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悲脚印 >> 这是很深的窍诀。
返回
这是很深的窍诀。
尤其是那些修行不错、不离正知正念的人,即使你不闭关,行住坐卧中也一样修持。因为已经认识了心性,认识之后,只要随时护持、安住,就是在修了。
——大德
佛教讲见、修、行、果,因此,不论修显修密,乃至修大圆满,都以首先确定见解作为基础。尊者所说的“见”,就是在对显现一切的心进行观察时,证悟它觉空无二的本体,这样就有了修行的基础。
“一心不乱、持续安住在这样的见解中,就是修。”
这是很深的窍诀。首先,认识心的本性;认识以后,长期修持就可以了。
不过,在形成见解的过程中,长期串习很重要,只是最初了解了,还远远不够。像密宗、 禅宗或者中观见,很多人刚开始是有所认识的, 但缺乏长期串习的话,见解稳固不了。
而一旦真的有了见解,对某些人而言,闭不闭关差别不大。尤其是那些修行不错、不离正知正念的人,即使你不闭关,行住坐卧中也一样修持。因为已经认识了心性,认识之后,只要随时护持、安住,就是在修了。
“在这种境界中,积累如幻的二种资粮, 即为行。”
对于积累二种资粮,只是如梦如幻地行持, 没有刻意的执著与取舍,这就是行。
“当这些证悟境界,已经达到完全领悟、得心应手的程度时,那么在梦中就能达到这样;梦中能达到,在临终时就可以显现;临终时能够如是显现,在中阴就可以显现,既然在中阴能够达到这种境界,那么必定获得殊胜成就。” 这就是果。
所谓见、修、行、果,先认识见;安住见, 即是修;如幻积资,则是行;二资圆满,则现前究竟之果。
回 向 偈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智悲脚印 ∣一个自利利他的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