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文殊密语 >> 【ZCKB】《中观四百论》05 (下)—— 良辰美景有什么害呢? 返回

【ZCKB】《中观四百论》05 (下)—— 良辰美景有什么害呢?

文殊密语 2021-04-10




中观四百论


ZCKB辅导


上集回顾

【ZCKB】《中观四百论》05 (上)—— 佛经不是也说轮回是苦吗?是不是在分布痛苦呢?


本集讲记

不应贪著亲友聚会——《中观四百论》05



05

(下)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

自现圆满三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

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

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癸二、不应贪著亲友长时会合:

过去无有始,未来无有终,

何故汝见合,不见长时离。



有些人想虽然和亲友分离是很痛苦的,但是和亲友聚会的时间比较长,分别的时间比较短的缘故,所以还是有理由贪执和亲友的聚会。尤其是一个家庭当中的成员,和一般亲戚不一样,他们认为一天24小时当中,聚会的时间是很长的,分离的时间是很短的。实际上真正分析的时候,这个观点不一定成立,尤其是现代社会来说更不成立,现在子女上学,父母上班,实际上很长时间是分开的,只不过晚上回到一个房子里睡觉,但是也很少在一起说说笑笑,真正聚在一起的时间还是很短。但是有些人相续当中就会认为父母子女在整个一生当中聚会的时间还是很长的,偶尔子女到其他地方去度假,但这样分别的时间是很短的。

 

即使说这样的说法能够成立,父母子女一辈子当中经常聚会在一起,但观待于过去未来来说的话,一生当中几十年的聚会也是非常短暂的。过去的时间是没有开始的,未来也是没有终结的,我们可以见到过去和未来的时间都是非常遥远漫长的,你为什么仅仅见到今生当中几十年的聚合,见不到这么长时间的分离呢?圣天菩萨通过他的智慧引导我们见到,以前我们没学经论也许不知道,但是学了这个论典再去观察的时候,就是这样的体性。


“过去无有始”,我们轮回到现在,如果观察前际到底在轮回当中流转了多少年、多少劫、多少世,没办法找到一个开端,十二缘起是环环相扣的,真正要找到一个开头很困难,尤其是显宗当中根本不说轮回有一个开始,无始以来我们就流转到现在。“未来无有终”,如果我们不修持终结生死轮回的方便法的话,它自己绝对不会无因无缘自然终结的,前面的因聚足之后,绝对会引发后面的果。如果它的因不断的话,它的果绝对不会终结的。

 



“过去无有始,未来无有终,”一般的众生就处在这样的状态当中。佛弟子通过佛的教诫,了解了终止轮回的方便。终止轮回的方法在佛经当中讲得很清楚,如果能够断除爱和取这两支的话,烦恼断除之后,逐渐逐渐都会从轮回当中获得解脱。现在对我们来说都已经获得这样的教授了,不管是小乘的教授、大乘的教授、密宗的教授,终止轮回的教授都已经掌握了,但是如果不修持的话,还是没有用处。寂天菩萨也是讲过,对治病患的方法,如果自己不去使用,仅仅是看一次,或者抓在手上的话,对自己的病是没有利益的。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知道这些窍诀之后,如果不去加以实修,对自己也是没有利益的。

 

但是也不能误认为实修就是什么都不管,一个人坐在山洞中才叫实修,其他全部不叫实修,这是不对的。取舍因果是不是实修?肯定是。你知道了因果的教授,然后去取去舍,这就是在实修窍诀。使自己看破世间,使自己远离贪著是不是实修呢?也是实修。我按照佛陀所讲的去做了,就是实修。有很多很多实修的方便,并不是一定要到一个人都看不到的地方才叫实修,这只是一种邪执而已。在大乘当中讲十种法行,全部都是修行。我们必须要修行才能真正获得解脱。

 

“何故汝见合,不见长时离。”这里尤其是针对已经入道的佛弟子来讲的,如果针对还没有信佛的,或者其他不信因果的人来讲的话,就不会讲过去无有始,未来无有终,就会先讲有前后世的道理、有因果的道理。针对一些信佛的,已经知道因果的人来讲,既然“过去无有始,未来无有终”这样的道理是明摆在眼前的,为什么现在仅仅是看到短暂的聚合,见不到分离呢?

 

一般人对聚合非常耽著,而对长时间的分离没有什么担忧,这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由于一般人对聚合的短暂时间非常耽著,由耽著又引发分离的时候产生很强烈的执著,因为他没有一切无常的正见在心相续当中生起,他就认为和亲友在一起聚会的时间是常有的,一旦显现无常,和亲友分离的时候,痛苦马上产生了。这个分离还是短暂的分离,如果对于这样的短暂分离都产生很大的痛苦的话,和亲友长时间的分离,一旦死了之后,各自投生,为什么你不担忧呢?应该担忧。


 

比喻中说,一个商人去外面经商,几年一直没有和家里联系(古代联系不方便,不像现在再远的地方都可以用电话联系)。他的妻子耐不住寂寞,和其他男人跑掉了,这个经商的男人回来得知之后,马上产生一个很大的痛苦。实际上分析的时候,他在外面几年的时间,忙着经商,没有和妻子分别的痛苦,他回家一见到妻子不在了,这样短暂的分离他就非常痛苦,这是不合理的。

 

这个比喻的意义和颂词好像对不上似的,颂词当中讲和亲友聚会,毕竟还有聚合,聚合完之后分离就产生痛苦,圣天菩萨就说像这样短时间的分离不应该忧愁,因为长时间的分离也没有忧愁的缘故。比喻当中讲这个男人在外面经商几年,时间很长,回来的时候没有见到妻子,和颂词当中已经和亲友团聚以后再分离好像对不上,但实际上这个商人在往家里赶的时候,他相续当中就已经有了一种执著,就认为马上回家就可以和妻子会合,可以享受安乐,彼此之间都很高兴,他相续当中已经有这样一种概念,一个总相,就相当于颂词中所说和亲友聚会的安乐已经产生了。一旦回家不见妻子,他的希望就破灭了,他马上产生一种好像分离的痛苦。以前那种分离的痛苦没有产生,他在外面经商的时候,这种分离的痛苦还没有,回家一看到妻子没有了,这个时候分离的痛苦就产生了。

 

从分离的痛苦产生这个角度可以对应颂词的意义,自己和亲友欢聚的时候还没有分离的痛苦,一旦总有一天亲友之间互相分离了,那个时候分离的痛苦就产生了。这个商人在外面几年都没有产生分离的痛苦,但是通过短短的因缘,他就马上产生分离的痛苦,这是不对的。你既然没有感觉到长时间分离的痛苦,短时间的聚合分离的痛苦也不应该感受。是这个意思。

 

我们还要明白圣天菩萨真正的深意,也是使我们不要贪著亲友的聚会,不管是长时间也好,还是短时间也好,总是分离的自性。不管和亲友待的时间再长,彼此之间的感情再融洽,最后的结果还是分离,这一切都是无常的,不应该通过这种虚假的情感耽误自己的修行,应该现在就认识到这种体性,然后抛弃这一切眷顾,好好地修持正法,这个才对自他真正有意义。



壬六、不应贪著良辰美景:

 

有些人会这样想,虽然和亲友的分离是痛苦的,或者不应该耽著和他们的聚会,但是如果我们享受良辰美景的时候,因为自然界有很多很好的风光,这些良辰美景现前的时候就很安乐,就会把和亲人分离的痛苦遗忘,所以通过这样的良辰美景转移自己的悲伤应该是很合理的。

 


刹那等诸时,定如诸怨害,

故于彼怨害,汝都不应贪。



“刹那”就是指时间,时间是刹那刹那组成的,由最细微的刹那组成小时、日、月等等,这样刹那刹那的时间一定犹如怨害一样,什么怨害呢?伤害自己性命的怨敌一样。对于这样伤害自己性命的怨敌,怎么可能对他生起贪著呢?不应该生起贪著,应该知道他是害自己的人,应该对他生起厌离。

 

进一步分析,科判当中讲到不应贪著良辰美景,但是在颂词当中又提到刹那等诸时是一种怨害,这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他直接贪著的是良辰美景,但这些良辰美景都是通过时间不同的变化而形成的。比如说,时间刹那刹那的变化,形成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等等,这些良辰美景,外在的春夏秋冬等等,离开时间是没办法单独成立的。

 

你对良辰美景正在欣赏的时候,正在耽著于其中的时候,你忘掉了很多很多痛苦忧愁,但实际上在这个时候很多很多时间已经过去了,这个时间过去了对自己有什么伤害呢?耽误了自己的修行,这个是最大的伤害。因为耽著在这样美好的时光当中的时候,自己就生不起厌离心,生不起无常心,不想去好好修行。所以对良辰美景的耽著是不应理的,这样的良辰美景夺去了自己修行的宝贵时间,总有一天使自己死亡。因此这样的刹那等时间就如怨害一样,对于像这样的怨敌进行贪著是非常不应理的。

 


这也是教导修行者,现在我们修行的时候对一切的外在,时间、良辰美景等等都需要看破,表面上显现的时候,它们确实是很美好的,自己去享受的时候也是很悦意的,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真正把一切转为道用的能力的话,就会被它们所迷惑,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这样就耽误自己的修行时光,所以应该看破这些的虚假性质,而且把它们作怨敌想,只有把它们作怨敌想,才能痛下决心和它们分别,这样对自己的修行有很大的意义。

 

比喻当中说,有一个主人非常粗暴,经常对一位老仆女进行殴打,但是这位老仆女对主人的殴打不仅仅没有产生怨恨心,而且还对主人生贪恋心,这是不是应理的呢?确实不应理。因为主人时时伤害你,你还不了解他对你的伤害,这样只能使自己永远没办法从痛苦中出离,没办法享受一天的安乐。结合意义来说,这样的时间实际上是伤害自己的凶手,经常使自己遭受很大的痛苦,对这样的时间不但没有产生怨恨,而且产生一种贪恋是不对的。我们应该了解这一切的虚假性而修行正法。











 [终生学习 终生修行 终生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