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not load image 海量资源下载
注册 登录 联系Buli
智悲学子 >> 16届净土随堂小测 | 《藏传净土法》第41课 返回

16届净土随堂小测 | 《藏传净土法》第41课

随堂小测

编辑:定解D03

审核:定解D54


1.“业力犹如__,瞬间岂能挡业瀑。”(单选题)

A.东流水。

B.江河海。

C.河主流。

D.黄河水


2.下列哪项属于正确的业因果之理?(单选题)

A.所造罪业可由别人代受。

B.时间是遗忘的剑,业力也会随时间消散。

C.昨日佛前供盏灯,今日考试绝对没问题。

D.所造善恶业必成熟于自相续。


3.怎样才算真正的佛教徒?(单选题)

A.皈依了具相的善知识。

B.经常参加法会、放生。

C.相续中真正体会到因果不虚。

D.供养诸佛菩萨。


4.积资净障是__的根本。(多选题)

A.身体健康长寿。

B.遣除痛苦违缘。

C.家庭幸福美满。

D.获得幸福安乐。


5.以下属于以苦得乐的是?(多选题)

A.受持读诵《金刚经》后为人轻贱。

B.刚刚失恋了,去酒吧一醉解千愁。

C.出家修行后,经常生病违缘重重。

D.想要闻思时,混身难受静不下心。



题目1

“业力犹如__,瞬间岂能挡业瀑。”(单选题)

【答案】C. 河主流。

【考察点】业力成熟时,就像大河的主流一样,力量非常大,企图以暂时的方法阻挡果报的成熟是很困难的。

【原文出处】人们经常说“业河难挡”,佛经中也说:“业力犹如河主流,瞬间岂能挡业瀑?”(法本第99页)。


题目2

下列哪项属于正确的业因果之理?(单选题)

【答案】D. 所造善恶业必成熟于自相续。

【考察点】正确认识因果无欺的道理。

【原文出处】无论以苦得乐,还是以乐得苦,这都是无欺的因果。也就是说,犹如在田里播下种子后成熟一样,今生的苦乐都是往昔的宿业所感,往昔的无欺之因必定会成熟今生的无欺之果……而且纵使经历许多大劫,往昔所造的业也不会失坏,一旦因缘聚合时必定会感受果报,如《宝积经》云:“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法本第106页)


题目3

怎样才算真正的佛教徒?(单选题)

【答案】C. 相续中真正体会到因果不虚。

【考察点】了知因果不虚的道理。

【原文出处】“大家要认真思维这些佛经中的金刚句,一定要对这些道理产生定解,只有相续中真正体会到因果不虚时,才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佛教徒。如果不相信因果,肯定会肆无忌惮地造恶业;而诚信因果者,即使给钱也不会造恶业。”(法本第107页)


题目4

积资净障是__的根本。(多选题)

【答案】

B. 遣除痛苦违缘。

C. 家庭幸福美满。

【考察点】应当积资净障之理。

【原文出处】“我们不管是想遣除痛苦违缘,还是想获得幸福安乐,都必须从根本上下手,也就是说,必须精进积资净障,方能离祸得福。”(法本第98-99页)


题目5

以下属于以苦得乐的是?(多选题)

【答案】

A. 受持读诵《金刚经》后为人轻贱。

C. 出家修行后,经常生病违缘重重。

D. 想要闻思时,混身难受静不下心。

【考察点】明白以苦得乐的道理后,要精进积累资粮,为修行提供顺缘

【原文出处】“有些人虽然精勤上供下施、清净罪障、广行善法,但以善业力而使往昔的恶业提前成熟,今生遭受病痛恶缘等微小的痛苦,来世会得到永久的安乐……同样的道理,在行持善法的过程中可能会违缘重重,但这也是消除业障的表现,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最终一定会有苦尽甘来的时候,不能因为暂时的痛苦而退道心、生邪见……有些人在家的时候身体很好,出家以后却经常生病,每天要吃很多药,也许这就是在消除堕入地狱的业。我生病打针时经常想:虽然打针很疼,但很可能以今生感受针刺的痛苦,而避免了来世在地狱中感受刀砍斧斫的痛苦。我认为修行人在面对痛苦时,应该这样如理作意。”(法本第104-105页)



文章原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