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愿文大疏释》80*甘露丸
受戒后必须学戒和守戒
有些人虽然已经受了三皈五戒、菩萨戒、密乘戒,可是他们根本不学习戒律,也不知道守护戒律,就像放牛羊一样对戒律全然不顾,这是非常可笑的。如果是放牛羊,放了以后就不用操心了,可是受戒并非如此,受戒以后必须学戒、守戒,这样才有意义。
现在很多人存在这种问题:受戒后根本不学戒,由于不知道有哪些学处,所以根本无法护持戒律。学习戒律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学习戒律,连有没有犯戒都不清楚,就更谈不上如理如法守戒了。
皈依戒有五条共同学处
如《三戒论》云:“不为命奖舍三宝,何等要事不寻他,常供令自他皈依,顶礼所去之方佛。”具体是:一、为了生命或者财富、地位、权势等奖赏也不舍弃三宝;二、即便遇到再重要的事情,也不在三宝之外寻找救护方法;三、不间断供养三宝;四、令自他虔诚皈依三宝;五、不管去往何方,都要顶礼那个方向的佛陀。
皈依的九种学处
《大圆满前行》中讲了皈依的九种学处。首先是三种所修学处:皈依佛以后要把佛当作导师,乃至对佛像都要作真实佛宝想;皈依法以后要把佛法当作解脱的津梁,对一字一句的佛经都要生起恭敬心;皈依僧以后要恭敬供养僧众,对红黄补丁以上的僧衣都要生起僧宝想。其次是三种所断学处:皈依佛以后不能顶礼世间天神;皈依法以后必须断除恼害众生之事;皈依僧以后不能与外道为友。再者是三种同分学处:把上师作佛宝想;把上师的教言作法宝想;把上师的眷属及自己的道友作僧宝想。
密乘戒的学处
接受密宗的灌顶以后,必须懂得密宗的十四条根本戒及支分戒。尤其要知道对上师的誓言,既不能诽谤自己的上师,也不能故意违背上师的教言,甚至在梦中都不能违背上师的教言。在很多灌顶仪式的结尾,弟子都要发誓:“主尊如何教,一切我当行。”主尊即灌顶上师,意思是上师如何吩咐,我都会不折不扣地奉行。得灌顶后需要了解这些誓言。
忏悔应持的心态
如果自己因为无知而犯过佛制罪,一定要以勇猛心精进忏悔。《华严经》中说:“若欲求除灭,无量诸过恶,应当一切时,勇猛大精进。”所以忏悔时要勇猛精进,不能心不在焉地念几句金刚萨埵心咒,要有发自内心的大惭愧心:自己学佛、受戒已经那么长时间了,可是对要守护什么戒条还不清楚,造了这么多罪业,实在太惭愧了!以这种强烈的后悔心来忏悔,罪业就很容易清净。
守持清净戒律并不容易
其实,要守持清净的戒律并不容易。戒律非常复杂,如果没有认真学戒,不要说真正去持戒,连戒条的数目都说不清楚。末法时代,有些人连有多少戒条都说不清楚,就更不用说守持戒律了。
不仅是违犯戒律,其实许多罪业都是因为无知而造下的。由于没有真正通达佛法,有些人在讲经说法或者说话时都造了很多罪业。
弘扬净土法要把握分寸
现在有些弘扬净土的人说:“你们只学净土法就够了,净土法的加持最大,学净土法不容易着魔,学禅宗、密宗容易走火入魔。”其实这是不一定的。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在《念佛着魔辩》中说:“夫参禅、念佛,论其难易,固有自力、他力之分,若论魔事,二俱不免。魔事之来,其由有三:一者教理未明,二者不遇善友,三者自不觉察。”
还有些人说:“净土宗比任何宗派都殊胜,其他宗派都超不过净土宗。”这样的偏执也是不合理的。净土宗二祖善导大师说过:“各宗同以诸佛为师,以佛法为母而养成,不得赞自毁他,否则即是破坏法眼,法眼既灭,如何能生净土?”
另有些人说:“念佛要一门深入,其他法不用学,否则就成了夹杂。”这种说法也是片面的。印光大师曾说:“一门深入,尽废余门,唯打七时方可。”意思是很明显的,平时并非不能学习其他宗派。况且现在很多净土宗大德不仅弘扬净土法门,还宣讲《法华经》、《华严经》等很多经论,这也是我们有目共睹的。
所以我们在弘扬佛法时一定要头脑清醒,应该遵循祖师大德的传统,如果没有把握好分寸,很可能误人子弟。诸如此类的罪过,也要在阿弥陀佛及其眷属面前忏悔。
守戒比受戒更重要
有些人从来不听闻佛法,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受了很多戒,然后对所受的戒律置之不理,根本不把守戒当做一回事。在座的各位想一想:我受过多少戒?受戒后有没有重视持戒?如果没有认真持戒,虽然受戒有一定的功德,可是以破戒必定会堕入地狱,这是非常可怕的。
戒律是上升和下堕的关键。有一个偈颂说:“佛陀之学处,不勤堕地狱。”如果精勤守护佛陀制定的戒律学处,会转生人天善趣乃至获得解脱;如果没有精勤守护学处,以破戒必然会堕入地狱。所以不管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受戒后都必须了知学处并精勤持戒,这一点至关重要。
如果我们买一副药,一定要弄清楚:它能治疗什么病,有什么副作用,每天服用多少等。受戒也是如此,我们也要清楚相关的取舍之理。受任何戒后都有需要守护的戒律,所以我们不但要受戒,更重要的是要守戒。求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固然很好,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守戒的功德、破戒的过患以及守戒的方法,然后再如理如法地守戒。其实戒律和世间的纪律完全不同,戒律是涉及到来世升沉苦乐的大问题。有些人如果以前犯过戒律,希望能精勤忏悔。
虽然就胜义法性而言,没有能忏悔的人,也没有所忏悔的罪业;但在世俗如幻的境界中,能忏和所悔都是存在的,而且暂时往生极乐世界、究竟获得佛果也是存在的。所以,学大乘法的人也不要以空性见解为借口而轻视忏悔罪业。要想将罪业真正忏悔清净,必须具足四种对治力。
现行对治力灭除罪业
实际上,现行对治力就是以善法的力量强行灭除罪业,你可以依靠菩提心的威力灭罪,也可通过观修本尊灭罪,还可以通过信解大乘灭罪,如《入大乘论》云:“所作重恶业,能深自悔责,敬信大乘法,拔除诸罪根。”对于往昔所造的罪业,如果能有深深的自责感,在此基础上对大乘佛法产生强烈的信心和恭敬心,则能从根本上灭除罪业。
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虽然有些人以前造了一些罪业,但现在遇到了大乘佛法,你可以这样想:大乘佛法非常了不起,世间的任何宗教和学说中都没有这么伟大的精神。为什么呢?因为大乘佛法的思想就是无我和利他,无我是把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利他是没有任何条件、全力以赴地帮助众生,给予他们暂时和究竟的利益。在利他的过程中,不只是利益一两个众生,也不是利益一两个国家的众生,而是利益天边无际的一切众生。世上哪有这么崇高的精神啊?这样思维以后,自然而然就会对大乘佛法产生信心和恭敬心。
对于所造罪业要有强烈的后悔心
如果有人不小心吃了毒药,毒药发作时身心会非常痛苦,那时他肯定很后悔:糟了!我不该吃毒药,我实在太愚痴了!为了引发对罪业的后悔心,我们应该这样思维:从无始以来,我肯定造了无量的罪业,造这些罪业就像吃毒药一样,真是太愚痴、太没有意义了!如果我们对罪业有这样发自内心的后悔心,再深重的罪业都能得以清净。
对于所造罪业应生无比的惭愧心
造罪业是非常卑劣的行径,确实应该对此感到无比惭愧。如果有人公开裸奔或者吃不净粪,人们都认为这是非常可耻的事情,可是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获得人身后肆无忌惮地造罪业,则比前者更愚蠢、更可耻。大家应该想一想:我获得了宝贵的人身,用这样的人身造罪业合理吗?
很多人以前没有值遇佛法,跟着恶友造了许多罪业,别的不说,光是杀生就不计其数,这些恶行确实值得惭愧。如果有人用珍宝装饰的黄金器皿清除呕吐物,人们都会认为他非常愚痴,获得人身后如果天天造杀生、偷盗、邪淫等恶业,或者受戒后屡屡犯戒,这种无恶不作之辈则更为愚蠢。
在忏悔时,要想到:我造了这样的罪业,诸佛菩萨一定会知道,一定会羞辱自己。由此产生无比的惭愧心。
心的力量相当大,一念之恶就会造下大罪业,但事后如果能生起大惭愧心,以一念之善也可以胜伏罪业。如同千年的暗室,一盏灯瞬间可以照亮一样,无始以来的罪业,通过真心忏悔也可以当下清净。当然,这里的关键是要有方便:你的衣服上虽然有许多垢染,但只要有洗衣机、洗衣粉,一会儿就能洗得干干净净;同样的道理,你的相续中虽然有深重的罪业,但是依靠佛法的方便很快就会忏悔清净。
要生起对罪业果报的强烈畏惧心
堕入恶趣将感受极其痛苦的异熟果报。由此产生强烈的畏惧心。要害怕得茶不思、饭不想,甚至达到疯癫昏厥的程度。有些诚信因果的人就是这样,一想起从前造的罪业就特别害怕,身体几乎要病倒了,精神也恍恍惚惚。这样也是很好的,有了这样强烈的后悔心,罪业才能得以清净。
对于以前所造的罪业,不管是暴露的还是隐藏的,想得起的还是想不起的,自己都应该至诚地发露忏悔。如果能以恐惧心至诚忏悔,罪业也可以清净,最终也有成就的机会。
学到了,记得要实修呦
---往期推荐---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