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讲堂 >> 空性之花在北大绽放 ——上师仁波切大学演讲推介系列《佛教空性观》 返回

空性之花在北大绽放 ——上师仁波切大学演讲推介系列《佛教空性观》


2010年的6月24日,上师仁波切走进北京大学,为哲学系的师生们做了题为《佛教空性观》的演讲。

 

如今,让我们重温这场演讲,感受空性之花的绚烂绽放,领略佛教的空性智慧。

 

 不要误解了空性 


世间人对佛教的空性有诸多误解,以为佛教所说的“万法皆空”就是看破红尘、万念俱灰。其实,佛教所说的“空性”,并不是那种什么都没有的“单空”。空性法门,唯一只有释迦牟尼佛才能通达并宣说,这种空性并不是“无”,而是从空性中有一种明清的部分产生,这个明清的部分就叫“如来藏”。这属于佛陀第二转和第三转法轮的内容,是非常甚深的见解。
 

佛陀最精华的思想,即是将万法抉择为空性。

本体空性,这是第二转法轮的教义。在本体空性的同时光明不灭,这是第三转法轮的教义。想用我们的分别念和语言来了解和表达空性,就像想用小小仪器测量整个宇宙、用小鸟翅膀丈量无尽虚空一样,根本不现实。只有真正证达了那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你才会明白这是什么感觉。

若要了解空性法门,最好是系统闻思。

 学习空性靠什么——中观五大因 
 
学习空性法门,靠的不是信仰或崇拜,而是智慧的观察。中观有许多推理方法,归摄起来有五大因
 
1.金刚屑因:是观察万法产生的“因”无自性,也就是说,一切法不是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进而抉择诸法是无生空性。
 
2.离一多因:首先观察“一”是否成立,通过详细分析,就会发现根本没有“一”的实体,这样一来,由“一”组成的“二”等多体法也不存在。
 
3.破有无生因:是抉择万法的“果”无自性。其观察方法是“有法不应生,无亦不应生”,也就是说,果若在因位时存在,就不必再生,因为已有之故;果若在因位时无有,则永远不能生,犹如石女的儿子。
 
4.破四句生因:是同时观察“因”与“果”。其观察方法归摄起来有四种:一因能否生多果,一因能否生一果,多因能否生多果,多因能否生一果。通过这种方式观察,可以破除对因能生果的实有执著。
 
5.大缘起因:是抉择万法的“本体”为大空性,一丝一毫也不可得。我们平常所执著的身体、生活、感情及山河大地,虽然看似实实在在,但这只是迷乱显现前的假象,倘若用智慧去观察,包罗万象的一切法决定不存在。
 
 科学也观到了空性 
 
物理学认为,“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式,比如电子场、量子场、磁场等等,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存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物质的结构以及其相互作用的见解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我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在做梦?我又凭什么将梦境和现实区分开呢?世间上包罗万象、形形色色的东西,虽然一个也不成立,却能在眼前无欺显现。因此,完全可能有一个魔鬼,一直在欺骗我,让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真的、什么时候是假的。
——笛卡尔(1596-1650)
 
 
谁不为量子力学感到震惊,那他就是没有理解量子力学!
——玻尔(1885-1962)
 
 
时间、空间和物质,都是来自人类的错觉。
——爱因斯坦(1879-1955)
 
 
爱因斯坦这句话,跟佛教“万法以分别念而现前”的观点如出一辙,《入中论》亦云:“如是一切法虽空,从空性中亦得生。
 
空性,多么奇妙甚深的概念!在其他不同的场合,上师仁波切也对空性做过简洁精要的论述。
 
 关于空性的几个概念 
 
因无相、果无愿、体空性
 
既然因、果、本体皆为空性,那一切万法就不会存在,因为根本不会有不是因、果、本体所摄的法。故世俗中似乎实实在在存在的一切万法,在以胜义量进行观察时,则如虚空一样远离一切戏论,根本找不到它们的踪迹。
 
虽然在名言中,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因、果、本体三者,并运用三种推理来进行推断,但真正依靠胜义理证来进行观察,就全部变成了空性。其实,因、果、本体不存在,就是所谓的三解脱:因不存在的缘故是因无相,果不存在则为果无愿,体不存在是体空性。三解脱乃一切诸法的本体,即胜义的法尔,也就是所谓的法界。
 
——《解义慧剑释/第三课》
 
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周遍
 
这是从觉性的不同侧面上讲的,这三者本来就融汇一体。
 
所以,这不是指所有宗派观点的最终圆融,而是当一个人证悟心性时,自然会呈现这三个融合一味的特点:本体空性,这是法身;自性光明,这是报身;大悲周遍,则是指在不同众生面前示现种种化身。
 
——《只为一颗“心”/中国文化书院现场问答(二)》
 
 现场问答:关于空性的追问 
 

在问答环节,有同学提出了《金刚经》《心经》中所涉及的空性问题,上师仁波切的回答简短而精彩。让我们通过现场的视频来感受一下吧!

 

●《金刚经》中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住”和“生心”是什么关系?这个无住而生的心,又是什么心?


●《心经》中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两句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一个意思,在思想上、修证上是不是有很大不同?


● 既然证悟空性的圣者都生死自在了,为什么还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看上师仁波切如何回答——

学习空性必读书 
 
学习第二、三转法轮,要看那些经论呢?上师仁波切开书单啦!
 
第二转法轮方面:《中观根本慧论》《中观庄严论释》。
第三转法轮方面:显宗的《辩中边论》《辨法法性论》《宝性论》等弥勒五论,龙猛菩萨的《赞法界颂》;密法方面,《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
 
 文后有彩蛋哦 
 
文章至此,已近尾声,愿这篇小文可以带您稍稍窥见空性的奥秘,更希望您可以移步智悲佛网,点开9年前的这场演讲,亲身感受这场充满智慧、亲切、幽默的演讲!
 
当然了,作为您读完此文的奖励,小编截取了几段小视频,超级可爱哦,愿您欢喜!


“我也是老师”


“你们的提问很好”


“好,我给你算账”


——《佛教空性观——北京大学哲学系演讲》


本文管中窥豹,若想领略现场风采,请移步“智悲佛网-交流-大学演讲”观看完整视频。

演讲:
https://zhibeifw.com/vp/bjdxfjkxgyj/


问答:
https://zhibeifw.com/vp/bjdxfjkxgwd/




推荐阅读:


 友情提醒

回复"1":招聘发心人员

回复"2":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略传

回复"3":门措上师略传

回复"4":堪布简介

回复"5":智悲讲堂闻法房间

回复"6":本周课程安排

回复"7":《放生仪轨甘露妙药》

回复"8":《转经轮的功德》

回复"9":《助念往生仪轨》

回复"0000":综合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