫不堪的流浪者见到此情此景,知道自己已经走不出宽广而无有尽头的森林了,便打消了寻找出路的打算,迫不得已地留下来跟这个女人生活在一起了。


很多年过去了,他们生了两个孩子,两人的头发也开始渐渐苍白。一次,小一点的那个孩子不小心掉进了河里,大的孩子连忙去救,结果也失足掉了下去,最后两个孩子双双被急流冲走,不幸溺水身亡。女人见此情景,不由得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我的两个孩子都没有了!我也不想活了!”随即不顾一切地跳了下去……


空寂无人的森林中又只剩下了孑然一身的男人!经过了无数的变迁,此时此刻的他已经是老态龙钟的老人了——两鬓苍白、牙齿脱落、满面皱纹……


忽然,他一下子醒了过来,发现自己又回到当初两个人喝茶聊天的现实当中。他对此惊讶不已,连忙询问身边的朋友:“我经历了那么多的时光,怎么又回来了呢?”


朋友告诉他说:“我们只是在喝茶聊天,你看,我们刚才喝的茶还是热的,你根本就没有经历那些事情!”他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朋友是在跟他开玩笑,通过魔术,让他在仅仅一杯茶的功夫,就感受到一段曲折的人生经历,经历了一个人生的全部磨难,而这些感受又是如此真实,如此漫长。这,就是魔术的力量。


这是佛经当中很著名的一段公案,其中的故事情节是非常精彩的。记得以前我们在看这段故事的时候,其中扣人心弦、险象环生的描述,多次让我们拍案叫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仅仅在几分钟的时间内,也可以在另外一个世界当中,经历一个人几乎整个的一生。在这艰难困苦的一生当中,遭受了数之不尽的磨难,这一切,与真实的现实生活完全没有两样,但是,一旦故事的主人公醒过来,才发现原来所经历的一切,都像梦境一样根本不存在。

我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呢?这些例子可以帮助我证明,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并不一定存在;我们认为有的东西不一定有;我们认为很美的,事实上不一定很美。因为有了无明的遮障,所以我们感觉到的东西都是错误的。



--待续--

文 |《慧灯之光》五

图片 | 网络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原文


2500年前,有人为你留下了般若经


般若竟然如此重要!why?


前路千千万,我该从哪走?


佛教史上,这场举世无双的高峰


见到观世音菩萨,舍利子到底问了些啥?


唯有禅定才有控制情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