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慈诚罗珠堪布 >> 脱下红舞鞋,和虚荣说再见 ——实修之十法 返回

脱下红舞鞋,和虚荣说再见 ——实修之十法


SHI XIU
实修之十法



编者按:

 殊胜的萨嘎月已经进入倒计时,不知道大家四十万的金刚萨埵心咒修完了没有。先撇开我们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所积累的无以数计的 罪业不谈,仅仅这一世,我们所造罪业的数量之多,也是令人咋舌的。而信心、慈悲心之类的善念却是那么的微乎其微、不足挂齿。我们应该藉由金刚萨埵佛尊的殊胜加持好好忏悔。因为往昔在金刚萨埵没有成佛之前,曾经发愿——如果不能使任何持我名号、祈祷我而作忏悔的人罪障清净,我誓不成佛。如今金刚萨埵已经成佛了,所以,如果念诵金刚萨埵心咒或者百字明祈祷金刚萨埵,就一定能清净所有的罪过。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共同学习冈波巴大师所撰写的《胜道宝鬘论》。大师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者,他是噶举派的上师,也是米拉日巴尊者的大弟子。《胜道宝鬘论》是犹如宝鬘一般绚烂夺目的宣说殊胜之道的论典。其中有一部分是阿底峡尊者的诀窍,也即噶当派的诀窍。另外一部分,是大手印的诀窍。其中既有深奥的大手印境界,也有浅显的基础法门。









一、进入佛门后不要再步入世法群体,而要如法实修。

学佛、皈依、发心之初,我们不可能一下子放下所有的世俗观念,但要尽量通过闻、思、修、行往解脱的路上走,不要再回头进入轮回。

放下世俗,也不能一蹴而就,但可以先放下一部分,比如放下虚荣心。现代人之所以活得辛苦,不是因为物质的缺乏,就是因为虚荣心。仅仅满足肉体的需求并不难,因为肉体对物质的需求很有限,不会无限膨胀。但精神对物质的需求,却是永远填不满的无底洞。为了满足虚荣心,我们不择手段、不计代价,愚蠢地付出了一切,最终却一无所有。

虽然在某些特殊场合,或为了完成某件事情,可能需要一点点虚荣。但很多大可不必的虚荣、攀比和炫耀,却会让我们穿上永不停歇的红舞鞋,既会耗费我们毕生的精力,还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痛苦。所以,适当地放下虚荣心,是通往幸福前程的必经之路。虚荣心降低一点,我们就可以轻松一点,多腾出一些时间来修行、学习或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很多人会说,道理我都知道,但我做不到啊!

是呀,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没有修行。虚荣心在我们心里,已经盘踞了多生累劫,要放下当然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修外加行,就可以放下虚荣心。当我们深深体会到人身的宝贵、生命的价值、死亡的无常以后,就再也不愿意为了虚荣心而付出太多时间。修了轮回痛苦与因果不虚以后,就能知道自己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这样一来,就可以与虚荣心一刀两断。








二、远离故土后不要再于他乡安家,而要无贪实修。

远离家乡,到寂静地去修行的人,不要以在新的地方修房子等等来满足虚荣。

既然已经放弃工作与家庭,远离家乡,前往寺院等寂静地去实修,就要全力以赴地闻思修,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修房子等追求享乐的事情上,否则一开始就不必离开城市。

三、依止殊胜上师后要断除我慢,而依教实修。

依止善知识以后,首先要放下傲慢心,然后按照上师的教言一步步地学修。依止上师的目的就是为了正确地学习和修行。

傲慢的山顶,留不住功德的清泉。傲慢心是发菩提心与证悟的最大阻碍。作为佛陀的后学者,我们应放下世间的身份、地位,放下傲慢心。不能因为自己是领导、是高知,就放不下面子,不愿磕头,不想念咒,认为只有没文化的人才会念阿弥陀佛,这样永远无法证悟空性。

在佛教团体中,我们无须知道别人的身份地位,这样也可以防止傲慢心的生起。无论是妇孺皆知的巨星,重权在握的高管,学富五车的学者,还是富可敌国的大亨,如果真正想解脱,首先要忘掉自己的世间辉煌,低调内敛地进入课堂,谦虚谨慎地从头学起。在消灭贪嗔痴,生起无上智的道路上,世俗的荣誉一文不值。

历代上师们在培养弟子的时候,会通过各种方式去折磨有培养价值,将来堪负弘法利生重任的弟子。表面上看起来很残忍,实际上是为了打破他们的傲慢心,让他们堪为法器,增上修行的功德。但对一般的弟子,就会用大众化的普通方式,让大家好好学习,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可以了。



All  Roads

Lead to Rome





四、潜心闻思后不要空口虚谈,而要解义实修。

超越闻思阶段以后,应立即去修行。

闻思固然非常重要,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们不能把一辈子的精力,都投入到闻思当中。现在有些佛教徒在学五部大论,这本来非常好,但每个人的时间都非常有限,如果不实修,就永远都是纸上谈兵,只懂得道理,行为上却力不从心。夸夸其谈,却从不付诸实践,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法油子。

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烦恼和压力。如果学了很长时间,却没有解决压力、痛苦或焦虑,很多人就会对佛法丧失兴趣,并从学佛的队伍中退失。

闻思需要多长时间呢?就像做饭和吃饭,做完一顿的分量,吃完以后再去做。如果一下子做了很多饭菜,吃不完就会变质、浪费,最好现吃现做。修行也是一样,最好现学现修。修人身难得的时候,当所有的思维方法都了然于心以后,此阶段的闻思就已经到位了。等到修寿命无常的时候,再继续闻思,之后继续修行。就这样一步步交替学修,才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五、相续中显现证悟后不要放任自流,而要无散乱实修。

初步开悟以后,必须认真修行。

在没有开悟的时候,大家都很期待开悟,然而,当我们对空性、光明、明心见性稍稍有一点体悟的时候,反而开始懈怠。

很多人对证悟的理解不是很准确,以为证悟就是成佛,可以万事大吉。其实,除了极少数根机上乘的人会在特殊情况下一证悟就直接成佛或证悟菩萨一地以外,普通人初步的证悟不但不是成佛,连菩萨一地都没有证得,只能算是加行道。从禅定的角度来讲,还不一定能达到加行道的水平。

初步证悟不是很难,但这种证悟还不稳定,证悟以后还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更加努力地用功,否则证悟的境界有可能完全退失。尤其是没有修加行的人,由于基础不扎实,根基不牢固,即使偶尔少数人修寂止或正行开悟了,也可能功亏一篑。

很多处于加行阶段的修行人就是这样,虽然在出离心、菩提心方面有一些体会和进步,但因为还没有证悟,不知道空性是什么,所以许多烦恼无法解决。在面对破产、离婚、失恋等意外的时候,仅仅依靠出离心和世俗菩提心,效果不会太明显。

即使在刚刚证悟的时候,修行的力量仍然比较薄弱。此时面对生活当中的巨大痛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随着证悟境界的逐步提升,就可以在生起一个痛苦念头的时候,立即在第二刹那间把它化解。此时痛苦已经无法在自己心里立足,我们已经可以轻松自如地解决各种问题,不再像以前一样脆弱不堪,开始变得坚强自在,不由得法喜充满。

如果再乘胜追击,进一步加强修行的力度,修行的力量也会越来越强。此时就可以把自己体悟空性的方法告诉其他人,让其他人也通过这种方法去证悟。因为感觉到有了把握,已经稳操胜券,所以怡然自得。

修到菩萨一地的时候,叫做极喜地——发现自己已经证悟了空性,从此再也不会因为杀盗淫妄之业与贪嗔痴烦恼而流转轮回,达到了饶益自己的目的,所以喜不可言,这是自利的角度。同时,因为发现自己真正有了度化众生的力量,就可以将这种方法告诉大家,让其他人也依此而脱离轮回痛苦。此时,度化众生不再是虚无的口号与心愿,所以更是欢天喜地,这是利他的角度。

此时虽然不是菩萨一地,但因为发现自己有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已经接近于菩萨一地,所以会更加精进地修行。问题出在开悟之初,此时的证悟还非常模糊,还不能得心应手地化解痛苦,如果不持续修行,就会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所以,证悟以后要继续打坐,祈祷上师三宝,积累更多资粮,阅读大圆满的书籍,精进地修持上师瑜伽,这样证悟境界会从模糊到清晰,直至手到擒来。

解决精神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证悟的智慧

人类大多数的痛苦,来自于精神。解决精神痛苦的最好方法,就是证悟的智慧。修各种禅定,只能暂时减少一点痛苦,却治标不治本,不能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如果要根治痛苦,唯有智慧。

没有智慧的禅定,就像动物的冬眠或发呆,不能解决生死问题,我们不要追求这些感受。即使有一些特殊的喜悦感受,也只是感受而已。这个感受叫作禅悦,外道修行人就喜欢追求这种感受。但这只是五蕴当中受蕴的一部分,不能让我们照见心的本性,所以没有用。佛教徒修禅定,不是为了这种感受,而是要断除所有的烦恼,最后解脱成佛。

有人会问:既然痛苦无法击退我们,不能给我们造成伤害,那证悟之后的我们是不是变成像石头、木头一样全然死寂呢?不但不会变成麻木不仁的石头、木头,精神的灵敏度甚至会比过去强几十倍。之前,我们对轮回痛苦的认识,对众生的同情心、悲悯心都微不足道,证悟以后,我们对众生的慈悲心会比证悟之前强烈成千上万倍。



All  Roads

Lead to Rome





1

END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